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国玩家其实在GBA上玩过马力欧网球,只是忘了当时的游戏名字。
6月底,任天堂在NS上推出了《马力欧网球ACE》,游戏在正式发售之前还邀请到了红土之王纳达尔合作拍摄广告,让这款游戏在圈内圈外都有了一定的人气。
马力欧网球系列的开发商是Camelot Software Planning,其核心人物高桥宏之和高桥秀五是一对年龄差5岁的兄弟。二人因为在早年就参与过勇者斗恶龙等名作的开发,在日本游戏圈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在他们的游戏中,中国玩家最熟悉的应该是GBA和NDS的黄金太阳系列,如果再往前推,在高桥兄弟还在世嘉的时候,他们做的光明力量系列也有不少人玩过。
黄金太阳和光明力量
以“Mario Tennis”命名的马力欧网球系列,从1999年在N64上推出的第一作开始就由Camelot开发,但是这个第一作其实并不是第一款“马力欧的网球游戏”。在1995年,任天堂本社就开发过一款名为《Mario’s Tennis》的网球游戏,这个名字和“Mario Tennis”只差了“’s”这个所有格。这款游戏的制作人,是在游戏界留下过光辉历史的横井军平。
横井军平和他的马力欧网球
在所有马力欧+体育的游戏中,《Mario’s Tennis》是唯一一款以这种形式命名的游戏。而《Mario’s Tennis》不仅是第一款马力欧的网球游戏,也是第一款马力欧体育游戏——如果不算FC上哪款马力欧充当主角的《高尔夫》的话。
横井军平的著名理念叫做“以枯萎的技术为思考基准”。或许你还知道,他在任天堂期间设计了不少新奇的玩具,以及大获成功的Game & Watch和Game Boy,但最后却以失败的产品Virtual Boy(以下简称VB)结束了自己在任天堂的生涯。而《Mario’s Tennis》就是一款VB游戏,并且是为了表现VB特性所设计的游戏。
Virtual Boy
VB的最大卖点是“真3D”的画面。VB本身并不具有多边形运算能力,但是在VB中,2D的点阵游戏画面却能表现出纵深感,而代价则是VB只能表现出三种不同的红色,外加一个通常作为背景的黑色。为了表现球在飞行过程中的纵深感,《Mario’s Tennis》使用了在网球类游戏中很少见的背后视角,让球就真的就像是从对面的半场往自己脸上飞一样。
其实在不久之前,网上也有业余网球选手说,现在的网球游戏普遍采用的是接近于俯视视角的设计,玩家以上帝视角观察全场,很难表现出球向自己飞来时的那种压迫感,网球这个运动的乐趣也被曲解。这么说的话,横井军平和他的团队之所以会想到以网球为题材做一款游戏,或许也是看中了网球的这一点魅力吧。
当然,由于VB屏幕的刷新率不高,《Mario’s Tennis》还是一款节奏比较慢的游戏。现实的网球比赛里球速能达到100km/h,有的职业选手能打出200km/h以上的发球,一般人很难对这种球速作出反应,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后续的诸多拟真网球游戏依旧采用俯视视角的原因。
2018年发售的《Tennis World Tour》
《Mario’s Tennis》在发售后受到的评价褒贬不一,虽然游戏的3D体验非常震撼,但内容实在是少得可怜,作为一款体育游戏,它也不支持多人对抗。有杂志称“如果你真的想要在VB上投入地玩一款游戏,那么选择它(《Mario’s Tennis》)应该是你能做出的最好的选择”。这句略显复杂的评论或许就是《Mario’s Tennis》和VB尴尬境地的表现。
除了游戏本身的特点之外,《Mario’s Tennis》的游戏内容也有一些亮点,比如马力欧在游戏里穿的是全新设计的网球服——在后面Camelot开发的马网里,角色的服装全部是传统服装,直到新作《马力欧网球ACE》设计了新的网球服。
《Mario’s Tennis》的角色阵容基本沿袭了任天堂在SFC上推出的《超级马力欧卡丁车》,只有库霸王一个角色缺席,这大概也跟VB的画面有关,酷霸王复杂的形象恐怕很难用VB的红色点阵表现出来。森喜刚系列串门马力欧也不稀奇,但是在《Mario’s Tennis》和之前的《超级马力欧卡丁车》里登场的却是森喜刚Jr.,这个角色现在几乎不怎么登场,但我们小时候应该都玩过FC的《森喜刚Jr.》,这游戏的主角就是他,并且他身上其实还有不少八卦可以讲,或许以后会有机会说。
总之,在看到《Mario’s Tennis》这款游戏的时候,我仿佛能体会当时玩家得到的震撼和失望。VB也是一台有前瞻性但却有无数槽点的硬件。横井军平当时并不想把它就这么推出市场,但它的开发已经耗费了漫长的4年。能够想到《Mario’s Tennis》这样的游戏,代表的是横井军平对自己玩具的理解。如果他活在今天,是不是有可能做出一款真正流行的VR游戏呢。
Camelot和它的马力欧网球
在2000年“重启”的马网系列由Camelot负责开发,并且与《Mario’s Tennis》已经关系不大。而N64版《马力欧网球》也不是Camelot为任天堂做的第一款游戏。在投靠任天堂之前,Camelot为索尼Playstation开发了大众高尔夫系列的第一作,因此在高尔夫游戏的制作上有自己独特的积累。凭借这一点,Camelot成为了第二个获得马力欧角色授权的开发商(第一个是开发了《超级马力欧卡丁车》的Intelligent System),并为任天堂开发了《马力欧高尔夫》。
《马力欧高尔夫》和《马力欧网球》
在后面《马力欧网球》的创作上,任天堂给了Camelot足够大的空间,除了比较宽松的监修政策之外,任天堂还允许Camelot加入新的角色和世界观,瓦路易吉这个角色就是这么诞生的。
在设定上,瓦路易吉是瓦力欧的同伙、路易吉的宿敌,但他除了在各类运动游戏和聚会游戏中登场之外,暂时还没有参与到瓦力欧和路易吉的其他故事。Camelot设计这个角色的本意是为了平衡马网中的人类角色和非人类角色,并为瓦力欧创造一个双打搭档。
他的名字“Waluigi”既和“Wario”对应,也包含了“Luigi”,如果用日文读他的名字,前2个音节“ワルイ(悪い,日文罗马音为warui,读为walui)”代表着他是一个坏蛋,如果把他的名字音节对调,“igiwalui”用日语读的话就是“意地悪い”,意思基本等于“蔫儿坏”。
Camelot的亲儿子瓦路易吉也曾承担过举Logo的任务
作为一个设定完整、性格可爱的反英雄,瓦路易吉人气颇高,今年E3期间,由于《任天堂明星大乱斗特别版》又没有把瓦路易吉转正成为一个可控角色,玩家当中产生了不小的抗议。
在大乱斗里,瓦路易吉也一直拿着网球拍
而作为Camelot的亲儿子,瓦路易吉在马网系列里的待遇还算不错。最新的《马力欧网球ACE》里,他能耍一手MJ的月球漫步,叼着玫瑰放大招则是他的传统设定之一。
或许有越来越多的年轻玩家会不再认识Camelot这家公司,但假如有一天真的出现了以瓦路易吉为主角的游戏,应该会有人想起:在任天堂旗下的4位背带裤明星里,有一位诞生于一家名叫Camelot的小公司。
我们和我们的马力欧网球
回到2000年,在N64版《马力欧网球》推出仅仅半年之后,Camelot就非常高效地推出了同名GBC游戏,并且在游戏里设计了一个完全原创的故事模式。玩家在其中要扮演一名网球练习生,打败各种对手并晋级,最后挑战马力欧。
注意左边和右上角的两个角色
游戏共设计了4名原创角色,它们的画风和马力欧系列的角色完全不同,你甚至可以理解为马力欧系列只是客串。就这一点,你就能看出Camelot当时的野心了。
Camelot原创角色的画风是这样的
故事模式在GBA版《马力欧网球Advance》里进一步加强,这一作中,来自马力欧系列的角色只剩下了6个(瓦力欧不在这个阵容中,但瓦路易吉依然在),可用的原创角色多达32个,除了一开始的两位主角,其他都要在游戏中解锁才能使用,并且每个角色都有独特的特性和大招。
游戏的美术风格和黄金太阳类似,并且就看这张图的话……你会觉得这是一款马力欧游戏吗
除了打网球之外,游戏还有不少用来锻炼操作和反应力的小游戏,而这些小游戏里也很难让人看到马力欧系列的元素和特点。
我对这个跑步机印象很深刻
在中国,《马力欧网球Advance》是整个系列中最流行的游戏应该毋庸置疑。只是很多玩家记住的并不是“马力欧网球”这个牌子,而是这款游戏本身。这么说的原因,是有的玩家记得自己小时候玩过这款游戏,但当时并不认识马力欧,因此也不记得这款游戏叫“马力欧网球”。
因此,虽然这还是一款马力欧IP的游戏,但它成功的原因已经不再是马力欧的形象,而是Camelot精心设计的游戏内容。
或许是因为Camelot公司规模太小的缘故,马网系列的这种原创RPG玩法只在GBC和GBA上出现过。与家用机和现在的掌机相比,当年的掌机游戏开发成本并不高,一款GBA的开发周期通常为1年左右,而在今天,我们很难说出一个1年就能开发完的游戏了。
另外,作为一个为任天堂定制开发游戏的公司,Camelot也不能像独立工作室那样继续制作2D游戏了,起码在游戏的卖相上,他们还得跟得上当代玩家的要求。马网系列的后几作在内容上都很难让人满足,这也是一家小公司力不从心的表现。
2017年,一家名为Sidebar Games的2人工作室,将高尔夫球和大地图RPG玩法结合在了一起,做出了大受好评的《高尔夫物语》。有很多人看到这款游戏时开始怀念《马力欧网球Advance》,也有人说,现在的马网所需要的也是这样的一个故事模式。
《高尔夫物语》
Camelot在过去一直是一家追求独立的公司,高桥兄弟为世嘉、索尼和任天堂都开发过游戏,但却拒绝依附于任何一家旗下。以前的他们或许的确能做出《高尔夫物语》这样灵光一闪的游戏,但现在,随着高桥兄弟年龄的增长和游戏业界的变化,Camelot已经不再像是一个冲浪者了,它仿佛成为了大海上一艘安静的小船。
左:高桥秀五,右:高桥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