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基金會的宣言是:為了一個更安全的未來。
但我感覺基金會的收容失效發生的有些頻繁了。
你看,這不,又失效了。
—————
這是一款怪誕的心理恐怖遊戲,同時也是一個以基金會世界觀為背景的原創故事。
“收容、控制、保護” 超自然的事物,一直都是基金會的重要任務,但是好像每次收容都會出些差錯,《回家,安妮》給我們帶來了又一場驚險刺激的收容失效事故;
本作的收容物是keter級別的事物-紅桶,Keter級是收容等級中表示極難收容的級別。這些項目通常具有高度的不可預測性、強大的破壞力或者異常的特性,使得基金會需要投入巨大的資源來嘗試收容它們。
keter級紅桶可以週期性地產生各種實體,這些實體的形態、大小、能力和行為都具有極大的不可預測性;而在本作,我們將跟隨主角安妮一起,去探尋紅桶之內所蘊含的秘密,同時去面對週期性實體帶來的恐怖視覺感受!
——————
DV式偽紀錄開局帶來超強代入感!
這款遊戲運用了第一人稱DV偽紀錄式的手法刻畫;利用DV拍攝帶來的搖晃、不穩定的鏡頭效果渲染整體恐怖氛圍。就像普通人手持攝像機記錄生活一樣,這種拍攝手法能營造出一種 “發現式” 的真實感,也同時帶來一種實時探索的神秘感與緊張感。
例如在電影《女巫布萊爾》中,全程以DV記錄的形式展開,觀眾彷彿是跟隨主角們一起進入那片神秘而可怕的森林,鏡頭的晃動讓觀眾感覺自己就是拿著攝像機的人,增強了身臨其境的恐怖氛圍。
而本作的極佳的感受,安妮的成像DV功不可沒,當你感覺周圍安靜時,看看DV,鬼魂的虛影若隱若現,當你已經感覺到周圍安全時,DV呲呲拉拉的聲音會把你拉回至恐怖之中,只要你手持DV,你的頭腦裡只會出現兩個字:
緊張!
這種緊張感明顯區別於“跳臉殺”那種公式化瞬時恐怖所帶來的緊張感,而是一種自始至終的恐怖氛圍的緊張感;而把這種緊張感體現的淋漓盡致的還遠遠不止遊戲中的手持DV,還有其探索時的恐怖音效。
———————
恰當適時的恐怖音效使我神經緊繃!
本作沒有什麼突如其來的胡亂異響,每一次音效刻畫恰到好處,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安妮在隧道之中遇到警察陷入扭曲的回憶那一段的刻畫,紅色的文字搭配不斷變化的場景,加以選擇時那沉重的音效設計,直讓人打寒顫,腦中只有一個字:
跑!
————————
怪誕而又精妙的解密讓我豬腦過載!
以上內容談的都是遊戲當中的恐怖元素,但這款遊戲遠遠不止於此,精彩的解密元素也非常吸引人,變更場景環境的解密像極了《泰坦隕落2》《恥辱》等遊戲帶來的穿梭質感
難度適中的前提之下極大的增加了遊戲性,而本作不僅僅只有穿梭式解密,這只是這款遊戲非常微小的組成部分;而更多有意思的解密就藏在探索的途中!
———————
當最後一絲詭異的血色在幽暗中消逝,這場超自然的恐怖之旅終於落下帷幕。主角在這充滿未知與邪惡力量的世界裡艱難跋涉,卻發現自己就是一切苦難的根源;經過不斷的穿越,主角或許僥倖逃脫了那直接的威脅,開放式的結尾也可能預示著主角已然擺脫,也或許穿越回去重新被收容,我們無從得知。
小編感覺故事最後的不斷穿越,彷彿在暗示著這僅僅是一個開端,在某個未知的角落,超自然的恐怖正等待著下一次的覺醒與肆虐。
而一切,會回到原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