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Bogie
审修/青椒不食人间烟火
近期在Netflix平台上热播的“爱、死、机”模式恐怖剧集《吉尔莫·德尔·托罗的奇思妙想》(Guillermo del Toro's Cabinet of Curiosities)获得了众多题材影迷们的好评。由奥斯卡金像获奖导演“陀螺”吉尔莫·德尔·托罗(Guillermo del Toro)策划与亲自挑选的编剧导演团队将8个风格各异,情节复杂而又不失惊奇的故事搬上银幕。
本剧在恐怖核心主题的表现上刻画了一股源自H·P·洛夫克拉夫特的克苏鲁式恐惧——即“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惧、人类智力所及之外的未知力量”。本期想要与读者朋友们讨论的是该系列单元剧中的第一篇故事:《36号拍卖品》(LOT 36)。
《36号拍卖品》是由参与了《博物馆奇妙夜》、《潘神的迷宫》等作品的导演吉列尔莫·纳瓦(Guillermo Navarro)带来的改编自吉尔莫短篇小说的故事。本片讲述了一名负债的“仓库猎人”因贪婪而导致了一系列事件,并最终使其走向毁灭的故事。
在美国的租赁仓库行业内有这样一则特殊的规则:若仓库的赁主出现拖欠租金或是死亡离世等情况,仓库管理者有权发处清退通知,如未收到反馈,那便将进行整仓的拍卖,竞价成功的买家将获权占有仓库内的所有资源。
在影片开头,伴随着电视机中正在播报的海湾战争新闻资讯,一名老人因猝死而亡,他所持有的36号仓库也理所应当地被管理者用以拍卖。负债累累的的尼克(Nick)因提前和管理者有所串通,于是顺理成章地赢下了这间36号仓库。但仓库的拍卖活动也并不是向来都顺风顺水的,一位曾属于87号仓库的女主人前来补缴之前拖欠两月的租赁费用,不幸的是由于管理层面的疏忽,她的仓库早已被卖给了尼克,仓库管理自然不愿趟这滩浑水,索性将这口“黑锅”甩给了尼克。女顾客便又去向尼克交涉求情,要求取回仓库内可能遗留的照片和书信,但换来的却只有尼克的冷嘲热讽,以及一把旧锁。
债主的讨债与不间断的威胁使尼克不得不抓紧时间整理物品并打包出售,以期能卖出更高的价值。在搜索仓库的过程中他意外发现了一盏工艺精美的金色烛台、一件有关纳粹的相册,以及一幅由毛发制成的手工艺术品,其中最值得注意的,便是一张绘有五芒星的“降灵桌”。
在仓管的推介下,他驱车拜访其可能的买家,而在交易过程中的鉴定环节竟意外触发了“降灵桌”的玄机,从中弹出了几本气息诡异的书籍。
见此情景,买家立刻联系了一名对此领域颇具研究的学者,随后学者表示深感兴趣并直接开出高价。但在学者的说法中,这几本书籍还尚不是完整的全套,唯独缺少了最为重要的第四本书——那是用于记载如何将恶魔困于人世的最为神秘的一卷。
而此书的特殊性又在于它会在当人与恶魔完成交易后燃为灰烬,若是能够集成全部四卷,学者愿意为此开出更高的价位。在物质财富的驱使和诱惑下容不得一丝疑虑,尼克决定带上学者重返仓库,寻找第四本书。
而在回往仓库的路上,学者慢慢道出了这个36号仓库主人的来历:老人曾经家财万贯,在移民至美国后又制作军火并向纳粹进行贩卖,此外他似乎还在柏林和维也纳的密教圈里十分活跃,传闻他曾召唤了一个邪物,将它附身在自己的妹妹身上……
不过这些尚得不到论证的骇人传闻并没有动摇尼克的信念分毫,不论如何,他只在意那第四本书所能够给予他的巨大财富。到达仓库后,学者又拿出了那工艺精美的金色烛台并向尼克阐述这盏烛台的真正用途:它由异常特殊的金属制成,待他们找到第四本书时,烛台上的灯焰便能保护他们。尽管尼克对这些繁琐乏味的超自然知识并不感兴趣。
在36号仓库内,他们费尽心思,找出了隐藏的隔间。随着暗门被推开,一股不详的恶臭扑面而来,经过贴满经文与悬挂若干个十字架的深幽隧道,他们意外地发现了被困在其中的古老恶魔。
恶魔似乎是被困于结界之内太久,萎靡的身躯与干枯的头发早已和地面几近黏合为一体,本属于面部的地方也成了凹槽般的空壳,从中甚至能隐隐约约看见触手正蠢蠢欲动。
眼前这惊人的一幕并没有带给沉沦于物质主义当中的尼克带来精神上的不适,他的眼光早已被远处台案上的第四本书深深吸引。于是他无视学者的警告,毫不拖泥带水地径直从封印着恶魔的阵法上走过——此举破坏了仪式,恶魔也因此而苏醒。
黄金烛台甚至没起到作用,无数根触手就已然吞噬了学者,心心念念渴求的那第四本书也在尼克的手中剧烈燃烧。尼克慌忙地逃向大门,却不料仓库早已被87号仓库的女主人用旧锁锁上了。贪婪与因果的报应最终使尼克沦落到了悲剧的结局。
时长46分钟的短篇故事,剧情上的呈现相对完整,以层层递进的节奏为观众一步步编织紧张与不详的叙事氛围。其中多项围绕于巫术及宗教的忌讳元素:影片开场老人切开的兔肉与兔头、36号仓库(在圣经中“666”是兽的数目,喻指恶魔,36恰好是此数的另一种隐晦表达),以及监控录像中老人每次进出仓库时的6次兔子跳、人发制成的花圈……所有元素无不例外的在对整个影片的剧情结构与走向进行暗示铺垫。
但由于太过冗长的前期准备和意料之中未能展现新意的结局,都使得本片在观影体验上存在着一定的落差感。即这则故事结束后所留下的余韵略显平淡,甚至有那么点虎头蛇尾的意思。但即便它略显俗套且寓意简单,背后也依然还藏有些许难以被洞察的内核隐喻。
“对吉尔莫·德尔·托罗来说,一切是从眼睛开始的一一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从镜头开始的。”
1991年1月16日,美国东部时间上午10时30分,布什总统签署了给美军中央总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的国家安全指令文件, 命令美军向伊拉克开战。伴随着这般的现实大背景与新闻中“打造新秩序”的主题演讲,本片就在这样的暗示中展开了叙述。
将画面转到87号仓库女顾客即将与仓管发生冲突前,电视中播放的便是轰炸巴格达的行动(1991年1月17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轰炸巴格达,海湾战争就此爆发)。在海湾战争的电视屏幕之外,尼克与女顾客的冲突也随之展开,这是影片中的第一场“战争”。
且绝非只是两个单纯的普通人之间的个体“战争”。
首先是本片的男主角尼克——他是伴着有关种族与移民矛盾的车载电台声中登场的,并不断附和表达赞同。在这一立场上,他所呈现的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左翼白人形象。而在往后的剧情中,从与女顾客的争执加上与仓管的碎片对话中他曾透露自己参加过越南战争,并且在战火中失去了其中一侧耳朵的听觉能力,回国后的境遇也不断地走向落魄,妻离、负债,这一切因果链条打造出了一位蛮横冷漠、愤世嫉俗、心怀战争创伤且生活落魄的“红脖子”形象。
而与尼克发生冲突的则是一名无助的墨西哥裔本地妇女(本集导演与“陀螺”均是墨西哥裔), 在此第一场“战争”,亦或说是“冲突”的侧写,便显得有些不言而喻了:一场宣称正义的“对外战争”,和一位宣称87号仓库所有东西都完全属于自己的尼克,在高度重合中形成了极为巧妙的对照。
而后续剧情的发展便充斥着导演对这场“战争”的批判与反讽,意料之中的结局某种意义上自然也便成为了对美式霸权主义的一种情绪宣泄。
与此同时,还有另一场“战争”与本暗线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慕尼黑举行会议,英、法两国为避免战争爆发,决定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将苏台德区割让给纳粹德国,从而签订下《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即《慕尼黑协定》。该协定破坏了英、法在东欧的同盟体系,同时加强了纳粹德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助长其法西斯的侵略气焰,被世人称之为“与魔鬼签下的协定”。
而这幅历史相册便是那位纳粹支持者,即与恶魔签订协议的老人所留下的遗物。现在,我们重新整理一下这位老人在片中的各种线索,首先是影片最开头运用蒙太奇将“兔头”、“老人的眼睛”与“36号”三个关键元素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强烈关联性暗示,第一次将这位老人与邪恶意象之间创立联系。
其次,在监控录像中的共6次兔子跳则再次将“祭祀”与“忌讳”的“邪恶崇拜”标签牢牢贴上,最后结合于学者的介绍,我们从而得知老人的真实身份与他曾犯下的种种恶事,还将古老恶魔带到了美国饲养。此刻便不断模糊了老人与恶魔本身之间的认知界限——究竟这个老人召出的“邪物”是真正的恶魔,还是这位干出种种残暴罪行的老人才是恶魔?
而当我们看向那个于影片最终出现的恶魔——外形只是一具空壳,灵魂却充满纯粹的恶意。除此之外,故事对这只“邪物”似乎就再无任何笔墨加以介绍描述了。
到了这里,创作者所真正想表达的东西逐渐浮出了水面:人形躯壳中的恶魔只是纯粹的“恶”,需要被召唤(选择)并附着于人,而老人(纳粹)已经是过去。至于老人所遗留下的这份“恶”,却被男主尼克(有关美国的隐喻)认定是巨大的财富而垂涎欲滴,贪婪地决意孤行到底。乃至不惜将“恶”再次展现于世。
影片的结尾则可以看作是创作者基于反战思考的同时对贪婪之罪所做出的“最终审判”——被自己放出的“恶”彻底吞噬。然而在故事正式开场之前,“陀螺”的自白便早已在暗示了我们这段诡事所希望表达的暗线核心。
这是吉尔莫·德尔·托罗的奇思妙想,这是关于《36号拍卖品》的故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