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Talien
譯者:張天翼
校潤:櫻庭若雪
原文地址:點擊跳轉
角色扮演遊戲與動畫的結合來源已久,其中最讓人熟悉的也許要數“龍與地下城”(Dungeons & Dragons)的聯合創始人加里·吉蓋克斯(Gary Gygax)以個人身份在動畫《飛出個未來》(Futurama)的《興趣集I》(Anthology of Interest I)一集中的客串。自那以後,很多流行動畫中開始零星提及角色扮演遊戲(“龍與地下城”或其變體),將其作為情節設定或流行文化典故。事實上,這種客串數不勝數,近年來的互聯網資訊已經跟不上了,比如查詢“流行文化中的龍與地下城”(D&D in Popular Culture)的維基百科頁面,以及電視橋段網(TV Tropes)的角色扮演頻道,但這些都已經過時了。
- 小馬寶莉(My Little Pony)
我們之前提過《小馬寶莉》,在其漫畫《為你魂牽夢繞》(Neigh Anything)和動畫(第6季第17集)的《地下城與紛爭》(Dungeons & Discords)一集中首次推出了自己的“龍與地下城”變體規則,名叫《巨魔與地下城》(Oubliettes & Ogres)。這兩個品牌的跨界合作值得關注,因為“龍與地下城”和《小馬寶利》的母公司都是孩之寶(Hasbro)。
- 戰神金剛:傳奇的保護神(Voltron: Legendary Defender)
在《怪物與魔法》(Monsters & Mana)一集中,聖騎士們聚在一起玩角色扮演遊戲。在那集的最後,隊長希羅發現這個遊戲對團隊來說是簡直是一次完美的戰爭模擬,他解釋道:“這個遊戲需要解決問題、團隊協作和創造力,所有這些都是你在團建活動中想要激發的能力。”
- 少年泰坦出擊(Teen Titans Go)
少年泰坦們在《騎在龍背上》(Riding the Dragon)一集中被捲入一場“龍與地下城”遊戲。羅賓作為遊戲城主(DM),要求玩家遵守他的故事情節,但顯然他們並不會這樣做。玩家不想殺龍,而是想騎上去。隨之而來的是一場爭論,直到巨龍自己也參與了遊戲,並宣稱:如果玩家只想利用想象力尋找樂趣(如騎在龍身上),這種做法是完全沒問題的。
- 非凡公主希瑞(She-Ra :Princesses of Power)
在《試著投擲它吧》(Roll With It)一集中,反抗軍試圖奪回一座被部落控制的堡壘,並使用角色扮演遊戲事先模擬了各種情境。情況很快變成,每個玩家都將自己重鑄成一位英雄,對進攻結果抱著不切實際的期望。遊戲的製作者鮑一直抱怨,沒能找到合適的微縮模型來代表怪物和遊戲角色。諷刺的是,關於《非凡公主希瑞》即將推出角色扮演遊戲的流言在推特上不脛而走,甚至等不到愚人節。
- 星蝶公主(Star vs. the Forces of Evil)
別眨眼,不然你會錯過這一幕,在《布里塔的捲餅》(Britta's Tacos)一集中,馬可在離開魔法世界梅尼(Mewni)很久後再次回到地球,與一起進行“龍與地下城”遊戲的遊戲宅朋友在人氣捲餅餐廳重聚。令馬可驚奇的是,他發現老朋友們正在與形形色色的人群打交道,包括女人和各種膚色的人。“噢,你離開之後,當遊戲宅變成了一件很酷的事情!”馬可的遊戲宅朋友阿爾馮佐這樣解釋。
- 美國老爸(American Dad)
在《幻想的棒球》(Fantasy Baseball)一集中,史蒂夫的遊戲主持技巧使他在朋友中大受歡迎,但卻在父親斯坦面前毫無用武之地。斯坦更熱愛棒球,所以史蒂夫做了一個棒球主題的角色扮演遊戲和他交流,但那也不起作用。經過一系列令人捧腹的情節之後,史蒂夫終於成為一名職業棒球裁判,運用遊戲主持經驗裁決比賽,並平步青雲。可以預見,他的裁判事業在那之後終究會走下坡路,但這一集巧妙地說明了,體育愛好者和角色扮演遊戲愛好者並沒有什麼不同。順帶說一句,確實出現過一個被稱為Strat-O-Matic的棒球桌面模擬器,利用20面骰判定結果,比“龍與地下城”還早出現了幾年。
- 阿甘妙世界(The Amazing World of Gumball)
在《阿甘妙世界》的《大師》(The Master)一集中,貓兔混血家族的族長理查德認為,唯一讓家族停止爭吵的方法是讓他們玩“龍與地下城”遊戲。玩家角色一直試圖殺死對方,所以理查德使用城主指令強行推進故事情節——一開始他們被一隻貓頭鷹吞食,之後又神奇地被傳送到領主怪物(一隻會變形的泰拉斯奎巨獸)所在的地方。這一集值得關注,因為它展現了角色扮演遊戲是如何催生出團隊合作的,玩家唯有一起奮戰才能擊敗地下城主控制的怪物。
任何人都無法確定,這種媒體轟炸現象將對“龍與地下城”品牌和桌面角色扮演遊戲造成怎樣的影響,但包含角色扮演遊戲主題的動畫極其廣泛,受眾既包括兒童與成人,也包括男孩和女孩,單就這一點,這種現象對未來幾代的桌面遊戲玩家來說絕對不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