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敢说在座的每个人都可能被虚岁困扰,尤其咱们一到过年整个就乱套了。
有24岁虚25的,有16岁虚18的,比如我是04年生的,到了今年2025年强行被虚成了22岁。
相比起来我这个还算轻的。
如果有人碰巧生在每年的农历年末,那我告诉你他要经历年龄困惑比这要大得多。
你比如说有人在2024年的2月9号出生,农历除夕他落地就是一岁一天之后的春节,他就变成两岁了,到了今年就是2025年的1月28号又一年春节他就可能三岁。

可实际上他连一周岁的生日还没过呀,就已经被虚成了三岁,所以这玩意到底是怎么算的?
有什么用呢?
有人说是有科学依据的,怀胎10月其实就是一岁
还有人说了是长辈为了制造年龄焦虑,把26生成30,方便对你进行全方位的逼婚。
也有人说了世人苦虚岁久矣,并追溯到了古代统计户籍的时候,为了方便征兵谣役强行往大了报,这就是时代的糟粕早就应该被淘汰了。
但事实上虚岁的计算它是存续了近2000多年的先民之后:
从公元前230一年的秦始皇16年到1911年的清宣统三年,都是这么算。
我们今天其实更为熟悉的是周岁和生日的概念,其实在近代引进的夕阳历之后才出现的。
也就是说我出生在24年的2月9号,那么今年的2月9号才是我的生日,我才刚满一岁。

那么到了这儿大家肯定会有疑问,古代人就不过生日了吗?
其实也过。
魏晋时期的颜氏家训里就记载了人们在生日这天大吃大喝的情景。
后来唐玄宗把自己的生日定为了千秋节,作为国家法定假日大放三天假。

至此呢才把生日这个事发扬光大,包括我们看西游记的时候。
黑熊精要过个生日,红楼梦里生日祝寿的章节也比比皆是。

但是呢过归过大家的概念也从来没有把生日这天当做长一岁的节点。
这个节点在哪呢?
秦道汉时以10月初一为节点,因为这个月是丰收之时。

到了汉武帝时期改了太初历后以正月为岁首,那么正月初一也就是元旦那天就是长一岁的节点,也叫做岁首增年。

比如白居易在59岁那年的除夕夜辗转反侧睡不着,说火香登进天明后更是平头60人。

比如我们常见的对联里也有天增岁月人增寿,所以其实按照这个逻辑,正月初一这一天是所有人共同的生日,管你哪天生的,所有人都得加一岁。
岁这个字呢其实也挺巧妙的,它恰好包含了虚岁的计算方法,简单来说呢2000年间我们所谓虚岁的概念是与经历了多少个年是个叙述单位。

而实岁或者周岁是经历了多少年,它是个距离当两个岁的区别是少一个''个''子。
举个例子两个路灯间的距离是50米,问老李从第1个路灯到第4个路灯总共跑了多少米,或者说总共跑了几个50米?

这是周岁
那老李一共经历了几个路灯?

这是虚岁
这也就解释了开头的那个问题,为什么2024年2月9号到2025年1月28号孩子啥也没干,就变成三岁了。
因为他经历了农历的23年24年25年就是3个岁,你还比如说我们前面讲过苏轼1036年生,
1101年逝世连头带尾,就是66岁。
其实这个方法在封建时代是有它的道理在的:
你比如我们谈苏轼的生平一般是这样。

活了66年,那么他的生平就可以被封装成66短,每一段呢都是他的年龄和对应的事情。
但是如果换成阳历就变成了这样。

你看这就难免会有同一年被拆开反复记载的段落。
当然了苏轼生育阳历的年初这个弊端还不算明显,如果生在年中或者年末,
那这一年生日前发生的大事就必然会另起一段。
这样看起来呢用虚岁记在年谱就会方便得多。
另外呢大家在年谱里看到的年号这个东西论的也是虚岁:
中国历史上大部分正常的年号都是在年初开始年底结束的,
你比如宋太祖赵匡胤960年正月初五即为国号大宋改元建隆。

这一年就是建隆元年,到了963年年底再改就是建隆4年,但是也有些个例,你比如说高粱和车身,
赵光义他在976年12月继位,按道理说前任没了,继任都是第2年的开年改元,但是他等不及,他哥尸骨未寒。
就把年号改970周年的,本来是开宝9年,他给变成了太平兴国元年,
即使这个元年只持续了不到一个月,第2年的月初一仍然算作太平兴国二年当然了古人也不光在近年龄和年号的时候用到虚岁这个叙述概念,
我们同样以苏轼的年谱来举例,他在1057年进士及第即将要被分配的时候赶上了母亲逝世,
所以呢他要回去守丧,大家都知道按照规定守丧期是三1057年的4月,守丧按照道理说应该是1060年的4月满三年,但是年谱里记载1059年他首校期满与弟弟同赴汴京。
原因也是叙述的概念,所谓的三年就是路过三个年,即可这个路过三个年的跨度。

也就是25个月。
因为在不考虑润叶的情况下,无论从哪个月开始, 25个月一定可以路过三个点,
所以我们其实从整体来看,从秦始皇的户籍检读到苏轼的年谱议事,
从岁首增年的礼俗到年号更迭的规制,虚岁不仅仅是古人应对时间记录的务实之选,
更是中华文化中叙述几年的生物,所以他以年节为界,将个体的成长与天地时序悄然绑定,
让每段人生轨迹在历史的卷轴上清晰可循,所以我觉得我们也没有必要对虚岁这个东西过于苛责。
毕竟无论是虚岁的虚数之妙,还是周岁的距离之时,岁月长河奔流向前,
而生命的丰盈从不拘泥于数字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