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家好,我是飘雷。
我在之前的转载VictorTDD大佬的两篇《零售M.2固态硬盘与OEM型号对照表》中提到过,英睿达Crucial的入门产品P3 Plus,虽然在上市之初搭载了美光N48R
但随着时间推移,后续版本在颗粒方面有了反向升级,部分500GB和1TB容量的版本中,混用了美光B58R TLC颗粒。

而与此同时,工包店保的英睿达P3 Plus 1TB版在并夕夕和抖音电商之类的平台上,被一些商家叠加平台优惠券后卖到了270元左右的价格,这也导致这款SSD一时间在贴吧大火,颇有顶替铠侠SD10成为新一代性价比吧盘的趋势。
不过其实有很多朋友不知道,即便升级混用了TLC颗粒,英睿达P3 Plus 1TB这块盘,也还是被区分为了411固件和413固件两种版本的。

正好我自己之前测试零刻迷你主机时拆出来过3条英睿达P3 Plus 1TB,上个月为了方便测试,又在抖音买了一条全新工包零售版,正好凑齐了QLC和两种TLC方案。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讨论关于英睿达P3 Plus 1TB的以下几个问题:
1.如何区分的QLC与TLC版本?
2.TLC版的411与413固件有何区别?真值得无脑冲吗?
3.在选购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4.TLC版的性能表现究竟如何?
一、如何区分英睿达P3 Plus的QLC与TLC版本
由于英睿达P3 Plus这款SSD存在颗粒混用的情况,所以大家入手肯定是奔着想买TLC颗粒而来的,这一节我们就先分享5个区分QLC与TLC版本的方法(仅针对1TB容量版本)。
以我在抖音入手的工包版为例,商家发货过来时是这种没有官方纸盒的塑封袋包装,一旦撕开就不方便无理由退货了。不过即便如此,我们也能比较轻松地在上机前判断自己收到的是不是TLC颗粒版本。

1.尾端检修孔
下图左侧两条是两种固件的TLC颗粒版本,而最右侧是早期的QLC颗粒版本。可以明显看到,TLC版的英睿达P3 Plus在尾端右侧有4个并排的检修孔,和QLC颗粒版本有明显的区别,这也是最简单的判断方法之一:

2.标签贴纸
除了观察尾部检修孔,我们还可以通过标签贴纸来在不通电上机的情况下辅助鉴定。
下图中,上边两块是TLC版,可以看到产地为马来西亚(PRODUCT OF MALAYSIA),同时在固件(FW)这一行,分别显示P9CR413和P9CR411,这也是开头所说的,同样采用B58R TLC颗粒的情况下,这块盘也有413和411两种初始固件版本。

而最下方一条QLC颗粒的版本区别就比较明显了,首先产地是墨西哥(ASSEMBLED IN MEXICO),另外固件的命名也和TLC版41X的规律不一样,显示为P9CR40A。
3.PCB布局
将贴纸撕开后对比,可以看到QLC与TLC版本在PCB布局方面也有明显差异。
最上方的QLC版本,银色E21主控位于PCB中间,两侧各有一枚闪存颗粒,同时还空余了两个颗粒焊位。
而下方两条TLC版本,都是只在尾部有一枚闪存颗粒,E21主控位于另一头,同时B58R TLC颗粒由于有更高的存储密度(232层堆叠 vs QLC版的176层堆叠),在面积上也要比容量减半的QLC颗粒明显更小。

知道了这个特征,我们在不撕下贴纸的情况下也可以判断了,只要用手捏捏盘体中央有没有主控芯片,或者从贴纸侧面透光看看颗粒和主控的布局,就能轻松鉴定。
4.撕开贴纸看颗粒编号
如果还想进一步确定颗粒的话,在撕下贴纸后(可能会丢失质保,不建议)的前提下,可以看到闪存颗粒上有美光的编号。比如下图左侧两个TLC颗粒的编号为别为NY244和NY340,而右侧QLC颗粒的编号为NY161。

使用bing或者百度搜索“Micron FBGA and component marking decoder ”,这是美光提供的封装编号查询页面,我们可以在其中输入自己的颗粒编号,进行查询。

以最左侧的NY244颗粒为例,查询结果如下图所示,零件号Part Number为MT29F8T08EQLCHL5-QB:C:

接下来我们对照美光的这张编号命名规则表,可以看到,上图中红色箭头标注的这个字母”E“,代表的就是TLC颗粒。

5.通电后用flashid查看
由于撕下贴纸可能会导致失去保修,所以还是不建议大家用这么麻烦的方法了,使用群联主控的flashid来检测也能达到一样的效果。
flashid的官网在这里,注意下载针对群联E1主控的版本:

使用flashid查看,411和413两种固件版本均能直接显示出使用了232L的美光B58R颗粒,同时还明晃晃的标出来TLC字样。

而QLC版本的结果如下,也是能显示出,使用了176L的美光N48R QLC颗粒:

二、411与413两种固件的TLC版本,有何区别?
1.奇怪的PE次数
一开始这个问题我也没注意,直到我在贴吧看到有老哥反馈说TLC版的英睿达P3 Plus有两种固件,才想起来详细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在flashid中,两种固件版本的显示结果是不一样的,最大的区别在于,411固件版在PE Cycle Limit一栏显示为60000/3000。

一般来讲,这表示在模拟SLC(pSLC)状态状态下,闪存颗粒的耐写次数为6万次,在正常TLC状态下为3000次,是很正常的TLC颗粒的PE次数。
而在413固件版中,PE Cycle Limit一栏显示为60000/1000,这就一下子让人摸不着头脑了,因为1000次PE已经属于是QLC颗粒的耐写次数了,明显太低。而且最吊诡的是,在Endurance一栏和411版本一样,同样显示3000。

2.是固件版本不同导致的吗?
遇到这个问题,首先我想到的是,有没有一种可能,413固件是由411固件升级而来,是固件预写入的信息导致flashid结果不同?
所以我给411固件的这块英睿达P3 Plus 1TB插上台式机,然后用英睿达官方的Storage Executive工具尝试更新固件,然而显示411固件已经是最新了。

又不信邪,把413固件的那快盘同样试了试,也显示为最新固件:

那么暂时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英睿达P3 Plus的411固件与413固件并非迭代升级的关系,二者应当是各不同属的独立固件。
3.刨根究底
从固件方向没有走通,接下来我尝试从闪存颗粒编号上来找出这种PE层数不同的原因。

上图中,左侧为411固件,NAND颗粒编号为NY244,在美光官方查询后的零件号为MT29F8T08EQLCHL5-QB:C;

右侧为413固件,NAND颗粒编号为NY340,在美光官方查询后的零件号为MT29F8T08EQLCHL5-QU:C;

二者只有末尾两位不同,一为QB,一为QU,所以再次详细对比美光的编号命名规则:

在红圈框出的地方可以看到,QB代表着颗粒等级为Performance QB Grade;而QU一栏则代表Removable QU Grade,是针对U盘、PSSD等可移动设备的等级,没有Performance(性能)的标识。

然后根据经验来讲,一般体质较差的颗粒才会给负载不高的可移动设备用,所以基本可以得出一个猜测:
413固件版的英睿达P3 Plus 1TB,是因为使用了等级更低的降级片,才导致PE次数下降到了QLC颗粒类似的1000次水准。
在这个指标下,考虑写入放大系数,那其实从QLC版沿袭下来的220TBW/1TB其实也不怎么算低估了,就是正常的标准。
换句话说,大家如果买到TLC颗粒的版本也不要站起来蹬得太狠,如果是413固件的话,那实际写入寿命可能还是和QLC版差不多的水平。
三、TLC版的英睿达P3 Plus 1TB,性能表现如何?
早在两年前,我就测试过QLC版本的英睿达P3 Plus 2TB,当时那块盘糟糕的缓外写入速度至今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然而时过境迁,目前这块盘升级为TLC颗粒后,性能方面又有什么样的变化?我决定还得自己测一测才能心里有数。
看了一下,贴吧内大部分老哥买到的都是413固件,所以本次就用我刚从抖音买到的全新工包413固件来测试吧。
测试平台:
CPU:intel i9-14900K
主板:AORUS Z790 MASTER X
内存:佰维 DX100 DDR5-6800 16GB X2
SSD:西部数据SN850X 2TB(系统盘)
系统:Windows11 专业版 23H2、Ubuntu 24.04 LTS
1.S.M.A.R.T信息
首先看一眼S.M.A.R.T信息,抖音买来的工包全新盘上机后确实是0通电0写入的:

进一步查看更多的S.M.A.R.T信息,整块SSD只有一枚温度传感器,警告温度83℃,温度墙85℃,同时功耗挺低,最大功耗只有5.5W:

2.消费级基础负载测试
接着来看CrystalDiskMark的测试结果,表现完全达到官宣标称的性能,尤其SLC Cache内的QD1 4K随机读取性能达到了95MB/s,挺好的。

3DMark存储基准测试得分4506,这个倒是真的出乎我意料的高:

PCMARK 10的完整系统盘基准测试得分4179,真的也是表现很强了。

SPECworkstation 3.1的存储测试总分为35.32分,有一说一比联芸MAP1602方案的消费级SSD得分要高。。。

3.深入向探索测试
使用Q32T1 128K的参数,在RAW格式下看一眼全盘读写曲线,如下图所示:

从曲线图中可以明显看得出来,这块盘不是贴吧懂哥口胡的全盘模拟方案:
空盘状态下SLC Cache容量在65GB左右,应对超大容量的瞬时高负载写入可能会遇到降速情况。
在SLC Cache耗尽后,立刻进入TLC直写阶段,直写速度为1660MB/s左右。
第二段TLC直写到145GB左右时,开始进入第三段的WriteBack阶段,此时开始回收SLC Cache,速度来到了最低值,平均在380MB/s左右。
SLC Cache回收的速度相当快,很快又回到了TLC直写阶段,速度回升到平均1600MB/s以上。
在整理出全盘读写图后我发现了一个问题,这块盘在RAW格式下的顺序读取速度竟然达到了平均6600MB/s以上,远超官方给出的5000MB/s的标准,也比我自己在CrystalDiskMark中测试的结果要高得多。
一开始以为是Txbench软件bug问题,随后我尝试在Windows平台使用IOMeter、FIO,以及在Ubuntu使用FIO进行多次复测,每次都还是一样的结果,这真的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按理说虽然B58R颗粒性能着实强劲,但是群联E21主控只支持1600MT/s来着,实在搞不懂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评论区有知道这个答案的大佬还请帮忙解惑。

另外,我在对这块盘进行两遍全盘顺序写入填充后测试了SLC Cache缓外的QD1 4K随机读写,测得平均速度是37.61MB/s左右,也比两年前测试的QLC版本强得太多了。

综合来看,考虑到300元不到的价格,TLC版的英睿达P3 Plus 1TB在空盘情况下的性能表现堪称相当优异,反正我自己是挑不出啥毛病。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看到这里也不能说万事大吉了啊。
因为时间关系,我没有对这块盘进行高容量占用下的二次复测,目前还不确定在接近满盘时的性能下降幅度。主要是因为这类测试需要提前填充数据,而预填充数据的碎片化程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复测结果,导致这个测试项目很难实现量化。
而根据pilipili主包HOMOLAB的测试结果来看,这块盘在75%满盘时的性能下降幅度会有点儿大啊,PCMark 10之类软件的分数下降幅度超过了30%,说明美光在固件方面依然还是有很大的提升余地。

总结
以上就是本期关于TLC版英睿达P3 Plus 1TB的全部讨论内容了,感谢大家看到这里,现在让我们来简单总结一下吧。
1.这块盘目前混用了QLC和TLC颗粒,不过TLC版本相当好鉴别,部分卖家也承诺包TLC,基本不用担心货不对板。
2.即便是同为TLC颗粒,这块盘也分为411固件和413固件版本,二者flashid显示的NAND颗粒PE次数不同,颗粒等级也有可能不同,如果能选择的话,最好还是买411固件的版本。
根据贴吧晒单反馈来看,最近在抖音或者并夕夕入手的大多是413固件的版本,而在京东自营平台,有老哥多花几十块钱摸到了411固件的版本,不确定是否是个例.
另外还有吧友说,现在已经有商家能包2TB的TLC版本了?不太确定是否属实,真要买2TB还是去京东摸奖得了,毕竟保修靠谱- -!
3.即便是颗粒等级可能更低的413固件的版本,在空盘下性能表现也确实相当亮眼,是正常的TLC SSD的水平。
4.但是需要注意,这块盘在高占用下性能下降幅度可能比较明显,另外413固件版本的实际写入寿命有可能只是QLC颗粒的水准,大家写起来悠着点儿,可别站起来蹬昂,你就按官方的TBW,当它是一块TLC性能、QLC寿命的盘来用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