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棋未遍局,万物皆为空:随便说说围棋几个历史片段


3楼猫 发布时间:2022-02-09 21:45:22 作者:逆天改命ing Language

当今已知围棋首次出现在典籍记载中,应该是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中的“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
其中的“弈”就是围棋的一个古称,书中用下围棋的时候拿着棋子犹豫不决下在何处就会输棋来讲道理,产生了我们至今仍常使用的成语“举棋不定”。《左传》的作者历来有所争议,但是现在普遍认可其成书时间大致在公元前四百多年的战国中期,距今将近两千五百年。不得不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承至今,而围棋在那时就已经是其中一部分了。
卫献公自夷仪使与甯喜言,甯喜许之。大叔文子闻之,曰:“乌乎!《诗》所谓‘我躬不说,皇恤我后’者,甯子可谓不恤其后矣。将可乎哉?殆必不可。君子之行,思其终也,思其复也。《书》曰: ‘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诗》曰: ‘夙夜匪懈,以事一人。’今甯子视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九世之卿族,一举而灭之。可哀也哉!”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但你要以为这就是围棋最早的出现时间就太低估这块“游戏界的化石”的古老程度了。 战国时期的《世本·作篇》中明确介绍了围棋的源头: “尧造围棋,丹朱善之。” 一下子就把围棋的历史推向了上古时期。这种说法不但有 《博物志》、《金耧子》等书附和,更有1964年版的《大英百科全书》将围棋发明时间准确到公元前2356年(我没看过大英百科原书,只是在不少地方看过这个说法,但总觉得不喝二斤威士忌写不出这么精确的发明时间)。 这种把众多事迹归于一个名人身上是传说惯用手法不必过于当真。
不过从古时这些记述,加上围棋简明自然的规则以及棋子平等的设定,基本可以认定围棋起源于氏族部落时期,保守估计有四千年以上的历史。
不知道为什么丹朱这名字很受游戏动漫欢迎

不知道为什么丹朱这名字很受游戏动漫欢迎

扩展阅读:关于尧把围棋教给儿子丹朱这事儿还有个暗黑版本。当时围棋最大的作用是占卜,属于类似宗教权的重要部分。尧被迫把统治权交给舜,就只好把也很有分量的占卜传给儿子。我对其真实程度不做保证,大家看过之后图一乐,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吧。
除了《左传》中用围棋来讲道理,另一本公元前二百年左右成书的儒家著作《孟子》中不但也提供“专心致志”这样中国人使用至今的成语,更是提到我们今天所知道的第一位围棋高手:弈秋。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告子章句上
可以用来打比方说明道理,也产生了所谓全国第一的棋手,这充分证明在战国时期围棋的普及程度已经非常高了。就俩人会玩,三个人知道的东西是没法打比方,更选不出全国冠军吧。
汉代围棋仍在继续发展,并已经产生了类似过年吃饺子这样的习俗。
八月四日出雕房北户竹下围棋。胜者终年有福。负者终年疾病。取丝缕就北辰星求长命乃免。 ——西京杂记
也被还未登基的汉景帝刘启运用得出神入化,真正地在物理意义上用围棋击败对手——他用棋盘把堂兄弟吴王世子刘贤给开瓢了。太子打死诸侯王世子这事儿直接成了七国之乱的导火索。
但要说围棋发展的第一次高潮,还得从汉末三国时期才开始。这可能与当时围棋规则逐渐成熟,棋盘从十七路开始向十九路发展有关,这让围棋的复杂度和深度碾压了所有棋类游戏。在三国时期一众如诸葛谨、陆逊和费炜等名人都是史书中明确提到的围棋爱好者,按照《博物志》的说法,曹操和当时的国手水平差不多,应该是其中水平最高的。
牛逼人物曹丞相——能写诗赋能写兵书下围棋也是高手

牛逼人物曹丞相——能写诗赋能写兵书下围棋也是高手

冯翊、山子道、王九真、郭凯等善围棋,太祖皆与埒能。 ——《博物志》
但是似乎按照普及程度和整体实力,东吴的围棋似乎更强。其中一些精彩对局也被记录成棋谱供后人学习欣赏,之前引用过那首杜牧的诗里就提到“一灯明暗复吴图”。这句诗说的也许是他真是在看吴国的棋谱精选集,也许是用”吴图“来指代棋谱,但不管是哪种都说明了这些棋谱的地位之高,可惜这些都湮没在将近两千年的时光里了。我们今天能看到最早的棋谱是一千八百多年前的一局棋,黑白双方我们都应该知道,由”小霸王“孙策对战吕范。

转换成现代方式

见于《忘忧清乐集》

看二位属性你觉得谁能赢呢?

看二位属性你觉得谁能赢呢?

转换成现代方式

见于《忘忧清乐集》

看二位属性你觉得谁能赢呢?

看二位属性你觉得谁能赢呢?

转换成现代方式

1 / 4
孙策诏吕范弈棋局面
扩展阅读:下面的啰里吧嗦,除非你喜欢刨根问底儿,否则不看也罢。
这盘棋普的真伪有所争议,原因是这盘棋谱记录的是十九路棋盘,有说法认为至少南北朝初期围棋还是十七路。如当时的乐府诗中提到:
坐倚无精魂,使我生百虑。方局十七道,期会是何处。 ——《读曲歌八十九首》之第七十五首
但也有考据是东汉成书的《孙子算经》中写到棋盘是十九路这样的证据:
今有棋局方十九道,问用棋几何?答日:三百六十一。术曰:置十九道,自相来之,即得。 ——《孙子算经》
我的能力无法论证棋谱真伪,但是从逻辑上,我认为在古代那种环境下棋盘的变化应该是缓慢的、有地区差异的,甚至两种大小的棋盘可能是长期共存的。就像传播到西藏的围棋”密芒“,直到阿沛·阿旺晋美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的时候也是十七路——他是藏式围棋高手。所以这个真伪的证明可能还要历史研究的突破,提出更直接的证据才行。
这第一波的围棋高峰的顶点离不开一个人: 萧衍 。他本该是个吟诗做赋下棋参禅的得道高僧,倒霉的是本职工作太耽误事儿——他不巧是个皇帝。
这个因为几次出家为僧而闻名的南朝梁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 ,不但经常通宵达旦的下棋,还写了《棋法》、《围棋赋》等技术文章。最关键的是他利用当皇帝的职务之便(看来从事皇帝这职业也不完全是坏事 つ﹏⊂ ),系统收集品评棋谱,并由此全方位多角度对围棋高手的水平进行评定,让围棋进入更加系统化的进程。打个比方就是人家萧衍同学不只是组织高手给玩家出精选的精彩实战讲解,还直接给游戏加上了天梯系统,从此以后大家就可以打排位分出高低看到底是星耀还是钻石了。他将围棋高手分成了九个等级——九品,这也是今天围棋段位的由来,不过那时的名称更加文艺。
夫围棋之品有九。一曰入神,二曰坐照,三曰具体,四曰通幽,五曰用智,六曰小巧,七曰斗力,八曰若愚,九曰守拙。 ——《棋经十三篇·品格篇》
随着国家恢复稳定,围棋的第二波高潮在唐代开始了。最明显的线索是因为普及程度提高等原因,开始设置了“棋待诏”这样专门负责围棋事务的官职。这些担任棋待诏的自然都是围棋高手,其中比较出名的有遇到神仙的王积薪 ,战胜日本国王子的顾师言等,当然Internationalization的大唐自然也少不了外籍棋待诏如来自新罗的朴球等。
王积薪的围棋十诀至今仍被看作金科玉律,不过要我看,当成人生格言也行吧

王积薪的围棋十诀至今仍被看作金科玉律,不过要我看,当成人生格言也行吧

也正是在唐代,围棋传播到了日本。之前应该也从朝鲜半岛民间零星的传入了,但是官方的正式引进一般认为是由遣唐使吉备真备操作的。这位后来做了右大臣(大约相当于丞相)的贵族学者,不但带回了大唐的书籍历法乐器弓矢……还有围棋。加上在不晚于隋代,围棋就已经传播到朝鲜半岛,至此形成了围棋的大东亚国际时代。
扩展阅读:围棋传播到日本的具体时间目前有所争议,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大规模传播是在中国唐代这个时期,而且从日本围棋规则基本就是唐宋规则的变种这点上也能印证。
写得挺累滴,今天就这么地,有缘咱们未完待续……

© 2022 3楼猫 下载APP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