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ror 2: Projec X》即將在1月28日上架steam平臺,這對無數早就通關了《Mirror》的玩家朋友們來說無疑是翹首以盼,做足了讓弟弟再次在寂寞的黑夜裡揮灑汗水和眼淚的準備。
面對前作評論區裡清一色的《給孩子買的,孩子很喜歡》,裡面卻總有幾條類似於《女人只會影響我玩消消樂的速度》《消消樂很好玩,就是旁邊的女人總影響我玩遊戲》的評論出現。
女人只會影響我玩消消樂的速度.jpg
那麼,拋開玩家群體總是在正經遊戲裡面澀澀,在澀澀裡面正經玩遊戲的鐵律不談,一直以來消除遊戲為什麼會和美少女遊戲這種類型聯繫在一起確實困擾了我很久。
為了解答我心中的疑惑,我決定先打開《Mirror》親自體驗一下.......(不是)
為了解答我心中的疑惑,我決定先從三消遊戲的發展歷史來看,看看在歷史上究竟從哪個奇妙的節點開始,消除與美少女結合在了一起.......我本以為這會是一個驚心動魄,上下求索探尋奇妙歷史過程,但沒想到我低估了一句話——“美少女是人類的第一生產力”。
Dead line 其實也是第一生產力
就當我一頭扎進資料想要尋找答案的時候,答案遠比我想象的還要更加接近,因為歷史上頭幾款可以稱得上是消除遊戲鼻祖的遊戲就存在澀澀版本,而且還是街機。沒錯它,就是這篇文章的主角,消除遊戲發展史上的鼻祖之一,街機廳美少女從遊戲第一人(未考證),來自90年代的社會性死亡機器——《パズニック/Puzznic》(連鎖方塊)。
不打碼甚至過不了審核
啊......抱歉,拿錯了,這個才是
這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
簡單介紹一下消除遊戲的早期歷史,消除遊戲的英文全名為“tile-matching video game”,直譯過來的話就是“瓷磚匹配電子遊戲”,這應該是基於早年間此類遊戲的圖像設計都與瓷磚相似的緣故。
現在公認被認為最早的兩款消除遊戲分別是由阿列克謝·帕基特諾夫在蘇聯設計和編寫,於1984年6月6日首次發佈由《俄羅斯方塊》(《Tetris》)和1985年森辺訓章(もりすけ)在「月刊ASCII」上投稿的《Chain Shot!》。
主要通過點擊相同來消除方塊
接著一款由Taito公司於1989年發售,開創了消除遊戲史上美少女+休閒遊戲這一玩法的《Puzznic》(連鎖方塊)正式步入歷史的舞臺,沒錯就是本篇文章的主角。
這款遊戲的主要玩法是通過移動交換相同圖案類型的方塊來消除,全部消除屏幕內的方塊後達成通關。
如圖所示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當屬街機版的《Puzznic》(連鎖方塊),因為街機版本的《Puzznic》(連鎖方塊)在每消除一個方塊之後,就會消除一點後面遮擋小姐姐澀圖的方塊,街機廳的版本一共配置了十個小姐姐,各有風騷。
同樣不打碼甚至過不了審核
當然,街機平臺也貼心地將有無小姐姐的權力交給了玩家本身,防止真的社會性死亡,又或者是Taito一開始就預判了那些多年以後在Steam的《Mirror》評論區留下“女人只會妨礙我打遊戲”的類似留言的玩家心理。
值得一提的是,我在查閱資料的時候看到有種說法雖然《Puzznic》(連鎖方塊)這款遊戲並沒有徹底爆火,但正是它帶火了“休閒遊戲+美少女圖片”的這一類型。是不是有種“好啊!就是這小子把黃軍引到休閒遊戲來的!”的柑橘,就是不過這種說法筆者並沒有親自去考證,大家就當聽過且過。拋開這一點不談《Puzznic》(連鎖方塊)其本身也為後來的消除遊戲演變定下了基礎,單論這一點而言它在消除遊戲發展史的地位就遠比加點美少女圖片來的有意義,可以說我們現在看到某種成熟的遊戲類型都是建立在無數個《Puzznic》的基礎之上。
以下就是當年街機版本的通關圖片的截圖,各位看個畫風即可。
在1990年代日版《Puzznic》(連鎖方塊)又移植到了多個平臺,其中日版銷量較高的就是PC平臺和GB平臺,美版還移植到FC平臺。PC和GB平臺在消除方塊之後一樣會有可愛的小姐姐出來祝賀你通過,但理所當然的這些平臺都沒有保留街機版的成人元素。仔細一想,對於不少玩過《Puzznic》(連鎖方塊)的玩家而言卻永遠不知道它在街機平臺上澀澀的模樣,只保留了消除遊戲最質樸、最純真的回憶,沒有被骯髒的大人所玷汙,不得不說是一種幸運。
但似乎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一種NTR(大霧)
以下為移植到PC平臺上的小姐姐圖片:
健全
十分健全
在解答了什麼時候消除遊戲和美少女遊戲這種類型結合在一起這個問題後,我還是不太明白為什麼這兩種遊戲會結合在一起。不過,這個問題也很快就取得了解答,當我百思不得其解地打開《Mirror》漫無目的地玩了幾把之後,問題的答案如閃電般擊中我的大腦。正如這篇文章最開始的那樣,有時候答案其實就是那麼簡單,而且近在眼前——因為消除遊戲只需要一個手就可以玩!!!
只要一個手就可以啊!!!
#2022乘風破浪#
我是本子,一個隨便寫點各種東西的作者,希望你們會喜歡。
那麼,最後是GB平臺上的小姐姐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