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江先生奔赴哈佛在那边做了一份演讲,期间提到了三位对世界有贡献的中国科学家:汉代张衡、南北朝祖冲之、明代朱载堉;本文就简单介绍这三位;

张衡
张衡毋庸置疑,这个人用现代的话来说文理精通,在文学上,张衡的《二京赋》气势宏大,在文学史上被誉为“长篇之极轨”,其中对西京的风俗描写,也是后世研究的重要史料
在科学上就更不用说了,

地动仪还原模型
天文学:在月食理论方面,他是东方最早正确说明月食的人,指出月食是由于地球的影子“暗虚”遮掩了月亮而引起的。张衡还改进西汉耿寿昌的设计,制造了浑天仪,而同类的,在西方,类似能自动旋转的浑象在16世纪才出现。
在地学上最出名的就是,地动仪,注意地动仪不是预测地震,地动仪是检测哪里发生了地震:
很多人可能觉得检测哪里发生地震有什么意义吗?以现代的观点,的确没什么必要,都发生了;
但问题在于这是古代,交通不便,等到一地方发生地震,将消息传到京师,朝廷在作出行动,安排赈灾,这一来二去,起码一个月了,也就说,地震后一个月内才能安排到位,按现代观点真是黄花菜都凉了,但古代这都算快了!
唐朝的最紧急通讯要求日行 500 里,那无疑用的马是御马级别,难怪如此神速。唐代的—尺合现在 0.303m,一里合 454.2m,五百里也就是一日227公里,勉勉强强赶上高铁时速。。。。
所以哪怕是武汉发生地震,传到当时的京师洛阳,考虑到路况问题,最快也要三天左右,算上安排部署,那就更慢,要是在四川等地区那就更慢了,等到朝廷的赈灾来了,当地都能自救了!
关于地动仪,确有争议,有的人认为是假的,就我个人而言,应该是真的吧,就是检测哪里发生了地震,不是预测应该还是做得到吧,当然我也不是自己,不了解,有了解的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见仁见智吧
但如果有了地动仪,那就可以知道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清楚那里发生了地震,早点安排赈灾人员,进一步减少伤亡,地动仪真的算上利国利民了!
祖冲之

祖冲之的主要贡献在数学,所撰的《缀术》一书,被收入《算经十书》,唐代将此书列入国子监教材,后因深奥而未得传。祖冲之发现的圆周率,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这一纪录保持了千年,直到15世纪才由阿拉伯数学家卡西打破。在天文历法方面,祖冲之创制的《大明历》,最早将岁差引进历法。在机械学方面,其设计制造过水碓磨、铜制机件传动的指南车、千里船、定时器等。另在音律、文学、考据方面也有造诣,还著有小说《述异记》
朱载堉

与前面两位不一样,这位,估计很多人不清楚,如果学过钢琴的艺术生应该听说过。这个人是明代一个王爷,但也被称为明代“律圣”,朱载堉对文艺的最大贡献是他创建了十二平均律。此理论被广泛应用在世界各国的键盘乐器上,包括钢琴 ,故朱载堉被誉为“钢琴理论的鼻祖”。著名的律学专家黄翔鹏先生说:“十二平均律不是一个单项的科研成果,而是涉及古代计量科学、数学、物理学中的音乐声学,纵贯中国乐律学史,旁及天文历算并密切相关于音乐艺术实践的、博大精深的成果。” 十二平均律是音乐学和音乐物理学的一大革命,也是世界科学史上的一大发明;朱载堉越祖规,破故习,注重实践和实验,一生刻苦求真,呕心沥血,共完成《乐律全书》、《律吕正论》、《律吕质疑辨惑》、《嘉量算经》、《律吕精义》、《律历融通》、《算学新说》、《瑟谱》等。载堉的成就震撼世界,中外学者尊崇他为“东方文艺复兴式的圣人”。因此,朱载堉和郭沫若一起被列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
不仅在音乐上,甚至于数学和天文学也多有建树:朱载堉首创利用珠算进行开平方,研究出了数列等式, 在世界上最早解答了已知等比数列的首项、末项和项数,解决了不同进位制的小数换算,其中某些演算方法一直沿用到今天。还精确地测定了水银密度。不仅如此,朱载堉计算的1554年的长度值与今天计算的仅差17秒钟,1581年差21秒钟。这不能不令世人震惊,就连欧美的专家学者都啧啧称奇。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精确计算出北京的地理位置(北纬39°56′,东经116°20′)的人。
毫无疑问朱载堉可能是明清时期最出色的全能科学家;
夸张的说朱载堉一人的科学成就,可能是接触到近代化的清代达不到的高峰!
总评:
虽然说这些名人的事迹,让我们感到骄傲,但有一个很严重问题,这些名人的贡献多是只在本国传播,并没有像四大发明那样传播到国外,其结果就是,我们只能说我们在xx方面领先西方,也仅仅如此,而后西方还是独立的完成相应的科学成就。
就想郑和下西洋一样,的确称得上15世纪最早也是最大的航海的成就,单并没有50年后那场新航路的开辟给世界的影响大。有种孤芳自赏的感觉,这也是明朝开始落后,清代酿成恶果原因吧。
不过这份演讲中提到的一句话,我觉得很好:
佛教来了,没有把中国人变成印度人;
科学来了,没有把中国人变成西方人;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佛教来了,完成了本土化,中国佛教跟其他地方尤其是印度的很不一样;
而科学,中国早就有,只是没有系统性理论,而在近代引进成体系的科学理论后,并没有如隔壁那样脱亚如欧,反而是融入到我们身边造就了两弹一星等一系列科学成就!
演讲全文链接:
https://news.enorth.com.cn/system/2009/11/17/00427763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