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


3樓貓 發佈時間:2021-12-07 23:26:25 作者:AshuraSJ Language

·日本刀主要結構及名詞解釋

廣義上的日本刀其實包括了長短佩刀、薙刀、甚至是槍,而狹義上的日本刀則一般指太刀、打刀、脅差、短刀(懷劍)這幾種。實例示意圖見下: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1張

各類日式刀劍的示例圖

最常見的三種日本刀為太刀、打刀(日語中通常就稱作“刀”)和脅差(日語稱“脇差”)。一般來說,刀刃長度在1尺(30.3cm)以下的算短刀,長度介於1尺到2尺(30.3~60.6)的為脅差,長於2尺的則為刀。而太刀和打刀的區別之處,主要在於刀身彎曲弧度、刀莖樣式、以及佩刀方式;一般太刀會刀刃向下用吊繩佩戴在腰間,而打刀和脅差則是刀刃朝上插於腰帶之間;

最早的日本刀受到中國唐代刀劍的影響,大多為直刃,著名的日本國寶“水龍劍”、乃至聖德太子曾經使用過的“丙子椒林劍”,在樣式上都與唐代的陌刀並無太大差異;而隨著鍛造技術的發展,日本刀逐漸形成了自成一派的風格,出現了名為“反”(反り)的特點——這在之後幾乎成為了日本刀的典型特徵。除此之外,日本刀的結構也極度細化,具體部位示意圖可參照以下的圖片: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2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3張

由於並非每個部位都會詳細的談到,這裡就本文將主要提及的結構部分進行一下簡要說明。簡要示意圖可見下。

刀身:也就是整把刀的金屬部分,包括了刀莖和刀刃。

刀莖:日式刀劍採取的是“目釘”固定法,在刀劍的後端有一截未打磨出刃的部分,這部分上通常會有用於固定的目釘孔;在製作刀劍時,將刀莖插進木柄或竹柄之中,再用目釘貫穿目釘孔進行固定。同時,由於刀莖處不會用來戰鬥、磨損較少,故很多刀匠會在這一部位刻上自己的名號;有些持有者也會在刀莖處刻上名號、獲得該刀的年份等銘文。

反:無論是太刀還是打刀,都存在一定的弧度,這是日式刀劍鍛造工藝的特點決定的。在燒製過程中,鋼和鐵的不同組合會使得刀劍出現不同的特性,這類組合中的一些會使得刀在燒製冷卻後呈現自然的弧度。做一條輔助線連接整把刀開刃區的首尾處,然後測量該刀彎曲弧度最低處到輔助線的距離,得出的數值就是這把刀的“反”的數據。

切先:即俗稱的刀鋒。日本刀的最前端是尖的,之後向刀身弧線過渡,直至與刀刃區呈現平行。測量這一弧線過渡區的直線距離,得出的數值即為“切先”的長度。

拵:即俗稱的“刀鞘”、“刀鐔”(起到一定護手和固定作用)和“刀柄”的組合。日本刀在展覽時通常會將金屬部分單獨拆下來進行保養和展示,剩下的部分就是刀拵。有些刀劍,比如壓切長谷部和大典太光世,其刀身和刀拵各自都屬於國寶,在文物登記時會分開單獨登記。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4張

·楚葉矢之劍(ソハヤの剣,坂上田村麻呂所持)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5張

注意,此圖僅為“黑漆劍”的假想圖。該劍整整80年沒有展出,目前並無實物照片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6張

“大刀 三口 附拵金具十箇”,即騷速劍和兩把副劍

種類:矛(“楚葉矢丸”)、太刀(“黑漆劍”)、劍(“騷速劍”)

鍛造者:不明

參數:

“楚葉矢丸”根據記載是一把呈現Γ形狀的矛,矛身長約25cm,前方彎折如同鐮刀一般的結構約9cm;“騷速劍”及其副劍分別長1尺3寸5分(41.1cm)、1尺4寸2分(43.2cm)、1尺4寸2分(43.1cm);“黑漆劍”為直刀太刀,刃長2尺5寸3分(76.6cm)。

相關典故:

首先要明確一個概念——“楚葉矢之劍”這個名字和遊戲裡這把劍的造型沒有任何的關聯;本條目將僅對“楚葉矢之劍”進行介紹,《仁王2》中楚葉矢之劍造型的由來將放在下一條目。

歷史上的“楚葉矢之劍”,乃是傳說中坂上田村麻呂持有佩刀的稱呼。現存的被認為可能是“楚葉矢之劍”的共3把,分別是別稱“楚葉矢丸”(楚葉矢丸)的“楚葉矢之劍”、“騷速劍”(騒速剣)和“黑漆劍”(黒漆大刀)。

“楚葉矢丸”曾是奈良子島寺(子嶋寺)的藏品,後來被寄託給意欲復興田村大明神御影的町口右衛門伊貞,之後便不知後續如何;

“騷速劍”則為兵庫縣加東市的清水寺(播州清水寺)所藏,據傳是當年坂上田村麻呂在平定蝦夷之亂、討伐鈴鹿山的大嶽丸、見證聖者大悲觀音菩薩顯靈後供奉在該處的。但問題在於,坂上田村麻呂一共奉上了三把劍,目前沒有任何辦法得知其中哪一把才是真正的“騷速劍”,因此只好將三把劍都一同評定為重要文化財;

“黑漆劍”據傳乃是坂上田村麻呂征伐蝦夷時所用,是為了剋制蝦夷人的蕨形劍而特意打造的厚重直刀,也有說法認為這把劍其實是彰顯指揮者地位的標劍;在該刀的藏地·鞍馬寺中並未將此刀稱作“坂上寶劍”,因此認為黑漆劍和坂上寶劍實際上是兩把不同的刀劍。

持有者:坂上田村麻呂

目前狀態:“楚葉矢丸”下落不明;“騷速劍”及其兩把副劍目前為兵庫縣加東市清水寺所藏,由東京國立博物館代為保管;“黑漆劍”現藏於京都鞍馬寺。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7張

東京國立博物館拍攝的“大刀 三口 附拵金具十箇”實物圖片

·七支刀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8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9張

楚葉矢之劍(實際造型來自七支刀)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10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11張

種類:鐵劍

鍛造者:不明。根據此劍上銘文以及出土地點、年代考證,此劍被認為出自朝鮮半島的百濟國。

參數:

整把刀全長74.9釐米,刀身長65.6釐米;兩側各分出3枝分叉,加上主幹,共7枝——這也是其名稱“七支刀”、“六叉之矛”(六叉の鉾)的由來。刀身上共有61個字的錯金銘文,正面34字、背面27字,大部分已無法辨認。銘文內容如下(括號內為難以辨認的異體字):

正面-泰■四年■月十六日丙午正陽造百錬■七支刀■闢百兵宜供供(屍二大)王■■■■作

背面-先世(ロ人)來未有此刀百済■世■奇生聖(丶晉)故為(屍二大)王旨造■■■世

相關典故:

由於七支刀的銘文存在大量的損毀,這使得後世對七支刀銘文的解讀層出不窮。一般認為,這把刀的鍛造時間約為3-5世紀,大概介於中國的兩晉南北朝時期;由於此刀身上沒有任何用於固定的結構、且兩側分叉毫無實戰價值,因此基本確定七支刀並非實戰用的兵器,而是一種用於祭祀的儀式性用具。

關於七支刀的來歷,因對銘文解讀的不同而出現了各式各樣的說法。主流觀點有“百濟獻給倭國”、“百濟國王贈給倭國”、“百濟因受到高句麗的壓迫而被迫向倭國結盟,以七支刀為結盟象徵”等等;《日本書記》的說法則是,七支刀是百濟的肖古王(?-214)神功皇后在位第52年為紀念兩國結盟而獻上,一同獻上的還有一枚“七子鏡”(*注1);對七支刀的研究一直是一個相對熱門的領域,對於釐清3-5世紀時東亞三國的外交關係有著很大的意義。

持有者:\

目前狀態:現藏於奈良縣天理市的石上神宮。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12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13張

七支刀的復原品

·“三神器”-八咫鏡(八咫鏡)、八尺瓊勾玉(八尺瓊勾玉)、草薙劍(草薙の剣)

-源出蛇骨——草薙劍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14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15張

草薙劍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16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17張

注意,此圖為草薙劍的假想實物圖,並不一定就是實照

種類:

鍛造者:\

參數:\

相關典故:

日本神話中的“三神器”是各種影視文藝作品中的常客,想必各位讀者對此並不陌生;不過草薙劍在這“三神器”中也是最特別的存在——只有這一件神器並不是由高天原諸神創造而來,而是由象徵邪惡的大蛇體內取來;研究者認為,相比證明天皇乃是天照大神嫡系後裔的另外兩件神器,草薙劍強調的是作為統治者的“征服”的權能。

此劍最初乃是由須佐之男命在八岐大蛇腹中所發現,這條巨蛇的頭頂常有云霧繚繞,故此劍也被稱為“叢雲劍”(叢雲剣);後來因其成為神器,又在其名稱前加上了“天”的尊稱,改稱“天叢雲劍”(天叢雲剣)。而其最廣為人知的名稱“草薙劍”,乃是與後來的小碓尊(日本武尊、倭建命)有關。

小碓尊征伐西國歸來,又奉父親景行天皇之命討伐東國;但景行天皇並沒有給他軍隊,僅僅將“比比羅木之八尋矛”代替軍隊交給他。對此感到鬱鬱不樂的小碓尊在途經伊勢神宮時向姑姑倭姬命(大和姬命)大倒苦水,後者遂將伊勢神宮供奉的天叢雲劍連同一個錦囊交給他,囑咐他“此劍或將為爾帶來助力;若遇危難之際,則開啟此錦囊”;

後來,小碓尊在相模國輕信當地人的話語,進入沼澤去討伐作祟的荒魂之神;卻不料這是當地人欲除去小碓尊的毒計。當地人在沼澤周邊放火,打算將小碓尊困燒而死。小碓尊急忙打開錦囊,在其中發現了打火石,並利用打火石生火製造反向的火勢,使得兩股火勢匯合後熄滅。此時,小碓尊腰間的天叢雲劍突然自行出鞘,將阻絆小碓尊前進的野草全部斬斷,為其開啟了一條逃生的道路(也有說法是小碓尊自己拔劍斬草開路)。在這之後,這把劍就有了“草薙”這個稱謂。

之後,小碓尊將草薙劍交給妻子宮簀媛保管;宮簀媛及其族人為守護草薙劍而建立了熱田神宮,將草薙劍安置在其中,使得草薙劍成為了熱田神宮的神體。

持有者:須佐之男命(素盞鳴尊)-瓊瓊杵尊(邇邇藝命)-皇室

瓊瓊杵尊乃是天照大神之孫,亦是後來的神武天皇的曾祖父。其奉天命而統治葦原中國(日本本土),在臨行前受天照大神賜予八咫鏡、八尺瓊勾玉和草薙劍,並被囑咐“此三者乃我之化身,汝攜其往葦原中國,好生供奉”;隨後,“三神器”便成為了天皇家世代相傳的至寶;

目前狀態:下落不明

在1185年決定天下權柄的壇之浦海戰(壇ノ浦の戰い)中,源平兩家在作為瀨戶內海西門戶的關門海峽(舊稱馬關海峽)展開決戰。最後平氏一門大敗,見大勢已去,平氏一門的精神支柱、平清盛之妻·平時子(因其敘從二位官階,故而也稱“二位尼”)告訴外孫安德天皇“深海底下也有帝都”,抱著年僅8歲的天皇投海自盡;而“三神器”也被攜帶著一同入海。雖然源氏的士兵在戰後將八咫鏡和八尺瓊勾玉打撈上來,但草薙劍卻從此下落不明;後來存放在熱田神宮、皇室加以供奉的草薙劍,實際上都是複製品。

·“天下五劍”-三日月宗近、鬼丸國綱(鬼丸國綱)、念珠丸恆次(數珠丸恆次)、大典太光世、童子切安綱(童子切安綱)

-華美之劍——三日月宗近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18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19張

三日月宗近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20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21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22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23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24張

三日月宗近的刀鞘“糸巻太刀拵鞘”,鞘身裝飾有華麗的菊紋和桐紋,綁縛刀鞘的扣件上則有云紋和三日月紋樣

種類:太刀

鍛造者:三條派·三條宗近(三條小鍛冶宗近)。三條宗近乃是平安時代居住在山城國平安京的三條這一地方的刀匠,開創了以山城國為源流的三條派,與同時代的伯耆安綱、備前友成合稱為“平安末期三名工”;其鍛造的刀劍被認為是日本刀從直刃到反刃演變過程中的重要代表。出自其手的還有一條天皇持有的另一把名刀“小狐丸”,據說三條宗近得到了稻葉大明神的幫助而鍛造出此刀,而稻葉大明神常以狐狸形象出現,故這把得神助而鍛造的刀被稱作“小狐丸”——這個故事後來成為了一首民間歌謠,名字就叫做“小鍛冶”(小鍛冶)。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25張

《月耕隨筆 稲葉山小鍛治》,尾形月耕(1859-1920)所作,描繪了三條宗近在稻葉大明神幫助下鍛造出小狐丸的故事

有說法認為平安末期的武將源義經持有多把三條宗近鍛造的刀,其切腹自盡時用的脅差就是三條宗近的作品;此外,據說義經的家臣武藏坊弁慶持有的大薙刀“巖融”、以及義經側室靜御前持有的薙刀,都是出自三條宗近之手,不得不說源義經和三條宗近似乎有些微妙的緣分。

參數:

刀刃長2尺6寸4分(約79.9cm),刀莖長5寸7分(約18.7cm),反約9分(約2.7cm);現代的測量結果顯示,其鋒長2.0cm,莖反約0.2cm,重量約673.0g;刀莖處銘文“三條”。

相關典故:

三日月宗近名稱中的“三日月”,指的即是新月,因其刀刃上的刀紋呈現出許多類似新月形的紋路,故而得名“三日月宗近”;因其整體造型優美,具有太刀的古典美,加之做工精湛,因此被認為是“天下五劍”中最為華美的一把刀劍。

根據《享保名物帳》的說法,這把刀曾經一度為山中鹿之助所持有,後者乃是以對夜空中的三日月許下“七難八苦”誓願的忠義之士,其頭盔上亦有著三日月的裝飾,因而與三日月宗近一同被認為是鹿之助時刻提醒自己不忘誓言的象徵;據說三日月宗近現存的有著三日月紋路裝飾的刀拵,就是出自山中鹿之助之手。

但是也有說法認為,曾經拿到這把刀的是北政所身邊的另一位名為“鹿之助”的侍衛,而非山中鹿之助。

持有者:日野內光(存疑*注2)/足利將軍家(存疑*注2)-山中幸盛(即鹿之助,存疑*注2)-豐臣秀吉-北政所(即影視文藝作品中的寧寧,豐臣秀吉正室)-德川秀忠-德川將軍家

目前狀態:現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26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27張

1945年,德川家宗家將三日月宗近的所有權轉讓給了中島喜代一——後者是富士重工業株式會社的創始人、“飛機大王”中島知久平的弟弟;但隨著中島知久平在二戰後被判為甲級戰犯,加上家族破產以及個人患病原因,喜代一持有的三日月宗近與另一把名刀“龜甲貞宗”一同被知名實業家&日本刀愛好者渡邊三郎所收購。1951年,三日月宗近被評為新國寶(區別於1933年進行的舊國寶評定),於1992年由渡邊三郎之子渡邊誠一郎寄贈給東京國立博物館。

-討鬼之劍——童子切安綱(童子切安綱)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28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29張

童子切安綱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30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31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32張

種類:太刀

鍛造者:伯耆安綱。安綱也稱大原五郎大夫安綱,為平安時代中期住在伯耆國大原地方的刀匠,乃是伯耆國刀工之祖,與備前國刀工友成、山城國三條刀匠宗近合稱為“日本最早的三刀匠”(日本最古の三匠)。其代表作有童子切安綱、鬼切、天光丸,作品風格豪壯,存世之作皆為珍品。

參數:

刀刃長2尺6寸5分(約80.3cm),反約1寸(約3.03cm),刃鋒長約3.1cm;刀莖處銘文“安綱”;另有安土桃山時期(戰國時期)製作的刀鞘“金梨地鞘糸巻拵”和大致為江戶時代製造的存放刀的梨木箱“梨地葵紋蒔絵太刀箱”。

相關典故:

根據《太平記》的記載,此劍為大原五郎大夫安綱所鍛造,並在完成後將其獻給了當時的徵夷大將軍——坂上田村麻呂,後者在與鈴鹿御前對決時使用的就是這把刀;之後,田村麻呂在夢中受到神祇的啟示,將這把當時名為“血吸”(血すい/ちすい)的太刀供奉到了伊勢神宮。

百餘年後,源賴光參拜伊勢神宮,在夢中得神囑託“與汝此劍,傳子代代,鎮守天下”(汝に此剣を與える。是を以って子孫代々の家嫡に伝へ、天下の守たるべし),因此拜領了血吸這把刀;其後就是著名的大江山酒吞童子退治的故事,經此一戰,血吸也因此得名“童子切”。

童子切安綱在太刀中是無與倫比的極上之作,雖不及三日月宗近一般具有古樸典雅之美,但憑藉其斬鬼的軼話和鋒利的刀身(江戶時代曾經用童子切安綱來進行“試斬”,也就是以囚人的屍體堆疊在一起來測試刀劍的鋒利程度;當時童子切直接劈開了6具疊放在一起的屍體,刀刃甚至將放置屍體的土臺也切開),而與另一把名刀“大包平”一同被稱為“日本刀東西兩橫綱”(日本刀の東西の両橫綱)——橫綱是日本相撲中的最高段位,因此可見時人對此刀的推崇。

此外,根據《河內名所圖會》的說法,童子切安綱與同出安綱之手的另一把名刀·天光丸,在鍛造工藝、乃至原料的選擇上如出一轍,因此這兩把刀也有“雌雄太刀”的稱呼。

持有者:坂上田村麻呂-源賴光-源氏一門-足利將軍家-豐臣秀吉-德川家康-(結城秀康,*注3)-德川秀忠-越前松平家-津山松平家

目前狀態:現為國立文化財機構所藏,由東京國立博物館代為保管。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33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34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35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36張

童子切安綱的刀鞘“金梨地鞘糸巻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37張

“梨地葵紋蒔絵太刀箱”

-衛御之劍——鬼丸國綱(鬼丸國綱)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38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39張

鬼丸國綱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40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41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42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43張

種類:太刀

鍛造者:粟田口派·粟田口國綱。活躍於鎌倉時代的國綱也稱左近將監國綱、藤六、藤六左近將監,乃是粟田口六兄弟中最幼的末弟。和父親粟田口國家一樣,國綱也參與了後鳥羽天皇為了打倒鎌倉幕府而秘密組織的“御番鍛造”,與其父分屬御番鍛造和隱岐國番鍛造;其子新藤五國光後來亦成為知名的刀匠,為相州傳一派的祖師,以其名字命名的“新藤五”一系列作品都是珍貴的國寶或重要級文物。

參數:

刀刃長2尺5寸8分5釐(約78.2cm)、反約1寸1分(約3.1cm);刀莖處銘文“國綱”。另有刀鞘外裝“革包太刀拵”。

相關典故:

“鬼丸國綱”之名最早出自《太平記》。根據記載,鎌倉幕府的初代執政·北條時政(此外還有第3代執政北條泰時、第5代執政北條時賴的說法)在執掌天下權柄後,每夜都有一個身高一尺左右的小鬼出現在他的夢中作祟;時政多次請人作法驅邪、祈求神佛保佑,但均無濟於事。直到有一天夜裡,一名老翁出現在時政的夢裡,對他說:“我是粟田口國綱太刀的化身。我因為被汙穢之人持握,刀身早已鏽蝕不堪,無法出鞘;如若你想要退治妖怪的話,就請找來潔淨之人來研磨我這把刀的身軀吧。”時政醒來以後,按照老翁的話照做,並把修繕一新的太刀斜倚在自己的寢具旁邊。突然,太刀直接倒了下去,將冬天用來生火取暖的火缽的一腳給斬了下來;時政定睛一看,被砍下來的部分是一個有著水晶眼睛和金牙的銀鑄小鬼,再之後就再也沒出現過夢魘纏身的事情。得到太刀護佑的時政遂給這把刀取名為“鬼丸”,並將其作為家寶代代相傳,使這把刀成為了北條家的護佑刀;同時,正是因為傳說中有著國綱太刀斬斷火缽的情節,使得這把刀在《仁王》系列中被設定為了火屬性。

但是,這個故事存在一個時間上的漏洞:北條時政在1215年去世,而後鳥羽天皇被流放到隱岐國、組織隱岐國番鍛造最早都是承久之亂之後的1221年;同樣的,第5代執政北條時賴是在1246-1256這10年間擔任幕府執政一職,彼時後鳥羽天皇早已駕崩於1239年。結合1239年粟田口國綱在後鳥羽歸西后回到鎌倉得到北條泰時的禮遇、並被授予30町良田來看,這個故事實際上最有可能發生在北條泰時執政時期(1224-1242)。

此外,伯耆安綱的作品中,有一把被命名為“鬼切”的作品,加上刀匠之名被稱作“鬼切安綱”。該刀與鬼丸國綱在鎌倉末期都為新田義貞的佩刀,後來兩把刀被斯波高經所得並獻給了足利尊氏,自此成為足利將軍家的重寶;不過據說足利尊氏討要二刀時,斯波高經直截了當回答“不好意思我拿去燒掉了”,因此足利尊氏懷疑斯波高經獻上的其實是假貨而感到不滿。

持有者:北條執政家(*注4)-新田義貞-足利尊氏-足利將軍家-織田信長(*注5)-豐臣秀吉(*注5)-德川將軍家(*注5)-皇室

目前狀態:現作為皇室御物被收納于山裡御文庫的御劍庫,由宮內廳負責管理,是“天下五劍”中公開展示次數最少的一把。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44張

鬼丸國綱的刀鞘“革包太刀拵”

-卻邪之劍——念珠丸恆次(數珠丸恆次)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45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46張

念珠丸恆次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47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48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49張

種類:太刀

鍛造者:備中青江派·青江恆次。恆次乃是古青江派的代表人物,與粟田口國綱之父·粟田口國家同屬御番鍛造刀工。

參數:

全長2尺7寸7分(約82.1cm),反約3cm;刀莖目釘孔處銘文“恆次”。

相關典故:

念珠丸恆次是“天下五劍”中唯一併非以“斬人劍”身份傳世的作品。這把劍最初為日蓮宗開山祖師·日蓮上人所有,是其友人(一說是信徒)贈予其護身驅邪之物;日語中“數珠”即是念珠,該名稱源自日蓮上人纏在這把刀刀柄上的佛珠。日蓮上人為佛門中人,持刀雖只為防身,卻仍然有悖佛門不殺之信條;加之刀劍乃是大凶之物,故日蓮上人在刀柄上纏繞佛珠,意在減輕刀劍本身的肅殺之氣,同時強化其驅邪守淨之用。

一般認為,日蓮上人在1274年被赦免流刑之後,受到波木井三郎實長的邀請而前往身延山建立久遠寺,並從波木井三郎實長處得到了這把刀作為贈禮;不過也有說法認為,念珠丸恆次是日蓮上人前往身延山的3個月前從北條執政家一門出身的北條彌源太處得到的贈禮。

此外,日蓮上人在建治三年(1277)從身延山下山,途中坐在身延山妙石坊的高座石上向信徒們說法。說法過程中,日蓮注意到信徒間有一名從未見過的妙齡女子,遂對女子說“請現出你的本相吧”;女子當即化為一條色澤豔麗的紅龍,言道“我乃棲住於七面山的七面大明神。彼處乃身延山的後鬼門,護衛身延一代世代安寧;末法時代,應教導人們唸誦法華經,為其祛除苦痛、帶來安寧幸福”,說罷便消失無蹤。七面大明神化身天女示顯於日蓮上人面前的這一傳說隨即傳播開來,引出了“念珠丸恆次得到七面大明神加護”的說法。

持有者:日蓮上人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50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51張

坐落於福岡縣福岡市博多區東公園的日蓮上人銅像

日蓮上人(1222-1282),鎌倉時代中期的僧人,日蓮宗開祖。日蓮出生於安房國長狹郡東條鄉小湊的一個漁村,於天福元年(1233)被送往安房國唯一的古剎——青澄寺修習佛法,法號“是聖房蓮長”(是生房蓮長)。當時日本佛教各宗針鋒相對,教義繁多、互不相容;蓮長為追求佛法的真髓,多次前往各地研修,在不斷的苦修中領悟到頌唱南無妙法蓮華經方為唯一正道教理,並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建立起獨特的思想體系。建長五年(1253),蓮長認為自己的思想已經成熟,遂回到清澄寺,向眾僧宣告自己的主張,批駁其他宗派的弊端,宣佈開宗自立門戶。這一舉措引起了當地豪族的不滿,對其迫害日益猖獗,蓮長遂在師傅的暗中援助下二度出走鎌倉,在鎌倉周邊的松葉谷修築茅廬,改法號為“日蓮”,建立起新的佛教宗派——日蓮宗。

日蓮的主張激怒了許多其他宗派的信徒,加之其批判鎌倉幕府的腐敗與不作為,使得其遭受了許多磨難;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四大法難”—— “松葉谷法難”、“小松原法難”、“龍口法難”、“佐渡流刑”。不過,或許是日蓮的澄淨虔誠之心感動了上天、或許是其真的早已達到超凡入聖的境界,日蓮熬過了這四次苦難;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文永八年(1271)九月的“龍口法難”:當時負責審訊日蓮的是平氏一門的平賴綱,日蓮反客為主,勸說賴綱改正信仰,尊崇正法;賴綱表面不動聲色,卻在審殉後的第3日率領士兵強行逮捕日蓮,於半夜時分將日蓮押往龍口刑場,意欲暗中除之。正當劊子手即將行刑之際,突然從夜空中降下一團強烈的光,使劊子手眩目暈倒,一旁的兵士亦作鳥獸散,日蓮因此得以免遭殺身之禍,被認為是得到了諸天龍王的庇佑;無計可施的幕府遂將死刑改為流放當時尚屬蠻荒之地的佐渡,意求以惡劣的環境折磨日蓮。但日蓮上人仍未放棄本心,傳教授業不倦,使得日蓮宗的信徒日益壯大。

文永十一年(1274)三月,日蓮上人終獲幕府赦免,得以重歸鎌倉。由於其多次向幕府上諫均無反響,日蓮上人決定離開鎌倉,雲遊四方傳播法義。弘安五年(1282),日蓮上人自感命數已盡,婉拒了門徒們請其前去常陸國進行溫泉療養的請求,僅暫住於武藏國俗家弟子池上宗仲家中。在整理自己的教義、確立門人等一系列後事安排妥當後,日蓮上人於當年十月十三日圓寂,享年61歲。

目前狀態:現作為“天下五劍”中唯一的重要文化財(鬼丸國綱為御物,其餘三劍為國寶),被藏於兵庫縣尼崎市的本興寺。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52張

-靈顯之劍——大典太光世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53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54張

大典太光世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55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56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57張

種類:太刀

鍛造者:筑後三池派·三池典太光世。典太乃三池派之祖,其名稱有時亦稱“傳太”(伝太);東照宮供奉的德川家康愛刀“楚葉矢之劍”(ソハヤノツルギ ),雖然無刀匠銘文,但也被認為是出自三池典太光世之手。

參數:

刀刃長2尺1寸8分(約66cm),反約2.7cm;刀莖處銘文“光世作”。另有安土桃山時代製作的刀鞘外裝“茶色皺革包萌黃糸巻鬼丸拵”。

相關典故:

此刀的別稱為“大傳多”(大伝多)、“大傳太”(大伝太)。之所以要加上“大”的前綴,並不是像其他刀那樣因做工冠絕而被尊為魁首,而是因為此刀刀身寬大,故命名為“大典太”——極為樸實的命名。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58張

對比一下,大典太的確是刀身最粗大的一把

大典太光世最有名的逸話,大概是此劍與前田家的因緣。當時,前田利家的四女、嫁給宇喜多中納言秀家的豪姬在產子後身體虛弱而患病,有說法是因體弱而被狐妖所附身作祟;身為豪姬養父的太閣·豐臣秀吉便將此刀借給豪姬的生父·前田利家,希望以此刀來驅除邪祟之物,並致書一封送到伏見稻荷神社(狐狸被認為是稻荷神的最常見化身,而伏見稻荷神社是全日本稻荷神社的總山),威脅“如果不讓豪姬痊癒,就將全天下的狐狸殺盡”(*注6)。最後,豪姬的怪病痊癒,但奇怪的是隻要利家一把這刀還回去,豪姬又會舊疾復發;這麼折騰來折騰去,秀吉乾脆把此刀賜給前田家,之後豪姬就再沒出現過病症;同樣的橋段在《前田家文書》中,則變成了前田利家之子、加賀藩第3代藩主前田利常為了治癒女兒鶴龜的怪病而找鶴龜的養父、二代將軍德川秀忠借來此刀,之後前田家便一直持有此刀。

江戶時代前田家寫就的《大傳太太刀小鍛冶薙刀記》(大伝太太刀小鍛冶薙刀記)中,則提到利家曾找秀吉借來此刀試膽一事。據說某段時間利家的居城一到半夜就會出現異響,利家遂借來大典太別在腰間,半夜在走廊上巡視,結果當晚無事發生。這兩個故事的共同點在於,大典太光世都被賦予了“辟邪”的屬性,被視為一把能使邪魔遠避的靈刀。

正是以上的種種逸話,使得前田家對此刀極為愛惜。大典太光世與前田家另外兩件極為重要的家寶一同被放置在雙層木箱之中,並以繩索捆繞木箱,即使是前田家家主也無法隨意觸碰,僅能在每年一度的重要日子將木箱打開;前田家第16代家主前田利為,為建立財團而賣掉了前田家家傳的33把名刀劍,只保留了3把刀,而大典太光世就是其中之一。

持有者:足利將軍家-豐臣秀吉-前田家

目前狀態:現為前田家旗下的前田育德會所藏,為“天下五劍”中唯一的私有物。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59張

大典太光世的刀鞘外裝“茶色皺革包萌黃糸巻鬼丸拵”,為安土桃山時期的造物

明治時期,日本政府意欲將大典太定為指定文化財,但因為必須要將實物交給審查員而遭到了前田家的拒絕,認為“將家寶交給毫無關聯的外人簡直是豈有此理”,此事遂不了了之;1956年,昭和政府舊事重提,鑑於此前碰了一鼻子灰,只好對前田家和大典太光世網開一面,允許大典太光世被送往審查機構後當天取回(通常情況下需要放在東京國立博物館審查數週),並在1957年的國寶評定中特許大典太光世僅需要提交照片即可通過審查。

·壓切長谷部(圧切長谷部)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60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61張

壓切長谷部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62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63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64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65張

種類:打刀

鍛造者:長谷部派·長谷部國重。國重乃是長谷部派的開山祖師,其出身相州派,為相州傳一派岡崎五郎入道正宗門下的”正宗十哲“之一。

參數:

此刀鍛造之初原為大太刀,後來被刀劍鑑賞家兼研磨師本阿彌光德磨製成刀刃長2尺1寸4分(約64.8cm)的打刀。反約0.9cm,切先(刀鋒)長5.9cm,刀莖長16.7cm;刀莖處兩面銘文,刀莖表面銘“黒田筑前守”,裡面銘“長谷部國重本阿(花押)”。另有製作於安土桃山時代的刀鞘外裝“金霰鮫青漆打刀拵”。

相關典故:

壓切長谷部是很罕見的刀銘附帶了花押的刀劍。起初這把刀乃是無銘的大太刀,經由本阿彌光德鑑定確為長谷部國重作品後,在刀莖處刻下了作者和鑑定人的名字,並附帶了鑑定人的花押——可以理解為是防偽標記。

“壓切”一般會寫成“へし切”,該稱呼與此刀的最初持有者——織田信長有關。織田信長在某次與一間寺廟裡的茶坊主(主管茶道方面事宜的和尚,可能是比叡山延歷寺的僧人)產生矛盾,拿著長谷部去追殺對方。和尚躲到了寺廟裡的御膳棚下,信長無法把刀從下面伸進去捅,乾脆直接一刀劈下,沒想到直接把御膳棚和藏身於下的和尚一同砍為兩半(“へし切”)。在那之後此刀便以“壓切”為名。

持有者:織田信長-豐臣秀吉-黑田孝高-黑田長政-黑田家。根據《黑田御家御重寶故事 刀劍部》(黒田御家御重寶故実 刀剣の部)的說法,這把刀是由織田信長賜給並無直接臣屬關係的黑田官兵衛孝高;但在《享保名物帳》中,記載的是信長把這把刀交給秀吉,然後由秀吉賜給黑田長政。

目前狀態:現藏於福岡縣福岡市博物館,每年年初會和日本號共同展出。最近的一次展出是在2020年的1月5日-2月2日。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66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67張

壓切長谷部的刀鞘外裝“金霰鮫青漆打刀拵”。這副外裝和壓切長谷部的刀刃二者都是國寶,展出時會放在一起展示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68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69張

·實休光忠(実休光忠)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70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71張

實休光忠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72張

種類:打刀

鍛造者:備前長船派·備前長船光忠。光忠是鎌倉時代中期的刀匠,為備前長船派的實際開祖;在光忠及其繼承者長光的時代,備前長船派取代此前繁盛的一文字派,成為了備前國刀工的主流。

參數:

由於此刀並未流傳於世,且一度遭遇祝融之劫,故《享保名物帳》將其歸在“燒失之部”(焼失之部)中,僅記載其刀刃長2尺3寸(約69.7cm),刀莖處銘文“光忠”。

相關典故:

此刀最初為江州甲賀郡的三雲城主·三雲對馬守定持所擁有,當時名為“三雲光忠”。後來,這把刀輾轉被愛刀者三好實休(三好義賢入道實休,三好長慶之弟)所得;實休在久米田之戰中戰死,此刀被殺死他的敵將畠山高政所得,並於永祿十一年(1568)被畠山高政獻給織田信長,之後這把刀便被稱為“實休光忠”。

據說信長對這把刀極度喜愛,在本能寺之變時,信長隨身攜帶的兩把刀便是實休光忠和藥研藤四郎。信長持此二刀奮力殺敵,最後喪身火海;而實休光忠和藥研藤四郎也被烈焰所損。後來,豐臣秀吉找到了這把刀,並將其作為信長的遺物重新打磨;大坂之陣後,實休光忠再次受到火災,二度受損,被找到後獻給了德川家康,但此後便下落不明。也有說法是實休光忠徹底消失在了大阪城的火海里,並未為家康所有。

持有者:三雲定持-三好實休-畠山高政-織田信長-豐臣秀吉

目前狀態:下落不明。

·無常刀(無常刀)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73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74張

無常刀

種類:打刀

鍛造者:\

參數:\

相關典故:

無常刀並非現實中真實存在的刀劍。這把武器與遊戲內同屬齋藤道三的長槍“一文錢通”一樣,都屬化用主人真實典故而創造出的產物;其中無常刀的典故,則與齋藤道三使用的家紋有關。

齋藤家原本的家紋為“撫子紋”(撫子),是一個非常具有陰柔氣質的家紋。但道三本人很少使用這個家紋,而是自己另外創造了一個圖案——“二頭波/頭立波”(二頭波/頭立波)。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75張

撫子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76張

二頭波

之所以會以海波來作為家紋的圖案,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水乃是自然界中最變幻莫測的實物,無法被捕獲、無法被阻攔,隨心所欲、變化無常,因此被視為是一種符合兵法原則的象徵性事物;其二,這個家紋的圖案為海浪將五個星紋隔離開來,體現出“將大部分隔開來,再逐一擊破”的軍事思想,體現出水流柔中帶剛的特點。《仁王2》中齋藤道三套裝的效果“波瀾萬丈”(波亂萬丈),以及無常刀的名稱,就都與這種思想有關。

持有者:齋藤道三

目前狀態:\

·有動刀(有動刀)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77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刀(一)-第78張

有動刀

種類:打刀(異形打刀,刀刃前端呈現蛇形)

鍛造者:\

參數:\

相關典故:

與《仁王2》中屬於其父齋藤道三的兩把武器不同,齋藤義龍的這把“有動刀”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根據記載,齋藤道三十分厭惡嫡子齋藤義龍,並意欲以次男齋藤孫四郎為自己的後繼者;而仗著自己受到父親寵愛的齋藤孫四郎及其弟齋藤喜平次行事囂張跋扈,甚至多次侮辱隱居的長兄齋藤義龍。感到自己地位岌岌可危的齋藤義龍遂假稱自己病重,將弟弟孫四郎和喜平次叫到自己居住的稻葉山城奧之間;宴飲作樂、酩酊大醉的二人毫無防備,進入房間後頃刻間便被早已埋伏好的義龍親信·日根野弘就持刀斬殺。而當時日根野弘就所持的刀,就是這把齋藤義龍交給他的有動刀;據說日根野弘就僅僅揮了一刀,就將兩人攔腰斬斷,足見此刀之鋒利。

不過很奇怪的是,這把刀在之後再也沒有任何的消息,傳給了誰、下場如何都沒有任何的記載;考慮到美濃齋藤氏不斷重複下克上的弒逆慘劇,或許這把刀的消失也並非一件壞事。

持有者:齋藤義龍

目前狀態:\

*注1:原文如下

“五十二年秋九月丁卯朔丙子、久氐等從千熊長彥詣之、則獻七枝刀一口、七子鏡一面及種種重寶、仍啟曰「臣國以西有水、源出自谷那鐵山、其邈七日行之不及。當飲是水、便取是山鐵以永奉聖朝。」乃謂孫枕流王曰「今我所通東海貴國、是天所啟、是以垂天恩、割海西而賜我、由是國基永固。汝當善脩和好、聚斂土物、奉貢不絕、雖死何恨。」自是後、每年相續朝貢焉”

*注2:傳說三日月宗近一開始是被日野內光所持,此人於大永七年(1527)戰死於桂川原之戰,之後,內光的友人畠山卜山出家為僧,將三日月宗近供奉於高野山,此刀因而有別名“五阿彌切”。 但這一說法在德川將軍家的御腰物臺賬中並沒有任何記載,且畠山卜山在日野內光戰死前5年的大永二年(1522)就已病死,故此說法存在極大的漏洞;

同樣的,還有三日月宗近曾經為足利將軍家所有的說法。這一說法提到永祿八年(1565),大和國大名松永久秀和三好三人眾密謀除掉第14代將軍足利義輝,劍豪將軍將足利將軍家珍藏的名刀寶劍全部插在地板上迎敵,一把刀砍鈍了就拔出另一把繼續拼殺——這些刀中就有三日月宗近;足利義輝體力不支被殺後,三日月宗近作為戰利品落入三好政康之手,後來獻給了豐臣秀吉。但這一說法沒有證據確鑿的史料記載。同樣的還有第16代將軍足利義昭將此刀下賜給豐臣秀吉的說法,也是沒有史料輔證;

至於山中鹿之助的說法,問題主要出在這個“山中鹿之助”到底是不是“尼子三傑”之一的那位。可以明確的是,“三日月”這個名字在山中幸盛出生60年前就已有記載,因此“鹿之助因為信仰三日月而以此給刀命名”的說法是錯誤的;而《享保名物帳》中記載的“三日月宗近為北政所侍從山中鹿之助所持有”這一說法,本身並無更多史料可佐證,因此也存在很大的疑點。

*注3:根據結城家的說法,結城秀康在以養子身份被送往豐臣秀吉處時,德川家康將童子切安綱作為餞別之禮交給了秀康;之後,秀康又把童子切贈予了越前松平家。包括童子切刀鞘外裝上的豐臣家紋“五七桐”,似乎也印證了此刀是由豐臣家傳到德川家的。

*注4:鎌倉時代的北條執政家也被稱為“前北條氏”,區別於戰國時期盤踞於相模國的後北條氏。事實上二者並沒有親緣傳承關係,後北條氏是伊勢新九郎長氏(北條早雲)建立起家業後冒稱的名頭;為了區分前後北條氏,有時也會將後北條氏以居城的名字稱為“小田原北條氏”。

*注5:信長和秀吉將鬼丸國綱存放於本阿彌光德處;後來光德將此刀獻給家康時,家康表示“太閣深謀遠慮,既將此刀存放於貴處,則原封不動即可”(太閤深き考ありて其方へ預たる太刀なれば、其儘預るべし),之後一直存放於本阿彌家。寬永四年(1627),為了慶賀嫁給後水尾天皇的德川和子生下了皇太子高仁親王,幕府將鬼丸國綱獻給朝廷,從此此刀便成為了御物。

*注6:根據伏見稻荷神社記載,秀吉的那封書信內容如下:

備前中納言女ともに付き、障物の気相見へ候。とかく狐の所為に候。何とて、左様に見入り候や。曲事に思し召し候得共、今度は御免し成され候。

若し此の旨に相背き、むさとしたる儀これ有るに於ては、日本の內、年々狐猟仰せ付けらるべく候。一天下にこれ有る有情無情の類まで、御意を重ねず候なり。速やかに立除くべく候。

委曲は吉田の神主に申し渡すべく候なり。

卯月十三日 秀吉朱印

稲荷大明神殿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