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是深秋的哪一天,北京气温骤降,我突然收到通知说工位要从二楼搬到六楼,感觉离每周二心心念念的水煮巴沙鱼又远了一分。
湘菜窗口
到周二中午十二点半的时候,毋论我的活是多还是少,我都会准时离开工位,来到地下二楼的公共大食堂,望着眼前的长队,毅然加入队尾。等到队伍排到一半的时候,倒不用我主动,几个人往左边探头,我想我们的目的是一样的,那就是看看水煮鱼还有没有。
湘菜窗口是整层楼最大的窗口
如果没有,我还是会继续排下去,因为其他窗口的食物对于南方人的我来说实在难以下咽。我无法想象叫“花甲粉”的食物里花甲和粉各占20%,其余的60%居然都是金针菇;我无法想象往麻辣烫里大勺大勺地加着芝麻酱;我也无法想象名为辣子鸡的食物里居然没放哪怕一片辣椒,而是用虎邦辣椒酱替代。
不过,我看周围的人大口大口吃着,霎时间我觉得可能是我的个人问题。
一般来讲湘菜是辣的,这个窗口可能为了能符合北京这边的口味,做得齁咸齁咸的,我的同事又跟我说,他们(北方人)都吃不惯这个湘菜食堂。心想作为一个吃湘菜从小吃到大的南方人,这窗口于我而言是久旱逢甘露,可头几回吃的时候,由于不知道点什么,哪些菜好吃,着实踩了不少雷。
有道菜我记忆深刻,是锅包肉,但跟锅包肉是两回事。众所周知锅包肉是炸的猪肉,反复炸个几次后再炒,把汁给挂在肉表面的糊糊上。我比较喜欢吃老糖的锅包肉,每每去东北菜馆,都会先问下师傅能不能做老糖的,我实在吃不惯番茄酱,我觉得番茄酱对于中餐来说太喧宾夺主,肉汁味被番茄酱的重酸味盖过去,这不好,这不适合中餐。
中餐应该用熬出来的糖醋汁,这糖醋汁调的时候我不喜欢糖比醋少,糖醋糖醋,糖得压醋一头啊,也不能加食盐,酱油便足够了,调好后大火烧开加上葱姜蒜,另外一边想必肉也炸好了……
不好意思有点跑题,这食堂的锅包肉我想它只炸过一次,不是金黄,而是有点显白,外面挂着的芡汁是柠檬黄,吃到嘴里果不其然,这就是柠檬汁啊!柠檬汁加炒猪肉,可谓是大胆的创新,可吃进嘴巴里却带给了我较为猎奇的体验。
除开锅包肉外,还有几道菜让我长了记性,不过也没什么特别值得说的必要。之后我老老实实选择了一种最安全的吃法,农家小炒肉(右边的菜)↓
我还记得上中学的年纪,生活费太有限,不能想吃多少肉就吃多少肉。一个食堂餐盘有四个格子可以装三份菜加一份米饭,大部分同学都是装一荤两素加白米饭,包括我在内的少部分人选择把两素换成额外的一荤——价钱是一样的,就是吃不太饱肚子。我猜食堂阿姨是被告诫不能给学生多打菜的,只能打满餐盘上的格子。
我同阿姨说我好喜欢吃这个汁子,给我多打一点可以吗,我看阿姨愣了一会儿,就给我那空出来的格子里舀满了汁子。我到了餐位上,不着急先吃菜,而是把汁子拌在饭里,先把饭给吃完,接着又来到加饭的地方,把饭重新加满(饭是免费的)后,就着两份荤菜继续战斗。
图里的这肉,肉汁是我记忆中的肉汁,肉不是我记忆中的肉。农家小炒肉炒的是肉啊,怎么能是炒辣椒呢?不仅肉几乎没几片,还微微发酸,条状的瘦肉上长着肥墩墩,不像是里脊或五花,吃是吃得下肚子,就是味蕾要遭罪。
湘菜窗口有四个大格子,顺序依次是荤菜、素菜、特色菜,最后是饭菜粥,也许是因为我是个不折不扣的肉食动物,眼里只有肉,对于绿色的东西瞟都不会瞟一眼。刷卡结账时如果给我算钱的是一个阿姨,她总会讲两句劝言:“小伙子吃点蔬菜啊,这么多肉也不健康。”这话我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下次来还是两碗肉菜。
肘子饭
项目组有个同期新人,也是做策划的,我们常常结伴一起去地下二楼吃饭,我有我的挚爱湘菜,他也有他的挚爱肘子饭。我们很少和其他同事一起,一是我们作为新人活少,有悠闲在楼下吃饭的时间,而其他同事要么是叫外卖,要么是快点去楼下的麦当劳或汉堡王打包套餐上来,吃完马上进入干活状态。
下面就叫他小陈吧。
湘菜窗口在拐角的地方,而往前走有一家“健康餐”,名字叫“健康餐”但卖的东西可硬得很,有肘子、鸡腿、鸭腿、蒜肠、血肠等等。不过我一般叫它肘子饭,因为它家最好吃的就是肘子,我们每次来吃都会选肘子。小陈喜欢去吃肘子饭,抛开味道好不说,还有就是这家量大便宜↓
如图鸡腿加肘子加蒜肠是40元,莫看就图上这些分量,这份饭本来是加两份素菜,可我第一次吃不懂事,没有要,直到我被大块大块的肉给腻麻了胃。
小陈坐我对面,给我推荐他盘子里的豆腐,那豆腐白嫩白嫩,块与块间夹杂着浓稠的汤汁,我寻思我不太好意思直接夹你盘子里的来吃,搞不好豆腐这种东西夹着散了或者掉地上了,还破坏了吃饭的心情。
豆腐我第二天吃了,感觉不太行,汤汁看着挺多但没被吸进去。我比较喜欢加南瓜,南瓜是甜口,很解腻,可小陈不喜欢。
小陈快离职的那段时间吃肘子饭吃得很频繁,还经常拉着我去吃,我排湘菜队伍排得好好的,但还是会跟上去,原因无他,他快要离职了。人在清楚知道自己将要失去某样东西前,心中的感情会愈发沉重。
特色菜
我总感觉湘菜这个窗口的师傅在做菜的时候喜欢搞创新,时不时冒出一个天马行空的想法(像极了某些游戏策划提需求的样子),而师傅敢于实践,例如上面提到的柠檬锅包肉。不过柠檬锅包肉这种东西再怎么样还是在荤菜的格子里,像特色菜的格子里我感觉摆的都是一些正经的菜品。是的,接下来我想聊聊本文头图里的水煮鱼。
老家一般有吃鱼聪明的说法,因为内地鱼刺多,聪明的人才会高效率理刺。我不太这么想,聪明的人应该不会吃刺多的鱼,为了变聪明,我选择吃几乎没有刺的鱼,海鱼吃不起,就吃巴沙鱼和鲈鱼。
见惯了用财鱼做水煮鱼或者酸菜鱼,图里的水煮巴沙鱼我第一次见时,以为是类似川渝地区水煮肉片的把戏,上面铺满了白花花的嫩肉片,下面全是豆芽金针菇之流,叫人扫兴。可这家窗口的水煮鱼是真的水煮鱼,满满一碗都是鱼肉,不跟你玩虚的,实诚得很。
我在吃之前先把汤汁倒到碗里,搅拌搅拌,鱼香味的米饭加巴沙鱼肉,那叫一绝。这水煮鱼和小炒肉的汁不同,后者是为了更下饭,前者水煮鱼是水比油多,鱼香味盖过了油香味,图的是鱼香不是猪油香。菜放久了汤都会变凉不少——北京天太冷,烫口的米饭把汤给热热乎了,顺着碗口飘上来,眼镜都被弄得满是雾气,看不清眼前的小陈。
有段时间窗口只有黑米,说是宣传健康饮食,我不是很高兴,我想吃黑米我为什么不去吃旁边的肘子饭呢?我都吃湘菜了我还吃什么黑米?最重要的是,黑米冰冷的温度加上粗糙的口感并不能和水煮鱼的汤汁融合……
这水煮鱼出现的时间罕见了点,叫我观察了好一阵子,才总结出来一套规律:周二一定会有水煮鱼,周三周四不一定出现,我觉得这可能看食材采购员的心情(我不太懂厨房运作)。
那么出现了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我午休吃饭时间是十二点半开始,可地下二楼的食堂在十一点就开了,水煮鱼的数量太过有限,我知道肯定不止我一个人想吃,那我怎么样才能在落后一个半小时的情况下抢过别人呢?
其实写字楼大部分公司都是十一点半或者十二点的时候开始午休吃饭,等到他们赶到食堂,还需要一些时间,而我可以利用天然的地理优势(我在二楼,直接从消防通道下去,不用等电梯)进一步缩短时间差距。所以每当我赶到楼下时,总能抢到最后一碗,或者最后两碗鱼肉。
有的时候我看格子里没有水煮鱼了,我不会立马死心,而是习惯性地问一句:“还有水煮鱼吗?”运气好的话会被回复“还有还有,还没热好,你再等等!”运气差的时候则是一句“没有啦!卖完了。”
当我知道我吃不到水煮鱼,那让我在北京这个美食荒漠中畅享片刻温暖的水煮鱼时,我只能带着无奈的情绪选择了排骨,我将它看作是水煮鱼的替代品,因为它是在整个窗口中最能带给我妈妈的感觉……哦不湘菜的感觉的食物,它长这个样子:
后来我工位从二楼搬到了六楼,我不能再像往常一样,到了午休的点便马上从消防通道奔下去,体弱的我并不能吃得消6+2楼的距离。
到了午休时间,我在电梯口前等了一茬又一茬,次次都是满员,次次都无法进去。午休有将近四分之一的时间浪费在了等电梯上,我总是抱着希望排着队,向窗口那边探着头,最后又垂头丧气着拿菜。
那段时间和小陈一起吃肘子饭吃得多,后又想换换口味,便又来到了湘菜窗口。我记得那天是周三,下午一点别说水煮鱼了,其他菜都已经不剩多少,好在排骨还有一两碗。我正准备拿,工作人员看见我似乎有些欣喜:“今天有你最爱的水煮鱼!”我有疑惑,我有不解,但是这些都在我看到他端过来的水煮鱼时荡然无存。老话说得好“高兴得说不出话来”,我是高兴得开始胡言乱语,又是向对方道谢,又是向对方抱歉,一会儿称呼“您”,一会儿又称呼“哥”。他只是摆摆手,一副很大方的表情,“之前你不老问有没有鱼么,我们看有的人下来得晚,吃不到鱼,就每次都会留几碗,晚一点的时候摆到格子里。”
这是一个北漂人收到过最棒的秋日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