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


3楼猫 发布时间:2021-12-07 23:26:13 作者:AshuraSJ Language

·日式长枪主要结构及名词解释

日式长枪的主要结构为枪穗(枪刃)枪杆。其中枪穗部分又包含了

穗先(枪尖)、(枪刃上挖出的类似血槽的结构,并非所有长枪都具有)、盐首(塩首/けら首,枪穗与枪杆连接部分)等结构,枪穗长度超过30cm的则被称为“大身枪;”此外,日式刀剑大多采用的是目钉固定法,即使用木质或竹质目钉将钻有“目”的刀剑后端固定在枪杆或刀柄内,这部分嵌入枪杆以目钉固定的金属部分则称“枪茎”“中茎”。简要示意图可见下;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1张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2张

从外形上来分类,日式长枪大致可分为直枪和镰枪两种,其区别之处在于枪刃两侧是否有分化出来的刃。一侧有刃的被称为片镰枪,两侧有刃的即为十文字枪。具体细化的分类可参见下图;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3张

·“天下三名枪”:蜻蛉切、日本号、御手杵

-镇魂之枪——蜻蛉切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4张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5张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6张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7张

种类:直枪-大笹穗枪(大身枪)

锻造者:三河文珠派·藤原正真。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8张

《仁王2》的分灵影像中提到“村正锻造的这把大枪”,这个说法是平成以降的各类文艺作品中才出现的说法,不过严格来说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三河文珠派本身是由村正一派的传人迁往三河国建立而来。历史上使用“正真”作为刀铭的共有8位刀匠,一般认为这个“藤原正真”很有可能是被称为“三河文殊正真”的刀匠,而他的作品在风格上和伊势千子派有很大的关联性;伊势千子派开祖名叫“伊势千子正真”,当时还有一名制枪名手“大和金房正真”,有说法认为这三个称号实际上同属一人——这大概是《仁王》中将蜻蛉切设定为村正造物的由来。

参数:

根据目前展出过的数据及相关史料记载来看,蜻蛉切枪杆为木制,有青贝加以装饰,总长达到2丈(6米以上,见《藩翰谱· 第一卷》);其枪穗长1尺4寸(约47.3cm),刃最宽处达3.7cm,最厚处达1cm;枪茎长1尺8寸(约55.6cm)——考虑到枪杆为木质、以及金属部分总共只有约498克,蜻蛉切的整体重量对一名武人来说并不算太过沉重。不过本多忠胜在1601年因年事渐高而将枪杆削去了三尺左右,可能蜻蛉切原本的长度并非2丈也说不定;

枪茎处刻有“藤原正真作”字样,枪樋自下而上依次雕刻不动明王种子字、三钴剑(*注1)、圣观音菩萨种子字、阿弥陀如来种子字和地藏菩萨种子字,是一把具有浓厚佛教色彩的武器。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9张

不动明王种子字。实际上不动明王种子字共有两种写法,这种更为复杂;除了武人的守护神之外,不动明王还以酉年出生者的本命神而为人所供奉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10张

圣观音菩萨种子字。圣观音也称正观音,是观世音菩萨的本身相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11张

阿弥陀如来种子字。密宗中使用这一种子字的还有大威德明王、千手观世音菩萨等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12张

地藏菩萨种子字。地藏菩萨为密宗称谓,在大乘佛教中称其为“地藏王菩萨”。位于我国安徽省境内的九华山,就以地藏王菩萨道场而闻名

不动明王在日本被视为武士的守护神,其衍生的各种形象、乃至其手持的法器三钴剑,都被视为勇武的象征;而“圣观音-阿弥陀-地藏”的组合,则包含了救济众生、将其魂灵引导至极乐净土的含义。据说本多忠胜时常为战场上的敌将作首供养(供奉敌将首级祈求安息的仪式),并且在盔甲上以巨大的念珠作为装饰,希望能够抚慰战场上的亡灵(当然念珠也有炫耀武功的作用);而饰有诸多佛教要素的蜻蛉切,也昭示着这名猛将在战场义务之外,意求抚慰亡魂的悼亡悲悯之心。

相关典故:

关于这把枪名字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本多忠胜展示自己的枪术时,挥枪将空中的蜻蜓拦腰斩断;另一种则是蜻蜓停在枪刃上时,会因自身重力而被锋利的枪刃切成两半。后世记载较多的大多为后一种说法,以凸显蜻蛉切的锋利;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仁王》初代中将其设定为风属性的原因之一。

持有者:本多忠胜-本多忠政-本多忠朝。本多忠胜死后,这把枪传给了其长子本多忠政;大坂之阵时,忠胜的次男本多忠朝将蜻蛉切借来参战,但最终力战而死,蜻蛉切也被夺走。

目前状态:私人收藏,2019年被寄放于静冈县三岛市佐野美术馆展出;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13张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14张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15张

佐野美术馆展出的蜻蛉切局部细节

除此之外还有三把复制品:一把在爱知县冈崎市冈崎城的“三河武士屋形 家康馆”(三河武士のやかた家康館。やかた汉字写作“屋形”,指的是公家或武家的居馆,后来衍生为武家名门或有功大名的一种特有称号);一把为固山宗次所作,铭文“世伝蜻蛉切効正真作 形摸而固山備前介藤原宗次鋳之”,现藏东京国立博物馆;一把为藤原正真所作,参数一模一样,但目前下落不明。

-吞取之枪——日本号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16张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17张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18张《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19张

种类:直枪(大身枪)

锻造者:不明。枪身上没有铭文,因此无法判断这把枪出自何人之手;但结合枪的样式特点来看,研究者通常认为这是出自大和金房派的某位刀匠之手。

参数:

枪穗长2尺6寸1分5厘(79.2cm),枪茎长1尺6分5厘(62.5cm),重912.7克;包括枪杆在内全长10尺6分有余(321.5cm),总重量2.8kg;其枪樋处雕刻有精美异常的俱利伽罗龙(*注1),手法精湛,艺术价值极高,为大身枪的顶点之作,因此被认为是“天下三名枪”中的首席(“筆頭”)

相关典故:

日本号是一把话题度相当高的枪。在这把枪最开始还是日本皇室的收藏品时,就因其外观精致而被授予了正三位的官阶,流传下一句“槍に三位の位あり”的赞美之词;不过这把枪最出名的并不是拥有官阶这件事,而是与其另一个称号“吞取之枪”(呑み取りの槍)有关的故事。

在室町幕府末期,当时在位的正亲町天皇将日本号赐予末代将军足利义昭。后来这把枪经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之手,传到了“贱岳七本枪”之一的福岛正则手上。元禄五年(1596)的正月,福岛正则在京都伏见的屋敷内招待黑田长政派来作新年拜访的使者母里友信(母里太兵卫),听闻母里是黑田家著名的酒豪,不停地向母里劝酒。酒酣耳热之时,福岛正则说出“黑田家的人都不会喝酒”,给母里友信倒了一海碗酒,并以太阁秀吉所赐的名枪·日本号作为赌注让母里一口闷。母里友信听罢,当即一饮而尽,将日本号赢到手中。第二天,酒醒了的福岛正则追悔莫及,找到母里友信希望能以其他的东西换回这把枪;但母里友信说“正则公难道不知道武士无二言的道理吗”,最后也没把日本号还给福岛正则。

由于母里友信凭借好酒量喝来了这把名枪,因此这把枪也被冠以“吞取”(呑み取り)之称;后来黑田家统治的福冈地区还有名为“黑田节”的祭典,纪念的就是母里友信豪取日本号一事。

持有者:皇室-足利义昭-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福岛正则-母里友信(*注2)。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20张

母里友信

母里友信(1556-1615),黑田家家臣,“黑田二十四骑”、“黑田八虎”之一。其父曾我一信为播磨国小寺家家老,后成为黑田孝高(官兵卫)之父黑田职隆的与力;永禄十二年(1569年),友信元服,出仕于黑田孝高,继承母家的姓氏“母里”,改称母里友信。在出仕于黑田孝高、黑田长政父子时,母里友信作战英勇,一生中共讨取了76个首级,在黑田一门家臣中位列第一。其与同为黑田家臣的后藤基次关系甚好,在后藤基次于庆长十一年(1606年)出奔以后被移封后藤基次领地,任益富城城主,并获赐但马守称号。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21张

《信长之野望》系列中的母里友信,右手拿着的就是日本号

后来德川家康命各地大名前去江户城帮忙营建城池(“普请”),母里友信也以黑田家代表身份参与其中,负责营建天守台的石质城墙,并因完成情况优异而得到了家康的赐刀;但因为家康将“母里”(もり ,发音为Mori)和“毛利”(もうり,发音为Mouri)混淆,在文书状上将友信的姓氏写成了“毛利”,哭笑不得的母里友信遂在主君黑田长政的授意下改名“毛利友信”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22张

“黑田二十四骑”画像,自上往下第三排左一“毛利太兵卫友信”即为母里友信;四排右一为后藤基次(后藤又兵卫)

目前状态:现藏于福冈市博物馆。大正年间,日本号为原福冈藩人士、民主运动著名人物头山满所持有,后来几经辗转,又被赠予了黑田家。1978年,黑田家当主黑田长礼侯爵去世后,其遗孀茂子夫人根据其遗嘱,将日本号、压切长谷部等黑田家藏品捐赠给福冈市;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23张

福冈市博物馆展出的日本号局部

除此之外,日本号还有三把复制品,分别收藏展示于广岛市广岛城天守阁(广岛曾经是福岛正则的领地)、东京刀剑博物馆和大阪历史博物馆。

-焚却之枪——御手杵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24张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25张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26张

种类:直枪(大身枪)

锻造者:骏河国岛田义助。与其他两把名枪不同,御手杵是持有者专门向刀匠订做的;结合时间来看,锻造者应该为第四代岛田义助。

参数:

全长1丈1尺(约3.8m),枪穗长4尺6寸(约139cm),枪柄长7尺1寸(约215cm),是同类所有大身枪中枪身最长最大的一把。其枪鞘为熊皮毛制成,高约5尺(约150cm),直径最宽处约1尺5寸(约45cm),重达22.5kg(一说为26.25kg,可能算上了御手杵本身的重量),实在是令人很难相信一把枪身犹如大太刀一般、而且极为沉重的长枪到底要怎样才能做到保证机动的同时起到有效杀敌的作用。

枪茎和枪穗上没有任何装饰纹样,仅在枪茎处刻有“義助作”字样。

相关典故:

关于御手杵名字的由来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御手杵的枪鞘通身细长,形如日本古代的长杵(长而直的杵在后来被称为“千本杵”,与“手杵”区分开来);

第二种说法,是说这把枪的最初持有者——结城晴朝在一次战役中讨取了十余个首级,将首级挑在枪上。结果在归途中,位于枪中间的一个首级掉落,剩下两边挂满的首级和枪组合在一起,看上去像是一个双头手杵,故而得名“御手杵”;

第三种说法则说这把枪的枪鞘如同手杵一样,所以才叫这个名字——但实际上,这种中间凹陷、两头如圆台的手杵形鞘是马印,而不是枪鞘,故这一说法在学术上被认为是一个误称。

此外,游戏内将御手杵这把枪设计为水属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前桥松平家流传着“只要御手杵被拔出鞘就会天降大雪”的说法;而讽刺的是,被设定为水属性的御手杵,其现实中最后的结局是在空袭中被烧毁。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27张

结城市所藏复原品,左起依次是枪穗、牛皮制成的手杵形马印和通常情况下使用的鞘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28张

复原品,左起分别为枪穗、黑熊毛鞘(马印)、通常情况下使用的木鞘

持有者:结城晴朝-结城秀康-上野国(上州)前桥藩松平家。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29张

结城秀康

结城秀康(1574-1607),德川家康的次子——但他的出身并不高贵,是家康与正室筑山殿的侍女一夜风流后的产物。家康本人也非常不待见这个儿子,若非长子松平信康强行让父亲接纳这个弟弟,恐怕秀康一生都不会被父亲所承认;但即使是这样,家康给他起的乳名为“于义丸”也暴露了家康对这个儿子的淡漠——“于义”是家康养的一条鱼,据说是因为秀康的脸型神似这条鱼,家康就给他起了这个带有几分侮辱性的名字。

天正七年(1579),因为著名的“信康谋反事件”(也就是《仁王》中阿胜提到自己哥哥被家康逼死的事),松平信康切腹自尽,于义丸作为次子而得到了继承权;但在天正十二年(1584)的小牧·长久手之战结束后,家康将作为长兄的于义丸送至了羽柴秀吉处作为养子,将三子秀忠立为继承人——名为养子,实为人质;秀吉为体现对家康的尊重,在自己和家康的名字中各取一字,组合为“秀康”作为于义丸的名字,让其改名羽柴秀康,领河內国10000石俸禄和从五位下侍从兼三河守的官职。

在当时没有子嗣的情况下,秀吉对这名养子倍加关爱;但在天正十七年(1589)侧室淀殿(淀之方,即浅井茶茶)为其生下次子鹤松(即后来的丰臣秀赖)后,秀康瞬间就被秀吉扫进了角落,其作为丰臣继承人的身份也灰飞烟灭。秀吉在第二年(1590)把秀康丢到结城氏,命其与结城晴朝的养女鹤子结婚,继承结城氏10万1千石的家名。结城氏本是起源自“东国武艺之祖”藤原秀乡(俵藤太)的名门,但到了结城晴朝这一代却面临血脉断绝的危险,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让秀康以婿养子(以女婿为养子身份作为家族继承人。这样的例子并不罕见,同时代的名将——立花宗茂,就是以立花家婿养子身份继承立花家家业)身份继任家督。

其后,结城秀康在小田原之战和文禄庆长之役中均有参战,并在关原之战中依家康的命令牵制下野宇都宫氏和会津上杉氏;战后,结城秀康转封越前国北庄(这里曾是柴田胜家的归天之地),领福井藩67万石,受到弟弟德川秀忠的优待,并于庆长十年(1605)升正三位权中纳言。但或许是因为对变幻无常的人生感到厌倦和心灰意冷,秀康沉溺于酒色,于庆长十二年(1607)英年早逝,享年34岁,死因是恶性梅毒引发的一系列病症。这位被生身父亲认为勇武在弟弟秀忠之上的勇将,就这样在度过短暂而荒诞的一生后离开了人世。

目前状态:1945年5月25日因美军对东京发动的大规模空袭(“李梅火攻”)而遭焚毁。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30张

御手杵的遗留影像

目前收藏于各地的有四把复原品,分别位于茨城县结城市结城藏美术馆、埼玉县川越市川越市立博物馆(展出于川越城本丸御殿,为枪鞘的复原品)、埼玉县东松山市箭弓稻荷神社和群马县前桥东照宫。

·一国长吉之枪(一国長吉の槍)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31张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32张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33张

一国长吉之枪

种类:直枪(大身枪)

锻造者:山城平安城派·长吉

参数:

没有留下枪杆,仅留有枪刃传世。枪穗长1尺4寸2分(约43cm),也有说法是长1尺5寸2分(约46.1cm);不过通过对实际文物的测量,其长度确定为43cm。枪樋雕刻有不动明王的三钴剑,盐首处铭文“八幡大菩薩”;枪茎处刻有铭文“長吉作”三字。

相关典故:

“一国长吉”这个名称采用的是非常典型的“典故+锻造者”的命名方法,其中“一国”指的是筑前国。这把枪从黑田长政初阵就伴随其左右,从最开始黑田孝高、长政父子合封丰前国中津12万石,到关原之战后黑田长政加封筑前国52万8千石,见证了黑田长政向大大名迈进的人生历程。故在长政拜领筑前守一职后,将这杆陪伴自己多年的爱枪命名为“一国”,表示自己用这杆枪打下了筑前一国的领土家业;此外,也有“这把枪的价值与一国相同”的说法,被认为是长政对此枪的珍视喜爱的体现。

持有者:黑田长政

目前状态:现藏于福冈市博物馆。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34张

·人间无骨(人間無骨)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35张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36张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37张

种类:镰枪-十文字枪

锻造者:第二代和泉守兼定

参数:

没有留下枪杆,仅留有金属枪穗。枪穗直刃部分长1尺2寸2分(约37cm),两侧横向的枪刃合计长1尺1寸(约33.3cm);枪刃盐首处正面(表面)雕刻“人間”铭文,反面(里面)雕刻“無骨”铭文;枪茎处刻有“和泉守兼定”字样。

相关典故:

人间无骨名称中的“人间”在日语中意思就是“人”,而“无骨”的意思和“柔若无骨”的解释差不多;二者合在一起,可以粗暴地理解为“人(在这把枪面前似乎)没有骨头(一般)”,是对这把锋利无比的长枪的褒赞。森长可持此枪作战,在初阵时就讨取了27个首级,确实无愧“人间无骨”之威名。到后来,人们几乎是默认的将“鬼武藏”与“人间无骨”捆绑在了一起;

不过据史料记载,织田信长有一把出自备前长船清光的刀,名字也叫做“人间无骨”;美浓国关氏贞亦锻造有一把胁差,铭文为“人间无骨”。

持有者:森长可

目前状态:私人收藏。在江户时代,人间无骨一直被森家后人执掌的津山藩所藏;昭和十五年(1940)时,这把枪则是被森家旁系出身的森俊成子爵所拥有;后来是如何流落民间被人所收藏就不得而知了;

此外,人间无骨有一把年代相当久远的复制品,被收藏于祭祀森家历代祖先的赤穗大石神社。

·瓮通枪(甕通槍/瓶通しの槍)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38张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39张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40张

种类:直枪(大身枪)

锻造者:三条吉广。这名刀匠似乎是山城国京派出身,但这一派没有太多的知名作品传世。

参数:

未留下枪杆,仅有金属枪穗存世。枪穗长9寸2分(约30cm),枪樋雕刻有不动明王的三钴剑;枪茎处铭文“三条吉広”。

相关典故:

“瓮通”,顾名思义,意思是这把枪锋利到能穿透陶瓮。据说酒井忠次有次在战场上追杀一名敌将,慌不择路的敌将躲在了一个巨大的陶瓮后面,酒井忠次上前隔着瓮一枪刺去,枪刃竟穿透陶瓮直接刺穿了躲在其后的敌将,此枪遂得名“瓮通”(甕通/瓶通し)。

持有者:酒井忠次

目前状态:现藏于山形县鹤岗市致道博物館。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41张

1992年致道博物館出版的馆内藏品图鉴部分照片,左页照片即为瓮通抢

·月形十文字枪、宝藏院十文字枪(月形十文字槍、宝蔵院十文字槍)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42张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43张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44张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45张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46张

宝藏院十文字枪

种类:镰枪-十文字枪

锻造者:\

参数:\

相关典故:

月形十文字枪并不是某把特定十文字枪的名字,而是一类十文字枪的统称。十文字枪最初是由兴福寺宝藏院的僧人胤荣所开创。某一夜,年轻时的胤荣无意间看到庭院水面上倒映出的月影,灵关一闪般认为可以在长枪上加入此结构,遂在原本只有直刃的素枪上添加了横向的枪刃,使得枪在突刺之外又多了斩、钩、拉等多种攻击方式。这种形状奇特的枪后来就因此得名“月形十文字枪”,而胤荣也在这基础上开创了与素枪流枪术近乎截然不同的宝藏院流枪术,成为后世十文字枪枪术的重要流派。

从游戏内武器的造型来看,宝藏院胤荣持有的宝藏院十文字枪和月形十文字枪差别很大,月形十文字枪就是换了个颜色的人间无骨,而宝藏院十文字枪则是标准的十文字枪造型;现实中并不存在以“宝藏院”为名的专属某个人的十文字枪。

持有者:\

目前状态:\

·大蛤蟆之枪、鬼半藏的枪(大蝦蟇の槍、鬼半蔵の槍)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47张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48张

1代的大蛤蟆之枪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49张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50张

2代的鬼半藏之枪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51张

种类:直枪(大身枪)

锻造者:不明

参数:

该枪留有黑漆木质枪杆,全长258cm,重7.5kg;枪穗长99cm,直径约5cm,枪穗前端在江户时代安政年间因地震而折损,据说断掉了1尺左右(根据同时代的资料记载,这把枪的枪鞘长约159cm,大致可以推算出其长度);枪杆下半部分因二战时美军空袭而遭焚毁,仅残留一半左右的炭化枪杆,可以看到枪茎的末尾部分。

相关典故:

和游戏内的片镰枪造型不同,历史上服部正成使用的枪是一把直刃素枪。在正成16岁初阵时,他带着大约60-70人的伊贺忍者在夜晚奇袭三河国的宇土城,最终成功潜入并夺城。战后,正成因功受到家康赐枪,也就是这一把长枪;之后,这把长枪伴随正成征战多年,正成凭借着这把枪和精湛的枪术,赢得了“鬼半藏”的称号。

值得一提的是,在《仁王2》的限定版设定集中,正成的枪类似锁镰一样,可以拆分成两部分携带在腰间,两部分以锁链连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1代大蛤蟆之枪和2代鬼半藏之枪的枪尾处有一小段锁链装饰。

持有者:第二代服部半藏(服部正成)

目前状态:现藏于东京都新宿区的西念寺,与坐落于当地的服部半藏之墓共为新宿区登录有型文化财。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52张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53张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54张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55张

·大千鸟十文字枪(大千鳥十文字槍)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56张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57张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58张

注意,这张图并非大千鸟十文字枪的实物图,仅仅只是展示千鸟十文字枪的大致造型

种类:镰枪-十文字枪

锻造者:存疑。目前很多文艺作品中的说法是“第三代村正”,但这个说法根本站不住脚,还是看作是那个“村正是德川家死敌”的戏说比较好。

参数:无木质枪杆留存,仅留有金属枪穗;其余不明。

相关典故:

千鸟十文字枪是十文字枪中的一类分支,其特点是枪穗两侧的横刃较短而粗,呈现向上弯曲的状态,因为形似张开翅膀飞翔的千鸟(日语中的“千鳥”为鸻形目鸻科鸟类的总称)而得名。

据说真田信繁所使用的枪因枪穗较一般的千鸟十文字枪更长,故得名“大千鸟十文字枪”;但即使是在枪穗展出的真田庵(善名称院),也并未特别标明这把枪的名称,一般认为“大千鸟十文字枪”这个说法是后世的演绎。而根据各种记载的说法,真田信繁爱枪的枪杆全部饰以朱漆,但由于没有留下任何实物证据,所以真伪不明。

持有者:真田信繁(真田幸村)

目前状态:现藏于和歌山县九度山的真田庵宝物资料馆。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59张

最上一把即为大千鸟十文字枪的枪穗

·皆朱枪(皆朱の枪)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60张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61张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62张

前田庆次所持“平三角造直枪”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63张

种类:直枪(大身枪)(前田庆次);直枪-笹穗枪(大身枪)(长坂信政)

锻造者:筑后国刀匠下坂八郎左卫门/下坂孙次郎。前者是前田庆次所持皆朱枪的锻造者,后者则是长坂信政所持枪的锻造者。

参数:

前田庆次的皆朱枪留有木质枪杆,全长313cm;枪穗长约44cm,枪樋是漆成朱色的“血流し”,也就是血槽;枪茎铭文“下坂”。

长坂信政的枪未留下木质枪杆,仅留有金属枪穗传世;枪穗长27.87cm,枪茎处铭文“下坂孫次郎 慶長拾六年伏見三年在番之時長坂茶利九郎ウタスル也”。

相关典故:

“皆朱枪”并非某一把枪的名称,这个名称指的是一类枪身全部涂上红漆的枪。皆朱枪并非量产的批发货,在当时只有战功最为显赫的武士才有资格使用,是武艺高强的象征。《可观小说》、乃至后来的文艺作品《花之庆次~一梦庵风流记》中,都提到前田庆次在长谷堂之战中让上杉家赐予数名浪人皆朱枪,使其为不辱皆朱枪之名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故事。

持有者:前田利益(前田庆次)、长坂信政

长坂信政(?-1572),通称彦五郎、茶利九郎,侍奉了松平清康、松平广忠、松平(德川)家康三代主君的老臣。长坂信政枪法出众,在与尾张国的织田氏作战中战功彪炳,每次出阵都不会空手而返,以至于其长枪的枪刃在长年作战中被鲜血濡染而呈现血红色,因而得“血枪九郎”(血鑓九郎)的外号。正因其显赫的战功,松平(德川)家特许他将枪柄漆成红色——这使得长坂信政成为德川家臣中唯一可以使用皆朱枪的人物。后来“血枪九郎”这个名字也成为了其历代子孙的专有称号而得以传承。

此外,长坂信政还是服部半藏正成(第二代半藏)的岳父。其女儿是正成的正室,同时也是三代半藏正就之母;还有传说认为本多忠胜的枪术就是由长坂信政传授而来。

目前状态:前田庆次的皆朱枪为私人收藏;长坂信政的枪现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64张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65张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66张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67张

东京国立博物馆于2007年11月15日拍摄的长坂血枪九郎之枪实物照片

·一文钱通(一文銭通し)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68张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69张

种类:直枪(变体形式,造型类似蛇矛)

锻造者:\

参数:\

相关典故:

一文钱通是游戏内虚构的一把长枪,但这个名字确实有相关的典故。斋藤道三在成为武士之前是一个卖油的商人,而其卖油时常将一枚铜钱放在葫芦上,从油壶中舀一瓢油,然后高举油瓢将油倾下,油穿过铜钱中间的孔倒入葫芦之中,而铜钱上不沾一点油星。道三凭借着卖油时历练出的本事(道三在当时以枪法著称)、以及自己的运气,最终获得了武士的身份,并一步步往上爬,最终成功上位,驱逐主君土岐赖艺并夺取美浓一国,为自己赢得了“美浓之蝮”的称号。

持有者:斋藤道三

目前状态:\

·小松明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70张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71张

种类:不明

锻造者:\

参数:\

相关典故:

小松明是一把只存在传说里的枪,其名称的正确读法应为“小 松明”;“松明”,指的是一种将富含油脂的松木劈开并点燃的照明方式。这把枪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枪穗在夜晚时能够放出如同点燃松明一般的光芒,被认为是受到神明护佑的结果。

根据传说,元龟年间,信浓国海野氏的当主海野栋纲前往虚空藏山(奇怪的是这座山位于九州地区,在现在的长崎县;而海野氏势力所在的信浓国位于本州岛中部,在现在的长野县。至于海野栋纲为何要跑那么远,那就不清楚了)讨伐当地的鬼神之前,在信浓的善光寺境内的年神堂八幡宫祈求神明相助,并得到了小松明这把枪,最终成功击退了鬼神;

后来,这把枪传给了海野栋纲的后人矢泽赖纲(矢泽赖纲的哥哥是真田幸隆,而海野栋纲是真田幸隆的外祖父;也有说法认为是岳父)。矢泽赖纲在13岁初阵时得到了这把枪,之后在天正十年(1582)十月以沼田城城代的身份与前来进攻的北条氏邦对峙。矢泽赖纲率700骑夜袭,其高举的小松明如同猛烈燃烧的火把一般,清楚地映照出敌方北条军的所在地;而敌人却完全看不清矢泽赖纲,最后在一个时辰内尽数溃散。

除了这把长枪以外,上杉家还有一把同名的薙刀。该薙刀为备前长船近景所作,据说当时身为上杉谦信臣属的信州芋川城城主芋川正亲(芋川亲正)持此薙刀与闯入城内的贼人厮杀时,被这把薙刀砍中的地方冒出了火焰,因而得名“小松明”。不过后世一般认为这是因为刀剑碰撞在一起产生的火花,与长枪“小松明”完全不是一种概念。

持有者:海野栋纲-矢泽赖纲

矢泽赖纲(1518-1597),真田家家臣,其兄长是与高坂昌信、保科正俊合称为“三弹正”(*注3)的武田家名臣·真田幸隆(真田一德斋)。矢泽赖纲为真田赖昌第三子,幼年时被送往邻近真田氏领土的矢泽氏作为养子(这使得原本互相敌对的两家后来站在了统一战线),在经历短暂的出家之后又还俗,以信浓国先方众的身份与兄长幸隆一同辅佐武田信玄。之后在兄长去世后,赖纲跟随继承真田氏当主之位的侄子真田信纲;信纲于长篠之战中战死后,赖纲跟随继承家主之位的真田昌幸,负责经营吾妻郡、进攻沼田氏,并在天正八年(1580)5月攻占沼田城,被任命为沼田城城代。

天正十年(1582),武田家被织田信长攻灭后,矢泽赖纲正式成为真田氏的家臣,并长期与觊觎真田氏领土的北条氏对峙;天正十三年(1585),赖纲在与嫡子矢泽赖康同署书信后,基本就再没有什么事迹,应该是将事务全部交由儿子赖康处理。庆长二年(1597)五月七日,矢泽赖纲去世,享年80岁。在其没后,矢泽家在真田氏家臣中仍然保持极高的地位,直至明治时代为止,矢泽家一直在真田氏统领的松代藩抱有笔头家老格,成为松代藩的肱股之臣。

目前状态:\

·肥后之虎的枪(肥後の虎の槍)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72张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73张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74张

种类:镰枪-片镰枪(大身枪)

锻造者:不明。此枪为无铭枪,故无法得知出自何人之手

参数:

木质枪杆长10尺9寸(约363cm),枪杆上以红漆写有“加藤清正息女 瑤林院様御入輿之節御持込”字样;枪穗呈现片镰形,中间的枪刃长1尺2寸5分(约41cm),镰刃一侧长3寸8分(约13cm),另一侧的分叉则长9分(约3cm)。

相关典故:

加藤清正的这把片镰枪据说原本是十文字枪,文禄庆长之役(侵朝战争)时,加藤清正在朝鲜与猛虎搏斗,该枪被老虎咬断了一侧的枪刃;清正战胜猛虎之后,为了表达对这头敌人的尊敬,刻意没有修复短枪,因此就以这样的姿态留存了下来;

——当然想想就知道这是在扯淡:首先,十文字枪两侧的枪刃是一条直线,而此枪短刃一侧呈现上翘弧度,属于标准的片镰枪样式;其次,枪穗两侧的刃没有任何受外力作用而产生的异常形变。研究者认为加藤清正打虎一事可能存在,但被虎牙咬断枪刃一事则是子虚乌有;这个说法应该是在“天正十七年(1589),加藤清正获封肥后一国之后与天草的木山弹正交战时,十文字枪的枪刃被折断”一事基础上演绎而来。

此外,这把枪是加藤清正的女儿瑶林院(八十姬)嫁给纪州藩初代藩主德川赖宣时陪嫁的嫁妆,后来成为了纪州德川家的至宝。枪身上的漆文就是那时候写上去的。

持有者:加藤清正-纪州德川家

目前状态:现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75张

东京国立博物馆于2005年3月15日拍摄的加藤清正片镰枪的实物照片

·山姥之枪(山姥の槍)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76张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77张

种类:直枪-笹穗枪

锻造者:\

参数:\

相关典故:

山姥之枪在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介绍,《日本刀大百科事典》里仅仅提到柳生宗矩为了这把枪回绝了获封大和国高取城5万石封地的机会,转而推荐了植村家政,自己只从德川将军处拜领了这把枪;

由于相关的资料实在是过于稀缺,这把枪的起源、传承过程都是难解的谜题;而目前能找到的有关山姥之枪的信息,很多都是来自小说或其他文艺作品,提到的说法都是坂崎直盛(宇喜多诠家)讨伐了山中的妖怪·山姥,从山姥处得到了这把枪;但相关的故事却并没有任何详细记载。

持有者:坂崎直盛(宇喜多诠家)-柳生宗矩

坂崎出羽守直盛(1563?-1616),亦称宇喜多左京亮,原名宇喜多诠家,是宇喜多秀家的表兄(诠家之父为宇喜多直家的弟弟宇喜多忠家,而宇喜多直家就是宇喜多秀家的父亲)。文禄三年(1594)受洗为基督徒,受洗名保罗(パウロ/Pauro);庆长五年(1600)因宇喜多家中骚乱(*注4)而离开宇喜多家,并在同年的关原之战中加入了与原主君宇喜多秀家立场相反的东军,战后因功受封石见国浜田2万石及石见国津和野3万石。也是在此时,厌恶自身“宇喜多”姓氏的诠家在家康的授意下改姓“坂崎”,从此以“坂崎直盛”之名被后人所知。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78张

坂崎直盛

大坂之役后,坂崎直盛从大坂城的火海中将家康的孙女千姬(丰臣秀赖之妻)救了出来,因功使津和野加封1万石。但在战后因对千姬的处置问题而与幕府对立:家康允诺会将千姬嫁给救出她的人,但坂崎直盛救出千姬后家康又食言;双方谈判之时,却传来千姬已经与姬路新田藩主本多忠刻缔结婚约的消息(关于这件事的说法不一。最有力的说法认为坂崎直盛并未亲自救下千姬,是丰臣一方的武将堀内氏久将千姬护送至坂崎的本阵,再由坂崎护送至二代将军德川秀忠处;也有说法认为家康的意思并非“谁救出千姬就与其结婚”,是坂崎会错了意;还有说法认为是千姬看到坂崎脸上有丑陋的烧伤痕迹而拒绝与其结婚,并声称要出家为尼,结果后来又与相貌英俊的本多忠刻结婚)。感到自己被欺骗的坂崎直盛密谋抢亲,结果计划败露,幕府的军队将其宅邸团团围住,放言只要坂崎自裁就可延续其家业,但坂崎的家臣认为主君切腹乃耻辱的行为,便杀死了坂崎并放火焚烧了宅邸;也有说法是幕府引诱坂崎的家臣刺杀了喝醉的坂崎直盛;还有说法认为立花宗茂出谋划策,由柳生宗矩前去劝导坂崎直盛,最后说服坂崎直盛切腹自尽;

柳生宗矩(1571-1646),江户时代剑术家、政治家,大和国柳生藩开祖,世称但马守。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79张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80张

柳生宗矩木像,位于奈良市的柳生家菩提寺(*注5)芳德寺

柳生宗矩为柳生石舟斋宗严的第五子,1594年时随其父宗严前往江户,出仕于德川家康。父子二人在1600年的关原之战中立功、宗严因而得以重回旧领大和国柳生庄。之后,柳生宗严在德川家康御前展示了“无刀取”的柳生新阴流技巧,得到家康的褒美;家康希望宗严能够成为自己的直臣,而宗严则婉言拒绝并推荐了儿子宗矩,使得宗矩成为二代将军德川秀忠的剑术教练,并以护卫身份追随秀忠参加了1615年的大坂之阵,在阵中力斩七名敌将的首级——这也是柳生宗矩留下的唯一斩人的记录;次年(1616),柳生宗矩参与了坂崎直盛叛乱未遂事件的后续交涉与处置之中,最终劝说坂崎直盛以自戕而了解此事。据说坂崎直盛为表达对友人的谢意,将自己的家纹“二盖笠”(二蓋笠/にがいがさ)赠予柳生宗矩,使得该家纹后来成为了柳生家的替纹,以“柳生笠”之名为后人所知。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81张

柳生笠。柳生家原本的家纹为“地榆内二羽飞雀”(地楡に雀),柳生笠是在宗矩之后才开始被使用

进入江户时代后,柳生宗矩越发得幕府信赖,成为了三代将军德川家光的剑术师范,深受家光的信赖,在实质上形同家光的养父;1629年,柳生宗矩受封从五位下但马守之职;1632年,担任幕府初代大目付(负责监察汇报各国大名情况),是第一批4位大目付中最为年长、威望最高者;1636年,柳生宗矩的领地石高已累计达1万石,正式成为大名(幕府的臣属中,石高1万石以上的为大名,1万以下为旗本),于大和国建立柳生藩;到了晚年,宗矩的官阶进一步提升,升至从四位下、领地则扩升到1万2500石。

柳生宗矩将柳生新阴流成功发扬光大,使其成为将军家的专习剑术流派,让柳生一门成为当时诸多剑术流派的顶点,其后代历代为将军家剑术指南役;同时,柳生宗矩还广泛在幕府大名间传授剑术,在其手下修习过剑术的大名达数十人。他也因此被视为江户初期地位最高的武术家,被称为“剑术古今独步”(剣術古今独歩,出自《德川实记》)、“古今无双的达人”(古今無双の達人,出自《不动智神妙录》)、“刀术者之凤”(刀術者之鳳,出自《本朝武艺小传》),三代将军家光在其去世后感叹其为“剑术无双”(剣術無双);其在政治上的成就亦不可小觑,与执掌大奥(将军后宫)的家光乳母春日局、幕府重臣“智慧伊豆”老中松平信纲合称为家光时代的政坛“三鼎足”。

目前状态:\

·比比罗木之八寻矛(比々羅木之八尋鉾/ヒイラギの鉾/ヒヒラギノヤヒロホコ/柊之八尋鉾)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82张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83张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84张

注意,此图为日本国宝“金象嵌两添刃铁矛”的图片,并非比比罗木之八寻矛实物,仅展示其大致造型

种类:

锻造者:\

参数:\

相关典故:

比比罗木八寻矛是一把存在于传说中的长矛,其中的“比比罗木”(ヒイラギ)有时也会写成“柊”。据《古事记》记载,小碓尊(日本武尊)在平定西国战乱后,受父亲景行天皇之命前去征伐东国——然而离谱的是,景行天皇直接把小碓尊的军队给扒了,将比比罗木八寻矛代替大军交给他。小碓尊对此感到颇有微词,但只能不情愿的上路;直到参拜伊势神宫时,小碓尊向姑姑倭姬命(景行天皇之妹)感叹“父亲想必是想借此征伐除去我吧”,担忧侄子小碓尊安危的倭姬命则将伊势神宫供奉的“三神器”中的天丛云剑交给他,小碓尊才逐渐释怀,并最终成功平定东国兵乱。东征结束后,小碓尊将此矛供奉在出云国的伊波比神社,将矛头朝向东北方向安置。

根据后世研究者的考证,锻造于5世纪左右的“金象嵌两添刃铁矛”(金象嵌両添刃鉄鉾)应该在造型上和传说中的比比罗木八寻矛一致,推测是仿造神话中八寻矛锻造而来。而在最初的传说中,八寻矛的“矛”字写作“桙”,表明八寻矛实际上是一把木矛;八寻矛奇特的造型也难以用与实战,以柊木为原材料应该是对树木信仰的体现——换言之,这把矛并不能用作实战,更多是用于宗教用途或是作为权力的象征。

持有者:小碓尊(日本武尊)

《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枪-第85张

位于大阪府堺市大鸟大社的日本武尊雕像

日本武尊(倭建命、倭武天皇),日本神话人物。其在父亲景行天皇在位期间东征西讨,平定了日本各地的战乱,被认为是当今日本皇室的直系祖先。其主要的功绩有攻伐西国熊袭地区的川上枭帅(并且在这次行动中成为了日本最早的女装大佬)、平定东国虾夷叛乱等;天丛云剑的另一个名字“草薙剑”,就是在其平定东国期间得来。

目前状态:\

注1:部分文献将蜻蛉切等刀剑上的三钴剑称为“俱利迦罗龙王”,这个说法并不准确。俱利迦罗龙王为不动明王的法相之一,其化身为一把缠绕黑龙的三钴剑——日本号上的雕刻图案才是俱利迦罗龙王;未缠龙的三钴剑仅为不动明王的宝具及化身,二者不应混淆;

注2:有说法认为日本号后来被母里友信赠给了好友后藤基次,后者在朝鲜战争中以此枪救了母里友信一命;后藤基次因与主君黑田长政不和而出奔后,又将此枪还了回去。这一说法被认为是江户时代才出现的演绎,真实性不高;

注3:武田信玄麾下有三名官阶为“弹正忠”的家臣,其中真田幸隆因擅长攻城而被称为“攻弹正”(攻め弾正),高坂昌信因擅长撤退战而被称作“逃弹正”(逃げ弾正),枪术纯熟的保科正俊则被唤为“枪弹正”(槍弾正);

注4:在前任当主宇喜多直家在位时期,面对中国地区强敌毛利氏的威胁,宇喜多氏建立起了独特的支城和军事体系。这一点被秀吉所看重,在宇喜多氏臣服后成为其倚仗宇喜多氏的主要方面。到了成为秀吉亲信的宇喜多秀家在位时代,宇喜多氏的军队已不再只为扩张领地、抵御外敌而战,而是演变为替主家丰臣家开拓领土的工具;由于宇喜多秀家在丰臣政权中地位举足轻重,导致宇喜多家在秀吉的旨意下多次发动军事行动,使得军役负担极大地超过了其承受能力,令宇喜多家不得不为军事行动埋单而加剧对领内人民的盘剥;这又导致了宇喜多一门内诸多家臣的不满,家臣甚至分化为以长船纪伊守直盛为首的长船派阀和以宇喜多左京亮为首的反长船派,二者以日莲宗与基督教的对立、检地实施过程中的不公平和秀家的奢侈浪费为矛盾中心,展开了多次论战交锋,最终导致了1600年爆发的宇喜多家中骚乱。这次叛乱中,宇喜多一门损失了宇喜多左京亮为首的46名家臣,其领地和俸禄占据了宇喜多一门的四成左右,最终导致了宇喜多氏军事体制的崩溃;这些家臣后来与德川家康亲近,在关原之战中站在了宇喜多秀家的对立面。



© 2022 3楼猫 下载APP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