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


3樓貓 發佈時間:2021-12-07 23:26:13 作者:AshuraSJ Language

·日式長槍主要結構及名詞解釋

日式長槍的主要結構為槍穗(槍刃)槍桿。其中槍穗部分又包含了

穗先(槍尖)、(槍刃上挖出的類似血槽的結構,並非所有長槍都具有)、鹽首(塩首/けら首,槍穗與槍桿連接部分)等結構,槍穗長度超過30cm的則被稱為“大身槍;”此外,日式刀劍大多采用的是目釘固定法,即使用木質或竹質目釘將鑽有“目”的刀劍後端固定在槍桿或刀柄內,這部分嵌入槍桿以目釘固定的金屬部分則稱“槍莖”“中莖”。簡要示意圖可見下;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1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2張

從外形上來分類,日式長槍大致可分為直槍和鐮槍兩種,其區別之處在於槍刃兩側是否有分化出來的刃。一側有刃的被稱為片鐮槍,兩側有刃的即為十文字槍。具體細化的分類可參見下圖;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3張

·“天下三名槍”:蜻蛉切、日本號、御手杵

-鎮魂之槍——蜻蛉切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4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5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6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7張

種類:直槍-大笹穗槍(大身槍)

鍛造者:三河文珠派·藤原正真。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8張

《仁王2》的分靈影像中提到“村正鍛造的這把大槍”,這個說法是平成以降的各類文藝作品中才出現的說法,不過嚴格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問題:三河文珠派本身是由村正一派的傳人遷往三河國建立而來。歷史上使用“正真”作為刀銘的共有8位刀匠,一般認為這個“藤原正真”很有可能是被稱為“三河文殊正真”的刀匠,而他的作品在風格上和伊勢千子派有很大的關聯性;伊勢千子派開祖名叫“伊勢千子正真”,當時還有一名制槍名手“大和金房正真”,有說法認為這三個稱號實際上同屬一人——這大概是《仁王》中將蜻蛉切設定為村正造物的由來。

參數:

根據目前展出過的數據及相關史料記載來看,蜻蛉切槍桿為木製,有青貝加以裝飾,總長達到2丈(6米以上,見《藩翰譜· 第一卷》);其槍穗長1尺4寸(約47.3cm),刃最寬處達3.7cm,最厚處達1cm;槍莖長1尺8寸(約55.6cm)——考慮到槍桿為木質、以及金屬部分總共只有約498克,蜻蛉切的整體重量對一名武人來說並不算太過沉重。不過本多忠勝在1601年因年事漸高而將槍桿削去了三尺左右,可能蜻蛉切原本的長度並非2丈也說不定;

槍莖處刻有“藤原正真作”字樣,槍樋自下而上依次雕刻不動明王種子字、三鈷劍(*注1)、聖觀音菩薩種子字、阿彌陀如來種子字和地藏菩薩種子字,是一把具有濃厚佛教色彩的武器。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9張

不動明王種子字。實際上不動明王種子字共有兩種寫法,這種更為複雜;除了武人的守護神之外,不動明王還以酉年出生者的本命神而為人所供奉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10張

聖觀音菩薩種子字。聖觀音也稱正觀音,是觀世音菩薩的本身相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11張

阿彌陀如來種子字。密宗中使用這一種子字的還有大威德明王、千手觀世音菩薩等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12張

地藏菩薩種子字。地藏菩薩為密宗稱謂,在大乘佛教中稱其為“地藏王菩薩”。位於我國安徽省境內的九華山,就以地藏王菩薩道場而聞名

不動明王在日本被視為武士的守護神,其衍生的各種形象、乃至其手持的法器三鈷劍,都被視為勇武的象徵;而“聖觀音-阿彌陀-地藏”的組合,則包含了救濟眾生、將其魂靈引導至極樂淨土的含義。據說本多忠勝時常為戰場上的敵將作首供養(供奉敵將首級祈求安息的儀式),並且在盔甲上以巨大的念珠作為裝飾,希望能夠撫慰戰場上的亡靈(當然念珠也有炫耀武功的作用);而飾有諸多佛教要素的蜻蛉切,也昭示著這名猛將在戰場義務之外,意求撫慰亡魂的悼亡悲憫之心。

相關典故:

關於這把槍名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本多忠勝展示自己的槍術時,揮槍將空中的蜻蜓攔腰斬斷;另一種則是蜻蜓停在槍刃上時,會因自身重力而被鋒利的槍刃切成兩半。後世記載較多的大多為後一種說法,以凸顯蜻蛉切的鋒利;某種程度上這也是《仁王》初代中將其設定為風屬性的原因之一。

持有者:本多忠勝-本多忠政-本多忠朝。本多忠勝死後,這把槍傳給了其長子本多忠政;大坂之陣時,忠勝的次男本多忠朝將蜻蛉切借來參戰,但最終力戰而死,蜻蛉切也被奪走。

目前狀態:私人收藏,2019年被寄放於靜岡縣三島市佐野美術館展出;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13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14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15張

佐野美術館展出的蜻蛉切局部細節

除此之外還有三把複製品:一把在愛知縣岡崎市岡崎城的“三河武士屋形 家康館”(三河武士のやかた家康館。やかた漢字寫作“屋形”,指的是公家或武家的居館,後來衍生為武家名門或有功大名的一種特有稱號);一把為固山宗次所作,銘文“世伝蜻蛉切効正真作 形摸而固山備前介藤原宗次鋳之”,現藏東京國立博物館;一把為藤原正真所作,參數一模一樣,但目前下落不明。

-吞取之槍——日本號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16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17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18張《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19張

種類:直槍(大身槍)

鍛造者:不明。槍身上沒有銘文,因此無法判斷這把槍出自何人之手;但結合槍的樣式特點來看,研究者通常認為這是出自大和金房派的某位刀匠之手。

參數:

槍穗長2尺6寸1分5釐(79.2cm),槍莖長1尺6分5釐(62.5cm),重912.7克;包括槍桿在內全長10尺6分有餘(321.5cm),總重量2.8kg;其槍樋處雕刻有精美異常的俱利伽羅龍(*注1),手法精湛,藝術價值極高,為大身槍的頂點之作,因此被認為是“天下三名槍”中的首席(“筆頭”)

相關典故:

日本號是一把話題度相當高的槍。在這把槍最開始還是日本皇室的收藏品時,就因其外觀精緻而被授予了正三位的官階,流傳下一句“槍に三位の位あり”的讚美之詞;不過這把槍最出名的並不是擁有官階這件事,而是與其另一個稱號“吞取之槍”(呑み取りの槍)有關的故事。

在室町幕府末期,當時在位的正親町天皇將日本號賜予末代將軍足利義昭。後來這把槍經織田信長、豐臣秀吉之手,傳到了“賤嶽七本槍”之一的福島正則手上。元祿五年(1596)的正月,福島正則在京都伏見的屋敷內招待黑田長政派來作新年拜訪的使者母裡友信(母裡太兵衛),聽聞母裡是黑田家著名的酒豪,不停地向母裡勸酒。酒酣耳熱之時,福島正則說出“黑田家的人都不會喝酒”,給母裡友信倒了一海碗酒,並以太閣秀吉所賜的名槍·日本號作為賭注讓母裡一口悶。母裡友信聽罷,當即一飲而盡,將日本號贏到手中。第二天,酒醒了的福島正則追悔莫及,找到母裡友信希望能以其他的東西換回這把槍;但母裡友信說“正則公難道不知道武士無二言的道理嗎”,最後也沒把日本號還給福島正則。

由於母裡友信憑藉好酒量喝來了這把名槍,因此這把槍也被冠以“吞取”(呑み取り)之稱;後來黑田家統治的福岡地區還有名為“黑田節”的祭典,紀念的就是母裡友信豪取日本號一事。

持有者:皇室-足利義昭-織田信長-豐臣秀吉-福島正則-母裡友信(*注2)。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20張

母裡友信

母裡友信(1556-1615),黑田家家臣,“黑田二十四騎”、“黑田八虎”之一。其父曾我一信為播磨國小寺家家老,後成為黑田孝高(官兵衛)之父黑田職隆的與力;永祿十二年(1569年),友信元服,出仕於黑田孝高,繼承母家的姓氏“母裡”,改稱母裡友信。在出仕於黑田孝高、黑田長政父子時,母裡友信作戰英勇,一生中共討取了76個首級,在黑田一門家臣中位列第一。其與同為黑田家臣的後藤基次關係甚好,在後藤基次於慶長十一年(1606年)出奔以後被移封后藤基次領地,任益富城城主,並獲賜但馬守稱號。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21張

《信長之野望》系列中的母裡友信,右手拿著的就是日本號

後來德川家康命各地大名前去江戶城幫忙營建城池(“普請”),母裡友信也以黑田家代表身份參與其中,負責營建天守臺的石質城牆,並因完成情況優異而得到了家康的賜刀;但因為家康將“母裡”(もり ,發音為Mori)和“毛利”(もうり,發音為Mouri)混淆,在文書狀上將友信的姓氏寫成了“毛利”,哭笑不得的母裡友信遂在主君黑田長政的授意下改名“毛利友信”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22張

“黑田二十四騎”畫像,自上往下第三排左一“毛利太兵衛友信”即為母裡友信;四排右一為後藤基次(後藤又兵衛)

目前狀態:現藏於福岡市博物館。大正年間,日本號為原福岡藩人士、民主運動著名人物頭山滿所持有,後來幾經輾轉,又被贈予了黑田家。1978年,黑田家當主黑田長禮侯爵去世後,其遺孀茂子夫人根據其遺囑,將日本號、壓切長谷部等黑田家藏品捐贈給福岡市;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23張

福岡市博物館展出的日本號局部

除此之外,日本號還有三把複製品,分別收藏展示於廣島市廣島城天守閣(廣島曾經是福島正則的領地)、東京刀劍博物館和大阪歷史博物館。

-焚卻之槍——御手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24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25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26張

種類:直槍(大身槍)

鍛造者:駿河國島田義助。與其他兩把名槍不同,御手杵是持有者專門向刀匠訂做的;結合時間來看,鍛造者應該為第四代島田義助。

參數:

全長1丈1尺(約3.8m),槍穗長4尺6寸(約139cm),槍柄長7尺1寸(約215cm),是同類所有大身槍中槍身最長最大的一把。其槍鞘為熊皮毛製成,高約5尺(約150cm),直徑最寬處約1尺5寸(約45cm),重達22.5kg(一說為26.25kg,可能算上了御手杵本身的重量),實在是令人很難相信一把槍身猶如大太刀一般、而且極為沉重的長槍到底要怎樣才能做到保證機動的同時起到有效殺敵的作用。

槍莖和槍穗上沒有任何裝飾紋樣,僅在槍莖處刻有“義助作”字樣。

相關典故:

關於御手杵名字的由來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認為,御手杵的槍鞘通身細長,形如日本古代的長杵(長而直的杵在後來被稱為“千本杵”,與“手杵”區分開來);

第二種說法,是說這把槍的最初持有者——結城晴朝在一次戰役中討取了十餘個首級,將首級挑在槍上。結果在歸途中,位於槍中間的一個首級掉落,剩下兩邊掛滿的首級和槍組合在一起,看上去像是一個雙頭手杵,故而得名“御手杵”;

第三種說法則說這把槍的槍鞘如同手杵一樣,所以才叫這個名字——但實際上,這種中間凹陷、兩頭如圓臺的手杵形鞘是馬印,而不是槍鞘,故這一說法在學術上被認為是一個誤稱。

此外,遊戲內將御手杵這把槍設計為水屬性,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前橋松平家流傳著“只要御手杵被拔出鞘就會天降大雪”的說法;而諷刺的是,被設定為水屬性的御手杵,其現實中最後的結局是在空襲中被燒燬。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27張

結城市所藏復原品,左起依次是槍穗、牛皮製成的手杵形馬印和通常情況下使用的鞘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28張

復原品,左起分別為槍穗、黑熊毛鞘(馬印)、通常情況下使用的木鞘

持有者:結城晴朝-結城秀康-上野國(上州)前橋藩松平家。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29張

結城秀康

結城秀康(1574-1607),德川家康的次子——但他的出身並不高貴,是家康與正室築山殿的侍女一夜風流後的產物。家康本人也非常不待見這個兒子,若非長子松平信康強行讓父親接納這個弟弟,恐怕秀康一生都不會被父親所承認;但即使是這樣,家康給他起的乳名為“於義丸”也暴露了家康對這個兒子的淡漠——“於義”是家康養的一條魚,據說是因為秀康的臉型神似這條魚,家康就給他起了這個帶有幾分侮辱性的名字。

天正七年(1579),因為著名的“信康謀反事件”(也就是《仁王》中阿勝提到自己哥哥被家康逼死的事),松平信康切腹自盡,於義丸作為次子而得到了繼承權;但在天正十二年(1584)的小牧·長久手之戰結束後,家康將作為長兄的於義丸送至了羽柴秀吉處作為養子,將三子秀忠立為繼承人——名為養子,實為人質;秀吉為體現對家康的尊重,在自己和家康的名字中各取一字,組合為“秀康”作為於義丸的名字,讓其改名羽柴秀康,領河內國10000石俸祿和從五位下侍從兼三河守的官職。

在當時沒有子嗣的情況下,秀吉對這名養子倍加關愛;但在天正十七年(1589)側室澱殿(澱之方,即淺井茶茶)為其生下次子鶴松(即後來的豐臣秀賴)後,秀康瞬間就被秀吉掃進了角落,其作為豐臣繼承人的身份也灰飛煙滅。秀吉在第二年(1590)把秀康丟到結城氏,命其與結城晴朝的養女鶴子結婚,繼承結城氏10萬1千石的家名。結城氏本是起源自“東國武藝之祖”藤原秀鄉(俵藤太)的名門,但到了結城晴朝這一代卻面臨血脈斷絕的危險,不得已的情況下才讓秀康以婿養子(以女婿為養子身份作為家族繼承人。這樣的例子並不罕見,同時代的名將——立花宗茂,就是以立花家婿養子身份繼承立花家家業)身份繼任家督。

其後,結城秀康在小田原之戰和文祿慶長之役中均有參戰,並在關原之戰中依家康的命令牽制下野宇都宮氏和會津上杉氏;戰後,結城秀康轉封越前國北莊(這裡曾是柴田勝家的歸天之地),領福井藩67萬石,受到弟弟德川秀忠的優待,並於慶長十年(1605)升正三位權中納言。但或許是因為對變幻無常的人生感到厭倦和心灰意冷,秀康沉溺於酒色,於慶長十二年(1607)英年早逝,享年34歲,死因是惡性梅毒引發的一系列病症。這位被生身父親認為勇武在弟弟秀忠之上的勇將,就這樣在度過短暫而荒誕的一生後離開了人世。

目前狀態:1945年5月25日因美軍對東京發動的大規模空襲(“李梅火攻”)而遭焚燬。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30張

御手杵的遺留影像

目前收藏於各地的有四把復原品,分別位於茨城縣結城市結城藏美術館、埼玉縣川越市川越市立博物館(展出於川越城本丸御殿,為槍鞘的復原品)、埼玉縣東松山市箭弓稻荷神社和群馬縣前橋東照宮。

·一國長吉之槍(一國長吉の槍)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31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32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33張

一國長吉之槍

種類:直槍(大身槍)

鍛造者:山城平安城派·長吉

參數:

沒有留下槍桿,僅留有槍刃傳世。槍穗長1尺4寸2分(約43cm),也有說法是長1尺5寸2分(約46.1cm);不過通過對實際文物的測量,其長度確定為43cm。槍樋雕刻有不動明王的三鈷劍,鹽首處銘文“八幡大菩薩”;槍莖處刻有銘文“長吉作”三字。

相關典故:

“一國長吉”這個名稱採用的是非常典型的“典故+鍛造者”的命名方法,其中“一國”指的是筑前國。這把槍從黑田長政初陣就伴隨其左右,從最開始黑田孝高、長政父子合封豐前國中津12萬石,到關原之戰後黑田長政加封筑前國52萬8千石,見證了黑田長政向大大名邁進的人生歷程。故在長政拜領筑前守一職後,將這杆陪伴自己多年的愛槍命名為“一國”,表示自己用這杆槍打下了筑前一國的領土家業;此外,也有“這把槍的價值與一國相同”的說法,被認為是長政對此槍的珍視喜愛的體現。

持有者:黑田長政

目前狀態:現藏於福岡市博物館。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34張

·人間無骨(人間無骨)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35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36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37張

種類:鐮槍-十文字槍

鍛造者:第二代和泉守兼定

參數:

沒有留下槍桿,僅留有金屬槍穗。槍穗直刃部分長1尺2寸2分(約37cm),兩側橫向的槍刃合計長1尺1寸(約33.3cm);槍刃鹽首處正面(表面)雕刻“人間”銘文,反面(裡面)雕刻“無骨”銘文;槍莖處刻有“和泉守兼定”字樣。

相關典故:

人間無骨名稱中的“人間”在日語中意思就是“人”,而“無骨”的意思和“柔若無骨”的解釋差不多;二者合在一起,可以粗暴地理解為“人(在這把槍面前似乎)沒有骨頭(一般)”,是對這把鋒利無比的長槍的褒讚。森長可持此槍作戰,在初陣時就討取了27個首級,確實無愧“人間無骨”之威名。到後來,人們幾乎是默認的將“鬼武藏”與“人間無骨”捆綁在了一起;

不過據史料記載,織田信長有一把出自備前長船清光的刀,名字也叫做“人間無骨”;美濃國關氏貞亦鍛造有一把脅差,銘文為“人間無骨”。

持有者:森長可

目前狀態:私人收藏。在江戶時代,人間無骨一直被森家後人執掌的津山藩所藏;昭和十五年(1940)時,這把槍則是被森家旁系出身的森俊成子爵所擁有;後來是如何流落民間被人所收藏就不得而知了;

此外,人間無骨有一把年代相當久遠的複製品,被收藏於祭祀森家歷代祖先的赤穗大石神社。

·甕通槍(甕通槍/瓶通しの槍)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38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39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40張

種類:直槍(大身槍)

鍛造者:三條吉廣。這名刀匠似乎是山城國京派出身,但這一派沒有太多的知名作品傳世。

參數:

未留下槍桿,僅有金屬槍穗存世。槍穗長9寸2分(約30cm),槍樋雕刻有不動明王的三鈷劍;槍莖處銘文“三條吉広”。

相關典故:

“甕通”,顧名思義,意思是這把槍鋒利到能穿透陶甕。據說酒井忠次有次在戰場上追殺一名敵將,慌不擇路的敵將躲在了一個巨大的陶甕後面,酒井忠次上前隔著甕一槍刺去,槍刃竟穿透陶甕直接刺穿了躲在其後的敵將,此槍遂得名“甕通”(甕通/瓶通し)。

持有者:酒井忠次

目前狀態:現藏於山形縣鶴崗市致道博物館。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41張

1992年致道博物館出版的館內藏品圖鑑部分照片,左頁照片即為甕通搶

·月形十文字槍、寶藏院十文字槍(月形十文字槍、寶蔵院十文字槍)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42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43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44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45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46張

寶藏院十文字槍

種類:鐮槍-十文字槍

鍛造者:\

參數:\

相關典故:

月形十文字槍並不是某把特定十文字槍的名字,而是一類十文字槍的統稱。十文字槍最初是由興福寺寶藏院的僧人胤榮所開創。某一夜,年輕時的胤榮無意間看到庭院水面上倒映出的月影,靈關一閃般認為可以在長槍上加入此結構,遂在原本只有直刃的素槍上添加了橫向的槍刃,使得槍在突刺之外又多了斬、鉤、拉等多種攻擊方式。這種形狀奇特的槍後來就因此得名“月形十文字槍”,而胤榮也在這基礎上開創了與素槍流槍術近乎截然不同的寶藏院流槍術,成為後世十文字槍槍術的重要流派。

從遊戲內武器的造型來看,寶藏院胤榮持有的寶藏院十文字槍和月形十文字槍差別很大,月形十文字槍就是換了個顏色的人間無骨,而寶藏院十文字槍則是標準的十文字槍造型;現實中並不存在以“寶藏院”為名的專屬某個人的十文字槍。

持有者:\

目前狀態:\

·大蛤蟆之槍、鬼半藏的槍(大蝦蟇の槍、鬼半蔵の槍)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47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48張

1代的大蛤蟆之槍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49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50張

2代的鬼半藏之槍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51張

種類:直槍(大身槍)

鍛造者:不明

參數:

該槍留有黑漆木質槍桿,全長258cm,重7.5kg;槍穗長99cm,直徑約5cm,槍穗前端在江戶時代安政年間因地震而折損,據說斷掉了1尺左右(根據同時代的資料記載,這把槍的槍鞘長約159cm,大致可以推算出其長度);槍桿下半部分因二戰時美軍空襲而遭焚燬,僅殘留一半左右的炭化槍桿,可以看到槍莖的末尾部分。

相關典故:

和遊戲內的片鐮槍造型不同,歷史上服部正成使用的槍是一把直刃素槍。在正成16歲初陣時,他帶著大約60-70人的伊賀忍者在夜晚奇襲三河國的宇土城,最終成功潛入並奪城。戰後,正成因功受到家康賜槍,也就是這一把長槍;之後,這把長槍伴隨正成征戰多年,正成憑藉著這把槍和精湛的槍術,贏得了“鬼半藏”的稱號。

值得一提的是,在《仁王2》的限定版設定集中,正成的槍類似鎖鐮一樣,可以拆分成兩部分攜帶在腰間,兩部分以鎖鏈連接——這也解釋了為什麼1代大蛤蟆之槍和2代鬼半藏之槍的槍尾處有一小段鎖鏈裝飾。

持有者:第二代服部半藏(服部正成)

目前狀態:現藏於東京都新宿區的西念寺,與坐落於當地的服部半藏之墓共為新宿區登錄有型文化財。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52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53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54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55張

·大千鳥十文字槍(大千鳥十文字槍)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56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57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58張

注意,這張圖並非大千鳥十文字槍的實物圖,僅僅只是展示千鳥十文字槍的大致造型

種類:鐮槍-十文字槍

鍛造者:存疑。目前很多文藝作品中的說法是“第三代村正”,但這個說法根本站不住腳,還是看作是那個“村正是德川家死敵”的戲說比較好。

參數:無木質槍桿留存,僅留有金屬槍穗;其餘不明。

相關典故:

千鳥十文字槍是十文字槍中的一類分支,其特點是槍穗兩側的橫刃較短而粗,呈現向上彎曲的狀態,因為形似張開翅膀飛翔的千鳥(日語中的“千鳥”為鴴形目鴴科鳥類的總稱)而得名。

據說真田信繁所使用的槍因槍穗較一般的千鳥十文字槍更長,故得名“大千鳥十文字槍”;但即使是在槍穗展出的真田庵(善名稱院),也並未特別標明這把槍的名稱,一般認為“大千鳥十文字槍”這個說法是後世的演繹。而根據各種記載的說法,真田信繁愛槍的槍桿全部飾以朱漆,但由於沒有留下任何實物證據,所以真偽不明。

持有者:真田信繁(真田幸村)

目前狀態:現藏於和歌山縣九度山的真田庵寶物資料館。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59張

最上一把即為大千鳥十文字槍的槍穗

·皆朱槍(皆朱の槍)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60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61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62張

前田慶次所持“平三角造直槍”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63張

種類:直槍(大身槍)(前田慶次);直槍-笹穗槍(大身槍)(長坂信政)

鍛造者:筑後國刀匠下坂八郎左衛門/下坂孫次郎。前者是前田慶次所持皆朱槍的鍛造者,後者則是長坂信政所持槍的鍛造者。

參數:

前田慶次的皆朱槍留有木質槍桿,全長313cm;槍穗長約44cm,槍樋是漆成硃色的“血流し”,也就是血槽;槍莖銘文“下坂”。

長坂信政的槍未留下木質槍桿,僅留有金屬槍穗傳世;槍穗長27.87cm,槍莖處銘文“下坂孫次郎 慶長拾六年伏見三年在番之時長坂茶利九郎ウタスル也”。

相關典故:

“皆朱槍”並非某一把槍的名稱,這個名稱指的是一類槍身全部塗上紅漆的槍。皆朱槍並非量產的批發貨,在當時只有戰功最為顯赫的武士才有資格使用,是武藝高強的象徵。《可觀小說》、乃至後來的文藝作品《花之慶次~一夢庵風流記》中,都提到前田慶次在長谷堂之戰中讓上杉家賜予數名浪人皆朱槍,使其為不辱皆朱槍之名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的故事。

持有者:前田利益(前田慶次)、長坂信政

長坂信政(?-1572),通稱彥五郎、茶利九郎,侍奉了松平清康、松平廣忠、松平(德川)家康三代主君的老臣。長坂信政槍法出眾,在與尾張國的織田氏作戰中戰功彪炳,每次出陣都不會空手而返,以至於其長槍的槍刃在長年作戰中被鮮血濡染而呈現血紅色,因而得“血槍九郎”(血鑓九郎)的外號。正因其顯赫的戰功,松平(德川)家特許他將槍柄漆成紅色——這使得長坂信政成為德川家臣中唯一可以使用皆朱槍的人物。後來“血槍九郎”這個名字也成為了其歷代子孫的專有稱號而得以傳承。

此外,長坂信政還是服部半藏正成(第二代半藏)的岳父。其女兒是正成的正室,同時也是三代半藏正就之母;還有傳說認為本多忠勝的槍術就是由長坂信政傳授而來。

目前狀態:前田慶次的皆朱槍為私人收藏;長坂信政的槍現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64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65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66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67張

東京國立博物館於2007年11月15日拍攝的長坂血槍九郎之槍實物照片

·一文錢通(一文銭通し)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68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69張

種類:直槍(變體形式,造型類似蛇矛)

鍛造者:\

參數:\

相關典故:

一文錢通是遊戲內虛構的一把長槍,但這個名字確實有相關的典故。齋藤道三在成為武士之前是一個賣油的商人,而其賣油時常將一枚銅錢放在葫蘆上,從油壺中舀一瓢油,然後高舉油瓢將油傾下,油穿過銅錢中間的孔倒入葫蘆之中,而銅錢上不沾一點油星。道三憑藉著賣油時歷練出的本事(道三在當時以槍法著稱)、以及自己的運氣,最終獲得了武士的身份,並一步步往上爬,最終成功上位,驅逐主君土岐賴藝並奪取美濃一國,為自己贏得了“美濃之蝮”的稱號。

持有者:齋藤道三

目前狀態:\

·小松明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70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71張

種類:不明

鍛造者:\

參數:\

相關典故:

小松明是一把只存在傳說裡的槍,其名稱的正確讀法應為“小 松明”;“松明”,指的是一種將富含油脂的松木劈開並點燃的照明方式。這把槍最大的特點,在於它的槍穗在夜晚時能夠放出如同點燃松明一般的光芒,被認為是受到神明護佑的結果。

根據傳說,元龜年間,信濃國海野氏的當主海野棟綱前往虛空藏山(奇怪的是這座山位於九州地區,在現在的長崎縣;而海野氏勢力所在的信濃國位於本州島中部,在現在的長野縣。至於海野棟綱為何要跑那麼遠,那就不清楚了)討伐當地的鬼神之前,在信濃的善光寺境內的年神堂八幡宮祈求神明相助,並得到了小松明這把槍,最終成功擊退了鬼神;

後來,這把槍傳給了海野棟綱的後人矢澤賴綱(矢澤賴綱的哥哥是真田幸隆,而海野棟綱是真田幸隆的外祖父;也有說法認為是岳父)。矢澤賴綱在13歲初陣時得到了這把槍,之後在天正十年(1582)十月以沼田城城代的身份與前來進攻的北條氏邦對峙。矢澤賴綱率700騎夜襲,其高舉的小松明如同猛烈燃燒的火把一般,清楚地映照出敵方北條軍的所在地;而敵人卻完全看不清矢澤賴綱,最後在一個時辰內盡數潰散。

除了這把長槍以外,上杉家還有一把同名的薙刀。該薙刀為備前長船近景所作,據說當時身為上杉謙信臣屬的信州芋川城城主芋川正親(芋川親正)持此薙刀與闖入城內的賊人廝殺時,被這把薙刀砍中的地方冒出了火焰,因而得名“小松明”。不過後世一般認為這是因為刀劍碰撞在一起產生的火花,與長槍“小松明”完全不是一種概念。

持有者:海野棟綱-矢澤賴綱

矢澤賴綱(1518-1597),真田家家臣,其兄長是與高坂昌信、保科正俊合稱為“三彈正”(*注3)的武田家名臣·真田幸隆(真田一德齋)。矢澤賴綱為真田賴昌第三子,幼年時被送往鄰近真田氏領土的矢澤氏作為養子(這使得原本互相敵對的兩家後來站在了統一戰線),在經歷短暫的出家之後又還俗,以信濃國先方眾的身份與兄長幸隆一同輔佐武田信玄。之後在兄長去世後,賴綱跟隨繼承真田氏當主之位的侄子真田信綱;信綱於長篠之戰中戰死後,賴綱跟隨繼承家主之位的真田昌幸,負責經營吾妻郡、進攻沼田氏,並在天正八年(1580)5月攻佔沼田城,被任命為沼田城城代。

天正十年(1582),武田家被織田信長攻滅後,矢澤賴綱正式成為真田氏的家臣,並長期與覬覦真田氏領土的北條氏對峙;天正十三年(1585),賴綱在與嫡子矢澤賴康同署書信後,基本就再沒有什麼事蹟,應該是將事務全部交由兒子賴康處理。慶長二年(1597)五月七日,矢澤賴綱去世,享年80歲。在其沒後,矢澤家在真田氏家臣中仍然保持極高的地位,直至明治時代為止,矢澤家一直在真田氏統領的松代藩抱有筆頭家老格,成為松代藩的肱股之臣。

目前狀態:\

·肥後之虎的槍(肥後の虎の槍)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72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73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74張

種類:鐮槍-片鐮槍(大身槍)

鍛造者:不明。此槍為無銘槍,故無法得知出自何人之手

參數:

木質槍桿長10尺9寸(約363cm),槍桿上以紅漆寫有“加藤清正息女 瑤林院様御入輿之節御持込”字樣;槍穗呈現片鐮形,中間的槍刃長1尺2寸5分(約41cm),鐮刃一側長3寸8分(約13cm),另一側的分叉則長9分(約3cm)。

相關典故:

加藤清正的這把片鐮槍據說原本是十文字槍,文祿慶長之役(侵朝戰爭)時,加藤清正在朝鮮與猛虎搏鬥,該槍被老虎咬斷了一側的槍刃;清正戰勝猛虎之後,為了表達對這頭敵人的尊敬,刻意沒有修復短槍,因此就以這樣的姿態留存了下來;

——當然想想就知道這是在扯淡:首先,十文字槍兩側的槍刃是一條直線,而此槍短刃一側呈現上翹弧度,屬於標準的片鐮槍樣式;其次,槍穗兩側的刃沒有任何受外力作用而產生的異常形變。研究者認為加藤清正打虎一事可能存在,但被虎牙咬斷槍刃一事則是子虛烏有;這個說法應該是在“天正十七年(1589),加藤清正獲封肥後一國之後與天草的木山彈正交戰時,十文字槍的槍刃被折斷”一事基礎上演繹而來。

此外,這把槍是加藤清正的女兒瑤林院(八十姬)嫁給紀州藩初代藩主德川賴宣時陪嫁的嫁妝,後來成為了紀州德川家的至寶。槍身上的漆文就是那時候寫上去的。

持有者:加藤清正-紀州德川家

目前狀態:現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75張

東京國立博物館於2005年3月15日拍攝的加藤清正片鐮槍的實物照片

·山姥之槍(山姥の槍)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76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77張

種類:直槍-笹穗槍

鍛造者:\

參數:\

相關典故:

山姥之槍在歷史上幾乎沒有什麼介紹,《日本刀大百科事典》裡僅僅提到柳生宗矩為了這把槍回絕了獲封大和國高取城5萬石封地的機會,轉而推薦了植村家政,自己只從德川將軍處拜領了這把槍;

由於相關的資料實在是過於稀缺,這把槍的起源、傳承過程都是難解的謎題;而目前能找到的有關山姥之槍的信息,很多都是來自小說或其他文藝作品,提到的說法都是坂崎直盛(宇喜多詮家)討伐了山中的妖怪·山姥,從山姥處得到了這把槍;但相關的故事卻並沒有任何詳細記載。

持有者:坂崎直盛(宇喜多詮家)-柳生宗矩

坂崎出羽守直盛(1563?-1616),亦稱宇喜多左京亮,原名宇喜多詮家,是宇喜多秀家的表兄(詮家之父為宇喜多直家的弟弟宇喜多忠家,而宇喜多直家就是宇喜多秀家的父親)。文祿三年(1594)受洗為基督徒,受洗名保羅(パウロ/Pauro);慶長五年(1600)因宇喜多家中騷亂(*注4)而離開宇喜多家,並在同年的關原之戰中加入了與原主君宇喜多秀家立場相反的東軍,戰後因功受封石見國浜田2萬石及石見國津和野3萬石。也是在此時,厭惡自身“宇喜多”姓氏的詮家在家康的授意下改姓“坂崎”,從此以“坂崎直盛”之名被後人所知。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78張

坂崎直盛

大坂之役後,坂崎直盛從大坂城的火海中將家康的孫女千姬(豐臣秀賴之妻)救了出來,因功使津和野加封1萬石。但在戰後因對千姬的處置問題而與幕府對立:家康允諾會將千姬嫁給救出她的人,但坂崎直盛救出千姬後家康又食言;雙方談判之時,卻傳來千姬已經與姬路新田藩主本多忠刻締結婚約的消息(關於這件事的說法不一。最有力的說法認為坂崎直盛並未親自救下千姬,是豐臣一方的武將堀內氏久將千姬護送至坂崎的本陣,再由坂崎護送至二代將軍德川秀忠處;也有說法認為家康的意思並非“誰救出千姬就與其結婚”,是坂崎會錯了意;還有說法認為是千姬看到坂崎臉上有醜陋的燒傷痕跡而拒絕與其結婚,並聲稱要出家為尼,結果後來又與相貌英俊的本多忠刻結婚)。感到自己被欺騙的坂崎直盛密謀搶親,結果計劃敗露,幕府的軍隊將其宅邸團團圍住,放言只要坂崎自裁就可延續其家業,但坂崎的家臣認為主君切腹乃恥辱的行為,便殺死了坂崎並放火焚燒了宅邸;也有說法是幕府引誘坂崎的家臣刺殺了喝醉的坂崎直盛;還有說法認為立花宗茂出謀劃策,由柳生宗矩前去勸導坂崎直盛,最後說服坂崎直盛切腹自盡;

柳生宗矩(1571-1646),江戶時代劍術家、政治家,大和國柳生藩開祖,世稱但馬守。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79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80張

柳生宗矩木像,位於奈良市的柳生家菩提寺(*注5)芳德寺

柳生宗矩為柳生石舟齋宗嚴的第五子,1594年時隨其父宗嚴前往江戶,出仕於德川家康。父子二人在1600年的關原之戰中立功、宗嚴因而得以重回舊領大和國柳生莊。之後,柳生宗嚴在德川家康御前展示了“無刀取”的柳生新陰流技巧,得到家康的褒美;家康希望宗嚴能夠成為自己的直臣,而宗嚴則婉言拒絕並推薦了兒子宗矩,使得宗矩成為二代將軍德川秀忠的劍術教練,並以護衛身份追隨秀忠參加了1615年的大坂之陣,在陣中力斬七名敵將的首級——這也是柳生宗矩留下的唯一斬人的記錄;次年(1616),柳生宗矩參與了坂崎直盛叛亂未遂事件的後續交涉與處置之中,最終勸說坂崎直盛以自戕而瞭解此事。據說坂崎直盛為表達對友人的謝意,將自己的家紋“二蓋笠”(二蓋笠/にがいがさ)贈予柳生宗矩,使得該家紋後來成為了柳生家的替紋,以“柳生笠”之名為後人所知。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81張

柳生笠。柳生家原本的家紋為“地榆內二羽飛雀”(地楡に雀),柳生笠是在宗矩之後才開始被使用

進入江戶時代後,柳生宗矩越發得幕府信賴,成為了三代將軍德川家光的劍術師範,深受家光的信賴,在實質上形同家光的養父;1629年,柳生宗矩受封從五位下但馬守之職;1632年,擔任幕府初代大目付(負責監察彙報各國大名情況),是第一批4位大目付中最為年長、威望最高者;1636年,柳生宗矩的領地石高已累計達1萬石,正式成為大名(幕府的臣屬中,石高1萬石以上的為大名,1萬以下為旗本),於大和國建立柳生藩;到了晚年,宗矩的官階進一步提升,升至從四位下、領地則擴升到1萬2500石。

柳生宗矩將柳生新陰流成功發揚光大,使其成為將軍家的專習劍術流派,讓柳生一門成為當時諸多劍術流派的頂點,其後代歷代為將軍家劍術指南役;同時,柳生宗矩還廣泛在幕府大名間傳授劍術,在其手下修習過劍術的大名達數十人。他也因此被視為江戶初期地位最高的武術家,被稱為“劍術古今獨步”(剣術古今獨歩,出自《德川實記》)、“古今無雙的達人”(古今無雙の達人,出自《不動智神妙錄》)、“刀術者之鳳”(刀術者之鳳,出自《本朝武藝小傳》),三代將軍家光在其去世後感嘆其為“劍術無雙”(剣術無雙);其在政治上的成就亦不可小覷,與執掌大奧(將軍後宮)的家光乳母春日局、幕府重臣“智慧伊豆”老中松平信綱合稱為家光時代的政壇“三鼎足”。

目前狀態:\

·比比羅木之八尋矛(比々羅木之八尋鉾/ヒイラギの鉾/ヒヒラギノヤヒロホコ/柊之八尋鉾)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82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83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84張

注意,此圖為日本國寶“金象嵌兩添刃鐵矛”的圖片,並非比比羅木之八尋矛實物,僅展示其大致造型

種類:

鍛造者:\

參數:\

相關典故:

比比羅木八尋矛是一把存在於傳說中的長矛,其中的“比比羅木”(ヒイラギ)有時也會寫成“柊”。據《古事記》記載,小碓尊(日本武尊)在平定西國戰亂後,受父親景行天皇之命前去征伐東國——然而離譜的是,景行天皇直接把小碓尊的軍隊給扒了,將比比羅木八尋矛代替大軍交給他。小碓尊對此感到頗有微詞,但只能不情願的上路;直到參拜伊勢神宮時,小碓尊向姑姑倭姬命(景行天皇之妹)感嘆“父親想必是想借此征伐除去我吧”,擔憂侄子小碓尊安危的倭姬命則將伊勢神宮供奉的“三神器”中的天叢雲劍交給他,小碓尊才逐漸釋懷,並最終成功平定東國兵亂。東征結束後,小碓尊將此矛供奉在出雲國的伊波比神社,將矛頭朝向東北方向安置。

根據後世研究者的考證,鍛造於5世紀左右的“金象嵌兩添刃鐵矛”(金象嵌両添刃鉄鉾)應該在造型上和傳說中的比比羅木八尋矛一致,推測是仿造神話中八尋矛鍛造而來。而在最初的傳說中,八尋矛的“矛”字寫作“桙”,表明八尋矛實際上是一把木矛;八尋矛奇特的造型也難以用與實戰,以柊木為原材料應該是對樹木信仰的體現——換言之,這把矛並不能用作實戰,更多是用於宗教用途或是作為權力的象徵。

持有者:小碓尊(日本武尊)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現實原型百科·槍-第85張

位於大阪府堺市大鳥大社的日本武尊雕像

日本武尊(倭建命、倭武天皇),日本神話人物。其在父親景行天皇在位期間東征西討,平定了日本各地的戰亂,被認為是當今日本皇室的直系祖先。其主要的功績有攻伐西國熊襲地區的川上梟帥(並且在這次行動中成為了日本最早的女裝大佬)、平定東國蝦夷叛亂等;天叢雲劍的另一個名字“草薙劍”,就是在其平定東國期間得來。

目前狀態:\

注1:部分文獻將蜻蛉切等刀劍上的三鈷劍稱為“俱利迦羅龍王”,這個說法並不準確。俱利迦羅龍王為不動明王的法相之一,其化身為一把纏繞黑龍的三鈷劍——日本號上的雕刻圖案才是俱利迦羅龍王;未纏龍的三鈷劍僅為不動明王的寶具及化身,二者不應混淆;

注2:有說法認為日本號後來被母裡友信贈給了好友後藤基次,後者在朝鮮戰爭中以此槍救了母裡友信一命;後藤基次因與主君黑田長政不和而出奔後,又將此槍還了回去。這一說法被認為是江戶時代才出現的演繹,真實性不高;

注3:武田信玄麾下有三名官階為“彈正忠”的家臣,其中真田幸隆因擅長攻城而被稱為“攻彈正”(攻め弾正),高坂昌信因擅長撤退戰而被稱作“逃彈正”(逃げ弾正),槍術純熟的保科正俊則被喚為“槍彈正”(槍弾正);

注4:在前任當主宇喜多直家在位時期,面對中國地區強敵毛利氏的威脅,宇喜多氏建立起了獨特的支城和軍事體系。這一點被秀吉所看重,在宇喜多氏臣服後成為其倚仗宇喜多氏的主要方面。到了成為秀吉親信的宇喜多秀家在位時代,宇喜多氏的軍隊已不再只為擴張領地、抵禦外敵而戰,而是演變為替主家豐臣家開拓領土的工具;由於宇喜多秀家在豐臣政權中地位舉足輕重,導致宇喜多家在秀吉的旨意下多次發動軍事行動,使得軍役負擔極大地超過了其承受能力,令宇喜多家不得不為軍事行動埋單而加劇對領內人民的盤剝;這又導致了宇喜多一門內諸多家臣的不滿,家臣甚至分化為以長船紀伊守直盛為首的長船派閥和以宇喜多左京亮為首的反長船派,二者以日蓮宗與基督教的對立、檢地實施過程中的不公平和秀家的奢侈浪費為矛盾中心,展開了多次論戰交鋒,最終導致了1600年爆發的宇喜多家中騷亂。這次叛亂中,宇喜多一門損失了宇喜多左京亮為首的46名家臣,其領地和俸祿佔據了宇喜多一門的四成左右,最終導致了宇喜多氏軍事體制的崩潰;這些家臣後來與德川家康親近,在關原之戰中站在了宇喜多秀家的對立面。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