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年在成都工作,和一个左派的朋友相谈甚欢,觉得有些内容挺有价值,不想就此遗失在脑海里,便决定在此记录下来。我对马哲的书籍看得不多,理解不深,记忆也是渐渐模糊,想到什么记什么,后续还会补充吧......
1.关于男权社会
提到男权社会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对女性就业,生活的各种压迫。但他说男权社会对男女都是压迫。仔细想来确实如此,男权社会并不是全体男性都占据优势地位,男权社会是金字塔顶部的男性拥有绝对的优势,不管是在权力还是资源上。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广大的男性同胞也被这个极少数的男权社会所压迫,在就业,住房,婚姻,教育等方方面面被压迫,喘不过气。而女性则因为更弱势的社会地位选择“摆烂”或者依附于那一簇极少数的位于这个男权社会顶端的男性来寻求庇护而失去了光彩。
2.关于劳动异化和阶级异化
在四川博物馆参观时,观摩原始社会的文物和资料时,他提到了劳动异化和阶级异化的概念。劳动异化是生产过程中必然产生的,当一群原始人开始捕猎时,一开始可能是杂乱无章的,但效率低下,食不果腹。但后来,为了达成捕猎这个一致的目的,大家进行了分工,出现了制定计划和指挥的人,捕猎的人,望风和围堵的人等分工,这种分工大大提高了捕猎的效率,而体力较弱的女性则在家负责耕种,纺织等劳动,劳动的异化开始出现。
劳动的异化往往伴随着阶级的异化,在没有分工之前,所有的原始人共享猎物,人与人之间地位没有区别。但分工之后,有些劳动会被认为是重要的,有些则不会,指挥者最终成为了团队的核心,而不负责捕猎,体力较弱的女性劳动者则成为了团队里地位最低下的。于是,一个男权社会的小部落诞生了,并越来越大。
我对此颇为赞同,并引申了一个问题。无产阶级专政本质就是为了消除阶级异化,创造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然而,在一个无产阶级社会里,依旧会有政府和领导者,作为整个无产阶级的核心去带领广大的无产阶级前进。但问题在于,当无产阶级的广大民众出现了“代表”,"核心",“领导人”等不同身份的人,他的本质其实也是劳动的异化?当他成为这个无产阶级社会里“特殊”的无产阶级时,似乎他的阶级和立场就发生了改变?我们如何保证这个“核心”始终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或许无产阶级民主选举和监督是个解决的方案吧。
3.关于无政府主义
他推荐我去看列宁的《国家与革命》,列宁在书中深刻的抨击了资本主义,议会制和枪支管制等问题,虽然列宁的很多观点有失偏颇,用现代的观点来看也很不成熟,但最令我感兴趣的是无政府主义。按照马列的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所有的上层建筑(政府,法律等)都是为了资产阶级这个经济基础服务的,国家是统治阶级的组织,而法律,政府等内容都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当阶级被消灭了,国家自然而然就消失了,相对应的法律,政府也随之消失。按照这个逻辑,当一个无产阶级社会建立起来的时候,政府,法律,国家等概念也不复存在了...听起来合情合理,难怪教员早期也是个无政府主义者,也难怪网上会有那么多无政府主义者。
网上的左派和无政府主义者对于马列毛的理论很了解,但却向来忽略现实情况,他们坚信这个逻辑闭环,认为无产阶级社会下,几乎没有违法犯罪,但当我说如果我醉驾不小心撞死人,或者和同志发生口角打架,或者不小心射杀了野生珍稀动物,又或者研制了一种未经批准上市的药物去治疗某种绝症?又或者出现全球气候问题需要各国商讨研究对策?他们却哑口无言了...在那说“在这么美好的社会,大家都是自己人,怎么会发生这种事”之类的言论...其实很多违法犯罪行为,都不是来自于阶级矛盾。也有很多问题,是需要政府和法律去维护解决的,在无产阶级专政下,法律和政府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资本主义社会下,政府工作人员和立法司法机构受全体人民选举和监督,但容易被资本左右。而社会主义社会下,政府和司法立法机构受无产阶级选举和监督,不被资本左右。所以,我不认为历史或当今的世界上存在过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
4.关于人性
左派向来对人性论嗤之以鼻,但这也是我困惑的地方。按照马列毛的理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性分为自然性和社会性,或者动物性和社会性。教员否定了马的观点,并认为人的一切都是社会性的,觉得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人是社会的动物。但我并不觉得动物性会消失。求生,繁衍,求温饱皆是人的本性,并不会因为生在这个社会而消失,并且社会性也不是人类独有的,大象猴子蚂蚁等很多动物都会表现出其社会性,包括从事社会活动,社会生产,利他性,协作性,依赖性等行为。当然,我觉得教员说这番话是出于其他目的,对他日后有利。
在我看来,社会性是动物性的延伸。因为有了动物性的温饱上的需求,才会演变出社会性上面的各种对山珍海味,美食佳肴,酒桌文化等内容的追捧,如果是一个不知温饱和滋味的人,自然也不会在乎这些了。因为有了动物性的对生存的渴求,社会性上的刑讯逼供,威逼利诱才能让人屈服,如果是一个不知恐惧和疼痛为何物的人,这套自然也就无用了。因为有了动物性的自私自利,亲情爱情等人性特点,让人类在恶劣的原始社会得以生存,社会性所延伸出的对权力,金钱,关系的渴望才得以显现。而且社会性和动物性有时是相矛盾的,比如“不食嗟来之食”的典故,动物性的饥饿和社会性的尊严相抵触,而主人公选择了后者。当然,现实中各种例子比比皆是,有人选择了社会性的一面,而有人遵从了动物性。
所以我认为,人性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或者换一个角度想,无产阶级专政的本质不也是人们对公平公正的追求?为了创造一个没有剥削压迫的社会?为了每个人都能吃好喝好,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满足自己的"动物性"?在我看来,爱,共情能力,喜怒哀乐,好奇心,恐惧,审美,性格等抽象的人性都是与生俱来,且与后天的社会性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与生俱来的人性,那人就不是人,而是机器,自然就无法产生社会性的具体人性。人不仅仅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性也来自于动物性。否定“人性论”强调“阶级性”,为的是创造一个不受任何限制的、绝对不受任何法律或规章拘束的暴力政权,历史数以亿计的冤魂早已见证了这种理论的罪恶。
5.关于信仰
他说如果没有马哲和共产主义的信仰,他早就抑郁了。当时我还是挺诧异的,一个理想,一个信仰在个人的心目中价值有多高?而我的信仰又是什么?离开成都回到老家后,妈妈说舅舅去了寺庙当了和尚,我愣了一下,但似乎又明白了些什么。小时候我总觉得信仰是封建迷信,不管佛教,道教,基督教,都只是安慰自己的一个方式罢了。但教人向善,便有其存在的价值,虽然这些信仰并不科学。 但现在我觉得,信仰不单单是宗教信仰,其意义也远没那么简单,有的人信仰宗教,有的人信仰哲学和理想,有的人信仰爱情,有的人信仰家庭,有的人信仰自己。对于一个左派来讲,建设一个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他毕生的追求,纵使身陷泥沼,痛苦不堪,但每当仰望星空时,马哲的点点星光便是他一直坚持的理由。而对于我舅舅来说,破碎的家庭,糟糕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况,他的人生似乎已经是一堆废墟,但信佛给了他一个新的选择,放下过往的烦恼,普度众生,行善积德,去做他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便是继续他的人生的理由。而对于我来说,我的信仰又是什么?我想了想,大概是法制和公正吧,还有我自己。相信自己能够出人头地?相信自己能够发财?相信自己能为这个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但信仰自己似乎更加不切实际,一旦失败,你就会怀疑自己,陷入深渊,有的人会再次站起来,而有的人信仰崩塌,意志消沉...
6.关于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是把双刃剑,大部分国家政权、资产阶级都喜欢宣扬民族主义。一方面民族主义能让民众“团结”,转移阶级矛盾,一致对外,让民族主义者成为当权者锋利的矛头。另一方面民族主义也可能变得无法控制,变得极端。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民族主义在网络上得以迅速传播。从刚开始的寄托朴素爱国情绪的抵制外资、扶植民族资本,到后来的打砸外国汽车、打砸外国超市等恶性事件....再到如今的媒体上,大汉族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的言论仍然随处可见。在谈到二战德国屠杀犹太人的政策下面,清一色的民族主义者在为希特勒的罪恶行径叫好,仿佛他们才是大日耳曼尼亚的臣民,正在国会大厅向元首致敬。他们总是会混淆三类人,犹太人、犹太资本家和以色列复国主义者。他们喜欢把资产阶级做的恶事安到整个民族上去,还总以为自己仿佛知道了德国反犹的真相,洋洋得意得向周围的人输出他们愚不可及的观点。与其当一个狭隘的民族主义者,我更希望成为一个国际主义者,就如同当初的爱因斯坦,不与纳粹同流合污。
7.关于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集体主义主张个人从属于集体,个人利益应该服从集体利益,即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个人的利益。个人主义则相反,将尊重个人自由和个人利益作为基本的原则,强调自我支配。由此看来两者似乎是矛盾且对立的,因为集体主义的存在一定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个人的利益,这就违背了个人主义的基本原则,同样个人主义存在必定会导致集体整体的效率低下,甚至无法形成一个集体,每个人都各自为战,以满足自己的利益为动力。
然而事实上,两者之间的区别确实是明显的,但是两者还是有统一之处。不按照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强行把两个拆分开来并且宣扬孰优孰劣的人无疑是用心险恶的。在这种情况下,尤其是集体主义的宣传是更加具有不纯的目的。通常在这种情况下,上层管理者比起其他人往往具有更大的话语权,往往站得更高看得更远,那么此时他们宣扬的究竟是真正的集体主义还是经过精心包装的个人主义呢?其实,集体主义一不小心就会将管理者的意志变成集体的意志,从而将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分割开来,个人利益被所谓集体的利益完完全全地边缘化。
在当今的社会,个人主义被极大地妖魔化了,所谓的集体主义者们将个人主义等同于利己主义,从而将个人主义者一棍子打死,无知无识得服从着来自上层的个人意志,并将此作为集体利益的实现渠道。实际上,真正的个人主义是温和的,它普遍流行于西方世界尤其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强调的是尊重个人的自由和取得利益的权利,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思想家们更是把个人主义普遍化为永恒不变的人性,并使之成为道德的基本内容和判断善恶的主要标准。个人主义的要点在于个人意识的觉醒,利己主义的中心则在于个人的利益的至高无上。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界限实际上是有一定程度的重叠,个人主义者一旦放弃自己的原则,便会滑向利己主义的深渊,一旦出现群体性的失控,社会的稳定就被埋下了定时炸弹。
在我个人看来,当集体主义真的是每个人个体利益的集合时,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就不再矛盾了。真正的集体主义是自发的,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做出少部分妥协,组建成集体,并借助集体的力量进行更好更有效率的工作,创造出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比如说,每个人都要交税,但是由于所交的税是为人民服务的,最终的受益者是整个集体中的每一个人,人们就不会有怨言,整个社会的稳定就不会受到影响。
因此,在集体中保持自我意识,珍惜自己的权利尊重他人的权利,并服从集体的规则,既避免集体意志的变质有防止个人知识的过分膨胀,才是上上之策。(此条来自浙江大学求是学院,原文链接找不到了,因为觉得很有价值所以一并保留了,总结就是:个人主义并不代表利己主义和不团结,集体主义也不一定代表真正的集体。)
8.关于公权
尽管大部分人对哲学、法治和政治等内容不是很感兴趣或难以理解,但关于公权的基本逻辑还是很简单清晰且易于理解的。对于公权来说,重点不是他会不会这么做,而是他能不能这么做,尽管任何人类参与的系统都存在漏洞,但区别在于某些系统可以随时随地,出于他的主观判断或需要,几乎不受任何限制的运行,并且尽量不留痕迹或抹除痕迹。而当一个系统能这么做的时候,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参与这个系统的变量的增加,那么他做任何事情的概率都会无限大,次数也会无限大,正如罗翔老师所说,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人无法做到无孔不入,但没有制度的制约,人就为所欲为了,这是基本的逻辑。
9.关于正义
我一直觉得正义是绝对的,而好人坏人是相对的。但似乎大部分人所谓的"良知"和“正义”都是十分灵活的,随时变化的,从中日关系,俄乌战争到巴以冲突,几十年的变迁,一场场的悲剧里面都是非常戏剧化的一幕幕。正如卢梭所说,通往地狱的路往往由善意铺就,多数人的暴政造就了纳粹。
最后引用帕斯卡尔的话: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