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海疾控和央视网的文件列举了一个寄生虫“重灾区”食物清单:

二、盘点了上面注意食物还有四个误区。
❌ 误区1:“白酒、芥末能杀菌杀虫!”
因为酒精、调料无法穿透寄生虫囊蚴,肝吸虫在50°白酒中存活超2小时。
❌ 误区2:“冷冻24小时就安全!”
因为家用冰箱冷冻温度不足,需-35℃以下超低温才有效。冻冰淇淋🍨差不多够用
❌ 误区3:“外表干净=没寄生虫!”
因为寄生虫肉眼难见,如三文鱼中的异尖线虫需显微镜观察。
❌ 误区4:“野味更新鲜健康!”
因为野猪、蛙类携带寄生虫风险更高,曾有人因生食野猪肉感染旋毛虫。特别的是野生牛蛙,!!!
三、安全食用指南
牢记“三要三不要”,远离寄生虫威胁!
✅ 要彻底加热
肉类中心温度需达75℃以上,鱼虾煮至全熟,螺类至少沸腾15分钟。
刺身选择“刺身级”海鱼(如深海三文鱼),并经-35℃超低温冷冻处理。
✅ 要生熟分开
使用专用刀具、砧板处理生食,避免交叉污染。
这点平常总是容易忽视。
✅ 要正规渠道购买
选择检疫合格的海鲜、肉类,避免路边摊“野生”产品。
❌ 不要生食淡水产品
淡水鱼虾、螺类寄生虫风险远高于海水产品,醉腌、烟熏均非安全做法。因为淡水中寄生虫不用怕盐会让它细胞破损。
❌ 不要用脏河水清洗蔬果
菱角、荸荠等建议去皮或沸水焯烫,避免附着姜片虫囊蚴。
❌ 不要喂宠物生肉
弓形虫可通过猫狗传播,宠物食盆需定期消毒。
四、自我诊断,感染后怎么办?
若出现持续腹痛、发热、皮下肿块等症状,立即就医并告知饮食史!
诊断:粪便检查、血液检测或影像学检查(如脑部CT)。
治疗:驱虫药(如阿苯达唑)可有效杀灭多数寄生虫,但需遵医嘱。
注意,吃了驱虫药有时候会拉出一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