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少女到了网络世界变成了最火的歌手,喜闻乐见的设定。当然这个画得《平平无奇》的少女,去到其他地方也照样可以当主角的,比如糸守町。
简单点说,《雀斑公主》的概念就是《美女与野兽》+元宇宙,前者已是耳熟能详,后者虽然是个新名词,但在细田守的作品里一直有迹可循。
相信很多人看到《雀斑公主》的预告片时就想到了《夏日大作战》,而早在本世纪初,细田守就导了《数码宝贝》系列的剧场版《我们的战争游戏》。
《夏日大作战》几乎就是把《我们的战争游戏》翻拍了一遍,去掉了《数码宝贝》这个IP的元素。
想象一下,如果你有一个自己很喜欢的创意,最后却要用几只二头身的羊把它呈现出来,是什么感受?当然不是说羊不好,只是受众年龄层不一样。
如果说细田守这些前作相对小众的话,前几年大火的《头号玩家》,已经让大众对这样的世界观留下了深刻印象。
因此《雀斑公主》这样的设定,无论是在细田守体系中,还是纵观整个市场,都已经不新鲜了。
不过《雀斑公主》请了世界各地不同的画师来画人物,主要是U里的人物,还有建筑。
这个画风相比细田守的前作,还是有新鲜感的。铃的雀斑到U里面变成了脸部装饰,是一个能第一时间抓住观众眼球的设计。
由于剧情把铃刻画成普通女孩,但铃这个人物的画法,只是在日式女主画风的基础上加了些雀斑。
要让她“平平无奇”的话,贝儿必须跟她拉开很大的差距,至少不是所谓美与丑的差距,而是风格或气质的差距。
这点影片做得还是不错的,并且做出差异的同时,还保留了雀斑元素,让二者不至于毫无关联。
影片原名是《龙与雀斑公主》,顾名思义是有两个主角,前半段讲的是雀斑公主的部分,主要就是一个不自信的女生在网上变成了虚拟明星。
中间加入了龙这个角色,后面发展成了家暴题材。主题上并不是太统一,而影片着重描绘的还是铃如何突破自身的局限,变成一个勇敢的人。
家暴题材变成了衬托她的事件,换成其他类型也是成立的。国内改名为《雀斑公主》,可能是出于宣发的考虑,但也符合影片的剧作偏向。
自从细田守独立编剧以来,作品的口碑就一部比一部低,这已经是第三部了,但故事还是被人诟病。
除了一些被许多观众指出的合理性问题,还有一个缺陷就是节奏的把控。《夏日大作战》最大的危机是导弹,这个危机同时就是影片最大的高潮。
事件结束后,马上就收尾了。《雀斑公主》本来就有两个人物,两条叙事线,再加上线上线下的区分,就是四条线。
如果在最大高潮处能四线合一,是比较精巧的安排,但很遗憾,影片在那场大合唱之后,并不能解决男主线下的危机,因此还要花费篇幅继续讲述,会有点拖沓。
当然并不是凡是这种结构就拖沓,如果收尾时使用“最后一分钟营救”模式,依旧能吸引观众看下去。
可是《雀斑公主》最后是铃坐大巴去找龙的线下本尊,迫切感建立不起来,最后解决问题也有点硬掰,既没有大快人心,也没有令人感慨,实在有些泄气。
影片开头虽说世界观设定有点重复旧作,但画面风格新鲜又酷炫,音乐也挺抓人,看到最后却觉得有点虎头蛇尾了。
从《数码宝贝》,到《夏日大作战》,再到《雀斑公主》,细田守对互联网世界都保持着警惕。
前两部更是将网络世界描绘成可怕的地方,而《夏日大作战》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回归传统,比如用日式建筑去吞噬病毒程序,用花札跟最终boss决斗。
以传统对抗现代科技,稍显保守。且不说拥抱传统秩序是否就能解决当下的问题,人类就算想回归,也已经回不去了。
另外细田守似乎对女性长者有着特殊的依赖感。《夏日大作战》里主角的精神支柱是家族老太太,《雀斑公主》的女主则因为幼时丧母而失去勇气。
肯定女性的地位,固然很好,不过《夏日大作战》的老太太一开始看上去像是一个厉害人物,可当危机出现时,她所做的只是打电话为大家加油。
这样就又回到了传统的以辅助为主的女性形象,好在最终决斗是由女主来主导的,不至于崩掉。
相比大格局,我个人更喜欢细田守片子里那种纯粹的元气,就是《穿越时空的少女》给人的感觉。
《雀斑公主》虽与《夏日大作战》设定相近,但没有太往宏大叙事方向发展,当然其中还是有涉及网络舆论以及家暴问题。
不过主要还是围绕女主角个人的心思去构建故事,只是没有《穿越》那么纯粹。似乎故事一变复杂,他就把握不住了。
是不是这儿的水很深呢,阿守,要不你让另一个阿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