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看到這樣的場景,回想起哪些名場面呢?

是從長空俯衝而下的獨角獸將NT-D獨角一分為二,面罩打開,展露真正的GUNDAM姿態。爆甲後,飄散猩紅粒子的精神框架象徵著高潔的獨角獸化身為戰場的毀滅者。

背後張開的八個推進器全力噴射,與一躍而下的奧黛麗達成了相對靜止的平行狀態。
巨大的機器人雙手溫柔的包裹著脆弱的少女,從駕駛艙伸出手的少年回應著少女的請求。
接住我,巴納吉!


是高達F91中在太空相擁的二人。



亦或是並非在太空中,那一抹驚豔世人的微笑。

其實我第一反應便是迎擊使徒時,真嗣拉開艙門,面對麗時的場景。
但反覆思索後,才回想起《獨角獸UC》時的名場面。
原因或許在於原本柔弱的男主,曾經想著再也不要駕駛“機器人”了。但為了拯救女主,毅然突破自我的王道熱血橋段。
同樣為“精神層面”上的鋼鐵決意,這點在高達與EVA系列中或許也是共通的。

以及最近的一部高達《水星的魔女》中單膝跪地的風靈與掌上的兩個女孩兒。

關於渺小人類與足以屹立在大地上的高達之間體型的對比,或許是本系列中除開機戰與“人類榮光”外最為動人心魄的戲碼之一。
甚至在本月的4月新番中,你能看到痞子來做高達,雖然稱得上夢幻聯動,但結果如何著實有待商榷。
不過,在《機動戰士高達 GQuuuuuuX》尚未開播之前,有這麼一款遊戲確實讓我過了一把別樣的“高達”癮。

《星艦銃犬 太陽系物語》,上面關於對諸多高達梗的致敬便出自這款遊戲之中。
短短數小時的體驗,夢迴80年代日本動畫的黃金年代。
通過像素構建的賽璐璐畫風人設,恍惚間令人幻視0083高達。

精緻的動效,出挑的演出,製作組選擇製作AVG的初衷在畫面氣質上展露無遺,某些時刻甚至令人在思考製作組是否是單獨製作了動畫CG來進行播放。
因為追求更加華麗的演出,為了更高的交互感與可玩性,所以走上這條燒經費換音畫體驗道路的製作組,像是為舊時代遞送上一首老情歌。
其中滿是對黃金動畫年代機戰動畫的回味與致敬。

少了輕盈的未來感,更多的採用了80年代所流行的巨大繁複且厚重的機械軍工風格,更是為《星艦銃犬 太陽系物語》提供了不少的復古風味。
時代似乎是高達誕生的土壤,在早期並非超級系的各類機體,在本作中被一一致敬。

時隔一週後推出的數字完全版,似乎是製作組對於真愛粉的內容回饋,也是對開發資源的一種尊重。
艦船中迴響的8BIT電子合成樂,將本作的時光氣質更穩固的錨定在了80年。

更有趣的一點則是,《星艦銃犬 太陽系物語》中還為玩家提供了三種畫面風格。

更具現代氣質的全綵模式,能夠在現代顯示器上獲得更為優秀的顯示效果,也更貼合更為廣泛的玩家喜好。
【甚至是發行掏錢做的】

通過陰影,以及色調飽和度調整後更為貼近復古老電視的昭和年風格。

以及在風格氣質上經過製作組特化,將人物風格更加卡通化後的製作組風格。
只能說製作組為了強調年代感,在畫面上著實是下了狠功夫。
經過調教後的單色顯像電視風格,不僅令99年跨世紀的我感受到了些許古早遊戲機的風味,甚至還有些許我這個年紀從未經歷的新鮮感。

除了令人驚豔的音畫表現力外《星艦銃犬 太陽系物語》作為一款互動文字遊戲,最為驚豔我的或許並不是文筆細膩的文案,以及出挑的角色形象建立,這點我們暫且放在後話去聊。
最令人值得驚喜的是,製作組確實腳踏實地的去設計了一個基於引擎拼湊而成的小型艦船。

無論是艦船上各個房間的細節設計,還是基於功用而設立的設施擺放,《星艦銃犬 太陽系物語》確實腳踏實地的將一個個房間填充,並根據性能功用呈現出了一個完整的小型艦船設計。

並且不同於絕大多數文字遊戲通過房間選項直接移動的便捷式操作,製作組將整個艦船的房間規劃後,你不僅能夠使用個人終端快捷移動,也能夠依照地圖上的連接點去到各個房間。
在遊戲的最開始在戰艦上的遊歷,以及與各位性格鮮明的船員見面是我最喜歡的一段流程。

在開局中你的女友為你介紹的通過“維修管道”等非常規方式進行移動的手段,雖然並未在地圖中標註出來,但也有著一套自洽的設計思路。
甚至本作關於艦船的各類嚴謹設定,也成為了後續推進遊戲劇情的主要幫助。

打開個人終端,選擇情報,甚至能還能看到製作組對於一些名詞的解釋。諸多專有名詞的引入,也為《星艦銃犬 太陽系物語》的世界觀框架進行了補充說明。
玻色子與希格斯場域的引入說明,不僅有著基於現實理論設定的真實感,也將復古基調的背景反差感提供給了玩家。
雖然能在宇宙中光速航行,甚至開啟了星際大戰與蘿蔔大戰,在本作中厚重的工業感仍鋪陳在玩家面前。
復古的工業綠,開門要房卡,甚至聽音樂的大耳和需要換帶的隨身聽也出現在了作品之中。

《星艦銃犬 太陽系物語》通過細緻到嚴苛的文字描寫,在細節和框架上力圖去勾畫一個真實的世界。而在背景設計上,開篇所陳述的環日聯邦地球總部、木星火星聯軍等背景便具有著濃濃的高達味兒。
而故事的開始,便也是從一位“未能出擊的EVA”造成的心理陰影開始講述。

關於本篇故事的內容,我個人更希望採用一個無劇透的原則來進行講述。
《星艦銃犬 太陽系物語》的劇情在本系列中大抵處於一個序章的地位,遊戲在開局用了相當一部分的篇幅來進行世界觀的鋪陳介紹,以及對整個艦體通過文字、畫面表現來進行勾畫。
同時,劇情的敘述上並非如同傳統高達作品一般的宏大開篇,而是將舞臺限制在了“銃犬”這一迅捷型艦船上,通過一個小型艦船上性格迥異且鮮明的失意人群,遭遇的類似“異形”風格的解密故事構成了本作的主線。
內容中包含著相當一部分的推理、懸疑、解密橋段,並且在劇情線路上也有著多種解法。

並且整個劇本的敘事風格在極盡周全之際,卻又面面俱到。
你能夠清晰的感受到角色的人物弧光,看到角色的動態發展,這使得《星艦銃犬 太陽系物語》中角色塑造雖有用力的部分,但用的力也都用在了點子上。
主角未能出擊留下數年陰影,但小隊中拼盡全力倖存下的王牌機師卻也記恨了主角數年,他所認定的主角軟蛋性格隨著遊戲流程緩慢改善,成為了相愛相殺的好兄弟,甚至在劇情的終局願意拼上性命去拯救,順便為我們說上兩句好話。

而一位執著於摸魚,熱愛Rock的炮手,則會在你無助絕望時拋下漠不關心的外皮,拉上你一把。
這種反差與成長構成的人物塑造,在本作中並非個例,也同樣有著從始到終依舊如一的角色塑造,而這也並非扁平的敘事,是採用了另一個種更為深刻的方式,讓玩家們銘記這位角色。
當然,是恨得牙根癢癢的那種。

結語:
無論是通過細緻文字所塑造的嚴謹架構,亦或是令人驚豔的音畫表現,《星艦銃犬 太陽系物語》在句句致敬的同時,並不被桎梏於高達的核心,而是跳脫出來採用一個密室懸疑的小舞臺拉開了後續宏觀的宇宙版圖。
他不僅復古,還又新又好。
當然,蘿蔔粉絲們所盼望的高潮停留在了本作的結尾,作為序章來講的任務屬於超額完成,但戛然而止的感覺卻令人盼望著續作的儘快推出。
能否以更高質量的演出,續寫黃金年代的機甲篇章,或許是製作組需要努力的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