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如果吃不好,就不能好好思考,好好爱,好好休息。”
——维吉尼亚•伍尔夫
感恩兄弟们添加心愿单,给我们一个小小的支持!
饮食,是理解一种文化最简单直接的办法。由于研发《藏梦》,前后吃了几次藏餐,希望透过饮食,更好地理解自己游戏的文化背景。
在成都吃藏餐,占地利人和,近百家藏餐厅,几大风味都能一网打尽:阿里、那曲地区的羌菜,也称卓巴菜;拉萨、日喀则、山南地区的卫藏菜,也称拉萨菜;林芝、墨脱、梓木地区的荣菜,也称荣巴菜;以及过去王家贵族及官府菜肴为代表的宫廷菜。除此之外,还有以肉食见长的康巴菜和以面食见长的安多菜。
以上分类并非藏餐菜系区分,像卫藏、康巴、安多这些的名字,是藏族古代对整个藏区的地理划分之法,譬如安多就包括如今的四川阿坝州(部分)、甘肃甘南州,天祝藏族自治县、青海除玉树外的藏族自治州。所以前文的分类更多来源于藏地不同区域的口味偏好差异。
牧区高寒,地广人稀,由于运输限制,香料佐料缺乏,所以饮食保留原始风味,重食材原汁原味。羌菜口味鲜香,味感咸酸。为御寒凉,以奶肉居多。奶酪、酸奶、酥油都是牧区人民青睐的美食。
牦牛酸奶(图片来源:网络)
到了拉萨、日喀则等农牧混合区域,菜式因更多农作物引入而变得丰富起来,有了多样的荤素配搭。
唐朝,文成公主出嫁吐蕃,藏汉交流日益频繁,卫藏菜吸收了部分汉式烹调技法,烹饪讲究火候,多用煮、炒、烧、闷、炸,使得菜品更加多元。
糌粑配生牛肉酱(图片来源:网络)
而到了海拔较低的藏东南及川西地区,森林植被富饶,饮食融进山珍野味,野菌和藏香猪都是荣菜的区域特色。浓而不腻、厚薄相宜是荣菜的口味特点。
碳烤藏香猪(图片来源:网络)
宫廷菜,即在前述菜式基础上,加入一些来自印度、尼泊尔的风味,从选材到食器,从技法到外观都以更高规格的标准来制作,力求精致美观、食材道地、口味调和,加上高原人的热情服务,给人饕餮盛宴的享受。
工作室爱吃的这家藏餐以卫藏菜为主,在藏餐厅林立的成都武侯祠占得一席之地,自有过人之处。
酥油茶与糌粑,可谓藏餐基底,是大部分初尝藏餐的人都不会错过的标志性食物。酥油茶由酥油、砖茶或边茶加少许盐制成,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现在有些做法还会加入花生沫、芝麻碎或酥麻籽,以提升酥油茶的风味。
铝壶、铜壶与彩瓷都是常用的酥油茶盛器
酥油和青稞都是藏区饮食的灵魂,而酥油是从牛奶或羊奶中提炼的优质脂肪,这种脂肪在高原地区能有效地支持藏民的体力与体温。藏民相信常吃酥油可以延年益寿,这一点上,印度的瑜伽士有着相同看法,在瑜伽饮食体系中,酥油一直被奉为上品,甚至在最古老的印度医学体系阿育吠陀中,酥油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认为可以滋养人的精气,能双向调节人体的冷热。
到了公元五世纪,藏民虽食、用酥油,但由于藏区绝少产茶,酥油茶并不普及。唐开元之后及至文成公主出嫁吐蕃,唐藩间交流日益频繁,饮茶之风慢慢传入西藏,酥油茶才日渐走入万家,变成藏区饮食不可或缺的部分。
糌粑是将青稞洗净、晾干、炒熟之后磨成的面粉,是藏餐中最重要的主食。现在很多藏餐厅,食客都可以体验糌粑的捏制。
将青稞粉与少量的酥油茶、奶渣、糖搅拌均匀,随后用手捏成团,听上去并不难,但想将其捏的美观,是需要一些习练的。
糌粑口感绵密,面粉颗粒感足,初尝的食客会觉得有些干,然而青稞回味清香,能有效解除藏食中多油多肉的腻。
国内现在还有生食牛肉习惯的地区并不多,除开西藏与新疆部分地区的少许牧民,其他区域几乎鲜见。然而古代汉民是有生食牛肉习俗的,依据《礼记·内则》的记载,牛肉制作有捣珍、渍、熬、糁四种。而其中的 “渍 ”, 就是吃生牛肉 , 把新鲜牛肉切成薄片,再用美酒浸渍,吃起来鲜美可口 。
冰片牦牛肉与生拌牦牛肉算得上阿热藏餐的特色,这两道菜调制简单,力图保留牦牛肉的原生风味,口感类似冻过的金枪鱼片,后调会有带着牛肉味的回甘。
野菌炒藏香猪是较为典型的荣菜(也称荣巴菜),区别于汉制炒菜,荣菜的处理基本不使用香料亦或佐料去刻意丰富菜式口味,而是通过食材间的相互调配,尽量传递山野风味的原始滋味。菜里除开川西的野山菌,会选用藏香猪油脂最为肥美的一段五花肉,在烹炒的过程中让野山菌充分吸入藏香猪的热油,让野菌在出锅时带着肉香来到食客的面前。
手抓牛羊肉是蒙古、藏、回、哈萨克、维吾尔等民族地区都有的传统食物,藏式的手抓牛羊肉与其他地区的做法区别不大,吃法主要以冷吃式(还有热吃、煎吃两种)为主。而手抓系列中,通常只能在藏餐厅才能享用到的是手抓牦牛肉,牦牛肉无论从肉质、口感到回香都与普通牛肉不同。藏民通常会将手抓牦牛肉煮到软烂,清雅的原味肉香,几口下肚,吸吮一下指间油水,实在享受。
牦牛肉盖被是大受我们工作室欢迎的菜式。用炭火烘烤后的土豆和牛肉配以葱蒜、酥油炒制,使得切块后的高原土豆和牦牛肉,外层焦脆,而牛肉内里嚼劲足,土豆内里绵粉,且都带着淡淡酥油香。最后盖上薄面皮,面皮裹挟整盘菜的油香,又增加了一种软糯的口感,极大调动人的食欲。
第一次吃藏餐往往很难想到这外形酷似江浙小笼包的面点,内里竟是粗犷壮实的牦牛肉。鲜牦牛肉配野葱,调以食盐拌制即成其肉馅,蒸出来滋味简单却鲜香。牦牛肉包子带着典型安多藏区的面食风格,精湛的面点工艺带来的薄皮多肉,让人吃起来畅快满足。
吃过藏式蒸牛舌的小伙伴无不惊讶其口感的软嫩。蒸牛舌是藏区常见的风味小吃,做法简易,口味淡雅,品的是返璞归真的牛舌原味。
肥嫩多汁的烤羊排是青稞酒的绝配,选用的高原绵羊肉几乎没腥膻,难度在烤制的火候掌握。藏式烤羊排与普通烤羊排的区别并不大,但可能比较特别的地方在于煎烤前会先进行一定时间的炖煮,这样做使得羊排的瘦肉部分不会因煎烤变得过于干柴,大大提升羊排口感。佐上青稞酒,享受大快朵颐。
血肠,藏语音为“久玛”,由羊肠、羊血加羊肉碎合制而成,藏民通常不会单独煮食羊血,而是灌进羊肠后做成血肠烹食。血肠有一定品尝门槛,初尝可能不那么容易接受,所以一些藏餐厅会推出烤血肠作为备选。我们选择的就是烤血肠,经过烧烤后的血肠进一步降低了血腥滋味,使其适口性大大增强。血肠口感特别,软绵之中又有羊肉碎的韧劲,待到血腥气过了之后还会有一种特殊的回甘,给人难忘的体验。
牦牛肉烤饼,也是一道不容错过的菜品,而且算的上老少皆宜。烤饼的整体口感趋近于披萨,带着一点焦脆感。馅料则是瘦牦牛肉配搭洋葱,加上少许肥脂来润泽焦脆的面饼,满满一口饼配馅料下去,给到人绝对的满足感。
藏族有句古谚语:“吃美味的东西有如听称赞的话”,这就是美食给人的幸福感,而这样的幸福感其实是拜开发《藏梦》所赐。藏餐里那种对原始和自然风味的恪守,让我们得以更深地理解藏文化中的纯粹,兴许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藏梦》对于简单、干净的追求。
游戏完成开发并若有幸大卖固然也是一种幸福,但一路走来的此类点滴早已给到我们足够多。
参考资料:
陈学红《浅析藏族饮食文化》
李豫川《藏族食俗漫谈》
贡保草《试析藏族糌粑食俗及其文化内涵》
梅蓉天《话说藏族、维吾尔族食俗文化》
文:锈钻游戏工作室
图:《藏梦》制作人/Luxju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