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兩次觀影體驗都算不上明朗,宮崎駿意識過剩的自我表達為影片蓋上了一片霧霾,從而驅使“萬字解讀”的up集體就業,用盡渾身解數拯救一頭霧水的觀眾,將他們的中立態度轉化成認可,併成功篩選掉了一些不願花費時間再看一遍解讀的觀眾,以“快餐化”、“適合短視頻”等刺眼的標籤代替了這一類人,所以《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成為了一部獨屬於宮崎駿粉絲的電波作品,在稀爛的敘事節奏與走馬觀花的符號化背景面前,宮崎駿本人一生的成就很明顯會比常規框架的缺陷要更有說服力一點。
其實我也並不認為老爺子的最後一部電影一無是處,要不然我也不會通過二次觀影來補全自己對人生這一命題的理解。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呢?
是逃避責任,用永恆的利益建立一座表面繁榮的烏托邦?
還是迷戀過往,沉迷在虛假幸福的泡影中無法自拔?
亦或是坦然釋懷的面對這個操蛋的世界,並盡力去改善?
我認為這是宮崎駿在《你想活出怎樣寫的人生?》中所呈現的三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也是他在面對人生的分岔路口時所經歷的難言之隱。
一個行將木就的老人對自己一生的總結好過千言萬語的政治分析,事實上當我費盡心思的把影片的政治要素單拎出來時,我得到的並不是一條驅散陰霾的故事線,而是一個顯而易見;卻不足矣撼動現實世界根基
的態度,所以與其故作深沉的挖掘它背後的政治隱喻,浮於表面的愛與告別,往往更能表現出宮崎駿動畫電影的內核。
1941年出生的宮崎駿早已在耳濡目染之下對那一段戰爭的暴行有充分的認知與理解,由於母親常年臥病在床的緣故,宮崎駿的童年裡只有父親嚴酷的嘴臉與壓抑沉重的家庭氛圍,《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也採用了相同的時代背景與家庭設定,開篇的東京轟炸開啟了日本的三年戰爭,來自入侵者的警告徹底告別了真人與母親祥和的生活,也因此母親妹妹突如其來的闖入與父親無所謂的態度以及戰爭籠罩的陰影都使他對眼前的世界產生了深惡痛絕的惡意。
影片的蒼鷺就是真人無法放棄過去的一個人格縮影,巨大的家庭創傷與陌生的家庭成員無時無刻不在勾起他對於母親的思念,搬起石頭傷害自己的行為,也是真人試圖引起家庭關注與抱怨世界的一個啟迪,直到他偶然間讀到了母親為他留下的一本以人生為命題的書籍,在同樣危難的時刻看到了繼母的離去,這才使真人踏上了尋找自己人生意義的旅途,他不光要直面自己的過去,也要從日本動盪的歷史中尋找在這個世界活下去的理由。
雖然真人明面上是因為“拯救母親”這一理由而奔赴於異世界,但其實真人對母親感情的複雜,來到與之外表相似的繼母身上,都沒辦法完全分離,其實真人比誰都清楚母親早已遠離人世,這一次旅程更像是借母愛之名接納繼母的一個過程,所以在產房之內真人才會下意識的喊出“母親”,而繼母同樣對真人也有極為複雜的感情,那是她姐姐的兒子,繼母並沒有義務去無條件的愛戴這個孩子,她面對的同樣是陌生的家庭成員,卻又由於日本的封建制度不得不與其組成一個突破倫理與道德的病態家庭,然而在二人都說出心理話的那一刻起——真人愛著繼母,繼母厭惡著兒子
兩人的情感關係猛的對換,也終於迎來了和解。
這是影片內主角真人的第一次釋懷,而宮崎駿對母親的釋懷則全部具象化的表現在異世界母親的能力與其對真人的愛意上,一場吞噬母親的火災卻在異世界中成為了母親保護他人與自己的武器,那場令真人魂不守舍的噩夢竟奇蹟般的化為了母親最強大的力量,現實的母親只留下了在火海中“救我”的重蹈覆轍的訴求,而異世界的母親卻利用著這股在外人看來殺死自己的火焰呵護著真人的成長,也就此使真人擺脫了對那場災難的恐懼。
宮崎駿筆下的女性角色總是充滿著蓬勃的生命力,《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的霧子婆婆與母親都有很好的宣洩這一特徵,而後者的地位更加特殊,宮崎駿毫不吝嗇的通過虛擬角色的擁抱來實現自己畢生的遺憾,那一刻——在無數次緊緊擁抱後的清晨,面對兒子不願離去的懇求她說道
“我有這麼優秀的兒子!還能有什麼遺憾呢?”
真人的釋然,是屏幕後宮崎駿的釋然,她的離去在大銀幕下成為了永恆。
擁有了面對選擇的勇氣,才能正視人生的命題。
真人痛恨著原本的世界,厭惡著人世間無止境的紛爭,他本可以接替異世界舅爺的位置,搭建一個和平美好的世界,卻毅然選擇了迴歸,究竟是什麼樣的覺醒促使真人做出了這樣的抉擇?
其實世界的複雜並不能用單一化的視角去解讀,而異世界使真人理解了世界的複雜面,烏托邦終究只是一個觸不可及的理想,只有利益的平衡才能打造絕對的和平,但沒人能保證這個天平不會傾斜,用慣有的思維去思考戰爭的惡果,卻沒法得到一個準確答案,就像飛翔的鵜鶘吃掉哇啦哇啦也是身不由己,妄圖掌控大權的鸚鵡國王只想要維持世界的原貌,搭建積木的老人也接受了木頭的存在,繼母事無鉅細的愛也透漏了一絲埋怨,真人自以為是的厭惡卻暴露了情感,這些都足矣顛覆真人的認知。
於是,他同時拿走了代表過去、也是日本傳統文化的木頭,與一根代表未來、用於搭建新世界的積木,回到了這個滿目瘡痍的世界,他以自己額頭傷疤的惡意,欣然接受了世界的不完美。
從始至終宮崎駿都沒有對電影的標題進行解答,他只知道世界即使糟糕透頂,也仍然需要熱愛生活,人生從告別過去開始,以展望未來為開端,自相殘殺的人們終會停下雙手,內憂外患的國家終會找尋目標,藉此破爛不堪的世界也將引來落日的餘暉。
在長達兩小時的觀影體驗裡,時而的不知所云與滿腹狐疑讓我難以對這部電影打出較好的評價,即使二刷的體驗進化成了一知半解,也沒法完全將這種體驗稱之為“好看”。
宮崎駿對觀眾的誠實太過於抽象,以至於當我意識到抽象實際想要表達的含義時,我已經走出了電影院開始了自我懷疑,作為他生涯的最後一部電影,這樣略帶自嗨的完全不兼顧商業化的作品當然足矣稱得上是體面,可惜悟懂了宮崎駿卻並沒有讓我對電影的無趣有任何改觀,我只能說自己還是庸俗了一點,這些道理父母似乎早就通過吵架的口吻告知與我了。
歸根到底,《你想活出怎麼樣的人生》的符號化背景分散了我的大部分注意力,初入異世界大量的船隻與霧子婆婆傷疤的來歷指明瞭1853年的轟開日本國門的黑船事件;盲目學習西方文化的病根對應於墓地的“學我者亡”;蒼鷺被“美好願景”騙進異世界卻只留的吃殘羹剩飯還揹負惡名的下場,似乎映射了被大東亞共榮圈騙取的無知的日本民眾;降下的火雨無差別攻擊哇啦哇啦也有核彈投射的意味;魁梧威猛的鸚鵡專業的行軍素養與毫不遮掩的吃人行為是軍國主義制度下被思想荼毒的軍人...一場跨越數十年的歷史長河接連上演,來點題“戰爭沒有贏家”的事實,起到反戰作用。
事實上大多數中國觀眾都能充分理解影片的內核,並由於宮崎駿特殊的身份而對其作品的反戰思想深信不疑,包括我也由衷的敬佩老爺子對戰爭的深刻反思,要遠勝過於大部分戰爭作品。
但作為個體藝術作品而言,《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的影響力太小了,它確實成功幫我們窺探了日本軍國主義的原罪,也對戰爭的由來有了更清晰的認知,但我也好奇,在日本人眼中,影片是否也具有同樣的反戰效果呢?
畢竟我們知道了日本民眾的無知或許等於無辜,軍國主義的軍人或許是環境的質變導致其生性殘暴,《奧本海默》投下的核彈讓全世界的觀眾都意識到核戰爭對日本災難性的影響,那麼更多的日本人是先同情自己三年戰爭的不利境地,還是先對自己祖先的罪行懷有愧疚呢?
日本有多少個宮崎駿的概率,決定著日本人在這部作品中思考反戰與反戰敗的比例,我看到了原子彈,看到了東京轟炸,也看到了西方的文化入侵,我想這並不是一種開脫,這是人類在戰爭面前的困境,是一個身處於脆弱的文化自信與危險時代的國家被孤立的後果,只是這些符號化帶來的實際討論價值,可能只有在中國才會起到影片所要實現的最佳效果。
世界是一塊又一塊獨立的孤島,妄圖拼接在一起招攬迷失靈魂的人並不能獨善其身,二元對立的視角差異也確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不光是宮崎駿本身,日本的很多文娛作品,像是《進擊的巨人》都在探討戰爭局勢的複雜性,或許我只是希望電影的力量大一點,畢竟來自侵略者國家的反戰作品如果只在被侵略者群體起到反戰效果,恐怕也是一件諷刺至極的事情。
也之所以,我實在不想過度解讀影片的政治隱喻,說是宮崎駿的自傳確實要更有意義一點,世界的善惡就交給往後的人去判斷吧,建一座屬於自己的塔,嘗試擁抱這個荒謬而又溫暖的世界——即使不理解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