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先照例套个盾。本文并非旨在引战,而是想作为一个普通玩家,对《AC:影》的弥助选角及后续风波进行稍微严肃一点的讨论。
毕竟,在《影》资讯文下和黑盒《影》评论区里激情pvp,彼此攻击,发泄情绪真的没啥意思。摆事实,列数据,讲道理,写有营养有价值的文章对我来说才是乐趣所在嘛。

照例放点库存证明一下“资历”,兄弟会新来的学徒给本刺客大师炒个菜先(大误)

有违刺客历代作品选角传统的违和感
文章开头先鲜明地亮出我自己的观点:作为一部日本背景的刺客信条新作,主角却选用一位历史上真实存在的黑人,在我个人看来很不合适。毕竟,这有违刺客信条系列历代选角的传统,给我一种较强的违和感。
还是先根据我的印象简单梳理一下所谓选角传统吧,没特意去刺客维基核实,方便各位读者(尤其是新玩家)一目了然地发现此中规律。
初代:游戏背景主要在阿勒颇地区(今天的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等地),主角阿泰尔是出身于马西亚夫刺客堡垒的本地人,虚构人物。
二代三部曲:背景在意大利各地(具体说是佛罗伦萨、威尼斯、蒙特里久尼、圣吉米尼亚诺、弗利、罗马等地)、土耳其和阿勒颇地区(启示录开头马西亚夫场景),主角艾吉奥佛罗伦萨人,虚构人物。

三代:背景在北美殖民地(波士顿、纽约、开拓地),主角康纳印第安土著,是真·本地人,虚构人物。解放里的艾芙琳同理。
黑旗:背景在加勒比海,主角爱德华是英国人,虽然不是中美洲本地人,但活动背景符合海盗身份,所以不出戏。自由呐喊同理。且两位主角都是虚构人物。
Ps:爱德华算是有原型,即历史上的传奇海盗“白胡子”(其实就是黑胡子爱德华·蒂奇的另一个绰号,海贼王里的白胡子也是neta自这位海盗),但作了很大的改编与艺术加工,所以仍然是虚构。
大革命:背景是法国,主角亚诺本地人,虚构角色。
枭雄:背景英国,主角弗莱姐弟老伦敦人,虚构角色。
Ps:在枭雄dlc开膛手杰克里倒是可以扮演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杰克,这也是系列中第一次能直接操控真实历史人物(第二次操控真实历史人物是俄罗斯编年史里的沙皇之女)。不过杰克本身真实身份存疑,各类信息不详,甚至连名字“杰克”都只是代号而已。

编年史三部曲:背景在中国、俄罗斯、印度,主角都是本地人,除俄罗斯里可操控的沙皇女儿外都是虚构人物。
起源:背景埃及,主角巴耶克,本地人,虚构人物。
奥德赛:背景希腊,主角卡姐(或者她兄弟),本地人,虚构(已经开始失去耐心)。
英灵殿:背景北欧、英格兰、爱尔兰(dlc)、法国(dlc),主角艾沃尔,北欧本地人,虚构。
幻景:背景巴格达,主角巴辛姆,本地人,虚构。

幻景我没啥游戏截图,凑合着用吧
所以说……等等,好像少了个人?叛变背景在北大西洋(包括西边的纽约、河谷地区,东边旧大陆的葡萄牙里斯本和北极),主角叛徒谢伊是爱尔兰裔北美殖民地(育碧作品中另一位知名的爱尔兰裔美国人是狗哥艾登·皮尔斯),也算本地人,虚构人物。
所以说结合上述梳理内容,我们不难总结出规律:
刺客信条历代作品的选角大都是“本地人”,且毫无例外都是虚构人物(除了作为dlc的开膛手杰克和作为编年史的沙皇女儿)。另外,绝大多数主角的名字都是不同语言下的“鹰”(如阿泰尔、艾吉奥、海尔森、亚诺)。
反观这次的《刺客信条:影》,虽然有本地人兼虚构角色奈绪江,但是弥助作为主角之一登场,无异于把传统作品里选角的三大规律全都打破了!堪比初代开头阿泰尔杀无辜看门人,害死马师傅的兄弟,把圣殿骑士大军引到马西亚夫城堡下面,一次性打破了三大信条!
因此,选择弥助作为主角就我个人来说是很不合适的。我可以接受育碧把弥助作为重要配角,给他大量戏份,如二代里的佣兵头头巴托罗缪,启示录里的尤瑟夫,奥德赛里的布拉西达斯那样,或者作为dlc里的可操纵角色登场。但一下子把他提拔到主角的高度,确实不妥。

你要是把弥助做成尤瑟夫那样的“指引者”,我是没有半点意见的
当然,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毕竟各个玩家的接受度阈值不同,如果你说选弥助很合适,我也尊重你的观点。
育碧“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原因分析
讲完合不合适,再来分析一下育碧“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原因吧。
我细看了关于《影》的制作团队的两段采访视频,说是有两大原因。第一点是叙事角度,团队认为从弥助一个外来人的角度看待日本文化并讲故事会很有趣。
第二点是游戏性原因,他们认为忍者和武士都是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角色。所以只有伊贺国出身的小江不够,还要加上弥助。


其实这两点都不太站得住脚。“外来者角度”方面,启示录里的艾吉奥和自由呐喊的阿德瓦勒相对于土耳其和海地也是外人,但就没那么违和。但是在16世纪晚期的日本,选一个黑人做主角就很违和了。
另外,选择武士+忍者的组合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就像很多朋友说的那样,日本武士那么多,为啥偏偏选一个弥助?何况他的武士身份也是存疑的。


个人观点,育碧选择弥助作为主角真实的原因除了研发团队翻史书时的猎奇心理外,恐怕还是PC(Political Correctness,我个人不喜欢用zzzq的缩写)和DEI(Diversity, Equity, Inclusion,即多样,平等,包容)。
关于PC和DEI,我去年去巴黎旅游考察大革命里的建筑和世间原型时也是深有体会,譬如火车站里缠着你让你签名并捐款的动保和环保主义者,譬如巴黎奥运会的“亮眼”开幕式(不过亚诺跑酷和玛丽王后那两段我还蛮喜欢的)。
这部分可以参考我的欧洲游记系列文章。来米兰旅游的第一天,我还以为我造访的是哥谭市
因此,在过去几年里欧洲这种微妙氛围下,育碧选择弥助作为主角显然是受其影响。可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当然,我个人反对的并非DEI本身(或者说我压根不关心),而是违和感强烈的硬塞式“正确主角”。像看门狗2里的小马哥,虽然也是非裔,但我就很喜欢他,看他跑酷,甩悠悠球和嘻哈说唱。

最后说句题外话,虽然我觉得选弥助做ac正作很违和,但剧情里他的表现还是蛮亮眼的,人设也算讨喜,忠心耿耿的忠犬人设导致我一度以为“忠犬伸冤”是讲他替信长复仇的故事,幽默风趣,做事前深思熟虑,和粗犷的外表形成鲜明反差。
事已至此,覆水难收。既来之,则安之(游戏玩都玩了)。希望下次育碧选择正作主角时能更加谨慎些吧,毕竟玩家的包容心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