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國產網絡電影中誰是最強打星?
我說兩個名字,一個是38歲的謝苗,還有一個,是55歲的鄒兆龍。
曾經有人問鄒兆龍:你打得過甄子丹的詠春拳嗎?他說:“甄子丹銀行存款比我多,所以他不是我的對手。”
鄒兆龍人生有兩個伯樂,一個是洪金寶。18歲的時候,鄒兆龍得到洪金寶的賞識,開始投身港片,那時他還叫鄒龍雲。
進入洪家班,他的藝名成了倪星,主演了《烈火街頭》《誓不忘情》等許多影片,但當年的洪金寶在港片江湖已經過了巔峰期,沒有捧紅這個徒弟。
還有一個可能,就是在洪金寶這裡一直拿主角劇本的鄒兆龍,還沒真正挖掘自己的反派潛力。
直到參演了師父擔任動作導演的《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他遇到人生第二個伯樂,李連杰。
鄒兆龍在片中飾演“宋青書”,專門欺負新人張無忌,出賣師公張三丰,還和黎姿飾演的女神勾搭,第一次讓觀眾發現,他演反派這麼絕。
正因為本片,李連杰看中了鄒兆龍的演技和身手,邀請他參演《***保鏢》,從此片開始,鄒兆龍開始在李連杰動作電影中飾演一系列反派角色。
也是本片中,兩人有一場長達10多分鐘的較量,觀眾才真正發現,鄒兆龍這麼能打。李連杰說,跟鄒兆龍演對手戲非常舒服,打得非常過癮。
鄒兆龍也說,李連杰是實戰能力極強的動作明星。
兩人前後合作七次,後來李連杰淡出港片影壇,鄒兆龍又在《全城戒備》、《四大名捕》、《特殊身份》等影片中和吳京、安志傑、甄子丹對打。
給人印象最深的,還是2007年在《導火線》裡的“越南幫”老二託尼,一句“我們做事,就是這樣”,和甄子丹打到飛起,動作戲硬橋硬馬拳拳到肉,堪稱港產動作片實戰巔峰。
雖然出演過許多動作片,但他給內地觀眾印象最深的角色,反倒是在一部喜劇片裡,就是《九品芝麻官》裡那個 “你還說不會武功”的常威。
不得不說星爺塑造角色的能力實在太強,鄒兆龍和他就合作這麼一次,結果一次常威一生“常威”。
雖然演了很多反派,但在好萊塢大片中,鄒兆龍只演好人。
當年演完被李連杰拒絕的《黑客帝國》系列後,他在好萊塢人氣暴增,但拒絕了很多片約,不願為了錢和名聲,破壞中國人的海外形象。
《黑客帝國》中,他演的“賽洛芙”穿唐裝,用的是中國功夫,是絕對的正派角色。
生活中的鄒兆龍,也是好人一個,他的妻子是1989年香港小姐亞軍翁慧德,兩人有了雙胞胎兒子和一個女兒,這麼多年,沒聽鄒兆龍傳緋聞。
他曾說,不管是李連杰,還是甄子丹,自己都不怕和他們打。
他最怕的,只有老婆。
雖然沒有成為功夫巨星,但鄒兆龍一路打過來,幾乎見證了華語功夫片的起落,跟他對打過的李連杰等功夫明星接連隱退,在打的只剩甄子丹、吳京,一代功夫片經典反派,已經打無可打。
好在,還有國產網絡電影這個陣地。
2022年他擔綱的《惡到必除》,分賬票房破2700萬,是全年票房表現最佳的網大之一。
今年,又該鄒兆龍出場了—就是今天網絡上映的動作片《除惡:飛車黨》。
一句話評價:炸裂!
好久沒有看到這麼炸裂的警匪片了。
當然,假如整部影片沒有鄒兆龍的話,將大打折扣,有了他,電影踩著觀眾G點一路狂飆。
不信?咱們來看一眼豆瓣!
大家的評論出奇一致,常威威猛。上映兩小時,拿下飆升榜第一。
好在,國產電影還有一個55歲的鄒兆龍,有他,就能再現港片那句經典評語:“盡皆過火,盡皆癲狂”。
01、1秒入戲,全程無尿點,從頭飆到尾
整部電影,簡單概括就是四個字:「飛車,除惡」。
《除惡:飛車黨》,從從片名就能看出電影講的是打擊當年橫行街頭飛車黨的故事。
電影開場,先是一連串鏡頭,交代出當年廣東地區飛車黨的猖獗。
飛車搶包。
揮刀砍人。
竟然,還有夜間培訓。
他們把偷手機稱為摘蘋果,搶項鍊是摘葡萄。
搶劫,要快,要狠。
摘葡萄(項鍊),要慢——“因為葡萄是一串的,散掉,就沒意思了嘛。”
摘蘋果(手機),要穩——“因為蘋果會摔的嘛。”
培訓完畢,還不忘叫囂著讓飛車黨人員給自己的一點掌聲。
好囂張。
接著進入主線故事,一場婚禮,卻被一場飛車搶包打斷。
被搶的人大聲呼救:有沒有警察。
這時就見新郎二話沒說衝出去,騎上摩托就走。
這什麼情況?就見美麗的新娘跑出來說了一句:他就是警察。
接下來,就是一場極限摩托車追逐戰。
飛車黨一個負責搶劫,一個負責飆車。得手的飛車黨一看袋中的錢,開始高聲歡呼。
他們不知道的是,一場警方“打兩搶”專業隊對他們的圍捕已經展開,因為剛才衝出來的新郎就是這支隊伍的隊長。
極限追逐, 穿街過巷,很快跑進了城鄉結合部。
道路狹窄,商戶密集,易逃難追。
警方只能採取連環追逐戰術,時間不再按一分一秒流淌,而是按毫秒計,空氣開始變得緊張起來。
一輛摩托對飛車黨緊追不放,接近時,對方忽然回頭,灑出紅色粉末,
摩托隨機倒地,警察拿出對講機提醒同伴:他們撒辣椒粉,小心辣椒粉。
第一輛警方摩托out。
飛車黨進入小巷,另一輛摩托飛速跟上,雙方在深巷穿行,不斷有商戶的攤位被撞到。
飛車黨路過一個攤位時,隨手撩起一瓶顏料,向身後的警方摩托撒去。
疾馳中的摩托躲閃不及,隨即翻車。
第2輛警方摩托out。
第三輛很快跟上,鏡頭拉遠,變成航拍下的全景,密集樓宇中的兩輛摩托如同兩個小點,在畫幅上快速移動。
但沿路實在太過密集,在路過一個拐彎時,跟蹤的摩托自己翻倒了。
第3輛警方摩托out。
只剩最後一輛了,也就是隊長林巖親自駕駛的摩托車,飛車黨也奇怪:怎麼這多麼警察?
駕駛的人員很快意識到:壞了,這時遇到警方“打兩搶”專業隊了。
說話間,兩輛摩托也終於駛出了人流密集的居民區,開向一座高架橋。
林巖是來不及配槍就跑出婚禮現場的,只能不斷逼近對方的摩托,雙方相隔不到兩米,飛車黨開始不斷揮動手中的鐵棍,試圖打翻這最後的尾巴。
但就在雙方僵持中,駕駛摩托車的飛車黨忽然看到前方,趕緊讓跟車的飛車黨抓緊——因為原來這時一座施工中的高架橋,前方已經沒路了,他只能一邊急剎車,一邊高喊:陳泰,抓緊。
但車上的同黨顯然來不及反應,直接被慣性帶了出去,在空中劃出一條弧線,直接墜下高架橋。
後面追蹤的林巖則是一個急停,整個人側身摔倒,摩托車瞬間飛了出去。
起身後,林巖還想繼續追蹤。但是,人腿怎麼跑得過2個輪子?只能眼睜睜看著歹徒離開。
抓捕最終失敗,飛車黨駕車離去,而意外掉下高架橋的陳泰,被橋下的鋼筋穿膛而死。
至此,電影才進行了八分鐘,卻已經完整呈現出當年飛車黨的囂張跋扈,和警方抓捕的艱辛卓絕。
這8分鐘,讓我看到了一部優秀的警匪動作片的全部優點。
精彩的追逐場面,超快的劇情節奏,硬核的街頭追逐,乾淨又利落的飛車動作戲,才剛開場6分鐘,就兩屍兩命,節奏不可謂不快,尺度不可謂不大,而這樣的寫實且大尺度的犯罪場景,不止一處。
也是這段場景,喚起老觀眾對當年猖獗一時的飛車黨的記憶,電影中,這群歹徒訓練有素,做事狠厲,搶劫人員和駕車人員配合默契,從搶劫到擺脫都有固定的套路。
不用說,我早早已經入了戲。
而這個開場,也並非只是簡單的動作場面,而是為電影牽出了兩條線索,一條明線,一條暗線。
明線是:兩搶專業隊打擊飛車黨。
暗線是:那個墜落橋底意外喪生的飛車黨——陳泰。
正是這個角色,引出了鄒兆龍飾演的“飛鼠仔”一系列復仇故事,而故事,才剛剛開始。
02、 三大爆點,一路高燃,把電影和其他犯罪片放在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一口氣刷完,一個字“炸”,炸在哪兒?
三方面——
一是拍得夠真。
真在對“掃黑除惡”的高精度還原。
既然是除惡,對黑惡勢力的表現,自然是重中之重。沒有直觀的罪惡,如何除惡?
而這些鏡頭,必然需要尺度,在這方面,《除惡》不輸任何掃黑劇,影片取材於真實案例,基於廣東省“兩搶一盜”惡性犯罪事件改編,能給的全部直給,絕不遮遮掩掩。
片中飛鼠仔所犯下的惡性案件,不過是飛車黨罪惡史中的冰山一角。
30年前有句順口溜,“東西南北中,發財到廣東”。錢源源不斷地湧了進來,大量外來務工人員湧進來。
經濟發展火熱,犯罪也潛滋暗長。
就是在這個時候,臭名昭著的飛車黨出現了。
他們三五成群,趁著人不備下手,得手之後立馬開著摩托車揚長而去。
尤其是對女士和老人,他們直接明目張膽地伸手硬搶。
除了廣州的飛車黨,東莞的“砍手黨”新聞更是一度令人心驚膽戰。
他們騎摩托在街上尋找目標,鎖定人物後便亮出手中的菜刀,但凡被搶人員反抗,直接揮刀,把對方的手給砍掉。
殘忍至極!
但在警方全面出擊之下,終於讓飛車黨銷聲匿跡。
本片講述的,正是那一段驚心動魄的歷史。
片中,各種大尺度鏡頭不斷,一比一還原當年飛車黨的罪惡。
你以為開場的“犯罪”已經夠“狂”了,還有更狂——
有夜色中對單身女郎的殘忍虐殺。夜色行兇,飛車遁走。
有當年地下賭坊裡的花天酒地,聲色犬馬。
對待路人和同夥的狠毒,也反映了這幫惡徒的毫無人性底線。
一般匪徒搶劫,目的不是殺人,但他們不同,下手狠毒,隨意傷人,顯然把犯罪當成樂趣。
電影中極具地域特色的廣東地區的時尚打扮,無不將人帶回那個時代。
就連城鄉結合部,廣東腸粉和大波浪,也都做了恰到好處的還原。
主創顯然是大量查閱了當年的案件,那些做舊的道具,場景的還原和細節的精緻,都是《除惡》的無聲鋪墊,由此,電影故事的進展,驚險刺激的動作和打鬥場面,也就有了真實的底氣。
這些不遮掩高度還原飛車黨真實搶劫殺人的場景,看得觀眾頭皮發麻,還有一股直戳現實的力量。
二是節奏夠快。
雖然改編自真實案例,但電影劇情並未陷入時代細節,而是快刀斬亂麻。
電影開場,就用動作場面交代出警方為打擊飛車黨,組成專案組。
隨後又採用了港產動作片最常用的雙雄對決的敘事方式。
由一起有預謀的仇殺案引出懸念,再講述警方臥底“影弟”潛入城中村,打擊幫派份子的劇情。然而就在飛鼠仔和城中村幫派分子都落網後,劇情才交代出案中有案。
劇情推進,先是埋線,而後反轉,一環扣一環,人物一個接一個出場,絲毫不亂,懸念一個疊一個出現,不燒腦,又不太過於直白,恰到好處。
電影詳述了飛車黨的覆滅,但又給了主要反派一個相對矛盾的人設,讓他的罪惡有了符合人性的動機。
一個半小時的時長,電影整體節奏,非常充實,根本沒有給你喘息的時間。
整個劇情,硬核又過癮!
三是飆得痛快,打得過癮。
本片的動作戲融百家之長,既有高燃的追車場面,也有硬核的打鬥場景,觀賞性很高。
動作戲上,該片顯然受到了經典港片的影響。
一方面,警方與歹徒的飛車黨在城市的夜晚白晝,不斷上演著一幕幕令人目不暇接的飛車動作戲。
大量的動作特寫,快速的鏡頭切換,使整個動作節奏變得極快。
另一方面,這些飆車戲又不同於好萊塢速度與激情式的過度誇張,而是紮根於特殊的時代和地域環境。
雖然是小成本影片,但影片的追車打鬥戲,是真的不輸多數院線片。
再比如動作設計,繼承了《惡到必除》的短平快。手中有刀,砍殺果斷。近身搏鬥,乾淨利落。
影片不刻意追求動作的花裡胡哨。而是將動作中的每一個細節,都表現到位。
每一拳、每一刀、每一顆子彈……都讓人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痛感。
尤其是大結局劉俊孝和鄒兆龍的一場對決。
狹小空間的生死對決,充滿硬質地面和軀體的撞擊。動作場景的實戰處理方式,更加強化了動作之間狂暴的打擊感。
近身對戰,火星四濺,不懼危險的警察隊長和為報仇而來的罪犯,在狹窄的空間裡互毆,看得人腎上腺素飆升。
一句閒白都沒有,來場肉搏就帶走。
每一幀都在噴血,夠刺激。
好幾個鏡頭,著鄒兆龍兇狠的表情和凌厲的動作,腦海中都是他和甄子丹在《導火線》中對戰的場景。
不過,男主不是甄子丹,打鬥方面更趨近於寫實,沒有那麼多誇張的動作設計。
雖然動作設計有些粗糙,但是粗糙之下,也營造了一種更具衝擊力的粗獷感,使得效果更為炸裂。
03、55歲鄒兆龍的演技夠硬,湯鎮業駱達華港味十足,讓我陷進去了
除了對犯罪故事超高的還原外,影片對正反兩派主角的塑造,也夠勁道。
片中的主演表現都很不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飾演“打兩搶”專業隊隊長的劉俊孝和飾演罪犯的鄒兆龍。
劉俊孝過去飾演的就都是硬漢。
本片中他是個一根筋的隊長,對手下溫情,對歹徒兇狠,查案有勇有謀,生活中對漂亮老婆千依百順,老婆遭報復流產後,拿委屈巴巴又小心翼翼的眼神太精彩了。
不過最搶眼的,實在是鄒兆龍。
其實這些年,他早已證明自己不僅是出色的動作演員,也是好的演員。
鄒兆龍常年混跡香港影壇,類似的反派角色,他不知道演了多少。不用臺詞,一個亮相,一個眼神,就足以讓觀眾進入故事。
但這次這個陰險瘋狂,心狠手辣的飛車黨角色,他還是演出了三個特質:
第一,是裝。
開場鄒兆龍登場,我都以為自己看錯了。
衣著破舊,慢條斯理,步履蹣跚,看上去是普普通通的大叔。
看到摩托車修車廠廣告而來,看著修車的老闆,滿臉擠著微笑。
面對老闆苛刻的招工條件,他笑笑說沒問題。
面對老闆的謾罵侮辱,他還是笑笑低頭幹活。
但注意鄒兆龍的表情,歪著頭,嘴角上揚。
就像是一匹狼,盯著著近在眼前自以為兇惡的綿羊。
直到一個夜晚,他拉上修車廠的閘。
瞬間褪去臉上的笑容,眼神變得鋒利。
殺心動。不裝了。
第二,是狂。
夜色行兇,一拳拳捶死老闆,狂不狂?
普通而已。
一場警局裡的戲,才是真正的狂。
面對鏡頭,侃侃而談,一步步說出自己的計劃,原來從飛鼠仔被抓捕到城中村犯罪團伙被破獲,都是他計劃的一部分。
談笑自若中,鄒兆龍將這個人物內心深處的瘋狂和霸氣演得活靈活現。
要不是最後鏡頭拉開,他被拷上手銬帶走,我幾乎以為抓到人的是他,哪想到這是一個落網後的兇徒。
但正是這種錯位,才讓兇徒的殘忍狂妄,被鄒兆龍演得入木三分。
第三,是邪。
鄒兆龍演的是個狠人, 尤其殺人的時候,那種狠厲,只看一眼就讓人後怕。
但狠的背後,是邪。
這不是個傳統罪犯,他有一套自己的行事邏輯。
殺人,設逃,都是為開場意外身死的陳泰復仇。
為了復仇,不管是推弟弟進入犯罪集團的前女友,還是與弟弟的死有關的犯罪集團,或者是將弟弟追上高架橋的警察,一個都不放過,不管黑白。
這種愛,看似是對弟弟的珍惜,但看他漸漸走向鏡頭,一種讓人不安的邪魅狂狷卻透出銀幕。他真正在乎的,是那種邪惡的感覺。
隨著這個反派形象逐漸立住,觀眾的情緒也被逐漸勾起。
正邪的對決,才會成了最後一場爽快對戰,讓人感到一陣又一陣爽意。
除了鄒兆龍,湯鎮業、駱達華出演的兩個犯罪頭目,一個老謀深算,一個囂張霸氣,可以說他們一出場,滿滿的港味,已經溢出屏幕。
港片已死,他們就是最後的港味所在。
04、掃黑動作片,這麼拍才夠味
影片緊張刺激的氛圍,一直持續到最後一個鏡頭。
酣暢淋漓,高潮迭起,90分鐘根本不夠看。
要說電影的缺點,也不是沒有,比如劇情單薄、配角扁平等等。
但它已經在「燃、爽」這個層面做到了高水準發揮,足以讓人忽略其他瑕疵。
尤其是隨著動作片逐漸凋零,要想精準命中觀眾的爽點,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影片之所以能成,離不開三大要素:強悍的主人公,精彩的打戲,不懼尺度。
當下的市場環境,國內影片對暴力鏡頭的處理,越來越冷靜。
但本片不同,無論是節奏的利落,反派的狠毒,還是犯罪場面的尺度,都像極了巔峰時期的港片。
哪怕港片消逝,也沒有人能否認,港產動作警匪片的成功。
沒想到在港產動作片蕭條的當下,《除惡》彷彿給了我們一個出口,令觀眾恍然回到錄像廳時代。
港產動作片沒落了,曾經輝煌一代的港片打星也逐漸老去。不知不覺,和鄒兆龍同時代的反派打星幾乎消失殆盡,而洪金寶行走靠輪椅,李連杰淡出影壇。好在,鄒兆龍還在打。
雖然動作片市場越來越小,能選擇的劇本越來越少。鄒兆龍也不再出現在港片中。
但本片的硬核誇張,風格犀利,劇情節奏不拖泥帶水,正是港式動作警匪片的精髓。
而港產動作片最大的特色,就在於「瘋」,在於「去到盡」。
就像一顆脫離了軌道的飛車,往哪兒拐全沒有邏輯,但一定要飆到底。
最終卻又準確地擊中了我們的嗨點。
我們都知道港產動作片的時代過去了,但看到55歲的鄒兆龍還打得這麼過癮,演的這麼過癮,又好像時光從未消逝過。
只要“常威”還在打,港式動作片就不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