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 三位對世界有過貢獻的古代中國科學家,你都瞭解誰?


3樓貓 發佈時間:2025-02-04 11:26:15 作者:請謹慎關注 Language

1997年江先生奔赴哈佛在那邊做了一份演講,期間提到了三位對世界有貢獻的中國科學家:漢代張衡、南北朝祖沖之、明代朱載堉;本文就簡單介紹這三位;

投票
  三位對世界有過貢獻的古代中國科學家,你都瞭解誰?-第0張

張衡

張衡毋庸置疑,這個人用現代的話來說文理精通,在文學上,張衡的《二京賦》氣勢宏大,在文學史上被譽為“長篇之極軌”,其中對西京的風俗描寫,也是後世研究的重要史料

在科學上就更不用說了,

投票
  三位對世界有過貢獻的古代中國科學家,你都瞭解誰?-第1張

地動儀還原模型

天文學:在月食理論方面,他是東方最早正確說明月食的人,指出月食是由於地球的影子“暗虛”遮掩了月亮而引起的。張衡還改進西漢耿壽昌的設計,製造了渾天儀,而同類的,在西方,類似能自動旋轉的渾象在16世紀才出現。 

在地學上最出名的就是,地動儀,注意地動儀不是預測地震,地動儀是檢測哪裡發生了地震:

很多人可能覺得檢測哪裡發生地震有什麼意義嗎?以現代的觀點,的確沒什麼必要,都發生了;

但問題在於這是古代,交通不便,等到一地方發生地震,將消息傳到京師,朝廷在作出行動,安排賑災,這一來二去,起碼一個月了,也就說,地震後一個月內才能安排到位,按現代觀點真是黃花菜都涼了,但古代這都算快了!

唐朝的最緊急通訊要求日行 500 裡,那無疑用的馬是御馬級別,難怪如此神速。唐代的—尺合現在 0.303m,一里合 454.2m,五百里也就是一日227公里,勉勉強強趕上高鐵時速。。。。

所以哪怕是武漢發生地震,傳到當時的京師洛陽,考慮到路況問題,最快也要三天左右,算上安排部署,那就更慢,要是在四川等地區那就更慢了,等到朝廷的賑災來了,當地都能自救了!

關於地動儀,確有爭議,有的人認為是假的,就我個人而言,應該是真的吧,就是檢測哪裡發生了地震,不是預測應該還是做得到吧,當然我也不是自己,不瞭解,有了解的可以分享自己的觀點,見仁見智吧

但如果有了地動儀,那就可以知道在地震發生後,第一時間清楚那裡發生了地震,早點安排賑災人員,進一步減少傷亡,地動儀真的算上利國利民了!


祖沖之

投票
  三位對世界有過貢獻的古代中國科學家,你都瞭解誰?-第2張

祖沖之的主要貢獻在數學,所撰的《綴術》一書,被收入《算經十書》,唐代將此書列入國子監教材,後因深奧而未得傳。祖沖之發現的圓周率,在當時世界上最先進,這一紀錄保持了千年,直到15世紀才由阿拉伯數學家卡西打破。在天文曆法方面,祖沖之創制的《大明曆》,最早將歲差引進曆法。在機械學方面,其設計製造過水碓磨、銅製機件傳動的指南車、千里船、定時器等。另在音律、文學、考據方面也有造詣,還著有小說《述異記》


朱載堉

投票
  三位對世界有過貢獻的古代中國科學家,你都瞭解誰?-第3張

與前面兩位不一樣,這位,估計很多人不清楚,如果學過鋼琴的藝術生應該聽說過。這個人是明代一個王爺,但也被稱為明代“律聖”,朱載堉對文藝的最大貢獻是他創建了十二平均律。此理論被廣泛應用在世界各國的鍵盤樂器上,包括鋼琴 ,故朱載堉被譽為“鋼琴理論的鼻祖”。著名的律學專家黃翔鵬先生說:“十二平均律不是一個單項的科研成果,而是涉及古代計量科學、數學、物理學中的音樂聲學,縱貫中國樂律學史,旁及天文歷算並密切相關於音樂藝術實踐的、博大精深的成果。” 十二平均律是音樂學和音樂物理學的一大革命,也是世界科學史上的一大發明;朱載堉越祖規,破故習,注重實踐和實驗,一生刻苦求真,嘔心瀝血,共完成《樂律全書》、《律呂正論》、《律呂質疑辨惑》、《嘉量算經》、《律呂精義》、《律歷融通》、《算學新說》、《瑟譜》等。載堉的成就震撼世界,中外學者尊崇他為“東方文藝復興式的聖人”。因此,朱載堉和郭沫若一起被列為“世界歷史文化名人”。

不僅在音樂上,甚至於數學和天文學也多有建樹:朱載堉首創利用珠算進行開平方,研究出了數列等式, 在世界上最早解答了已知等比數列的首項、末項和項數,解決了不同進位制的小數換算,其中某些演算方法一直沿用到今天。還精確地測定了水銀密度。不僅如此,朱載堉計算的1554年的長度值與今天計算的僅差17秒鐘,1581年差21秒鐘。這不能不令世人震驚,就連歐美的專家學者都嘖嘖稱奇。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精確計算出北京的地理位置(北緯39°56′,東經116°20′)的人。

毫無疑問朱載堉可能是明清時期最出色的全能科學家;

誇張的說朱載堉一人的科學成就,可能是接觸到近代化的清代達不到的高峰!

總評:

雖然說這些名人的事蹟,讓我們感到驕傲,但有一個很嚴重問題,這些名人的貢獻多是隻在本國傳播,並沒有像四大發明那樣傳播到國外,其結果就是,我們只能說我們在xx方面領先西方,也僅僅如此,而後西方還是獨立的完成相應的科學成就。

就想鄭和下西洋一樣,的確稱得上15世紀最早也是最大的航海的成就,單並沒有50年後那場新航路的開闢給世界的影響大。有種孤芳自賞的感覺,這也是明朝開始落後,清代釀成惡果原因吧。

不過這份演講中提到的一句話,我覺得很好:

佛教來了,沒有把中國人變成印度人;

科學來了,沒有把中國人變成西方人;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佛教來了,完成了本土化,中國佛教跟其他地方尤其是印度的很不一樣;

而科學,中國早就有,只是沒有系統性理論,而在近代引進成體系的科學理論後,並沒有如隔壁那樣脫亞如歐,反而是融入到我們身邊造就了兩彈一星等一系列科學成就!

演講全文鏈接:

https://news.enorth.com.cn/system/2009/11/17/004277634.shtml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