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我總會在社區的圖書角里發現一些很不錯的書,上一次是《了不起的蓋茨比》《雙城記》《堂吉訶德》,這一次是《克拉拉與太陽》《記憶牢籠》《見信如晤》等等。
《克拉拉與太陽》的作者是石黑一雄,第一次知道他,是在高中時候的一本《看天下》雜誌上。那個時候介紹他獲得了諾貝爾獎,然後把獲獎的勳章埋在了哪個森林裡面。
其實我在去年的冬天,就已經看了這本書了,只不過因為時間不允許,我只看了前面一點點,今年終於是把這之前挖的坑給填上了。
書的封面很有意思,外面是一張開口的全紅封皮,中間留空的部分給了藍色的天空和金黃的太陽,鮮豔的配色一下就吸引了我,第一眼看去,還以為是某種精美的童話書。當然這是我第一次看到他的時候,我第二次看到他的時候,他的封面已經掉色了,外表的紅色不再是那種鮮豔的紅色,取而代之的是某種帶著泛白顏色的淡紅,給我的感覺像是太陽從升起到快落下,實際上只可能是這本書被來圖書角玩的人不停地拿出來又放回去,讓它和旁邊的書摩擦多了,掉色了,不過我還是更願意認為是它的生命力在減少,就像書裡面寫的小機器人那樣。
書的內容寫的也是挺有意思的,雖然只能機器人不是什麼新鮮話題了,不過石黑一雄在這本書裡寫的機器人給我一種擬人的感覺,這種擬人不像是常識認識中的,物理模仿人的東西、生理上模仿人的構造,情感上模仿人類的情感,而是一種非常自然的,理所應當的,人的自然的生長,就像做練習題,理想上做出來一道題,就掌握了這道題一樣,但同時也保留了一些作為機器人的缺陷,就像人總是會粗心大意一樣。
這種缺陷不是常理意義上的"defect",更多的像是一種"trait"。文中的克拉拉,作為一款不是最新的AF,她的智能化以及結構等,都不是最先進的,包括擬人的情感,但正是這種情感,才讓她被另一個主角,喬西,覺得是獨一無二的。這種缺陷非常有意思,例如,克拉拉以太陽能供電,同時她在公司的櫥櫃裡看到奄奄一息的流浪漢和他的狗(我更認為他們是在休息),受到了完整的太陽沐浴後,變得精神了起來,因此,在中後期,喬西的病已經發展到無法挽回的地步以後,她才會如聖徒一般,到田地裡,也就是可以和太陽最直接接觸的地方,祈求太陽也能關懷喬西。
也許是作者保留了一絲童心,又也許是某種浪漫主義的寫法,在克拉拉的pilgrim結束後,太陽真的毫不吝嗇它的能量,照亮了喬西的臥室,喬西也在這之後痊癒。
另外的"缺陷",像是某種"討好型人格",克拉拉在面對對方的要求時,很少會說出拒絕的話。從一開始的模仿喬西走路,到中間的為了喬西的媽媽,犧牲自己變成"喬西",再到快要結束時,被要求做奉獻型研究,克拉拉很少很少會說出拒絕的話。這好像已經不是某種"討好型人格"了,而是在設定上,對人類的絕對的服從。我記得我看過很多,人造人,人造機器人,或者是其他機械東西,為了成為獨立的個體,或者是拯救自己,而不惜一切代價去達到自己的目的,像是克拉拉這種,有了可以自我思考的思想,情感之後,還能對人類表示服從的,實屬少見。不過書中也透露了,最新一代的AF和自己的主人經常會起情感的衝突,這也是為什麼克拉拉是獨一無二的吧。
克拉拉的"缺陷"也在一定程度上讓她的形象變得更加的溫順,可愛。她始終會作為一個同伴,陪在自己的主人身邊,就像我印象非常深的一隻狗"小七"(日文名字叫啥忘記了),她對喬西的感情只有關懷,照顧以及其他正面的情感,甚至有一次為了讓喬西多睡幾分鐘,還耽誤了喬西的事情,導致喬西發脾氣。在喬西與裡克關係到了冰點時,她也會作為中間人去調和,去裡克家送信,想他們兩個解釋對方的想法,維護他們兩人之間的"愛情"。

除此之外,克拉拉身上還有一種作為動漫男主必備的執著,如果她決定要去做一件事,哪怕這件事再怎麼難,她也會一直堅持去做。比如去向太陽祈禱,又比如因為大機器會汙染環境讓太陽"不開心",從而去摧毀大機器等。克拉拉的執著也讓我更加的確信她是一個智能化AF,而不是真真正正的人。這種執著我在其他遊戲中也見到過,例如《signalis》中為了見到自己要找到的人而不斷進行循環的靈鵲。
書中最讓我感動的地方是陪伴,克拉拉作為機器人,例行自己的職責,無時無刻盡到自己作為"同伴"這一角色的職責。除此之外,是喬西的母親,為了延續喬西的生命,想方設法,甚至要剝奪克拉拉的生存權利。這本書的後記中說了這麼一句話"因為,正是由於自私的慾望與昇華的渴望並存,人類的心中才會充滿了矛盾、彷徨與痛苦;沒有了自私那下墜的重力,一切崇高、向上的人性也就虛無縹緲得失去了分量。自私是人類沉重的負擔,但也許在並不遙遠的未來,也會是人之所以為人的一個最重要的錨點吧。"喬西的母親是自私的,但是誰能責怪一個為了拯救自己病危女兒的母親呢,甚至她已經失去了一個女兒,並且她沒有做任何違法的行為。為了抓住那虛無縹緲的一絲希望,她俯下身段去渴求克拉拉的同意。還好作者最後用符合文意的方式給了happy end,不然最後我不知道我會多傷心。:(

在書的最後,作者用非常巧妙絕倫的方式告訴讀者,這一切的發生,不是現在時,而是過去時。一切的一切,都是在快要報廢,靜待死亡的克拉拉的回憶中發生,包括相識,相處,再到分開。一切都顯得那麼滄桑,那麼的無力。聽說人在死亡前,會走馬觀花搬看完自己的一生,作為AF的克拉拉,顯然也是深度學習了人類,在報廢前重溫了自己的一生。在思緒結束後,她遇到了自己非常開心認識的人——公司的店長,那個像是她的造物主一類的人。就像是網絡上流傳的那句話"等我老了,就坐在家門口,等著你們來接我,就像小時候你們來接我那樣",克拉拉在開始和結束的時候,遇到了店長。店長告訴她:“你是我擁有過的最棒的AF之一”,為她的生活經歷蓋上了最後的章。

這之後,告別,店長回頭卻沒有看克拉拉。也許店長看了克拉拉,只是老年克拉拉的認識出現了問題。
書中還有另一文段非常吸引我。
“你相信有‘人心’這回事嗎?我不僅僅是指那個器官,當然嘍。我說的是這個詞的文學意義。人心。你相信有這樣東西嗎?某種讓我們每個人成為獨特個體的東西?
是啊,你相信存在這種東西嗎?
2025年2月16日酒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