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曾被我大哥大嫂拉去劇本殺湊數,當時較為新奇的玩法一開始讓我覺得有點新意,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卻又讓我對這種玩法抱有懷疑態度。而新遊《子歸》則將橫板解謎推理遊戲融入了劇本殺玩法,衝著那較為便宜的價格我立馬入手玩了一下,大概5小時通關。對於《子歸》,我認為它是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在遊玩過程也有讓我感到比較驚喜的地方,可比較羸弱的劇本卻拖了一下後退。接下來我儘量結合我以前玩現實劇本殺時的感受和《子歸》的單人劇本殺做對比。

開始!
劇本殺式的對峙蒐證
以前在現實裡玩劇本殺時,我們是在遊戲設定好的屋子裡進行調查蒐證,對於你所看到的可疑內容使用遊戲人員派發的平板進行拍照,然後在討論環節提出疑點與線索進行質問。而《子歸》則把這一部分已橫板解謎的形式呈現了出來,遊戲中存在大量可互動內容與解謎,每次互動都有可能獲得可使用線索,該線索可幫助玩家破案以及質問他人。

就是這股味!

每次蒐證都能把人物信息填上
在現實劇本殺的質問是我比較頭疼的內容,由於所有人都是真人,只要有人不配合那就很容易把關鍵線索斷掉。比如在玩家獲得個人劇本時,不管是不是兇手你都擁有額外任務需要完成,一般這些任務都是要求玩家隱瞞部分真相。但噹噹前所有線索都指向你有所隱瞞而成為懷疑對象後,那玩家就應該屬於隱瞞失敗需要提供隱瞞信息。但在現實裡玩起來這部分不會這麼順暢,畢竟都是真人,真實情況就是部分就會耍無賴完全不爆出關鍵線索,即使所有矛頭都指向他他也不肯爆出來。而在《子歸》中則把這部分設計為了對角色的質問,當出現疑點事件後玩家就可以利用手中的線索質問他人,打破他人心理防線,成功後就可以獲得關鍵線索,推斷出此人的行為目的。
現實玩家拿到手的劇本都類似這樣
質問環節攻破他人防線
假互動的投兇環節
基本在每一章的末尾,玩家需要進行兇手投票,此時遊戲還設置了遊戲內彈幕系統,允許玩家在投兇環節發彈幕和其他玩家交流,同時各個NPC也會在進行交流已給玩家提供不同視角的解答。而每一輪的投兇評價不看你是否選中兇手,而是看你是否有充分的理由選擇他。這一點則是對現實劇本殺的投兇吵架環節的還原。彈幕系統則真的給玩家營造了一股爭論感非常有趣。
說得對!
紅框就是我發的
投兇
雖然遊戲對現實劇本殺有極致還原,但我感覺做得還不夠,不僅是設計上,還有劇情上的。接下來我就說說我認為的一些問題。
系統還是太淺了
《子歸》做得最特別的地方就是質問環節和投兇環節,但這兩個都做得有點太淺了,讓我覺得意猶未盡。比如投兇環節,玩家需要選擇兇手並選擇懷疑理由和對應線索,只要這三者合理即可通過。但這部分的設計太過簡單了,只有人、理由、線索。可僅靠這三要素沒法完全推斷兇手的行為邏輯的,給人感覺更像是抓到了一個點就先入為主的認為他就是兇手。這部分我覺得可以參考《彈丸論破》那樣每一個案子最後做一股案件梳理拼圖遊戲,這樣會更有說服力。
這些質問更關鍵的只是蒐集線索而已
劇本沒有太大驚喜
《子歸》的劇本屬於中規中矩的水平,可能比《煙火》差了一點,屬於在推到第三章後就能把劇情猜到個大概。而且我也已經對扯到封建思想就立馬套個重男輕女的設定開始覺得厭煩了,封建鄉村那麼多能寫的內容咋都只會寫個重男輕女的故事呢,這種設定我看一眼我都大致能猜出後面劇情的發展了。同時,最後一章做的全片解謎篇頗有一股現實劇本殺結束,工作人員走出來告訴我們真兇和還原案情的出戏感。這一點真的沒必要還原,畢竟太出戏了。
兩個時空解謎也沒有玩出花樣
總結
《子歸》屬於一個比較有新意和想法的國產獨立遊戲,將現實劇本殺的一些玩法融入單機遊戲裡而且融入的還挺成功。可因為是獨立遊戲,這些有意思的設計並沒能得到很好的挖掘,劇本的表現中規中矩屬於還能接受。可遊戲僅需不到30的價格,以這個質量和價格來看《子歸》屬於值得一玩的作品,推薦喜歡玩像《煙火》這種橫板解謎遊戲的玩家遊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