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9年,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哈里·哈洛對當時世界上普遍的教育理念產生了質疑,於是他做了一個十分殘忍的實驗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他把剛剛出生的小猴子和它的母親分開,並將其關在了隔離的籠子裡,籠子裡只有兩個假媽媽,一個絨布媽媽和一個鐵絲媽媽,小猴子可以在鐵絲媽媽那裡得到牛奶,而絨布媽媽則什麼都沒有,出於好奇,哈里想通過觀察看看小猴子對於兩個媽媽的態度如何。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哈里發現,小猴子只有在感到飢餓的時候才會在鐵皮媽媽那裡喝奶,在喝完後又會回到絨布媽媽的懷抱中,時間久了小猴子甚至絲毫不願意離開絨布媽媽,它在喝奶的時候都儘量趴在絨布媽媽的身上。這又引起了哈里的好奇,他想知道小猴子在感受到危險的時候是會選擇看起來弱不禁風的絨布媽媽還是選擇堅硬的鐵絲媽媽,於是實驗又開始了。
哈里開始試著在籠子裡放一些仿真蜘蛛,玩具狗之類的東西,小猴子受到驚嚇後都會抱住絨布媽媽,哈里將絨布媽媽與鐵絲媽媽分開,將小猴子放在鐵絲媽媽一側,發現小猴子雖然很害怕,但是仍然不喜歡鐵皮媽媽只是蜷縮在角落看著絨布媽媽。
於是哈里得出了一個結論,只是給予食物不能算作愛,更多的溫暖和溫柔的接觸才會讓人感受到愛。實驗結束後,哈里將實驗用的小猴子都放回了猴群中,但是這些小猴子已經無法再融入猴群中了,它們都產生了心理疾病,並且對異性十分牴觸。這樣的現象再一次的勾起了哈里的好奇心,他想知道這些經過實驗的猴子對待自己的孩子是什麼態度呢?對此,哈里再次設計了一個實驗。
因為這些猴子對於異性十分牴觸,這使得實驗無法順利進行,但是哈里想出了一個殘忍的辦法,他將母猴子控制住並放入公猴強行進行交配,順利生下小猴子後,哈里開始了觀察,他發現這些經歷了第一次實驗的小猴子對自己的孩子完全沒有愛,甚至會毆打自己的孩子,哈里很好奇,這些給予了接觸和食物的猴子為什麼會這樣,到底哪裡出問題了呢?第三個實驗因此展開。
哈里又抓來一些剛出生的小猴子隔離起來,不同的是這次他將絨布媽媽變成了一個會動的玩具取消了鐵皮媽媽,並且小猴子每天可以出去和其他猴子玩一會兒。這樣的猴子長大後與普通猴子沒有區別,於是哈里得出了最終的實驗結論“愛需要接觸、玩耍和運動”哈里認為,只要滿足了這三個變量,就可以滿足一個靈長類動物對於愛的需求。到了這裡,你以為實驗結束了嗎?哈里的實驗還沒有結束。
他又將一些新生的猴子分為兩組,第一組與母體分離後並未給他們提供任何道具。而第二組則提供了絨布媽媽,但是卻是具有攻擊性的絨布媽媽。一段時間過後,哈里又將絨布媽媽和鐵絲媽媽放入了第一組實驗籠子中,並恐嚇小猴子,小猴子只是表現出驚恐並未向任何一個假媽媽求助。這些猴子在長大後依然會產生像第一個實驗的猴子一樣的心理疾病。
而在第二組實驗中,即使絨布媽媽對小猴子不時的發起攻擊,但是小猴子總是在攻擊過後再次回到絨布媽媽的懷抱中。
通過這兩組實驗,哈里再次得出了結論“與母體分離時間過長,會對一切產生不信任感,且無法補救。”
哈里·哈洛通過這樣的一個十分殘忍的實驗揭露了愛的本質,使得當時世界上的許多家庭幡然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