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64 弗盧瑟:技術裝置的遊戲宇宙


3樓貓 發佈時間:2023-11-13 03:32:26 作者:葉梓濤 Language

維蘭·弗盧瑟對我來說是一個充滿魅力的名字,一位「無根」的,生於戰亂而背井離鄉的哲學家。他的思考始終走在技術的最前沿,發明了「技術圖像」這個有力的概念,並且展望了互聯網時代的生存。他的寫作很特別,《攝影哲學的思考》開篇宣稱「杜絕之前任何有關同一主題的著作」,並在 60 頁的篇幅中完成他有力的論述——他一直都是所謂的「業餘哲學家」,但卻積極與學術界交流,與當代藝術創作者持續互動,因他多用葡萄牙語和德語寫作,直到離世後近些年他思想的重要性才逐漸被歐美和國內學者發掘。
章伯是我在關於遊戲的哲學會議上所結識的媒介學者,也是我所認識的對弗盧瑟最為熟悉和熱愛的人。他先前所寫的關於格鬥遊戲的姿態現象學,以及遊戲作弊本體論的遊戲研究文章都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在這兩篇文章的最後,他都將話題引向了這位他所心愛的哲學家——弗盧瑟。前些日子,我看到了章伯在他的公眾號中發佈的弗盧瑟佚文:《遊戲》,我非常驚訝,這篇同樣凝練漂亮的小文章有對遊戲極為深入的思考,我發現弗盧瑟也是一位將「遊戲的人」視作人之本質的遊戲哲學思考者。
所以我趁著章伯來廣州,邀請他錄製了這一期的播客,讓他為我們介紹這位獨特的哲學家並且勾勒出他的遊戲之思。本期播客或許較少涉及到具體的電子遊戲,但他所關注的「遊戲」的思考不僅能幫助我們快速地掠過不同的具體遊戲,並且擴展到與我們的生活,宇宙和意義息息相關,因為在看來,「相機就是一臺玩具」而「象棋、語言、自然科學都是遊戲」。
葉梓濤
落日間

嘉賓

章戈浩: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助理教授;曾擔任《楚天都市報》《湖北日報》《英中時報》記者、編輯;《數字功夫:格鬥遊戲的姿態現象學》《屈機、攻略、外掛:遊戲與作弊的本體論》作者。

收聽

跳轉鏈接

Timeline

00:50 無根的狀態
07:03 早期作品與多語寫作
19:23 弗盧瑟的遊戲本體論
21:21 技術圖像與裝置
27:08 照相是一種選擇
32:47 遊戲的宇宙
35:42 人是會遊戲的
41:14 開放的遊戲
45:59 人、猴子、抄寫員
49:08 弗盧瑟的矛盾與自由
56:05 韓炳哲的批評
59:25 遠程通信的社會
66:47 脫離學院就無法思考了嗎?
72:44 章伯的攝影

Shownotes

播客中提及章伯的兩篇論文:
《數字功夫:格鬥遊戲的姿態現象學》(可見於《遊戲研究讀本》何威、劉夢霏主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美學與技術,p61)
本文同樣試圖跳出兩分法,將身體姿態(gesture)作為分析遊戲的一個新視角……在國際學術界一度其名不彰實則影響深遠的弗盧瑟則認為姿態的現象學研究應當成為他所定義的不同於美國傳統傳播學(communication studies)的傳播學(communicology)基礎,他將姿態定義為身體動作或與身體相連的工具動作,僅對它作因果解釋是不夠的……
《屈機、攻略、外掛:遊戲與作弊的本體論》
自從遊戲誕生便伴生著種種作弊行為,對此除了常見的諸多負面評價,也有學者認為作弊實際上是創意性的玩法,具有社交價值,是玩家忠誠度的表現。甚至有學者提出所謂反遊戲學(deludology),將遊戲作弊作為遊戲研究的方法論工具。本研究試圖追溯從所謂欺騙碼(cheat code)以降,乃至商業化的硬件與軟件遊戲修改器,藉助對複數的作弊的分析,引入媒介理論家弗盧瑟關於遊戲的論述,重新思考作弊的本體論意義。
《攝影的哲學思考》
......照相機是一種結構複雜但功能簡單的玩具。在這方面,它與國際象棋正好相反,後者結構簡單而功能複雜。
攝影者在把玩裝置。攝影裝置並不是工具,而是一個玩具,攝影者也不是一個勞動者,而是一個遊戲者。攝影者並不是玩玩具,而是抵制它。
《技術圖像的宇宙》
遠程信息社會中信息是如何產生的主流精神,同時也是新出現的 "遊戲的人"(homo ludens)的特徵。這種 "遊戲的人 “輕鬆使用結構複雜而功能簡單的技術原理,並利用對話和遊戲性創作的可能性。
《書寫還有未來嗎》
《語言與現實》(Language and Reality / Língua e realidade) 《語言的哲學》(Filosofía da linguagem) 《惡魔的歷史》(The History of the Devil / A história do Diabo ) 《論疑惑》(Da Dúvida) 《論宗教》(Da religiosidade)等弗盧瑟的其它作品集可參考網上已有的整理:
傅拉瑟的地圖集
http://www.flusserbrasil.com/
圖片未做完整展示

圖片未做完整展示

Flusser Studies
Flusser Studies 是一份致力於學術研究的國際電子期刊,致力於 Vilém Flusser(1920-1991)的思想。除了發表有關弗盧瑟作品的文章外,該雜誌還致力於促進弗盧瑟本人在作家和哲學家職業生涯中開發的跨學科和多語言方法的不同方面的學術研究。這些方法涵蓋從傳播理論到翻譯研究、文化人類學到新媒體。 弗盧瑟用不同的語言寫下了他的文本,一遍又一遍地翻譯自己,從英語到葡萄牙語、德語、法語,然後再轉回來。同樣,他通過並置和汙染不同的話語來工作:哲學、人類學、傳播理論、藝術與設計、動物學等等。
章伯整理的 21 篇弗盧瑟生平可見章伯的微信公眾號:WithoutGuarantee
弗盧瑟爾:從荒謬起筆的人生故事
播客中提及的弗盧瑟短文《遊戲》(章伯譯)
弗盧瑟的遊戲本體論非常深刻,但是似乎中國環境裡面談論的人不多。比如在弗盧瑟關鍵詞中有關於國際象棋、遊戲、遊戲的人這樣的詞條。而就像巴塔耶等人所受到的赫伊津哈《遊戲的人》的影響那樣,弗盧瑟也將遊戲的人作為他對於人類存在的關鍵性定義。
實在幸運,人類只有一個品種。如果人類的品種像貓一樣多,要勾勒出政治和社會場景的前景,就會讓人想得天旋地轉。因此,定義具體的人類的努力與尋找人的一般性是一致的。諸如 “智人”(homo sapiens)、“工匠人”(homo faber)和 “勞動動物”(animal laborans)等表達便是這類努力的結果。第一種表達考慮的是反思(理論),第二種考慮的是創造力(歷史),第三種認為活動(實踐)是人類的特徵。我認為定義人類時與他們自己的裝置而非與動物相較,這三種努力都會失敗。因為裝置也會過著反思的、創造性的和積極的“生活”。因此,我將嘗試第四種方法,即從 “遊戲的人”(Homo Ludnes)這一表述中所隱含的立場出發。也就是說,我將把人類的遊戲能力作為他們的定義性特徵。這是本世紀最後三分之一時間的後理論、後歷史和後實踐的立場。
弗盧瑟的超文本(hypertext)
「Flusser 超文本」中闡述的文本來自 Flusser 1989 年 3 月 2 日在 KFZK 發表的題為「Schreiben für Publizieren」(出版寫作)的演講。它描述了電子出版在產生負熵「新信息」方面的一些基本優點和挑戰。例如,在數字出版中,通過對寫作進行轉碼,通過技術中斷作者與「一般對話領域」之間的關係,有可能產生一種比傳統語言更好地傳達當代相關信息的交流方式。僅是常規文本。 Flusser 為超文本的開發設定了具體的優先事項,包括它應該避免冗餘信息,它應該以話語方式流動,但它也應該允許分歧。「Flusser 超文本」由此有意識地闡述了講座數字化轉型所釋放的潛力。它是數字形式的哲學努力的原型。——FlusserWiki
目前這個項目可在 Flusser Club 網站上玩到。
幽靈蛸
上世紀發現的一類頭足類生物,因為被發現時有著黑色外表與紅色眼睛,因此也得名「吸血鬼魷魚」。
弗盧瑟的關鍵概念:幽靈蛸
在弗盧瑟的描述中,這種軟體動物通過技術手段和欺騙性的外表,以主動和陰謀的方式干預周圍的環境。烏賊實際上是在製造空隙,以便把獵物纏住。弗盧瑟寫道:"一種欺騙、偽裝和虛假的文化"(《幽靈蛸》,2012 年,第 53 頁),這位哲學家將這種文化比作人類最近開發的一種軟件戰略(軟件)或非物質藝術。
《有限與無限的遊戲》
韓炳哲的新書《非物》
弗盧瑟與法羅基( Harun Farocki)的對話
本期 BGM 來自近期發行的遊戲《巴別塔聖歌》(Chants of Sennaar)
《落日間》是媒體實驗室落日間的播客欄目。
進入 https://xpaidia.com/podcast/ 查看播客目錄。
Harun Farocki 平行I-IV Parallel I-IV (2014) E43 遊戲與身體現象學 Janet Murray 從遊戲-故事到賽博戲劇 From Game-Story to Cyberdrama (2004)
感謝支持落日間的朋友們!
歡迎讚賞或贊助落日間,加入內測計劃,查看並且優先參與落日間正在進行的其他未公開項目,並且每週收到至少一篇我們情感異樣豐富的小作文。詳情可點擊閱讀原文,或進入:xpaidia.com/donation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