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將從一些藝術作品或者藝術創作者的角度入手,解析《極樂迪斯科》的設計理論與美學,包括但不限於以下條目(以下作品或創作者皆在遊戲和創作者的訪談中提及)——
迪斯科、極樂與遺忘
忒休斯之船航行的海洋,名為極樂。
何為迪斯科,何為極樂。
Disco原本是六十年代初,法國一套唱片放一天的營業舞廳。
有了唱片機誰還會僱樂隊呢?於是科技改革下唱片機成為了舞廳裡的總經理。
人們把舞廳稱作Discotheque,又把舞廳中放的曲子稱作Disco,後來慢慢演變成一種舞曲,甚至是藝術潮流。如果沒有Disco的出現,我們或許還過著黑白灰為主調色的日常生活。
《Disco Elysium》就是一方“供人跳舞的舞廳”。遊戲採用TRPG機制的同時又能隨時存檔SL,讓人皺著眉頭髮笑。開頭交代我控制著一場狂野醉酒後被腦中疑似克蘇魯的生物喚醒、且發現自己已經失去記憶的警探。
讓警探意識逐漸生成的東西已經破碎一地,無處尋覓。而接下來整個遊戲流程都由這個意識進行。失憶警探成為了我的舞池,而這個同樣渾渾噩噩的世界就是正在播放的舞曲。遺忘成為了最好的理由,讓我再不用在意找回警探的所有記憶,毫無負擔的將我願意採取的行動投射在他的身上:我的慾望、我的政治觀點、我的野心、我的浪漫、我的悲傷。
遊戲譯名為《極樂迪斯科》,聊完了迪斯科,那麼為什麼是“極樂”?
原詞用的“Elysium”也並不是某種宗教用語,也是籠統的概括“極樂之地’的意思。
那麼——從宿醉中全身赤裸地醒來,失憶到看一眼鏡子裡的自己都會被嚇到產生應激反應、想抬手抓住風扇上掛著的領帶手都被割傷……這明顯和“極樂”相差甚遠。隨著劇情發展,有越來越多“下意識”做出來的動作。這些動作或者心理活動也是找出警探過去的重要線索,警探有時也會對這些“下意識”的行為體現出嫌惡排斥之情。而這種奇妙的感覺讓我開始思考“極樂”與“遺忘”之間的關係。
失憶警探的故事我們已經見過太多。可如果一個人忘了自己是誰,意識到這一點時,他就會蛻變為一個全新的人。如果遇到刺激,舊憶像輸血一般回到體內還好——若是整個人完全變成了原先的樣子,讓我不禁懷疑這就在殺死全新的那個人。
而我在遊戲過程中扮演的正是這樣一個角色,或者說人格。我謹慎又好奇地渴望窺探警探真實的模樣,卻又害怕找回的記憶在慢慢抹殺我所塑造的“我”。讓遊戲中的警探找回真實的自己,於“我”而言已然是一種自縊。
沒有威脅地存在於這個世界,給周圍人以我的安排留下相應的印象,卻又享受著醒來就有人敬我為警探的權力,同時以“失憶”逃脫了“我”扮演的警探曾經留下的罪孽,而不用擔心“我” 的行為會為“我自己”或這個世界造成怎樣的影響——記憶總會找回來的,就像生命都會結束的。到時候為現在“我”的行為付出代價的人,是警探潛意識想逃離、不願意再成為的那個人。
說實話,這就快能被稱為“極樂”了。
我曾與人討論過,我無法理解自我了斷這一行為。對於我來說,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每個人必將要做的一件事,那麼又何苦如此匆忙赴死。試圖用自我了斷來切斷自己眼中破敗不堪的世界施加於自己的影響,就好像走進一個房間、發現這裡髒亂吵鬧,便閉眼堵耳掩鼻原地躺下,認為自己已經離開了這個房間一樣徒勞、佈滿了虛無感的嘲弄。
一個人當然可以隨時永遠切斷與這個世界的聯繫——但我們仍然可以用這個世界交與我們的奇怪法則應對這件事。我們會舉行不可理喻的儀式,會收集這個人不可接受的信息,最後發表令這個人不可思議的結論。我們每個人都深陷在這個世界裡,而死亡不是解脫。
但我開始感覺到,或許“遺忘”是。
警探或許已經給我們立了個好榜樣。他對於“我是誰”這個問題嚮往又恐懼,遇到挫折無動於衷、但又會在平靜時失聲痛哭。不能說他忘記了真正的自己,而應該說他是將自己遺忘後的產物。沒有人再需要為原先的警探是一個混蛋而受到傷害或付出代價。在將時間、身份和名字盡數遺忘的同時,被粉碎的是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
老警探再也不會被自己和自己對自己以及對這個世界的不滿所傷害了。
他已經到達了極樂。
如果有一天我想結束我在這個世界的存在,或許我會考慮完全的失憶、並且完全地忘記我自己。
遊戲的開始——我們的警探,哈里·杜博阿。正置身於這一事件的邊緣地帶。
四具屍體
《維特魯威人》、達希爾·哈米特與《玻璃鑰匙》、《暗影狂奔》
《維特魯威人》(Uomo vitruviano)——列奧納多·達·芬奇於1487年創作的素描作品。手稿由鋼筆和墨水繪製而成。
我們偉大的中世紀天才受古羅馬建築家,維特魯威的著作《建築十書》(該書中,作者描繪了神廟建築的均衡性)的啟發,努力描繪、創造出了一個完美比例的人體:一個男人在同一位置上做出“十”字型和“火”字型姿態,並同時被分別嵌入到一個正方形和一個圓形當中——
一個全身赤裸的健壯男子,兩臂微斜上舉,兩腿叉開,以他的足和手指各為端點,正好外接一個圓形。同時在畫中清楚可見疊著另一幅圖像:男子兩臂平伸站立,以他的頭、足和手指各為端點,正好外接一個正方形。
自《維特魯威人》問世以來,作品中展現的精妙比例、和諧的秩序感、以及人體本身的美與質感,成為人類的寶貴審美財富和偉大藝術作品。但達芬奇的創作並不僅僅停留於繪畫與解剖學層面——他的心靈走得更遠、更深刻,他將他的畫作訴諸於某種形而上學的思考和試驗——其中一幅頭骨習作被按比例畫成方形,列奧納多在畫邊上寫著,“a-m線與c-b線相交的地方,就是各種感覺的交匯之所”。
“共通感”,即是理智、幻想、智力,甚至是靈魂的來源。列奧納多曾說道。
廣闊的藝術美感、指向人自身的神秘謎團以及形而上學的深邃洞察。時至今日,一千多年前創作的《維特魯威人》——這具存在於一張13.5×9.5英寸莎草紙上的不朽屍體已經成為了現代文化的偶像和符號,頻繁出現在世界各地的海報、建築外牆以及T恤衫上,成為啟迪現代藝術家、作家的不竭精神源泉。
《極樂迪斯科》的主設計師兼作者Robert Kurvitz在接受Gamespot的採訪時,詳細講解了“思維內閣”系統的設計思路和靈感。其中提到了《維特魯威特人》對遊戲作品的影響,並且將《極樂迪斯科》比喻為一種心理層面的《維特魯威特人》。
“……但遊戲裡也有一種互相對抗的氛圍,我們想創造一個心理版本的維特魯威人——就是達芬奇的那幅畫,人在一個圓圈內。”
“but there's a kind of confrontational vibe there. We wanted to have a psychological Vitruvian man. This is Da Vinci thing,you know,in the circle”
—— Youtube The Feature That Almost Sank Disco Elysium | Audio Logs GameSpot
在《極樂迪斯科》中,衝突和戲劇性從來都是來自人的內心與精神層面。二十四個技能之間的博弈、交流與融合;與人談話、花費時間內化的思維方式,組成了思維閣系統——它能決定你成為什麼樣的人、可以做出什麼樣的決定,以及迎來什麼樣的結局。
達芬奇筆下的這具屍體、以及其他許多具屍體,最終組成了我心中的《極樂迪斯科》的世界與靈魂。
在曾經發布的一篇ZA/UM工作室的推文裡,他們介紹了自己的靈感來源、引用致敬的目錄,以及《極樂迪斯科》的思想、氣氛與風格源流。在並不算長的列舉中,ZA/UM的藝術家們提到了一篇小說及其作者。
達希爾·哈米特——我們都是達希爾·哈米特偵探故事的鐵桿粉絲,特別是《玻璃鑰匙》那一篇。
Dashiell Hammett——We’re big fans of Dashiell Hammett's Detective stories, especially The Glass Key.
唐人街出現了一具屍體,那是泰勒·亨利——參議員之子。該市的大選正如火如荼地展開,各派勢力相互角逐,這具不該出現的屍體,是籌碼也是燙手山芋。發現屍體的奈德·波蒙特是黑幫老大保羅的好朋友,他夾在選戰與黑幫勢力之間奮力追查兇手,最後的結果雖然在他意料之中,卻也帶來了甜蜜與死亡。堅守信念的偵探,貌美而危險的女子,錯綜複雜的情節,呈現了一個黑暗但真實的偵探世界。
我不會跟你作對的,保羅。——《玻璃鑰匙》
又一具屍體橫亙在眼前,與達芬奇的神秘藝術品不同,這具屍體扭曲、破碎,沾染著菸灰的氣息,街頭穢物、血汙與酒精混合在一起,形成詭異的圖案紋理。但它——這具達希爾·哈米特筆下的屍體,毫無疑問也是《極樂迪斯科》的靈魂與精神之一。
那就是硬漢派偵探小說風格。
硬漢派是偵探小說的流派之一,它是由20世紀20年代末期,美國流行起的一種“反傳統偵探小說”的形式而演變出的小說,主要以描寫艱苦的環境和打鬥的場面來贏得讀者的喜愛。創始人是達希爾·哈米特(1894~1961),代表作為《馬耳他之鷹》和雷蒙德·錢德勒(1888~1958),代表作為《漫長的告別》。
相比古典、本格推理派小說,硬漢派偵探小說的風格完美地契合了《極樂迪斯科》的世界、氛圍與人物。
宿醉未醒、疲倦不堪、落拓狼狽、一往無前地墜入對手的圈套,但又個性鮮明、浪漫真實、勇敢堅韌。
這簡直就是哈里杜博阿的完美總結,他正像是哈米特筆下的、馬丁內斯城區中的硬漢派偵探。
相比老派偵探中,彷彿以上帝視角遊離於事件與人物之外,偵探本身的形象相比較而言略顯扁平,甚至有的情況下,只是作為抽象的法或正義的代表。畢竟,此種老派偵探在作品中的作用,更多為了展現整個故事與案情,自身的部分人物特點皆隱沒其中。
從這個方面來講,硬漢派偵探們則更像是一個現實性十足的普通偵探,個人特點明顯、視角受限、資源匱乏,且置身於案情的中央,情感、個人身份與人際關係皆與整個案件相關聯,想要不受矇蔽尚且不易,更逞論如神祇般擁有高度與洞察的視野。
所以,在搜尋真相的過程中,只能憑藉碎片般的證據與線索,以偵探本人的閱歷、感覺組合而成的直覺進行判斷。確實,有時直覺是不可靠的,因此身陷囹圄、孤立無援、墜入對手的圈套是硬漢偵探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哈里·杜博阿丟失了身份與責任、遺忘了自己的過往——包括幻想、期待與悲傷。猶如海德格爾筆下所闡述的“拋入般”,從宿醉的噩夢中甦醒,被推入破朔迷離、危機四伏的命案中心,且這具屍體、這樁命案將會牽扯出整個城區的悽然往事、一片狼藉的當下局勢、以及無可挽回的悄愴命運——而我們的偵探,還正在走街串巷尋找自己遺失的警槍和警證。七天之後,他脆弱的自我也將在這具屍體面前暴露無遺。
如此迷人的情節、人物設定與故事氣氛,正是遠遠地呼應了哈米特與雷蒙德一併創造的硬漢派偵探世界,並從中尋得光亮與氣息創造了哈里·杜博阿以及後院懸掛著的“吊人。”
不出所料,又有人死了——又多了一具屍體。而這具屍體所在的故事,構成了《極樂迪斯科》的骨架與外在形態。
山姆死了。在無線投影留聲機裡,他以一貫的玩世不恭語氣談及自己的死亡。並且懇求你尋找到他死亡背後的真相與陰謀——猶如你無數次被僱傭的方式和結果一般,他的律師會給你一大筆報酬作為答謝。你再次回憶起與他上次見面的場景,那是兩年前的某次行動,大雨滂沱。你們被內奸出賣、伏兵蜂擁而至,一場鏖戰之後,幸運女神站在了你們這一邊。傷痕累累地逃出行動地點,你們便不再相見——這是道兒上的規矩。而這一次,他特地找上你,還是在他已經死去之後。你無法不對這樣的事情感興趣。
《暗影狂奔》(Shadowrun):MAN MEETS MAGIC & MACHINE.
人類邂逅魔法和機器。現在是 2054 年。魔法重回世界,喚醒了神話和傳說中的強大生物。技術與肉體和意識融為一體。精靈、巨魔、獸人和小矮人在我們中間穿梭,無情的公司榨乾了整個世界。在龐大的西雅圖大都會城區,您踏上搜尋神秘殺手的旅程,從最黑暗的貧民窟一路摸到該城市實力最大的巨型財團。您必須小心行事,尋求其他奔襲者的幫助,掌握強大的技術和魔法力量,這樣,方可毫髮無損的衝出從西雅圖的陰影。
《極樂迪斯科》的主設計師兼作者Robert Kurvitz在接受Gamespot的採訪時,詳細講述了ZA/UM對於文字表現形式、遊戲界面設計的雄心和設想。
我們試著將它們全部通過CRPG再現:我們馬上放棄了一種想法:那就是把對話框放在屏幕中下方。這是一種經典的CRPG設計。但你會失去太多的屏幕空間,上半部屏幕成為了你的畫面顯示區域。這不是一個很好的畫面構成。我想到了《Shadowrun》,這個把對話框放在側邊的遊戲,我們應該學習這些偉大的榜樣。
—— Youtube The Feature That Almost Sank Disco Elysium | Audio Logs GameSpot
而正是這個富有創意的設計、令《極樂迪斯科》成為了現在的樣子——一款絕對不同於往日CRPG、往日電子遊戲的作品。
我們有百分之六十的時間都在聚焦於電子屏幕的右下角,即右手所在的位置。包括系統時間、任務欄、消息提示等等。這也是人類最習慣留意的方位。因此《極樂迪斯科》利用了這一點,創造了一個十分精良的文本空間系統,把這款遊戲最主要的內容、亦是最動人、最不同尋常的部分展示給了所有玩家,在其應該置身其間的位置。那就是美麗、深邃又廣闊、浪漫的文本。
《極樂迪斯科》的所有雄心壯志、所有的橫溢才華、所有的傲慢與光榮,就在於它的文本。
文本如今真是掌控一切,同時文字又似乎極度無聊。每個人都說他們不想閱讀,但同時閱讀又是他們每天從早到晚都在做的事情。你必須要對文字的含義物盡其用,讓它們儘可能地強力、儘可能地有私人針對性,我想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我們遊戲的衝突感一直很強……遊戲需要非常咄咄逼人,非常有侵略性。
—— Youtube The Feature That Almost Sank Disco Elysium | Audio Logs GameSpot
而直面文本的所有意義和可挖掘性,創造出以文本為核心的藝術作品,這是ZA/UM的偉大嘗試。
他們創造並很好地利用了這一系統,像是推特的主界面一般,輕盈的、連續的文本,置身於滾動不息的樣式格中,欄狀的對話框,像報紙專欄;文本挨個疊加、積累,宛如無休無止的瀑布流——帶來無窮無盡的舒適閱讀體驗。
ZA/UM中充滿智慧的藝術家們對這一點深信不疑:《極樂迪斯科》可以僅僅通過文本——這一具有千年人類歷史的古老媒介,打動世界上的每一個玩家。極具挑戰性和創造力,但他們和他們的作品做到了。
我們終於可以回到上校、吊人的身邊。
白色檢定:[內陸帝國 - 11] "Tell me, who are you, dead man?"
剛出生的時候Ellis Kortenaer被父母扔進了壓葉機,但奇蹟般地倖免遇難,並於09年2月28日被人送到萊利斯塔德縣新生兒護理中心。他是由養父母撫養長大的,17歲進入弗雷德堡的伊茲布蘭德軍事學院,然後在奧蘭傑軍隊服役,直到41年光榮退役,就在塞門斯衝突前一年。他離開國家機構的原因很簡單,作為一個私人安全承包商更加有利可圖。他從來都不是那種揮舞旗幟的人。他堅信殺人至少能給他帶來錢。
資本家對他公司的束縛使他心碎,他將暴力當成一種宣洩手段。強姦、謀殺和破壞成了他、他的小隊和他的愛人之間的一個司空見慣的笑話。就像塞門人的衝突、李世民政變和36年耶蘇特饑荒一樣,他最終成為了一個身上裹著費爾維瑟T-500陶瓷盔甲的人。
他最後的日子是在一個逃亡的奧蘭治間諜卡拉潔·阿曼多的懷抱裡度過的,當時他正帶領他的小隊代表野生松樹組織控制 馬丁內斯的罷工活動。那段時光裡,他經歷了大量的性、毒品和酒精,沒日沒夜的放浪形骸,直到一個致命的夜晚,一顆4.46毫米的子彈穿透了玻璃,直接擊中了他的嘴。他當場死亡,但他在雷瓦科的故事才剛剛開始散播開來,而這也成為騷亂的導火索。
作為《極樂迪斯科》中的後院屍體,貫穿了遊戲的整個流程。成為了暴力衝突的符號、象徵著潛藏於馬丁內斯之下湧動著的暗流。代表了無以回望的昨日,和無可把握的明天——Ellis Kortenaer,這具屍體成為了《極樂迪斯科》的線索、開端、高潮和沉寂的尾聲。
暴力革命的種子已經在千瘡百孔的馬丁內斯埋下了多年,哈里·杜博阿,罪犯開瓶器、搖滾明星警探、失落的康米主義者、心碎的昨日浪漫情人,他——我們,能阻止這一切嗎?
詩篇、搖滾樂和畫作
在一切的開始,古老的爬蟲腦,它帶著沙啞的死亡訊號的聲音仍舊深陷於虛無之泥潭時——先從黑暗的潭水中浮現出的,是一首詩。
“復仇女神們的居處,就在家家戶戶的鏡中。即使是世間最清澈的水,那深潭亦可帶來滅頂之災。”
(The furies are at home in the mirror; it is their address. Even the clearest water,if deep enough can drown.)
——《Reflections》 R·S·托馬斯
詩名為《Reflections》,可譯為鏡像、倒影。
就像是哈里·杜博阿蘇醒後面對牆壁上的鏡子第一次看到自己——這首詩,是如此貼切、恰如其分地概括和描繪了《極樂迪斯科》的風格和內在文脈:憤怒與命運的搖擺、深邃迷亂的迪斯科舞步。
詩句原文中有一句:There is no truce with the furies——Truce,意指休戰、停火或妥協;furies,古希臘神話中的復仇三女神,可引申為狂怒、暴怒。
大意為:不要向你的狂怒妥協、不要讓你的狂怒燃盡。
作為全詩的文眼與核心主題:”No Truce with the Furies”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極樂迪斯科》原本計劃的遊戲名字,這款遊戲對這首詩的借鑑與契合度,可見一斑。
原詩並不長,閱讀起來並不算難。閱讀《Reflections》、理解R·S·托馬斯其人其詩,對把握《極樂迪斯科》的靈魂與精神十分必要。
The furies are at home
in the mirror; it is their address.
Even the clearest water,
if deep enough can drown.
Never think to surprise them.
Your face approaching ever
so friendly is the white flag
they ignore. There is no truce
with the furies. A mirror’s temperature
is always at zero. It is ice
in the veins. Its camera
is an X-ray. It is a chalice
held out to you in
silent communion, where gaspingly
you partake of a shifting
identity never your own.
——《Reflections》 R·S·托馬斯
言罷其詩,讓我們談談R·S·托馬斯吧。
全名:Ronald Stuart Thomas(1913-2000),威爾士當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被評價為:“二十世紀最硬朗,最純潔,最持久的抒情詩人之一。”他一生創作題材和內容十分豐富,獲得過各種詩歌獎項,例如女王詩歌金獎。他的詩歌創作生涯基本分為兩個階段,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前的詩作主要是關於威爾士的鄉民生活與自然風光,威爾士歷史與文化,以及托馬斯曾經擔任牧師的經歷和體驗。
有時夜晚那麼寂靜,
能聽見遠處那隻小貓頭鷹
鳴叫和幾英里之外狐狸
吠嗥。那時一連幾個小時
我無聊地躺在床上
靜聽大西洋上的波濤
洶湧起伏,洶湧起伏
層層巨浪拍打村邊
長長的海岸;沒有光明
沒人陪伴。於是想到
那個人他也醒著,
讓我們的禱告撞碎在他身上
不是這樣幾個小時,
而是數天,數年,永無休止。
——《另一個》
自七十年代之後,詩人開始轉向與“隱身上帝”對話,以宗教的視角,專注於探索人類內在的精神世界,因此托馬斯亦有當代最偉大的宗教詩人之名。“其詩風與人一樣孤傲,嚴謹洗練,硬朗不屈;時而覺得尖銳犀利,同時又有一種崇高靜穆的美。”
他所抒寫的一切——永恆、靈魂、不朽、上帝——都不是我們這個浮華世界的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極樂迪斯科》的開發商,來自愛沙尼亞的藝術家團體:ZA/UM——極具東歐色彩的稱謂和符號,代表或者說記錄了俄羅斯藝術先鋒運動。ZA是超越的意思,UM是思想理性的意思,ZA/UM這個奇異的俄語發音,大意可以理解為:超越理性。
超越理性——以精神、情感和本能去感知、去生活、去行動。猶如*內陸帝國 *這個檢定技能一般:未經過濾的想象力,情感與預感的源泉。這一切正像是R·S·托馬斯詩中描繪的氛圍和精神碎片,兩種藝術、兩個藝術家在精神領域不謀而合、心領神會。
後來轉向暴力: 我是守候在
冷酷的渡口的那個人,
心懷怨恨的刀, 河裡的急流。
記得日落時那樁野蠻罪行。
死者追逐著我。我是在教堂門口
偷看鎖孔的國王, 看見死亡。
——《家譜》
在2019年TGA頒獎典禮上 ,名不見經傳的黑馬作品《極樂迪斯科》及其開發商ZA/UM成為了最大的焦點——一舉斬獲最佳角色扮演遊戲、最佳獨立遊戲、最佳敘事遊戲,以及最佳新晉獨立遊戲廠商獎。沉甸甸的、極具含金量的四項大獎頒給了這個來自愛沙尼亞的獨立工作室,並且當之無愧、無可置疑。
比奪得大獎更能引起輿論風暴的,是其工作室代表:編劇Helen Hindpere與藝術總監Aleksander Rostov的一番獲獎感言,短短一句話卻足以在歐美為中心的意識形態世界引起巨大的波瀾。
「 We would like to thank all the great people that came before us: Ilya Repin, Vladimir Makovsky, Viktor Tsoi, and Marx and Engels for providing us with political education. 」 (我們感謝所有偉大先哲帶給我們的影響:伊利亞·列賓、弗拉基米爾·馬科夫斯基、維克多·崔,以及馬克思和恩格斯在政治理念上的啟迪。)
除去我們耳熟能詳的兩位馬克思主義思想家之外,剩下的三位:伊利亞·列賓、弗拉基米爾·馬科夫斯基與維克多·崔,兩位俄國的畫家與一位韓裔蘇聯搖滾樂手。這三位藝術家,從繪畫藝術到音樂藝術,極深地影響了《極樂迪斯科》的畫面質感、美學風格以及內在的左派搖滾精神。
維克多·崔所帶給全國青年的影響更甚於任何一位政治家、名人以及作家。這是因為他從來不欺騙也不出賣別人,他勇於做自己,要不相信他是不可能的...…崔是一個純粹的Rocker,他的大眾形象與他的真實生活並沒有什麼不同,他以他唱出的方式生活著。維克多·崔是搖滾界最後的英雄。
——前蘇聯列寧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會機關報,前蘇聯主要報紙之一《共青團真理報》於維克多崔車禍後三天的1990年8月17日刊發
莫斯科市議會還批准在莫斯科大學附近建立“偉大的搖滾歌手維克多-崔建築紀念碑”銅像,銅像的造型決定採用維克多-崔戴著墨鏡,光腳騎著亞巴(80年代古老的摩托車)的模樣。
這位1962年6月21日出生在列寧格勒的蘇聯第三代韓裔移民,一生共完成了10張專輯和4部電影,被列為改變蘇聯歷史的13人之中。被稱為前蘇聯搖滾之父。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前蘇聯,政治高壓、社會動亂、戰爭席捲而來,人民生活在一種喘不過氣來的壓抑之中,搖滾樂成為了代替民眾發聲、傾聽民眾訴說的自由音樂。迫於壓力,搖滾樂只能在地下發展,在這種背景之下,維克多崔組建了自己的樂隊Kino。
1982年即以《45》作為專輯名稱在全國的搖滾愛好者之間發行、流傳,其中最著名的一首《Электричка(通勤車)》描繪了一個困在一輛列車中的人,正快速駛向自己不願意抵達的目的地——以隱晦的方式影射政治,替民眾向著高壓的社會秩序發聲,即使迅速被政府封禁,但依然欲蓋彌彰,維克托崔的音樂開始風靡整個蘇聯世界。
最為人稱道、最被青年人推崇以及引起廣大蘇聯人民共鳴的,就是其音樂中的進步性和反戰立場。這些精神集中表現在了1987年的一首《Группа крови(血型)》中,該曲也成為他的代表作。
Тёплое место, но улицы ждут 多麼溫暖的房間啊
Отпечатков наших ног 但我卻不得不上路了
Звёздная пыль на сапогах 我的軍靴上有星光點點
Мягкое кресло, клетчатый плед, 多麼舒適的沙發啊
Не нажатый вовремя курок, 不要把我叫醒好嗎
Солнечный день в ослепительных снах. 以後陽光燦爛的日子只在美夢中
Группа крови на рукаве, 而我的血型卻寫在我的袖章上
Мой порядковый номер на рукаве, 我的編號寫在我的袖口裡
Пожелай мне удачи в бою, 但願我能平安歸來
Пожелай мне Не остаться в этой траве, 不要死在戰場上
這首歌也被收錄到GTA4的電臺“Vladivostok FM”中,以自由、進步、公正與和平之名。
《極樂迪斯科》中對自由、真理的探尋和追求,對康米主義的回望和留戀,對普羅大眾和工人階級利益的守望、對社會正義與公正的捍衛,正是響徹著維克多崔在二十世紀那動盪無休、風雨飄搖的三十年裡,激勵無數康米主義者艱苦奮戰的動人旋律!
值得一提的是,《極樂迪斯科》的遊戲原聲音樂大多來自於英國西北部的樂隊British Sea Power,其年少老成的成員風格、硬朗的音樂表達、瘋狂熱烈的現場演出。無法避免——不得不讓人想起我們曾經的搖滾自由王子,在灰暗的夜空爆炸閃耀,一閃而過。
頒獎典禮中,ZA/UM致以敬意的另外兩位畫家也深深影響了《極樂迪斯科》的美術風格與美學邏輯。第一位是俄羅斯巡迴畫派代表人物伊利亞·列賓;第二位是俄羅斯著名的社會風俗大師弗拉基米爾·馬科夫斯基。
從1860年開始,俄國民主運動發展迅猛,並且開始從社會生活領域擴展到繪畫藝術領域。1863年,一些才華橫溢的美術學院學生對學院派繪畫題材的固化和限制長期不滿,他們不滿足於僅僅創作聖經與宗教神學題材。他們組織起來一同退出了美術學院,開始研究現實主義繪畫藝術,並最終成立了彼得堡“巡迴展覽派畫家協會”。此種趨勢蔚然成風,當時偉大的畫家大多屬於這一畫派。
“巡迴畫派”畫家提倡面對現實,主張藝術要有思想性,繪畫藝術參加改造:現實生活的鬥爭。他們的繪畫不但諷刺俄國統治階級,表現城鄉貧民的苦難生活,而且創造了一批為爭取新生活而鬥爭的革命者形象。堅持俄羅斯美學家車爾尼雪夫斯基的藝術思想:“美就是生活”,反對俄羅斯藝術上的西歐化,強調民族特點,以反映本國人民的生活與人民的苦難為自己的責任,堅持民族主義的現實主義精神。
其中代表畫家就有克拉姆斯柯依、列賓、等十餘人。
列賓作為其中的代表,在民主主義精神和現實主義美學觀的影響下,實踐著畫派的創作理念。
其代表作《伏爾加河上的縴夫》真實再現了沙皇暴虐統治下底層勞動人民的苦難和壓迫,描繪了堅韌、勇毅又偉大的勞動者形象,也暗暗地表現了人民的強大力量。
《伊凡雷帝殺子》色調詭異、鮮紅與暗橘交織組成了一幅恐怖、冷漠,殘暴有如命運女神般的畫面:16世紀俄羅斯的專制統治者。他生性殘暴,17歲時殺死握有實權的攝政王,自立為帝。曾毫不留情地屠殺所有反對他的政敵,鎮壓叛亂、絞死主教,最終失手殺死自己的親生兒子。預示著伊凡統治將臨滅亡,舊政權必將自掘墳墓的命運。
弗拉基米爾·馬科夫斯基(Vladimir Makovsky,1846-1920)他不僅是因為才華橫溢的畫家,更是真正的社會風俗畫大師。他在莫斯科的一個藝術家庭出生、成長。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他關注社會場景,善於展現日常生活的細節。由於他的同情心和對細微之處的關注,這位畫家在畫布上表現出了對創作主體的感受和情感。
代表作之一為:《夜鶯愛好者》——1873年,在完成這幅作品後,馬科夫斯基被授予聖彼得堡美術學院成員資格。費奧多爾▪陀思妥耶夫斯基(Fedor Dostoevsky)讚歎道:“我認為,這些細緻入微的畫作表達了對人類的愛——不僅是對俄羅斯人,還包括全人類”。
以此來審視《極樂迪斯科》中的美術風格和畫面表現,上述的藝術風格確實有跡可循。
俄羅斯民族被稱為“戰鬥的民族”,強悍、粗獷的民族性格也體現在巡迴畫派的作品中。這些畫作粗獷、筆觸奔放、色彩大膽,與歐洲古典主義繪畫細膩、圓潤、嚴謹的風格大相徑庭。而在遊戲中,人設也是粗獷的,筆觸也是大膽的。再加上準確的人物結構、極具現實感的繪畫細節,讓玩家浸潤在真實、生動、細節飽滿的瑞瓦肖,穿梭在猶如愛沙尼亞首都塔林的融合風格建築中,感受到穿越時代的美感、以及跨越時間的悲與喜。
纖柔的心
在無數個午夜徜徉在瑞瓦肖的海岸、馬丁內斯的破敗城區,加姆洛克的巨大沉默教堂——哥特式的高聳塔尖記錄著戰火洗禮與人事變遷。
我無數次在夢中回到上世紀那個風雲變幻、動盪無休的魔幻現實時代,那時我們所有的康米主義者剛剛循著一種激昂、充滿希望的進行曲站在自己的國土之上,我們或許面對著坎坷、破敗的重建與復興之路,一切都在艱難地萌發、生長。我們的周圍危機四伏,他們都在無比期待著我們墜入深淵。
但是,我們也正因為此,才能前所未有地聯合起來、聯結起來——我們的心、靈魂和追求。
純粹、善良、勇敢、正直、熱烈、一塵不染。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人間正道是滄桑。
結尾再次感謝來自遙遠的東歐愛沙尼亞的偉大勇敢的藝術家們——ZA/UM,感謝他們為世界帶來了如此才華橫溢、深邃浪漫的作品。
以ZA/UM寫給中國玩家的一封信作結吧!
《極樂迪斯科(Disco Elysium)》匯聚了來自多個國家的,志同道合友人們的共同力量。遊戲的雛形由我們這些生長於前蘇聯時代的人創作而成。我們讀著蘇聯時代的科幻作品長大,憧憬著未來的新生活 —— 然後親眼目睹了整個聯邦分崩離析。這些經歷給我們後續的工作中留下了印記,讓我們的對很多事情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於是,這些影響中大部分都顯現在了瑞瓦肖這個城市裡面,也就是《極樂迪斯科》故事開始的地方。這個大都會經歷了不同階段的洗禮,從王室倒臺,到革命失敗。而現在,這裡被所謂的國外自由市場聯盟控制。民眾在貧窮中艱難求生,在形態各異的政治觀點碰撞中迷失自我。這裡絕非樂土,但我們卻再也熟悉不過——這不就是東歐曾經或者正在經歷著的嗎。
《極樂迪斯科》就像是蘇聯寄出的最後一封信箋,通過科幻元素和遊戲視角訴描繪了這樣一幅畫面——它告訴你說,放棄吧,屈服吧。我們沒有絲毫不安與猶疑——《極樂迪斯科》就是一款生於磨難與失落的黑暗冒險。然而,細碎夾縫間偶有一絲光亮,殘垣斷壁處尚存幾分友誼,唏噓慨嘆中不乏黑色幽默。
願大家都能享受與《極樂迪斯科》為伴的時光,慢慢解開它那纖柔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