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十幾年前玩到的《要塞》開始,我對歐洲城堡產生了興趣。從《全面戰爭》、《天國拯救》、《十字軍之王》、《戰地1》等遊戲,玩家可以一窺歐洲的城堡、要塞發展史。
中世紀:木與石,方與圓
(西)羅馬帝國的滅亡是歐洲文明的一次倒退,城防技術也跟著大大的打了一個折扣。
在維京人肆虐的中世紀早期,歐洲各地的封建領主們為了保護自己的領地與財產而修建了一批批的城堡與要塞,逐漸形成了很有特色的“城堡文化”。
羅馬帝國遺留下來的石質城防工事被加以利用,但歐洲小領主們既沒有新建石頭要塞的技術能力也缺乏相應的人手資源,所以此時新修建的要塞以木堡為主,形式也很簡單,通常是在小山丘上修建一座木質主樓,之後再在四周圍上柵欄。
“全面戰爭-中世紀2”:中世紀早期的要塞
歐洲11世紀的一大標誌性歷史事件是法國諾曼底公爵威廉揮師渡海進攻英國,史稱“諾曼征服”,這場軍事行動在開啟了英國諾曼王朝的同時也為英格蘭帶去了歐洲大陸的要塞技術。
彼時英國本土要塞技術的落後是威廉能取得勝利的一個因素。在知名的黑斯庭斯戰役中,威廉對戰剛剛擊敗維京人後回師的哈羅德國王,竟還是險些在英軍的盾牆前翻了車,如果沿途英軍能憑藉足夠優秀的要塞拖延威廉腳步的話,這場決戰勝負難料。
為了能牢牢控制住自己打下的江山,威廉在英國大興土木。根據記載,很多要塞僅在幾個月內便得以完工,故可以推測,這些要塞多為木質。在《文明5》的劇本戰役“1066年:維京人的命運之年”中,諾曼底公爵“征服者”威廉的派系特性便是劍士可以修築堡壘。
“諾曼底”意為“北方人的領地”。“諾曼人”意為“北方人”,是維京人的後裔。
11世紀末期,威廉修建了著名的“倫敦塔”(“白塔”),這也是這一時期少數新建石質要塞中的經典之作。彼時,“射擊孔”這一設計尚未出現,所以石質主樓主要用於被動承受攻擊,憑藉厚實的城牆抗住敵人的破壞,為守軍換取更多的時間。
“帝國時代4”中的白塔
在12世紀,石制主樓開始普及,隨後城牆也變得越發完善。主樓的作用從防禦的主要依託逐漸退居二線,成了守軍最終退守的據點。
參加東征的歐洲十字軍戰士們見識到了東方文明及拜占庭帝國以強盛國力修建出的雄偉建築,君士坦丁堡甚至擁有三層城防。等到法蘭克人在敘利亞建立了根據地,新建立起的城堡也擁有了箭塔、多層城牆等設計。
城堡的主樓和塔樓本以方形居多,但因為方形建築的四角比較容易被地道等攻城手段損壞坍塌,故城堡內的高層建築逐漸向圓形演變。這從方到圓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十字軍東征時東方世界及拜占庭帝國建築風格的影響。
13世紀的城堡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了更精細的工事,同時加入了外形藝術上的考量。這時的歐洲要塞終於與大眾心中的城堡經典形象無異了。
“全面戰爭-中世紀2”
火炮自14世紀開始應用在歐洲戰場上,並在15世紀成為圍城的主力武器之一。其中最知名的應該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烏爾班巨炮”,它直接敲響了拜占庭帝國的喪鐘。
“帝國時代3”的土耳其重炮。“帝國時代3”的劇情從馬耳他戰役開始,這也是歷史上非常知名的一戰。土耳其派遣大軍進攻小小的馬耳他島,最終卻無功而返,打破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光環。
隨著火炮技術的發展,高而薄的中世紀城堡在攻城火炮面前變成了任人欺凌的玩具。同時,地方領主再也不能憑舊式的私人城堡抗衡國王的大軍,所以說火炮在一定程度上為歐洲國家(比如法國)的集權統治做出了“貢獻”。
15世紀末的1494年,法國國王查理八世大舉入侵意大利,憑火炮輕易佔領佛羅倫薩、羅馬等地。作為回應,意大利人開始改進城牆的修築方案,著力於提升城牆的防炮擊能力,並將圓形塔樓改為多邊形。歐陸城防技術進入了稜堡的時代。
“帝國時代3”裡的馬耳他堡壘,凸出的多邊形城牆成為了主流設計。
文藝復興後:火炮、幾何學、星形要塞
在16-17世紀荷蘭地區反抗西班牙人的“八十年戰爭”中,意大利人的設計精髓得以繼續發揚。
為了足以承受火炮的彈丸,新式要塞的城牆變厚變矮。相比於圓形建築,改為多邊形的城牆更利於守軍集火射擊並儘可能形成交叉火力。
“全面戰爭:拿破崙”中的稜堡。附帶了獨立的三角堡。
“十字軍之王3”中對意大利新式要塞的註解
我初中時特別迷大仲馬的小說《三個火槍手》,書中的一個橋段就是主角一行人與一位龍騎兵打賭說要在一座稜堡裡守上一個小時,不論敵人如何進攻也不撤退。
電影“鐵面人”——《三個火槍手》主角達達尼昂冒險的終點。當時的小李子是真嫩……
“P5”春的面具“米萊狄”就出自《三個火槍手》。米萊狄是此書中的女反派,最終被處決,所以面具米萊狄沒有腦袋。書中的米萊狄善於蠱惑人心,遊戲裡的米萊狄是念動屬性,很合理。
Adieu,法語,意為“永別了”。
在稜堡的全盛期,要塞演化為美麗的星形,幾乎任何位置的敵人都能受到要塞的交叉火力。為了攻陷這種怪物,折線掘進後近距離炮擊成了攻城的好辦法,要塞攻防戰隨之也變為了數學家與工程師的舞臺,一流的工程/攻城師甚至能精確算出攻陷一座要塞需要花費的彈藥量。
“輻射4”中經玩家修復的城堡(BV1tr4y1a7P8)
矛與盾:17世紀頂級攻城專家與要塞設計師——塞巴斯蒂安·勒普雷斯特雷·德·沃邦
從幾何學來講,星形要塞通常佔地面積很大,這既增加了修建要塞的時間,也對地形產生了要求。作為解決方案,出現了面積更小、更靈活的多邊形要塞。
多邊形要塞
拿破崙戰爭:城牆的價值消退
相比於18世紀的“七年戰爭”,19世紀拿破崙麾下的法國軍隊更加靈活,火炮技術、後勤體系也更成熟。在新時代戰略戰術的影響下,軍隊可以繞過堅固的要塞侵入敵國,城牆的地位越來越尷尬。軍隊常在鄉間田野進行決戰。
“全面戰爭:拿破崙”裡的“滑鐵盧戰役”關卡,英軍需要依託村莊進行防守,等待普魯士援軍。在歷史上的滑鐵盧戰役中,英軍線膛槍兵依託莊園進行防禦,給法軍造成了很大的麻煩。
拿破崙戰爭之後,曲射炮火越來越強大,要塞變得有些接近於工事體系、重炮陣地,傳統意義上的城牆幾近消失。
在20世紀的一戰時期,老舊的要塞體系被混凝土進一步加固,成了法國人抵抗德軍的據點。
“戰地1”中一戰時的法烏克斯要塞(圖片來自網絡)
二戰時,鋼筋混凝土修築的碉堡體系展現了最終的光輝。其中最經典的當屬第三帝國在海岸線上修築的“大西洋鐵壁”。
“榮譽勳章:聯合出擊”中的奧馬哈灘,遠處高聳的碉堡令人望而生畏(圖片來自網絡)
在內陸,二戰期間德國共修建了8座“防空塔”,堪稱鋼筋混凝土怪物。
別說打了,這玩意拆都不好拆
"決勝時刻14"中的防空塔
結語
看歐洲史的一大有趣之處就是能明顯感受到科技對戰爭的影響。非常可惜的是一些明明很有趣的歷史題材始終少有遊戲製作公司涉足。我十分感興趣的三十年戰爭還沒有在“全面戰爭”系列中出現過,十分適合改編為遊戲的《三個火槍手》也從未有大作出現。希望有朝一日能得償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