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策劃的吃飯日常(一)


3樓貓 發佈時間:2023-03-12 18:05:48 作者:ラティナ廚 Language

忘記是深秋的哪一天,北京氣溫驟降,我突然收到通知說工位要從二樓搬到六樓,感覺離每週二心心念唸的水煮巴沙魚又遠了一分。

湘菜窗口

到週二中午十二點半的時候,毋論我的活是多還是少,我都會準時離開工位,來到地下二樓的公共大食堂,望著眼前的長隊,毅然加入隊尾。等到隊伍排到一半的時候,倒不用我主動,幾個人往左邊探頭,我想我們的目的是一樣的,那就是看看水煮魚還有沒有。
湘菜窗口是整層樓最大的窗口

湘菜窗口是整層樓最大的窗口

如果沒有,我還是會繼續排下去,因為其他窗口的食物對於南方人的我來說實在難以下嚥。我無法想象叫“花甲粉”的食物裡花甲和粉各佔20%,其餘的60%居然都是金針菇;我無法想象往麻辣燙裡大勺大勺地加著芝麻醬;我也無法想象名為辣子雞的食物里居然沒放哪怕一片辣椒,而是用虎邦辣椒醬替代。
不過,我看周圍的人大口大口吃著,霎時間我覺得可能是我的個人問題。
一般來講湘菜是辣的,這個窗口可能為了能符合北京這邊的口味,做得齁鹹齁鹹的,我的同事又跟我說,他們(北方人)都吃不慣這個湘菜食堂。心想作為一個吃湘菜從小吃到大的南方人,這窗口於我而言是久旱逢甘露,可頭幾回吃的時候,由於不知道點什麼,哪些菜好吃,著實踩了不少雷。
有道菜我記憶深刻,是鍋包肉,但跟鍋包肉是兩回事。眾所周知鍋包肉是炸的豬肉,反覆炸個幾次後再炒,把汁給掛在肉表面的糊糊上。我比較喜歡吃老糖的鍋包肉,每每去東北菜館,都會先問下師傅能不能做老糖的,我實在吃不慣番茄醬,我覺得番茄醬對於中餐來說太喧賓奪主,肉汁味被番茄醬的重酸味蓋過去,這不好,這不適合中餐。
中餐應該用熬出來的糖醋汁,這糖醋汁調的時候我不喜歡糖比醋少,糖醋糖醋,糖得壓醋一頭啊,也不能加食鹽,醬油便足夠了,調好後大火燒開加上蔥薑蒜,另外一邊想必肉也炸好了……
不好意思有點跑題,這食堂的鍋包肉我想它只炸過一次,不是金黃,而是有點顯白,外面掛著的芡汁是檸檬黃,吃到嘴裡果不其然,這就是檸檬汁啊!檸檬汁加炒豬肉,可謂是大膽的創新,可吃進嘴巴里卻帶給了我較為獵奇的體驗。
除開鍋包肉外,還有幾道菜讓我長了記性,不過也沒什麼特別值得說的必要。之後我老老實實選擇了一種最安全的吃法,農家小炒肉(右邊的菜)↓
我還記得上中學的年紀,生活費太有限,不能想吃多少肉就吃多少肉。一個食堂餐盤有四個格子可以裝三份菜加一份米飯,大部分同學都是裝一葷兩素加白米飯,包括我在內的少部分人選擇把兩素換成額外的一葷——價錢是一樣的,就是吃不太飽肚子。我猜食堂阿姨是被告誡不能給學生多打菜的,只能打滿餐盤上的格子。
我同阿姨說我好喜歡吃這個汁子,給我多打一點可以嗎,我看阿姨愣了一會兒,就給我那空出來的格子裡舀滿了汁子。我到了餐位上,不著急先吃菜,而是把汁子拌在飯裡,先把飯給吃完,接著又來到加飯的地方,把飯重新加滿(飯是免費的)後,就著兩份葷菜繼續戰鬥。
圖裡的這肉,肉汁是我記憶中的肉汁,肉不是我記憶中的肉。農家小炒肉炒的是肉啊,怎麼能是炒辣椒呢?不僅肉幾乎沒幾片,還微微發酸,條狀的瘦肉上長著肥墩墩,不像是裡脊或五花,吃是吃得下肚子,就是味蕾要遭罪。
湘菜窗口有四個大格子,順序依次是葷菜、素菜、特色菜,最後是飯菜粥,也許是因為我是個不折不扣的肉食動物,眼裡只有肉,對於綠色的東西瞟都不會瞟一眼。刷卡結賬時如果給我算錢的是一個阿姨,她總會講兩句勸言:“小夥子吃點蔬菜啊,這麼多肉也不健康。”這話我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下次來還是兩碗肉菜。

肘子飯

項目組有個同期新人,也是做策劃的,我們常常結伴一起去地下二樓吃飯,我有我的摯愛湘菜,他也有他的摯愛肘子飯。我們很少和其他同事一起,一是我們作為新人活少,有悠閒在樓下吃飯的時間,而其他同事要麼是叫外賣,要麼是快點去樓下的麥當勞或漢堡王打包套餐上來,吃完馬上進入幹活狀態。
下面就叫他小陳吧。
湘菜窗口在拐角的地方,而往前走有一家“健康餐”,名字叫“健康餐”但賣的東西可硬得很,有肘子、雞腿、鴨腿、蒜腸、血腸等等。不過我一般叫它肘子飯,因為它家最好吃的就是肘子,我們每次來吃都會選肘子。小陳喜歡去吃肘子飯,拋開味道好不說,還有就是這家量大便宜↓
如圖雞腿加肘子加蒜腸是40元,莫看就圖上這些分量,這份飯本來是加兩份素菜,可我第一次吃不懂事,沒有要,直到我被大塊大塊的肉給膩麻了胃。
小陳坐我對面,給我推薦他盤子裡的豆腐,那豆腐白嫩白嫩,塊與塊間夾雜著濃稠的湯汁,我尋思我不太好意思直接夾你盤子裡的來吃,搞不好豆腐這種東西夾著散了或者掉地上了,還破壞了吃飯的心情。
豆腐我第二天吃了,感覺不太行,湯汁看著挺多但沒被吸進去。我比較喜歡加南瓜,南瓜是甜口,很解膩,可小陳不喜歡。
小陳快離職的那段時間吃肘子飯吃得很頻繁,還經常拉著我去吃,我排湘菜隊伍排得好好的,但還是會跟上去,原因無他,他快要離職了。人在清楚知道自己將要失去某樣東西前,心中的感情會愈發沉重。

特色菜

我總感覺湘菜這個窗口的師傅在做菜的時候喜歡搞創新,時不時冒出一個天馬行空的想法(像極了某些遊戲策劃提需求的樣子),而師傅敢於實踐,例如上面提到的檸檬鍋包肉。不過檸檬鍋包肉這種東西再怎麼樣還是在葷菜的格子裡,像特色菜的格子裡我感覺擺的都是一些正經的菜品。是的,接下來我想聊聊本文頭圖裡的水煮魚。
老家一般有吃魚聰明的說法,因為內地魚刺多,聰明的人才會高效率理刺。我不太這麼想,聰明的人應該不會吃刺多的魚,為了變聰明,我選擇吃幾乎沒有刺的魚,海魚吃不起,就吃巴沙魚和鱸魚。
見慣了用財魚做水煮魚或者酸菜魚,圖裡的水煮巴沙魚我第一次見時,以為是類似川渝地區水煮肉片的把戲,上面鋪滿了白花花的嫩肉片,下面全是豆芽金針菇之流,叫人掃興。可這家窗口的水煮魚是真的水煮魚,滿滿一碗都是魚肉,不跟你玩虛的,實誠得很。
我在吃之前先把湯汁倒到碗裡,攪拌攪拌,魚香味的米飯加巴沙魚肉,那叫一絕。這水煮魚和小炒肉的汁不同,後者是為了更下飯,前者水煮魚是水比油多,魚香味蓋過了油香味,圖的是魚香不是豬油香。菜放久了湯都會變涼不少——北京天太冷,燙口的米飯把湯給熱熱乎了,順著碗口飄上來,眼鏡都被弄得滿是霧氣,看不清眼前的小陳。
有段時間窗口只有黑米,說是宣傳健康飲食,我不是很高興,我想吃黑米我為什麼不去吃旁邊的肘子飯呢?我都吃湘菜了我還吃什麼黑米?最重要的是,黑米冰冷的溫度加上粗糙的口感並不能和水煮魚的湯汁融合……
這水煮魚出現的時間罕見了點,叫我觀察了好一陣子,才總結出來一套規律:週二一定會有水煮魚,週三週四不一定出現,我覺得這可能看食材採購員的心情(我不太懂廚房運作)。
那麼出現了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我午休吃飯時間是十二點半開始,可地下二樓的食堂在十一點就開了,水煮魚的數量太過有限,我知道肯定不止我一個人想吃,那我怎麼樣才能在落後一個半小時的情況下搶過別人呢?
其實寫字樓大部分公司都是十一點半或者十二點的時候開始午休吃飯,等到他們趕到食堂,還需要一些時間,而我可以利用天然的地理優勢(我在二樓,直接從消防通道下去,不用等電梯)進一步縮短時間差距。所以每當我趕到樓下時,總能搶到最後一碗,或者最後兩碗魚肉。
有的時候我看格子裡沒有水煮魚了,我不會立馬死心,而是習慣性地問一句:“還有水煮魚嗎?”運氣好的話會被回覆“還有還有,還沒熱好,你再等等!”運氣差的時候則是一句“沒有啦!賣完了。”
當我知道我吃不到水煮魚,那讓我在北京這個美食荒漠中暢享片刻溫暖的水煮魚時,我只能帶著無奈的情緒選擇了排骨,我將它看作是水煮魚的替代品,因為它是在整個窗口中最能帶給我媽媽的感覺……哦不湘菜的感覺的食物,它長這個樣子:
後來我工位從二樓搬到了六樓,我不能再像往常一樣,到了午休的點便馬上從消防通道奔下去,體弱的我並不能吃得消6+2樓的距離。
到了午休時間,我在電梯口前等了一茬又一茬,次次都是滿員,次次都無法進去。午休有將近四分之一的時間浪費在了等電梯上,我總是抱著希望排著隊,向窗口那邊探著頭,最後又垂頭喪氣著拿菜。
那段時間和小陳一起吃肘子飯吃得多,後又想換換口味,便又來到了湘菜窗口。我記得那天是週三,下午一點別說水煮魚了,其他菜都已經不剩多少,好在排骨還有一兩碗。我正準備拿,工作人員看見我似乎有些欣喜:“今天有你最愛的水煮魚!”我有疑惑,我有不解,但是這些都在我看到他端過來的水煮魚時蕩然無存。老話說得好“高興得說不出話來”,我是高興得開始胡言亂語,又是向對方道謝,又是向對方抱歉,一會兒稱呼“您”,一會兒又稱呼“哥”。他只是擺擺手,一副很大方的表情,“之前你不老問有沒有魚麼,我們看有的人下來得晚,吃不到魚,就每次都會留幾碗,晚一點的時候擺到格子裡。”
這是一個北漂人收到過最棒的秋日禮物。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