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迪芬奇的记忆」每个人心底的笼中野兽——有关毛莉的意象简析


3楼猫 发布时间:2021-12-08 00:47:45 作者:艾渴echo Language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即被每一名艺术工作者赋予了自己感情的,远远超越了其本身概念的形象,比如梵高笔下的向日葵就绝不只是盛开的金黄,安东尼·明格拉胶片中展现的《冷山》上,亦多了几分归乡的温情执着;而我也非常确定,大山雀工作室创作的芬奇家族,也绝不仅仅只是所谓的家庭诅咒的主角。

「艾迪芬奇的记忆」每个人心底的笼中野兽——有关毛莉的意象简析-第1张

时光荏苒,如今《艾迪芬奇的记忆》已经是两年前的老游戏了,此时重温芬奇家族的简史,那十三段饱含时代刻痕的故事竟依然有着初见时的冲击力——可能是因为我一直未能参透伊迪芬奇的秘密吧,那秘密似乎无处可寻,又明目张胆地出现在每一段随风散去的文字间,每一个精心布置的场景中,每一个漫不经心的出现的镜头里,宛如白鲸变化莫测的天籁,告诉我们那穿梭于氤氲海雾和千丈深渊间的巨兽并非子虚乌有;而恍惚间我竟也有了化身亚哈船长的错觉,立誓要在这部作品中找到自己的莫比·迪克——不是为了复仇,只是想亲眼目睹它跃出海面的英姿,证明自己所感所思并不是毫无道理的臆想。

「艾迪芬奇的记忆」每个人心底的笼中野兽——有关毛莉的意象简析-第2张

这也是我迟迟不敢动笔分析这部作品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算是两年后的今天,我依然不觉得自己窥见了伊迪芬奇秘密的全貌,这个简析依然只是盲人摸象式尝试,只是筹备良久后,我有自信向诸位展现更多证据,用更多的资料和实例表达自己的想法——既然每一位芬奇家族成员的命运都是一本带着油墨香气的书籍,那么游戏中表现的不过是他们精彩人生的终章罢了,我们不妨就从游戏中一条条书脊入手,由毛莉的形象开始,试着一点点解读伊迪芬奇欲言又止的秘密。

毛莉:那个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小女孩

「艾迪芬奇的记忆」每个人心底的笼中野兽——有关毛莉的意象简析-第3张

毛莉是谁?对玩家来说,她是艾迪芬奇记忆的开始,是奠定游戏风格基调的,第一个故事的主角,故事里她因饥饿吃下了太多不该入口的“食物”,之后竟化身大自然的掠食者们,在玩家的操作下用最原始的方式继续自己的觅食之旅,最终在怪兽的皮囊之下,与房间里的自己相遇;而对讲故事的艾迪芬奇而言,毛利是遗憾未能谋面的亲人,十岁时于年死于神秘的(很可能是食物中毒)事故,于是她书架上的收藏也在那一刻被静静保存在了1947年的时间胶囊里,直到艾迪芬奇故地重游,我们也才得以重新站在那个书架前,用不多的书本推测毛莉真正的模样。

「艾迪芬奇的记忆」每个人心底的笼中野兽——有关毛莉的意象简析-第4张

在那小小的书架上,摆放着《爱丽丝梦游仙境》,《臭虫》,《森林大帝》,(夏尔佩罗童话作品集)这样充满奇幻色彩的浪漫童话,也夹杂着《荒野的呼唤》和《在兴都库什山脉走一小段路》这样似乎有些超纲的长篇故事,它们与房间里遍布着的动物昆虫标本一起向我们展现着小姑娘大自然浓厚的兴趣,和亲自动手探索自然的热忱。在这份热情的驱使下,毛莉啃一啃《南太平洋的鸟类》,《深渊巨兽》这样带着点儿专业色彩的科普书籍也就合情合理了。在书架上我们甚至可以看到一本《生命的幻象》,这虽然解释了毛莉不俗的绘画水平,但我个人倾向于这是制作组埋下的彩蛋。还有一些书,如今似乎已经永远被留在了遗忘书之墓,等待着达涅尔们前去发掘,真可惜,起码在这次旅程中,它们很难给玩家提供什么有用的信息了。

「艾迪芬奇的记忆」每个人心底的笼中野兽——有关毛莉的意象简析-第5张

就这样用,制作组用一个房间细节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夏叶般清新般明媚的小姑娘,她天资聪颖,对世界充满好奇,满脑子奇思妙想,还有不俗的动手能力,仿佛是另一个年幼的劳拉克拉夫特,将在十几年后披挂上阵,探索自己心仪已久的大自然——如果没有那次神秘的意外事故的话。但书架上另一些书籍似乎在暗示着我们这场悲剧的必然性:托马斯·曼的《魔山》,马赛尔·普洛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和厚厚的(并不)一本《博尔赫斯全集》,它们在一众童话故事和科普读物里显得极为突兀,相信哪怕十岁的毛莉是不世出的奇才,想要掌握足够的词汇,理解这三位风格的作家独一无二的思维,感受那“混乱不堪”的故事可需要海量时间研究学习。如果这三本风格相似又迥然不同的著作也是毛莉的心头好,这意味着除去日常生活,学习祷告,制作标本外,她多数时间将在书桌前度过。

「艾迪芬奇的记忆」每个人心底的笼中野兽——有关毛莉的意象简析-第6张

「艾迪芬奇的记忆」每个人心底的笼中野兽——有关毛莉的意象简析-第7张

于是我们看到了另一个,可能更真实的毛莉,她远并非精灵般的自然之子,相反总是宅在家乡,摆弄着自己的并不名贵非标本,更多时候通过书本了解这个世界的全貌。在她短暂的一生中,亲眼看看在南太平洋嬉戏的鸟群可能是遥不可及的奢望,那高昂的价格可能远远超出了这个曾在大萧条挣扎过(或者是罗斯福萧条)的“偷渡”家庭所能承受的极限,毕竟从游戏的表现上看,哪怕实在曙光乍现的1947年,他们若要在圣诞来一顿体面的大餐都只能在平时的更节衣缩食,所以圣诞前夕,毛莉才会异常饥饿难耐。在这持续而强烈的饥饿中,涉世未深的毛利彻底屈从于本能,吃下所有与食物有几分相似的东西的也就不足为奇了。

「艾迪芬奇的记忆」每个人心底的笼中野兽——有关毛莉的意象简析-第8张

但显然,牙膏,和干瘪的胡萝卜还远远不足以裹腹,此时,紧锁着的,此前一直可以满足毛利各种需求的房间就成了关着这小姑娘的沙鼠笼,如果说毛利此前还可以在交叉小径思维的迷宫里徜徉,此时她已无路可退,扔下作为人类的种种束缚,化身为猫便是生存本能的必然选择。纵观历史,这同样也是灾难中苦苦挣扎的人类的一种必然,当文明与人性本身不再能给人提供足够的物质基础,所谓高贵的人性反而就成了阻碍生命继续前行的荆棘,在极端的日子里,又有几人有十足的把握让自己可以恪守自己的尊严?要知道在斯特兹·特克 《艰难时代》那冷静的记录里,就连荣归故里的战斗英雄都会放下尊严跑去洗劫别人家的垃圾桶。

「艾迪芬奇的记忆」每个人心底的笼中野兽——有关毛莉的意象简析-第9张

在这种解读下,猫莉这个意象的本质身上的象征意义便十分明确了,她是经典精神分析中的本我,是人类最原始本能的表达,是我们每个人心中被人性牢牢束缚的那只野兽。只是一旦您无力再给它投食,这种野兽足以强壮到挣脱束缚,甚至将所谓的文明和人性吞噬殆尽;而与此同时,毛利无比自然地化身动物,又将古老的问题重新摆在了诸位玩家面前:若去掉这副皮囊,我们和在丛奔跑的走兽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化兽:阿尔忒弥斯的诅咒或祝福

「艾迪芬奇的记忆」每个人心底的笼中野兽——有关毛莉的意象简析-第10张

早在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传奇诗人荷马的《伊利亚特》中就记载了人类化身野兽的故事,自愿献祭自己的少女伊菲革涅亚在最后一刻戏剧性地被月神与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救下,之后被女神变成了一头公鹿,从此作为女神在凡间的象征,远离了战争,饥荒和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永远幸福平静地生活在了最美丽的森林里(也有说法称伊菲革涅亚后来失踪,或者成了阿尔忒弥斯的祭祀)。即使是在这个动物图腾早就随神话故事一起走进了博物馆的时代,这殊为浪漫的故事仍能触及我们心中最柔软的部分,让人潸然泪下的同时亦唏嘘不已,若现实生活中,人化身为兽的故事也这么美好就好了。

「艾迪芬奇的记忆」每个人心底的笼中野兽——有关毛莉的意象简析-第11张《伊菲革涅亚》安塞尔·费尔巴哈1862年的作品

没错,化身为兽的故事并不都是耸人听闻的传说,1920年9月19日,在印度加尔各答的丛林中,前往狩猎的当地村民在狼窝里发现了半人半狼的两个小姑娘:八岁(估计)的卡马拉和一岁半(估计)的阿玛拉,并·把她们带回村落精心照顾。可惜村民们的努力并没有让两个小姑娘回归文明,小阿玛拉获救后不久死于肺炎,卡玛拉则一直表现得更像是森林里的野兽,四肢行走,吞噬生肉,怕火怕光,在一些更夸张的记载中,卡马拉甚至会在每个看得见月亮的夜里引吭长嗥。不过村民的努力也没有全部付之东流,九年里,她学会了若干单词和极简单的句子,但还是在回归文明前离开了人世。

「艾迪芬奇的记忆」每个人心底的笼中野兽——有关毛莉的意象简析-第12张

虽说目前两姐妹的故事已经被证实为杜撰,但犹记得“狼孩”的故事是《社会心理学》中多次提及的经典案例,它明确地告诉了我们,所谓人性并非大自然无私的馈赠,而是人们与自然苦苦抗争中传承下来的珍贵火种,若在出生后的大多数时光里缺少文明的熏陶,所谓“万物之灵”恐怕连直立行走都难以掌握。于是在机械还原论大获全胜的同时,前文提及的问题似乎也就有了明确的答案:同时骨骼肌肉与血液的造物,若没了文明将我们彼此连接,我们的确与走兽毫无差别。不过对普罗大众而言,“狼孩”的例子还是太过极端了,在现代文明的光辉播撒全世界的今天,怎么可能会有人能将自己完全隔绝于文明之外呢?

「艾迪芬奇的记忆」每个人心底的笼中野兽——有关毛莉的意象简析-第13张

这让我想到了另一个和阿尔忒弥斯有关的传说,大概说的是出来打猎的阿克特翁在森林中与同样出猎的女神偶遇,色胆包天的猎人不但不迅速离开,反而躲在一旁窥探女神更衣沐浴。在故事的最后,女神大发雷霆,将阿克特翁变成了一只雄鹿,任其被自己的猎犬咬得肠穿肚烂,在恐惧和痛苦中慢慢死去。这类毛骨悚然的故事在全世界的范围里都曾在儿童教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很多地方以禁忌的形态保留至今,其核心在于警告大家不要轻易破坏社会规则(尤其不要偷看人家洗澡),在那个法律不健全的时代,它们是维持秩序的保证。不过这么做的问题也显而易见:恐怕“青铜时代”结束后,就没有女神下凡洗澡了,总会有人因为种种原因不畏打破类似的禁忌,之后还健康幸福地度过一生。

「艾迪芬奇的记忆」每个人心底的笼中野兽——有关毛莉的意象简析-第14张

《戴安娜与阿克泰翁》提香,局部

相信在古希腊,这样的“幸运儿”应该不在少数,因为即便是在各种法律条文如此详尽的今天,类似的故事也时常上演,就拿我单位门前的那条大道举例吧,它因一些路段车多人杂而严格限速60(km/h),但所谓的老司机们也因为其道路笔直,又缺少监控管理而喜欢把车速提到至少120(km/h),并以同样的速度驶过斑马线——部分素质低下者甚至会摇下窗子对斑马线上的行人进行侮辱谩骂,只因行人迫使其减速甚至停车。显然,在他们看来,《交通法》并不适用于这条公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决定摆脱规定的束缚,在这条公路上尽显速度与激情,老司机们也愈发超速得理直气壮。慢慢地,“老司机速度”俨然了这条路上新规则,就算是不时出现的交通事故没有影响大家对这新规则的认可,看来提前回家还真是诱惑巨大。

「艾迪芬奇的记忆」每个人心底的笼中野兽——有关毛莉的意象简析-第15张

在我出生的城市,类似这样“潜规则”的故事比比皆是,有人痛斥这潜规则阴暗龌龊,有人利用这潜规则挣得盆满钵满,而我则在无数类似的故事中看到了文明时代人逐渐放弃高贵人性的全过程——这倒也无可厚非,毕竟贪小便宜也是人之常情,但个人感觉刻意追求所谓狼性精神,将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带回人类社会就有些过份了,往小了说这是不尊重《劳动法》,往大了说这可能毁灭整个文明体系。

暴食:废土朋克最温柔的表达

「艾迪芬奇的记忆」每个人心底的笼中野兽——有关毛莉的意象简析-第16张

印象中,最早是那本如今充满争议的《狼图腾》提出了“狼性”的概念,并用它解释北方游牧民族征服世界的原因。之后这种精神不断发展,并在随后《三体:死神永生》中维德的身上得到了继承和发扬:从“不顾一切前进”到“失去兽性,失去一切”,其杀伐果断的形象简直是狼性精神的完美代言,和毁灭宇宙的圣母相比简直就是人类幸存的唯一希望。

「艾迪芬奇的记忆」每个人心底的笼中野兽——有关毛莉的意象简析-第17张近年评论多为差评

彼时我对维德之流亦推崇有加,不过多年之后再看这理论,瑕疵还是很明显的:这理论认定了人类珍惜文明火种,可以在事情有所好转后自由选择恢复人性。而对这个命题,毛利的故事含蓄地给出了一个截然相反的答案,一旦人对本能言听计从,恐怕就无力爬回人性的宝座了:从毛利舍弃自己化身黑猫,从窗子之间一跃而出后,捕食便成了她唯一的动力,从大山雀到野兔,再到海豹甚至是船员,显然再多的东西都无力填补这种饥饿感,而毛利也开始像真正的野生动物一样完全失去了节制,“吃饱”,这个最开始的朴素愿望自然永远无法实现,更别说回归人性了。

「艾迪芬奇的记忆」每个人心底的笼中野兽——有关毛莉的意象简析-第18张

此时,让我们再看看毛莉化身与捕食那个的顺序,从哺乳类的家猫到鸟类的猫头鹰,从比恐龙更久远的鲨鱼,最后化身为传说中与世界一样古老的海怪,这个过程中,毛利的其牙更尖,爪更利,体型也是逐渐变得巨大,大脑结构却愈发简单,仿佛所有与裹腹无关的部分都被弃用,最后只剩下了主管本能的爬行动物脑;而反观其猎物,从鸟类到野兔,从海洋哺乳动物到高级灵长类动物人类,最终进化和文明的宠儿,被毛莉最低级野蛮的形态毁灭殆尽,而随后这怪物又将魔爪伸向卧室的自己……

「艾迪芬奇的记忆」每个人心底的笼中野兽——有关毛莉的意象简析-第19张

只要稍加联想,我们便会发现这场景无比熟悉:渐渐堕落,为满足永不止境的欲望竭泽而渔,为此不惜掐灭好不容易出现的文明火光,最后走向难以避免的自我毁灭,这不就是最标准的“废土朋克”故事吗?只不过这故事的主角从天赋异禀,能同时以暴制暴,构建文明的绝世英雄换成了你我这样的芸芸众生罢了;而哪怕在是最乐观废土朋克里,人类重建文明的代价似乎都远超过韦德之流的想象,更别说在更多不乐观的作品里,人类文明都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自我毁灭。

「艾迪芬奇的记忆」每个人心底的笼中野兽——有关毛莉的意象简析-第20张

不过同《疯狂的麦克斯》那漫天黄沙中铺天盖地地绝望相比,毛利故事里的表述显然温柔了不少,哪怕毛莉故事的结尾是象征意义明显的自我毁灭,制作组都只是平静地讲述着,仿佛这故事所记录的只是未来的史实——的确如此,未来发生的一切都可能是那只悄然而至的黑天鹅,只有死亡一直在终点静候我们的到来。对此,我等凡夫俗子恐怕无力察觉,亦无法与之对抗。既然如此,与其像虚无缥缈的未来所求保证,倒不如活在当下,感受生活的喜悲,寻求内心的平静。

「艾迪芬奇的记忆」每个人心底的笼中野兽——有关毛莉的意象简析-第21张

不过显然,这份平静并不属于毛莉,她的故事充满了本能的冲动和生命最原始的活力,仿佛人类艰难熬过的寒冷黎明写照,相信这也是被安排在第一个与大家见面的又一个小小的理由吧。在随后的故事中,人性的伟大和失败会愈发清晰地出现在以后的故事里,而甚至不到游戏尾声,制作组就已经为芬奇家族的诅咒找到了看似完美的解决之道……对于这些的详细讨论还是放在在之后那些最合适的故事中再和大家见面吧,此时我们不妨用艾米莉·迪金森的韵律结束本文,纪念那段毛莉在幻想世界自由飞舞的倩影。

Than Oars divide the Ocean,

Too silver for a seam-

Or Butterflies,off Banks of Noon

Leap,plashless as they swim

——《 A Bird came down the Walk》



© 2022 3楼猫 下载APP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