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迪芬奇的記憶」每個人心底的籠中野獸——有關毛莉的意象簡析


3樓貓 發佈時間:2021-12-08 00:47:45 作者:艾渴echo Language

所謂意象,就是客觀物象經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即被每一名藝術工作者賦予了自己感情的,遠遠超越了其本身概念的形象,比如梵高筆下的向日葵就絕不只是盛開的金黃,安東尼·明格拉膠片中展現的《冷山》上,亦多了幾分歸鄉的溫情執著;而我也非常確定,大山雀工作室創作的芬奇家族,也絕不僅僅只是所謂的家庭詛咒的主角。

「艾迪芬奇的記憶」每個人心底的籠中野獸——有關毛莉的意象簡析-第1張

時光荏苒,如今《艾迪芬奇的記憶》已經是兩年前的老遊戲了,此時重溫芬奇家族的簡史,那十三段飽含時代刻痕的故事竟依然有著初見時的衝擊力——可能是因為我一直未能參透伊迪芬奇的秘密吧,那秘密似乎無處可尋,又明目張膽地出現在每一段隨風散去的文字間,每一個精心佈置的場景中,每一個漫不經心的出現的鏡頭裡,宛如白鯨變化莫測的天籟,告訴我們那穿梭於氤氳海霧和千丈深淵間的巨獸並非子虛烏有;而恍惚間我竟也有了化身亞哈船長的錯覺,立誓要在這部作品中找到自己的莫比·迪克——不是為了復仇,只是想親眼目睹它躍出海面的英姿,證明自己所感所思並不是毫無道理的臆想。

「艾迪芬奇的記憶」每個人心底的籠中野獸——有關毛莉的意象簡析-第2張

這也是我遲遲不敢動筆分析這部作品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算是兩年後的今天,我依然不覺得自己窺見了伊迪芬奇秘密的全貌,這個簡析依然只是盲人摸象式嘗試,只是籌備良久後,我有自信向諸位展現更多證據,用更多的資料和實例表達自己的想法——既然每一位芬奇家族成員的命運都是一本帶著油墨香氣的書籍,那麼遊戲中表現的不過是他們精彩人生的終章罷了,我們不妨就從遊戲中一條條書脊入手,由毛莉的形象開始,試著一點點解讀伊迪芬奇欲言又止的秘密。

毛莉:那個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小女孩

「艾迪芬奇的記憶」每個人心底的籠中野獸——有關毛莉的意象簡析-第3張

毛莉是誰?對玩家來說,她是艾迪芬奇記憶的開始,是奠定遊戲風格基調的,第一個故事的主角,故事裡她因飢餓吃下了太多不該入口的“食物”,之後竟化身大自然的掠食者們,在玩家的操作下用最原始的方式繼續自己的覓食之旅,最終在怪獸的皮囊之下,與房間裡的自己相遇;而對講故事的艾迪芬奇而言,毛利是遺憾未能謀面的親人,十歲時於年死於神秘的(很可能是食物中毒)事故,於是她書架上的收藏也在那一刻被靜靜保存在了1947年的時間膠囊裡,直到艾迪芬奇故地重遊,我們也才得以重新站在那個書架前,用不多的書本推測毛莉真正的模樣。

「艾迪芬奇的記憶」每個人心底的籠中野獸——有關毛莉的意象簡析-第4張

在那小小的書架上,擺放著《愛麗絲夢遊仙境》,《臭蟲》,《森林大帝》,(夏爾佩羅童話作品集)這樣充滿奇幻色彩的浪漫童話,也夾雜著《荒野的呼喚》和《在興都庫什山脈走一小段路》這樣似乎有些超綱的長篇故事,它們與房間裡遍佈著的動物昆蟲標本一起向我們展現著小姑娘大自然濃厚的興趣,和親自動手探索自然的熱忱。在這份熱情的驅使下,毛莉啃一啃《南太平洋的鳥類》,《深淵巨獸》這樣帶著點兒專業色彩的科普書籍也就合情合理了。在書架上我們甚至可以看到一本《生命的幻象》,這雖然解釋了毛莉不俗的繪畫水平,但我個人傾向於這是製作組埋下的彩蛋。還有一些書,如今似乎已經永遠被留在了遺忘書之墓,等待著達涅爾們前去發掘,真可惜,起碼在這次旅程中,它們很難給玩家提供什麼有用的信息了。

「艾迪芬奇的記憶」每個人心底的籠中野獸——有關毛莉的意象簡析-第5張

就這樣用,製作組用一個房間細節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夏葉般清新般明媚的小姑娘,她天資聰穎,對世界充滿好奇,滿腦子奇思妙想,還有不俗的動手能力,彷彿是另一個年幼的勞拉克拉夫特,將在十幾年後披掛上陣,探索自己心儀已久的大自然——如果沒有那次神秘的意外事故的話。但書架上另一些書籍似乎在暗示著我們這場悲劇的必然性:托馬斯·曼的《魔山》,馬賽爾·普洛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和厚厚的(並不)一本《博爾赫斯全集》,它們在一眾童話故事和科普讀物裡顯得極為突兀,相信哪怕十歲的毛莉是不世出的奇才,想要掌握足夠的詞彙,理解這三位風格的作家獨一無二的思維,感受那“混亂不堪”的故事可需要海量時間研究學習。如果這三本風格相似又迥然不同的著作也是毛莉的心頭好,這意味著除去日常生活,學習禱告,製作標本外,她多數時間將在書桌前度過。

「艾迪芬奇的記憶」每個人心底的籠中野獸——有關毛莉的意象簡析-第6張

「艾迪芬奇的記憶」每個人心底的籠中野獸——有關毛莉的意象簡析-第7張

於是我們看到了另一個,可能更真實的毛莉,她遠並非精靈般的自然之子,相反總是宅在家鄉,擺弄著自己的並不名貴非標本,更多時候通過書本瞭解這個世界的全貌。在她短暫的一生中,親眼看看在南太平洋嬉戲的鳥群可能是遙不可及的奢望,那高昂的價格可能遠遠超出了這個曾在大蕭條掙扎過(或者是羅斯福蕭條)的“偷渡”家庭所能承受的極限,畢竟從遊戲的表現上看,哪怕實在曙光乍現的1947年,他們若要在聖誕來一頓體面的大餐都只能在平時的更節衣縮食,所以聖誕前夕,毛莉才會異常飢餓難耐。在這持續而強烈的飢餓中,涉世未深的毛利徹底屈從於本能,吃下所有與食物有幾分相似的東西的也就不足為奇了。

「艾迪芬奇的記憶」每個人心底的籠中野獸——有關毛莉的意象簡析-第8張

但顯然,牙膏,和乾癟的胡蘿蔔還遠遠不足以裹腹,此時,緊鎖著的,此前一直可以滿足毛利各種需求的房間就成了關著這小姑娘的沙鼠籠,如果說毛利此前還可以在交叉小徑思維的迷宮裡徜徉,此時她已無路可退,扔下作為人類的種種束縛,化身為貓便是生存本能的必然選擇。縱觀歷史,這同樣也是災難中苦苦掙扎的人類的一種必然,當文明與人性本身不再能給人提供足夠的物質基礎,所謂高貴的人性反而就成了阻礙生命繼續前行的荊棘,在極端的日子裡,又有幾人有十足的把握讓自己可以恪守自己的尊嚴?要知道在斯特茲·特克 《艱難時代》那冷靜的記錄裡,就連榮歸故里的戰鬥英雄都會放下尊嚴跑去洗劫別人家的垃圾桶。

「艾迪芬奇的記憶」每個人心底的籠中野獸——有關毛莉的意象簡析-第9張

在這種解讀下,貓莉這個意象的本質身上的象徵意義便十分明確了,她是經典精神分析中的本我,是人類最原始本能的表達,是我們每個人心中被人性牢牢束縛的那隻野獸。只是一旦您無力再給它投食,這種野獸足以強壯到掙脫束縛,甚至將所謂的文明和人性吞噬殆盡;而與此同時,毛利無比自然地化身動物,又將古老的問題重新擺在了諸位玩家面前:若去掉這副皮囊,我們和在叢奔跑的走獸有什麼本質的區別?

化獸:阿爾忒彌斯的詛咒或祝福

「艾迪芬奇的記憶」每個人心底的籠中野獸——有關毛莉的意象簡析-第10張

早在公元前8世紀,古希臘傳奇詩人荷馬的《伊利亞特》中就記載了人類化身野獸的故事,自願獻祭自己的少女伊菲革涅亞在最後一刻戲劇性地被月神與狩獵女神阿爾忒彌斯救下,之後被女神變成了一頭公鹿,從此作為女神在凡間的象徵,遠離了戰爭,饑荒和人與人之間爾虞我詐,永遠幸福平靜地生活在了最美麗的森林裡(也有說法稱伊菲革涅亞後來失蹤,或者成了阿爾忒彌斯的祭祀)。即使是在這個動物圖騰早就隨神話故事一起走進了博物館的時代,這殊為浪漫的故事仍能觸及我們心中最柔軟的部分,讓人潸然淚下的同時亦唏噓不已,若現實生活中,人化身為獸的故事也這麼美好就好了。

「艾迪芬奇的記憶」每個人心底的籠中野獸——有關毛莉的意象簡析-第11張《伊菲革涅亞》安塞爾·費爾巴哈1862年的作品

沒錯,化身為獸的故事並不都是聳人聽聞的傳說,1920年9月19日,在印度加爾各答的叢林中,前往狩獵的當地村民在狼窩裡發現了半人半狼的兩個小姑娘:八歲(估計)的卡馬拉和一歲半(估計)的阿瑪拉,並·把她們帶回村落精心照顧。可惜村民們的努力並沒有讓兩個小姑娘迴歸文明,小阿瑪拉獲救後不久死於肺炎,卡瑪拉則一直表現得更像是森林裡的野獸,四肢行走,吞噬生肉,怕火怕光,在一些更誇張的記載中,卡馬拉甚至會在每個看得見月亮的夜裡引吭長嗥。不過村民的努力也沒有全部付之東流,九年裡,她學會了若干單詞和極簡單的句子,但還是在迴歸文明前離開了人世。

「艾迪芬奇的記憶」每個人心底的籠中野獸——有關毛莉的意象簡析-第12張

雖說目前兩姐妹的故事已經被證實為杜撰,但猶記得“狼孩”的故事是《社會心理學》中多次提及的經典案例,它明確地告訴了我們,所謂人性並非大自然無私的饋贈,而是人們與自然苦苦抗爭中傳承下來的珍貴火種,若在出生後的大多數時光裡缺少文明的薰陶,所謂“萬物之靈”恐怕連直立行走都難以掌握。於是在機械還原論大獲全勝的同時,前文提及的問題似乎也就有了明確的答案:同時骨骼肌肉與血液的造物,若沒了文明將我們彼此連接,我們的確與走獸毫無差別。不過對普羅大眾而言,“狼孩”的例子還是太過極端了,在現代文明的光輝播撒全世界的今天,怎麼可能會有人能將自己完全隔絕於文明之外呢?

「艾迪芬奇的記憶」每個人心底的籠中野獸——有關毛莉的意象簡析-第13張

這讓我想到了另一個和阿爾忒彌斯有關的傳說,大概說的是出來打獵的阿克特翁在森林中與同樣出獵的女神偶遇,色膽包天的獵人不但不迅速離開,反而躲在一旁窺探女神更衣沐浴。在故事的最後,女神大發雷霆,將阿克特翁變成了一隻雄鹿,任其被自己的獵犬咬得腸穿肚爛,在恐懼和痛苦中慢慢死去。這類毛骨悚然的故事在全世界的範圍裡都曾在兒童教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很多地方以禁忌的形態保留至今,其核心在於警告大家不要輕易破壞社會規則(尤其不要偷看人家洗澡),在那個法律不健全的時代,它們是維持秩序的保證。不過這麼做的問題也顯而易見:恐怕“青銅時代”結束後,就沒有女神下凡洗澡了,總會有人因為種種原因不畏打破類似的禁忌,之後還健康幸福地度過一生。

「艾迪芬奇的記憶」每個人心底的籠中野獸——有關毛莉的意象簡析-第14張

《戴安娜與阿克泰翁》提香,局部

相信在古希臘,這樣的“幸運兒”應該不在少數,因為即便是在各種法律條文如此詳盡的今天,類似的故事也時常上演,就拿我單位門前的那條大道舉例吧,它因一些路段車多人雜而嚴格限速60(km/h),但所謂的老司機們也因為其道路筆直,又缺少監控管理而喜歡把車速提到至少120(km/h),並以同樣的速度駛過斑馬線——部分素質低下者甚至會搖下窗子對斑馬線上的行人進行侮辱謾罵,只因行人迫使其減速甚至停車。顯然,在他們看來,《交通法》並不適用於這條公路,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決定擺脫規定的束縛,在這條公路上盡顯速度與激情,老司機們也愈發超速得理直氣壯。慢慢地,“老司機速度”儼然了這條路上新規則,就算是不時出現的交通事故沒有影響大家對這新規則的認可,看來提前回家還真是誘惑巨大。

「艾迪芬奇的記憶」每個人心底的籠中野獸——有關毛莉的意象簡析-第15張

在我出生的城市,類似這樣“潛規則”的故事比比皆是,有人痛斥這潛規則陰暗齷齪,有人利用這潛規則掙得盆滿缽滿,而我則在無數類似的故事中看到了文明時代人逐漸放棄高貴人性的全過程——這倒也無可厚非,畢竟貪小便宜也是人之常情,但個人感覺刻意追求所謂狼性精神,將優勝劣汰的叢林法則帶回人類社會就有些過份了,往小了說這是不尊重《勞動法》,往大了說這可能毀滅整個文明體系。

暴食:廢土朋克最溫柔的表達

「艾迪芬奇的記憶」每個人心底的籠中野獸——有關毛莉的意象簡析-第16張

印象中,最早是那本如今充滿爭議的《狼圖騰》提出了“狼性”的概念,並用它解釋北方遊牧民族征服世界的原因。之後這種精神不斷發展,並在隨後《三體:死神永生》中維德的身上得到了繼承和發揚:從“不顧一切前進”到“失去獸性,失去一切”,其殺伐果斷的形象簡直是狼性精神的完美代言,和毀滅宇宙的聖母相比簡直就是人類倖存的唯一希望。

「艾迪芬奇的記憶」每個人心底的籠中野獸——有關毛莉的意象簡析-第17張近年評論多為差評

彼時我對維德之流亦推崇有加,不過多年之後再看這理論,瑕疵還是很明顯的:這理論認定了人類珍惜文明火種,可以在事情有所好轉後自由選擇恢復人性。而對這個命題,毛利的故事含蓄地給出了一個截然相反的答案,一旦人對本能言聽計從,恐怕就無力爬回人性的寶座了:從毛利捨棄自己化身黑貓,從窗子之間一躍而出後,捕食便成了她唯一的動力,從大山雀到野兔,再到海豹甚至是船員,顯然再多的東西都無力填補這種飢餓感,而毛利也開始像真正的野生動物一樣完全失去了節制,“吃飽”,這個最開始的樸素願望自然永遠無法實現,更別說迴歸人性了。

「艾迪芬奇的記憶」每個人心底的籠中野獸——有關毛莉的意象簡析-第18張

此時,讓我們再看看毛莉化身與捕食那個的順序,從哺乳類的家貓到鳥類的貓頭鷹,從比恐龍更久遠的鯊魚,最後化身為傳說中與世界一樣古老的海怪,這個過程中,毛利的其牙更尖,爪更利,體型也是逐漸變得巨大,大腦結構卻愈發簡單,彷彿所有與裹腹無關的部分都被棄用,最後只剩下了主管本能的爬行動物腦;而反觀其獵物,從鳥類到野兔,從海洋哺乳動物到高級靈長類動物人類,最終進化和文明的寵兒,被毛莉最低級野蠻的形態毀滅殆盡,而隨後這怪物又將魔爪伸向臥室的自己……

「艾迪芬奇的記憶」每個人心底的籠中野獸——有關毛莉的意象簡析-第19張

只要稍加聯想,我們便會發現這場景無比熟悉:漸漸墮落,為滿足永不止境的慾望竭澤而漁,為此不惜掐滅好不容易出現的文明火光,最後走向難以避免的自我毀滅,這不就是最標準的“廢土朋克”故事嗎?只不過這故事的主角從天賦異稟,能同時以暴制暴,構建文明的絕世英雄換成了你我這樣的芸芸眾生罷了;而哪怕在是最樂觀廢土朋克裡,人類重建文明的代價似乎都遠超過韋德之流的想象,更別說在更多不樂觀的作品裡,人類文明都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自我毀滅。

「艾迪芬奇的記憶」每個人心底的籠中野獸——有關毛莉的意象簡析-第20張

不過同《瘋狂的麥克斯》那漫天黃沙中鋪天蓋地地絕望相比,毛利故事裡的表述顯然溫柔了不少,哪怕毛莉故事的結尾是象徵意義明顯的自我毀滅,製作組都只是平靜地講述著,彷彿這故事所記錄的只是未來的史實——的確如此,未來發生的一切都可能是那隻悄然而至的黑天鵝,只有死亡一直在終點靜候我們的到來。對此,我等凡夫俗子恐怕無力察覺,亦無法與之對抗。既然如此,與其像虛無縹緲的未來所求保證,倒不如活在當下,感受生活的喜悲,尋求內心的平靜。

「艾迪芬奇的記憶」每個人心底的籠中野獸——有關毛莉的意象簡析-第21張

不過顯然,這份平靜並不屬於毛莉,她的故事充滿了本能的衝動和生命最原始的活力,彷彿人類艱難熬過的寒冷黎明寫照,相信這也是被安排在第一個與大家見面的又一個小小的理由吧。在隨後的故事中,人性的偉大和失敗會愈發清晰地出現在以後的故事裡,而甚至不到遊戲尾聲,製作組就已經為芬奇家族的詛咒找到了看似完美的解決之道……對於這些的詳細討論還是放在在之後那些最合適的故事中再和大家見面吧,此時我們不妨用艾米莉·迪金森的韻律結束本文,紀念那段毛莉在幻想世界自由飛舞的倩影。

Than Oars divide the Ocean,

Too silver for a seam-

Or Butterflies,off Banks of Noon

Leap,plashless as they swim

——《 A Bird came down the Walk》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