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Bogie
審修/青椒不食人間煙火
近期在Netflix平臺上熱播的“愛、死、機”模式恐怖劇集《吉爾莫·德爾·託羅的奇思妙想》(Guillermo del Toro's Cabinet of Curiosities)獲得了眾多題材影迷們的好評。由奧斯卡金像獲獎導演“陀螺”吉爾莫·德爾·託羅(Guillermo del Toro)策劃與親自挑選的編劇導演團隊將8個風格各異,情節複雜而又不失驚奇的故事搬上銀幕。
本劇在恐怖核心主題的表現上刻畫了一股源自H·P·洛夫克拉夫特的克蘇魯式恐懼——即“一種不可名狀的恐懼、人類智力所及之外的未知力量”。本期想要與讀者朋友們討論的是該系列單元劇中的第一篇故事:《36號拍賣品》(LOT 36)。
《36號拍賣品》是由參與了《博物館奇妙夜》、《潘神的迷宮》等作品的導演吉列爾莫·納瓦(Guillermo Navarro)帶來的改編自吉爾莫短篇小說的故事。本片講述了一名負債的“倉庫獵人”因貪婪而導致了一系列事件,並最終使其走向毀滅的故事。
在美國的租賃倉庫行業內有這樣一則特殊的規則:若倉庫的賃主出現拖欠租金或是死亡離世等情況,倉庫管理者有權發處清退通知,如未收到反饋,那便將進行整倉的拍賣,競價成功的買家將獲權佔有倉庫內的所有資源。
在影片開頭,伴隨著電視機中正在播報的海灣戰爭新聞資訊,一名老人因猝死而亡,他所持有的36號倉庫也理所應當地被管理者用以拍賣。負債累累的的尼克(Nick)因提前和管理者有所串通,於是順理成章地贏下了這間36號倉庫。但倉庫的拍賣活動也並不是向來都順風順水的,一位曾屬於87號倉庫的女主人前來補繳之前拖欠兩月的租賃費用,不幸的是由於管理層面的疏忽,她的倉庫早已被賣給了尼克,倉庫管理自然不願趟這灘渾水,索性將這口“黑鍋”甩給了尼克。女顧客便又去向尼克交涉求情,要求取回倉庫內可能遺留的照片和書信,但換來的卻只有尼克的冷嘲熱諷,以及一把舊鎖。
債主的討債與不間斷的威脅使尼克不得不抓緊時間整理物品並打包出售,以期能賣出更高的價值。在搜索倉庫的過程中他意外發現了一盞工藝精美的金色燭臺、一件有關納粹的相冊,以及一幅由毛髮製成的手工藝術品,其中最值得注意的,便是一張繪有五芒星的“降靈桌”。
在倉管的推介下,他驅車拜訪其可能的買家,而在交易過程中的鑑定環節竟意外觸發了“降靈桌”的玄機,從中彈出了幾本氣息詭異的書籍。
見此情景,買家立刻聯繫了一名對此領域頗具研究的學者,隨後學者表示深感興趣並直接開出高價。但在學者的說法中,這幾本書籍還尚不是完整的全套,唯獨缺少了最為重要的第四本書——那是用於記載如何將惡魔困於人世的最為神秘的一卷。
而此書的特殊性又在於它會在當人與惡魔完成交易後燃為灰燼,若是能夠集成全部四卷,學者願意為此開出更高的價位。在物質財富的驅使和誘惑下容不得一絲疑慮,尼克決定帶上學者重返倉庫,尋找第四本書。
而在回往倉庫的路上,學者慢慢道出了這個36號倉庫主人的來歷:老人曾經家財萬貫,在移民至美國後又製作軍火併向納粹進行販賣,此外他似乎還在柏林和維也納的密教圈裡十分活躍,傳聞他曾召喚了一個邪物,將它附身在自己的妹妹身上……
不過這些尚得不到論證的駭人傳聞並沒有動搖尼克的信念分毫,不論如何,他只在意那第四本書所能夠給予他的巨大財富。到達倉庫後,學者又拿出了那工藝精美的金色燭臺並向尼克闡述這盞燭臺的真正用途:它由異常特殊的金屬製成,待他們找到第四本書時,燭臺上的燈焰便能保護他們。儘管尼克對這些繁瑣乏味的超自然知識並不感興趣。
在36號倉庫內,他們費盡心思,找出了隱藏的隔間。隨著暗門被推開,一股不詳的惡臭撲面而來,經過貼滿經文與懸掛若干個十字架的深幽隧道,他們意外地發現了被困在其中的古老惡魔。
惡魔似乎是被困於結界之內太久,萎靡的身軀與乾枯的頭髮早已和地面幾近黏合為一體,本屬於面部的地方也成了凹槽般的空殼,從中甚至能隱隱約約看見觸手正蠢蠢欲動。
眼前這驚人的一幕並沒有帶給沉淪於物質主義當中的尼克帶來精神上的不適,他的眼光早已被遠處臺案上的第四本書深深吸引。於是他無視學者的警告,毫不拖泥帶水地徑直從封印著惡魔的陣法上走過——此舉破壞了儀式,惡魔也因此而甦醒。
黃金燭臺甚至沒起到作用,無數根觸手就已然吞噬了學者,心心念念渴求的那第四本書也在尼克的手中劇烈燃燒。尼克慌忙地逃向大門,卻不料倉庫早已被87號倉庫的女主人用舊鎖鎖上了。貪婪與因果的報應最終使尼克淪落到了悲劇的結局。
時長46分鐘的短篇故事,劇情上的呈現相對完整,以層層遞進的節奏為觀眾一步步編織緊張與不詳的敘事氛圍。其中多項圍繞於巫術及宗教的忌諱元素:影片開場老人切開的兔肉與兔頭、36號倉庫(在聖經中“666”是獸的數目,喻指惡魔,36恰好是此數的另一種隱晦表達),以及監控錄像中老人每次進出倉庫時的6次兔子跳、人發製成的花圈……所有元素無不例外的在對整個影片的劇情結構與走向進行暗示鋪墊。
但由於太過冗長的前期準備和意料之中未能展現新意的結局,都使得本片在觀影體驗上存在著一定的落差感。即這則故事結束後所留下的餘韻略顯平淡,甚至有那麼點虎頭蛇尾的意思。但即便它略顯俗套且寓意簡單,背後也依然還藏有些許難以被洞察的內核隱喻。
“對吉爾莫·德爾·託羅來說,一切是從眼睛開始的一一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從鏡頭開始的。”
1991年1月16日,美國東部時間上午10時30分,布什總統簽署了給美軍中央總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的國家安全指令文件, 命令美軍向伊拉克開戰。伴隨著這般的現實大背景與新聞中“打造新秩序”的主題演講,本片就在這樣的暗示中展開了敘述。
將畫面轉到87號倉庫女顧客即將與倉管發生衝突前,電視中播放的便是轟炸巴格達的行動(1991年1月17日,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轟炸巴格達,海灣戰爭就此爆發)。在海灣戰爭的電視屏幕之外,尼克與女顧客的衝突也隨之展開,這是影片中的第一場“戰爭”。
且絕非只是兩個單純的普通人之間的個體“戰爭”。
首先是本片的男主角尼克——他是伴著有關種族與移民矛盾的車載電臺聲中登場的,並不斷附和表達贊同。在這一立場上,他所呈現的是一個較為典型的左翼白人形象。而在往後的劇情中,從與女顧客的爭執加上與倉管的碎片對話中他曾透露自己參加過越南戰爭,並且在戰火中失去了其中一側耳朵的聽覺能力,回國後的境遇也不斷地走向落魄,妻離、負債,這一切因果鏈條打造出了一位蠻橫冷漠、憤世嫉俗、心懷戰爭創傷且生活落魄的“紅脖子”形象。
而與尼克發生衝突的則是一名無助的墨西哥裔本地婦女(本集導演與“陀螺”均是墨西哥裔), 在此第一場“戰爭”,亦或說是“衝突”的側寫,便顯得有些不言而喻了:一場宣稱正義的“對外戰爭”,和一位宣稱87號倉庫所有東西都完全屬於自己的尼克,在高度重合中形成了極為巧妙的對照。
而後續劇情的發展便充斥著導演對這場“戰爭”的批判與反諷,意料之中的結局某種意義上自然也便成為了對美式霸權主義的一種情緒宣洩。
與此同時,還有另一場“戰爭”與本暗線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繫。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國首腦在慕尼黑舉行會議,英、法兩國為避免戰爭爆發,決定犧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將蘇臺德區割讓給納粹德國,從而簽訂下《關於捷克斯洛伐克割讓蘇臺德領土給德國的協定》,即《慕尼黑協定》。該協定破壞了英、法在東歐的同盟體系,同時加強了納粹德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助長其法西斯的侵略氣焰,被世人稱之為“與魔鬼簽下的協定”。
而這幅歷史相冊便是那位納粹支持者,即與惡魔簽訂協議的老人所留下的遺物。現在,我們重新整理一下這位老人在片中的各種線索,首先是影片最開頭運用蒙太奇將“兔頭”、“老人的眼睛”與“36號”三個關鍵元素結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強烈關聯性暗示,第一次將這位老人與邪惡意象之間創立聯繫。
其次,在監控錄像中的共6次兔子跳則再次將“祭祀”與“忌諱”的“邪惡崇拜”標籤牢牢貼上,最後結合於學者的介紹,我們從而得知老人的真實身份與他曾犯下的種種惡事,還將古老惡魔帶到了美國飼養。此刻便不斷模糊了老人與惡魔本身之間的認知界限——究竟這個老人召出的“邪物”是真正的惡魔,還是這位幹出種種殘暴罪行的老人才是惡魔?
而當我們看向那個於影片最終出現的惡魔——外形只是一具空殼,靈魂卻充滿純粹的惡意。除此之外,故事對這隻“邪物”似乎就再無任何筆墨加以介紹描述了。
到了這裡,創作者所真正想表達的東西逐漸浮出了水面:人形軀殼中的惡魔只是純粹的“惡”,需要被召喚(選擇)並附著於人,而老人(納粹)已經是過去。至於老人所遺留下的這份“惡”,卻被男主尼克(有關美國的隱喻)認定是巨大的財富而垂涎欲滴,貪婪地決意孤行到底。乃至不惜將“惡”再次展現於世。
影片的結尾則可以看作是創作者基於反戰思考的同時對貪婪之罪所做出的“最終審判”——被自己放出的“惡”徹底吞噬。然而在故事正式開場之前,“陀螺”的自白便早已在暗示了我們這段詭事所希望表達的暗線核心。
這是吉爾莫·德爾·託羅的奇思妙想,這是關於《36號拍賣品》的故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