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後,美日雙方圍繞著太平洋大大小小的島嶼展開殘酷的爭奪。日軍依託島嶼的複雜地形構築了很多明堡暗碉,加上日軍死戰意識非常強,往往到死還不忘開槍,造成美軍很大的傷亡。而美軍在起初並不是十分重視火焰噴射器的研究,但隨著殘酷的島嶼登陸作戰的進行,美軍發現m1火焰噴射器是一種相當有效的武器。並在之後進行M2火焰噴射器的研發和投入使用。
M2噴射器在對一些閉鎖型陣地(例如戰壕或碉堡等防禦工事)是非常有效的,特別是在太平洋戰區的塞班島戰役、硫磺島戰役以及沖繩島戰役之中。M2火焰噴射器對於堅守於洞窟陣地或是叢林之中的日本陸軍亦是非常有效的。

硫磺島戰役期間,海軍陸戰隊噴火手正向前線運動,每名噴火手都揹著M2-2火焰噴射器,每名隊員都在手槍腰帶上攜帶著1個M1942急救包
因此火焰噴射兵成為日本士兵最恐懼和憎惡的攻擊對象。經常是敵人優先射擊的對象。
研發歷程:
1940年8月,美國軍方在考察了歐洲各國的武器裝備後,意識到需要一種能夠在複雜地形下對敵方掩體和防禦工事進行有效打擊的武器。於是,開始M1噴火器的研發工作。
M1火焰噴射器的第一種原型——E1型由紐約的金凱德公司(Kincaid Company)製造,後來改進的型號被稱之為E1R1,隨後的生產合同繼續由金凱德公司生產,生產的測試樣品被用於士兵訓練,但也有目擊報告稱少量E1R1在戰鬥中被使用過。1941年8月,根據測試結果,M1火焰噴射器被定型,1942年3月開始生產,同年末開始部署到南太平洋戰區。
M1噴火器採用雙油瓶,中間有一個壓力瓶作為壓力源,使用電池點火方式,油料則是普通的汽油。雖然在美國參戰初期M1噴火器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由於使用電池點火方式,在太平洋戰場的環境上,電池容易被鹽鹼和潮溼的空氣腐蝕導致不能正常點火,使得美軍士兵不得不使用打火機來進行點火作業。而普通汽油噴射時火柱鬆散,油料燃燒時間短,射程較近。 尤其在瓜達爾卡納爾群島戰役中M1噴火的缺點就顯得非常地突出。
因為早期M1火焰噴射器存在不可靠的缺點,因此1943年逐漸被改進型M1A1取代。M1重72磅(約32.69公斤),射程15米,帶有一個5加侖(約18.9升)容量的燃料罐;M1A1將重量減至65磅(約29.5公斤),最大射程增加到45米,帶有一個同樣容量的燃料罐,並噴射凝固汽油。戰爭期間,M1系列火焰噴射器共製造了13886具,其中1000具M1型,12886具M1A1型。海軍陸戰隊使用火焰噴射器對付敵人的散兵坑、隧道和碉堡工事,戰爭後期,M1系列火焰噴射器逐漸被性能更好的M2型所取代。

塞班島戰役期間,一名配備M1A1火焰噴射器的海軍陸戰隊員
基於M1系列火焰噴射器的使用經驗,軍方開始研製更加精密的型號,新型號的原型被命名為E3,基本上是一種更堅固耐用和更加可靠的火焰噴射器,E3的試驗結果產生了M2-2火焰噴射器並於1943年開始進入軍隊服役,不久在1944年的關島戰役中M2投入了使用。M2交付比較緩慢,在意大利戰場的美軍直到1945年3月才收到這種新型武器。由於M1和M1A1火焰噴射器的成功,並且當時依然有相當數量可用,陸軍和海軍陸戰隊仍然繼續使用M1系列。M2火焰噴射器是一種單兵攜帶的揹負式火焰噴射器,未裝燃料時重19.5公斤,裝填燃料後全重30.84公斤,有效射程20米,最大射程40米。
1942年,在哈佛大學化學系教授路易斯 菲塞爾的領導下,人類有史以來最可怕的化學武器—凝固汽油誕生了,凝固汽油(napalm)是在汽油中加入稠化劑調製而成。用環烷酸和脂肪酸的混合鋁皂為稠化劑調製而成的凝固汽油彈的基本裝料。它是一種有粘性的流動膠體,其噴射的火柱不但可產生1000℃左右的高溫,而且火柱能沿塹壕和坑道內壁拐彎、漫流、飛濺、粘附燃燒,達到直瞄火器難以達到的縱火和精神震撼效果並能粘在其他物體上長時間燃燒。為了取代有缺陷的M1型噴火器,位於美國馬里蘭州的埃基伍德兵工廠(又譯埃奇伍德,同時也是美軍生化武器及生化防護裝備的研發製造基地)推出了M2-2(M2flamethrower)噴火器,於1943年開始大批量裝備美國陸軍及美國海軍陸戰隊。M2-2採用與M1相同的結構,氮氣罐位於兩罐汽油罐之間和較頂端位置。三個罐子安裝在一個支架上,並且大量使用帆布包覆著,帆布並用作四條揹帶的材料,射手在休息時仍然可以背在背面。另一部分是火焰噴射器的握把及噴嘴,通過後端的一條軟管連接到罐子。但是在點火裝置上使用機械轉輪磨擦火藥筒作為點火源,噴槍的形狀類似衝鋒槍。

M2-2型火焰噴射器
武器參數:
總重:
不含燃料:19.5 公斤(43 磅)
裝填燃料:30.84 公斤(68 磅)
操作人數:1
發射速率0.5 加侖/秒
有效射程19.96 米(65.5 英尺)
最大射程50米
供彈方式2罐汽油罐(燃料)1罐氮氣罐(推進劑)
實戰檢驗:
在太平洋群島登島戰役中美軍通常會將這一對付明碉暗堡的大殺器部署給諸如精銳海軍陸戰隊成員使用,美軍也注意到儘管火焰噴射器的威力很大,不過射程近、持續時間短等缺點使得其使用的環境有著很大的限制,需要配合使用。因此,常見的組合便是一個火焰噴射手加上一個保護小隊,噴射手負責摧毀,小隊的任務是壓制以及干擾敵人的火力。

攜帶火焰噴射器前進的海軍陸戰隊員
1943年10月,美軍決定把太平洋戰區每個師的火焰噴射器裝備量從原來的24具增加到60具。不過跟普通步兵、陸戰隊員比起來,火焰噴射兵的危險係數更大。但與之相對應的伴隨著高危險係數它所能對日軍造成的威脅也是巨大的。
在火焰噴射手成功迫近日軍堡壘後,對準碉堡口扣下扳機只需數秒就可以將碉堡內變成一副人間地獄的模樣。M2噴射器吐出的用環烷酸和脂肪酸的混合鋁皂為稠化劑調製而成的凝固汽油彈不僅有高達1000度的高溫,並且可以長時間附著在物體上燃燒,即使跳進水裡也很難將其滅掉。因此被M2噴射器火柱燒到的日軍士兵非死即殘,完全就喪失了作戰能力。另外噴射進狹窄碉堡內的火柱還可以迅速奪走碉堡內所有的空氣,碉堡內的日軍只能在這兩種死法下痛苦且緩慢的死去。

硫磺島戰役期間,海軍陸戰隊廣泛使用火焰噴射器,殺傷掩體內的日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