前兩年在成都工作,和一個左派的朋友相談甚歡,覺得有些內容挺有價值,不想就此遺失在腦海裡,便決定在此記錄下來。我對馬哲的書籍看得不多,理解不深,記憶也是漸漸模糊,想到什麼記什麼,後續還會補充吧......
1.關於男權社會
提到男權社會時,我的第一反應是對女性就業,生活的各種壓迫。但他說男權社會對男女都是壓迫。仔細想來確實如此,男權社會並不是全體男性都佔據優勢地位,男權社會是金字塔頂部的男性擁有絕對的優勢,不管是在權力還是資源上。這樣造成的後果就是,廣大的男性同胞也被這個極少數的男權社會所壓迫,在就業,住房,婚姻,教育等方方面面被壓迫,喘不過氣。而女性則因為更弱勢的社會地位選擇“擺爛”或者依附於那一簇極少數的位於這個男權社會頂端的男性來尋求庇護而失去了光彩。
2.關於勞動異化和階級異化
在四川博物館參觀時,觀摩原始社會的文物和資料時,他提到了勞動異化和階級異化的概念。勞動異化是生產過程中必然產生的,當一群原始人開始捕獵時,一開始可能是雜亂無章的,但效率低下,食不果腹。但後來,為了達成捕獵這個一致的目的,大家進行了分工,出現了制定計劃和指揮的人,捕獵的人,望風和圍堵的人等分工,這種分工大大提高了捕獵的效率,而體力較弱的女性則在家負責耕種,紡織等勞動,勞動的異化開始出現。
勞動的異化往往伴隨著階級的異化,在沒有分工之前,所有的原始人共享獵物,人與人之間地位沒有區別。但分工之後,有些勞動會被認為是重要的,有些則不會,指揮者最終成為了團隊的核心,而不負責捕獵,體力較弱的女性勞動者則成為了團隊裡地位最低下的。於是,一個男權社會的小部落誕生了,並越來越大。
我對此頗為贊同,並引申了一個問題。無產階級專政本質就是為了消除階級異化,創造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然而,在一個無產階級社會里,依舊會有政府和領導者,作為整個無產階級的核心去帶領廣大的無產階級前進。但問題在於,當無產階級的廣大民眾出現了“代表”,"核心",“領導人”等不同身份的人,他的本質其實也是勞動的異化?當他成為這個無產階級社會里“特殊”的無產階級時,似乎他的階級和立場就發生了改變?我們如何保證這個“核心”始終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或許無產階級民主選舉和監督是個解決的方案吧。
3.關於無政府主義
他推薦我去看列寧的《國家與革命》,列寧在書中深刻的抨擊了資本主義,議會制和槍支管制等問題,雖然列寧的很多觀點有失偏頗,用現代的觀點來看也很不成熟,但最令我感興趣的是無政府主義。按照馬列的觀點,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資本主義國家中,所有的上層建築(政府,法律等)都是為了資產階級這個經濟基礎服務的,國家是統治階級的組織,而法律,政府等內容都是統治階級進行階級統治的工具,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當階級被消滅了,國家自然而然就消失了,相對應的法律,政府也隨之消失。按照這個邏輯,當一個無產階級社會建立起來的時候,政府,法律,國家等概念也不復存在了...聽起來合情合理,難怪教員早期也是個無政府主義者,也難怪網上會有那麼多無政府主義者。
網上的左派和無政府主義者對於馬列毛的理論很瞭解,但卻向來忽略現實情況,他們堅信這個邏輯閉環,認為無產階級社會下,幾乎沒有違法犯罪,但當我說如果我醉駕不小心撞死人,或者和同志發生口角打架,或者不小心射殺了野生珍稀動物,又或者研製了一種未經批准上市的藥物去治療某種絕症?又或者出現全球氣候問題需要各國商討研究對策?他們卻啞口無言了...在那說“在這麼美好的社會,大家都是自己人,怎麼會發生這種事”之類的言論...其實很多違法犯罪行為,都不是來自於階級矛盾。也有很多問題,是需要政府和法律去維護解決的,在無產階級專政下,法律和政府維護無產階級的利益。資本主義社會下,政府工作人員和立法司法機構受全體人民選舉和監督,但容易被資本左右。而社會主義社會下,政府和司法立法機構受無產階級選舉和監督,不被資本左右。所以,我不認為歷史或當今的世界上存在過真正的社會主義國家。
4.關於人性
左派向來對人性論嗤之以鼻,但這也是我困惑的地方。按照馬列毛的理論,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人性分為自然性和社會性,或者動物性和社會性。教員否定了馬的觀點,並認為人的一切都是社會性的,覺得人和動物的本質區別是人是社會的動物。但我並不覺得動物性會消失。求生,繁衍,求溫飽皆是人的本性,並不會因為生在這個社會而消失,並且社會性也不是人類獨有的,大象猴子螞蟻等很多動物都會表現出其社會性,包括從事社會活動,社會生產,利他性,協作性,依賴性等行為。當然,我覺得教員說這番話是出於其他目的,對他日後有利。
在我看來,社會性是動物性的延伸。因為有了動物性的溫飽上的需求,才會演變出社會性上面的各種對山珍海味,美食佳餚,酒桌文化等內容的追捧,如果是一個不知溫飽和滋味的人,自然也不會在乎這些了。因為有了動物性的對生存的渴求,社會性上的刑訊逼供,威逼利誘才能讓人屈服,如果是一個不知恐懼和疼痛為何物的人,這套自然也就無用了。因為有了動物性的自私自利,親情愛情等人性特點,讓人類在惡劣的原始社會得以生存,社會性所延伸出的對權力,金錢,關係的渴望才得以顯現。而且社會性和動物性有時是相矛盾的,比如“不食嗟來之食”的典故,動物性的飢餓和社會性的尊嚴相牴觸,而主人公選擇了後者。當然,現實中各種例子比比皆是,有人選擇了社會性的一面,而有人遵從了動物性。
所以我認為,人性既是具體的,又是抽象的。或者換一個角度想,無產階級專政的本質不也是人們對公平公正的追求?為了創造一個沒有剝削壓迫的社會?為了每個人都能吃好喝好,享受豐富的物質生活和精神世界,滿足自己的"動物性"?在我看來,愛,共情能力,喜怒哀樂,好奇心,恐懼,審美,性格等抽象的人性都是與生俱來,且與後天的社會性相輔相成的,如果沒有與生俱來的人性,那人就不是人,而是機器,自然就無法產生社會性的具體人性。人不僅僅是社會關係的總和,人的社會性也來自於動物性。否定“人性論”強調“階級性”,為的是創造一個不受任何限制的、絕對不受任何法律或規章拘束的暴力政權,歷史數以億計的冤魂早已見證了這種理論的罪惡。
5.關於信仰
他說如果沒有馬哲和共產主義的信仰,他早就抑鬱了。當時我還是挺詫異的,一個理想,一個信仰在個人的心目中價值有多高?而我的信仰又是什麼?離開成都回到老家後,媽媽說舅舅去了寺廟當了和尚,我愣了一下,但似乎又明白了些什麼。小時候我總覺得信仰是封建迷信,不管佛教,道教,基督教,都只是安慰自己的一個方式罷了。但教人向善,便有其存在的價值,雖然這些信仰並不科學。 但現在我覺得,信仰不單單是宗教信仰,其意義也遠沒那麼簡單,有的人信仰宗教,有的人信仰哲學和理想,有的人信仰愛情,有的人信仰家庭,有的人信仰自己。對於一個左派來講,建設一個理想的共產主義社會是他畢生的追求,縱使身陷泥沼,痛苦不堪,但每當仰望星空時,馬哲的點點星光便是他一直堅持的理由。而對於我舅舅來說,破碎的家庭,糟糕的精神狀態和身體狀況,他的人生似乎已經是一堆廢墟,但信佛給了他一個新的選擇,放下過往的煩惱,普度眾生,行善積德,去做他認為有意義的事情,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這便是繼續他的人生的理由。而對於我來說,我的信仰又是什麼?我想了想,大概是法制和公正吧,還有我自己。相信自己能夠出人頭地?相信自己能夠發財?相信自己能為這個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但信仰自己似乎更加不切實際,一旦失敗,你就會懷疑自己,陷入深淵,有的人會再次站起來,而有的人信仰崩塌,意志消沉...
6.關於民族主義
民族主義是把雙刃劍,大部分國家政權、資產階級都喜歡宣揚民族主義。一方面民族主義能讓民眾“團結”,轉移階級矛盾,一致對外,讓民族主義者成為當權者鋒利的矛頭。另一方面民族主義也可能變得無法控制,變得極端。在如今的互聯網時代,民族主義在網絡上得以迅速傳播。從剛開始的寄託樸素愛國情緒的抵制外資、扶植民族資本,到後來的打砸外國汽車、打砸外國超市等惡性事件....再到如今的媒體上,大漢族主義、極端民族主義的言論仍然隨處可見。在談到二戰德國屠殺猶太人的政策下面,清一色的民族主義者在為希特勒的罪惡行徑叫好,彷彿他們才是大日耳曼尼亞的臣民,正在國會大廳向元首致敬。他們總是會混淆三類人,猶太人、猶太資本家和以色列復國主義者。他們喜歡把資產階級做的惡事安到整個民族上去,還總以為自己彷彿知道了德國反猶的真相,洋洋得意得向周圍的人輸出他們愚不可及的觀點。與其當一個狹隘的民族主義者,我更希望成為一個國際主義者,就如同當初的愛因斯坦,不與納粹同流合汙。
7.關於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
集體主義主張個人從屬於集體,個人利益應該服從集體利益,即在一定程度上犧牲個人的利益。個人主義則相反,將尊重個人自由和個人利益作為基本的原則,強調自我支配。由此看來兩者似乎是矛盾且對立的,因為集體主義的存在一定會在一定程度上損傷個人的利益,這就違背了個人主義的基本原則,同樣個人主義存在必定會導致集體整體的效率低下,甚至無法形成一個集體,每個人都各自為戰,以滿足自己的利益為動力。
然而事實上,兩者之間的區別確實是明顯的,但是兩者還是有統一之處。不按照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強行把兩個拆分開來並且宣揚孰優孰劣的人無疑是用心險惡的。在這種情況下,尤其是集體主義的宣傳是更加具有不純的目的。通常在這種情況下,上層管理者比起其他人往往具有更大的話語權,往往站得更高看得更遠,那麼此時他們宣揚的究竟是真正的集體主義還是經過精心包裝的個人主義呢?其實,集體主義一不小心就會將管理者的意志變成集體的意志,從而將集體與個人的利益分割開來,個人利益被所謂集體的利益完完全全地邊緣化。
在當今的社會,個人主義被極大地妖魔化了,所謂的集體主義者們將個人主義等同於利己主義,從而將個人主義者一棍子打死,無知無識得服從著來自上層的個人意志,並將此作為集體利益的實現渠道。實際上,真正的個人主義是溫和的,它普遍流行於西方世界尤其是資產階級,個人主義強調的是尊重個人的自由和取得利益的權利,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思想家們更是把個人主義普遍化為永恆不變的人性,並使之成為道德的基本內容和判斷善惡的主要標準。個人主義的要點在於個人意識的覺醒,利己主義的中心則在於個人的利益的至高無上。個人主義和利己主義界限實際上是有一定程度的重疊,個人主義者一旦放棄自己的原則,便會滑向利己主義的深淵,一旦出現群體性的失控,社會的穩定就被埋下了定時炸彈。
在我個人看來,當集體主義真的是每個人個體利益的集合時,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就不再矛盾了。真正的集體主義是自發的,個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做出少部分妥協,組建成集體,並藉助集體的力量進行更好更有效率的工作,創造出更多的物質和精神財富。比如說,每個人都要交稅,但是由於所交的稅是為人民服務的,最終的受益者是整個集體中的每一個人,人們就不會有怨言,整個社會的穩定就不會受到影響。
因此,在集體中保持自我意識,珍惜自己的權利尊重他人的權利,並服從集體的規則,既避免集體意志的變質有防止個人知識的過分膨脹,才是上上之策。(此條來自浙江大學求是學院,原文鏈接找不到了,因為覺得很有價值所以一併保留了,總結就是:個人主義並不代表利己主義和不團結,集體主義也不一定代表真正的集體。)
8.關於公權
儘管大部分人對哲學、法治和政治等內容不是很感興趣或難以理解,但關於公權的基本邏輯還是很簡單清晰且易於理解的。對於公權來說,重點不是他會不會這麼做,而是他能不能這麼做,儘管任何人類參與的系統都存在漏洞,但區別在於某些系統可以隨時隨地,出於他的主觀判斷或需要,幾乎不受任何限制的運行,並且儘量不留痕跡或抹除痕跡。而當一個系統能這麼做的時候,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參與這個系統的變量的增加,那麼他做任何事情的概率都會無限大,次數也會無限大,正如羅翔老師所說,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人無法做到無孔不入,但沒有制度的制約,人就為所欲為了,這是基本的邏輯。
9.關於正義
我一直覺得正義是絕對的,而好人壞人是相對的。但似乎大部分人所謂的"良知"和“正義”都是十分靈活的,隨時變化的,從中日關係,俄烏戰爭到巴以衝突,幾十年的變遷,一場場的悲劇裡面都是非常戲劇化的一幕幕。正如盧梭所說,通往地獄的路往往由善意鋪就,多數人的暴政造就了納粹。
最後引用帕斯卡爾的話:人只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用不著整個宇宙都拿起武器來才能毀滅他,一口氣、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縱使宇宙毀滅了他,人卻仍然要比致他於死命的東西高貴得多,因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對他所具有的優勢,而宇宙對此卻是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