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禁止饮酒
贝里尼(Bellini)
1940年代的威尼斯,朱塞佩·奇普利亚尼发明了一种粉红色泽,桃子口味的鸡尾酒,因为这独特的粉红色,让他想起了十五世纪威尼斯画家乔瓦尼·贝里尼(Giovanni Bellini)的某幅画作,画作中一位圣徒的袍子,就是这种粉色,于是这位哈利酒吧的创始人,便用“贝里尼”给自己的创作命了名。
哈利酒吧在威尼斯是天花板式的存在,很多明星和国家元首都很中意这家酒吧,所以,贝里尼可谓是出身不凡,而且很快流行起来。
因为原料的限制,贝里尼最初只是哈利酒吧的季节性特调,后来,一家法国的企业跟哈利酒吧合作,它为酒吧提供了全年可以稳定供应的新鲜白桃泥,贝里尼就成为任何时候都可以品尝的美酒了。
贝里尼也是国际调酒师协会官方鸡尾酒之一,协会给出了贝里尼的几个替代版本,毕竟新鲜白桃泥有时候不好找。一种是用等量橘子汁替代,叫做普契尼(Puccini);一种用草莓酱代替,叫做罗西尼(Rossini),一种用石榴汁代替,叫做丁托列托(Tintoretto)。
虽然这款酒艺术气息满满,但它的做法却非常简单:
1. 取出一个冰过的香槟杯;
2. 按照1:2的比例,先后倒入白桃泥和普罗塞克起泡酒,轻轻搅拌均匀即可。
血腥玛丽(Bloody Mary)
这款鸡尾酒可谓是大名鼎鼎,但是关于它的起源,却充满争议。
一种说法是,早在1921年,在巴黎的“纽约酒吧”工作的调酒师费尔南多·帕迪奥特发明的,当时他很喜欢把番茄汁跟伏特加混合在一起,并将其命名为“一桶血”。这种说法未经证实,不过可以证实的是,包括海明威在内的许多美国移民,都喜欢光顾这家酒吧。
另一种说法是,血腥玛丽出自纽约“21俱乐部”,但光是在这里,血腥玛丽的起源都有两种说法,一说是1930年代,这里的调酒师亨利·兹比凯维奇做出了这种酒;一说是经常光顾这里的喜剧演员乔治·杰赛尔是它的发明者。
血腥玛丽的配方比较复杂,但是做法并不是很难,而且它还是一款从早上开始就可以喝的鸡尾酒,我个人某次因为起得太早犯困,手边正好有材料,调了一杯喝下瞬间元气满满。
下面是血腥玛丽比较“居家”的做法:
1. 将1.5或者2盎司的伏特加倒入古典杯中,
2. 倒入0.5盎司的柠檬汁,适量黑胡椒,适量盐,两滴李派林喼汁,搅拌均匀后,加冰;
3. 倒入约4盎司番茄汁,也可以根据口味决定分量,搅拌;
4. 滴入几滴塔巴斯哥辣酱;
5. 西芹梗做装饰,也可以用青柠角。
三叶草俱乐部(Clover Club)
三叶草俱乐部是费城一家成立于1882年的男性俱乐部,这款同名鸡尾酒,正是该俱乐部里最受各位工业巨头、作家、律师等精英阶层喜爱的酒精饮品。但很快,历史的车轮来到了1920年代,美国进入了禁酒令时期,“三叶草俱乐部”鸡尾酒自此也销声匿迹了几乎整整一个世纪,后来它主要出现在一些关于鸡尾酒的书籍中,直到2008年,朱莉·莱纳在布鲁克林开办了一家酒吧,这家酒吧一项宗旨便是复兴经典鸡尾酒,三叶草俱乐部终于再次出现在了酒单上。
三叶草俱乐部的做法是:
1. 将2盎司的金酒,0.5盎司的鲜榨柠檬汁,0.5盎司的覆盆子糖浆和蛋清倒入摇壶,先不加冰摇,利用蛋清摇出那种奶盖质感的泡沫;
2. 加冰,摇至壶身均匀结霜;
3. 倒入冰镇过的鸡尾酒杯中;
4. 2至3颗覆盆子做装饰。
大都会(Cosmopolitan)
这款鸡尾酒的起源同样充满争议,我个人觉得最有意思的,是鸡尾酒历史学家加里·雷根讲述的这个故事:
1985年,迈阿密南海滩Strand酒吧的调酒师谢丽尔·库克发现,店里很多客人爱点马天尼,而他们点马天尼主要是为了炫一炫他们手里的马天尼酒杯。确实,这种简练的V字型杯身设计,确实很符合当时的审美,于是,库克就很想研发一款适合这杯子的鸡尾酒,就在经典鸡尾酒“神风”的基础上,创作出了“大都会”鸡尾酒。
恰逢当时,调味伏特加才刚刚开始崭露头角,“绝对”伏特加刚刚推出了一款柠檬口味(这些调味伏特加只是带有水果的香气,口味上并没有太多水果的味道),它便被用到了“大都会”里。
后来,因为HBO电视剧《欲望都市》播出时,片中的主要角色们都很喜欢这款色泽粉红的鸡尾酒,大都会的受欢迎程度再创新高。
大都会的基本做法是:
1. 将1.5盎司的柠檬风味伏特加,3/4盎司的君度利口酒,3/4盎司的鲜榨柠檬汁,和0.5盎司的蔓越莓汁倒进摇壶,加冰摇至壶身均匀结霜;
2. 将混合好的液体倒入冰镇好的马天尼酒杯;
3. 青柠角或柠檬皮做装饰。
#星露谷物语##星露谷无用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