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王2》DLC1秘傳武技、恩寵名稱解讀及實戰評價


3樓貓 發佈時間:2021-12-07 23:23:31 作者:AshuraSJ Language

《仁王2》的第一個DLC【牛若戰紀】中新增了關卡、劇情、武器、武技、恩寵等部分內容,刨開毫無誠意的關卡和簡短的劇情,【牛若戰紀】中的套裝、秘傳武技和恩寵倒是有很多值得琢磨之處。本文將簡要對DLC1的三個秘傳武技、以及新增綠字恩寵的名稱典故進行一定的解讀,並對其實戰效果進行一些評價。


·秘傳武技

太刀-鞍馬劍舞

掉落者:源義經

掉落任務:【牛若戰紀】人妖相剋的盡頭(人妖相剋の果て)、【牛若戰紀】超越白刃(白刃を越えて)

名稱解讀:非常好理解的一個武技名。源義經幼時曾到京都的鞍馬山修行,傳說曾在鞍馬山受到大天狗“鞍馬山僧正坊”的教導,從天狗處習得了精妙絕倫的劍術。此武技名“鞍馬劍舞”以及義經專屬盔甲“牛若之鎧”套裝效果“鞍馬流劍術”,都是指的義經師從天狗學劍一事。

《仁王2》DLC1秘傳武技、恩寵名稱解讀及實戰評價-第1張

《舍那王於鞍馬山學武術之圖》,月岡芳年作。“舍那王”(しゃなおう)也作“遮那王”,是源義經幼時於鞍馬山鞍馬寺出家修行時的稚兒名

技能評價:鞍馬劍舞是一個性價比相當高的武技,其攻擊形式為可控制位移方向的斬擊-斬擊-踢擊-斬擊-斬擊的5連擊。踢擊的加入使得這一技能擁有較為優秀的削精能力,完整一套連擊可以將亡骸武者的精力槽削減至1/5以下,對付妖鬼時削精能力也遠優於劍氣-亂迅劍的組合;

最重要的是,這一武技帶有定向性,也就是會鎖定目標進行位移。如果敵人在攻擊過程中跳開或者向兩側移動,鞍馬劍舞會自動朝向敵人所在的位置繼續攻擊——類似劍氣衍生技“亂迅劍”,但亂迅劍在無鎖定目標的釋放過程中不能推動搖桿變更方向,只能走一條直線,相較之下鞍馬劍舞的機動性就要更強一些。

總體而言,鞍馬劍舞應該算是DLC1三個秘傳武技中最實用的一個。這個武技具有很高的削精能力,自帶位移使得這一武技也有了開發閃避攻擊的操作可能性,且不會與太刀下段任何實用武技形成鍵位衝突,將太刀的地位進一步抬升,相當適合主太刀的玩家刷取使用。

通用-鳳鳴斬

掉落者:源義經

掉落任務:【牛若戰紀】人妖相剋的盡頭(人妖相剋の果て)、【牛若戰紀】超越白刃(白刃を越えて)

名稱解讀:“鳳鳴”典出自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史書《竹書記年》:“文王夢日月著其身,又鷟鸑鳴於岐山。孟春六旬,五緯聚房。後有鳳凰銜書,遊文王之都。”意思是周文王夢見日月同時覆蓋在其身上,同時聽聞鳳凰在岐山(周的發源地)鳴叫,後來又見到鳳凰銜著天書在周的都城飛翔;

《莊子·秋水》中說,“鵷鶵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這個“鵷鶵”,就是與鳳凰一類的一種鳥。其只棲於梧桐樹上、只食竹子結的果實、只飲甘甜的泉水,被認為是品行高潔的鳥類之首,“見則天下大安寧”(《說文解字》);這樣的鳥類出現在周文王的都城,人們認為是文王的仁德吸引了鳳鳥,因此認為周將會興盛、並取代殘暴的紂王統治的商得到天下。

正是因為這一典故,後來人們也以“鳳”來比喻有聖賢才能的稀世人才,如《論語·微子》中的“鳳兮鳳兮,何德之衰也”,就是以鳳凰來比喻當時的君王。源義經是師從神怪、為笹龍膽天下立下諸般大功的名將,【牛若戰紀】的劇情更是將其塑造為手持楚葉矢之劍討伐妖魔的英雄、而將源賴朝設定為受到果心居士附身的殘暴之人;“鳳鳴斬”名稱中的“鳳”,無疑指的就是文武兼備、被賴朝認為有追逐天下資本而趕盡殺絕的源義經。

技能評價:一個字評價,“帥”,但除此之外並沒有突出的優勢。鳳鳴斬這一武技在輸入指令和長按按鍵時,會呈現出近戰和遠程兩種不同的傷害效果,在觸發弁才天恩寵效果“多才多藝”時,可以利用遠程攻擊這一點來實現中距離的銜接,以避免疊加數層的“多才多藝”效果白白浪費;同時,這一技能在平地上可以起到牽制中距離敵人的效果,可以攻擊到路線上的所有敵人——但傷害就不要想了,低得很,打不出妖怪化源義經那種三刀秒人的效果。

此外還需注意一點,鳳鳴斬的長按遠程攻擊需要消耗妖力,一共4下斬擊,需要消耗4格妖力。在自身攜帶擁有更高性價比的魂核技能(如牛頭鬼、鬼火等)時,將妖力花費在收益不高的鳳鳴斬上未免顯得得不償失。從這些角度而言,鳳鳴斬的最佳使用場合是搭配弁才天恩寵“多才多藝”、充當過渡銜接武技疊Buff,或是搭配九頭龍恩寵走妖怪技流;其他玩家若要使用鳳鳴斬,並不推薦頻繁使用遠程攻擊。

機關棍-伏虎咆哮

掉落者:武藏坊弁慶

掉落任務:【牛若戰紀】平息狂風的笛聲(嵐凪ぐ笛聲)、【牛若戰紀】付喪武僧(付喪の武僧)

名稱解讀:“伏虎”,即蹲伏的老虎,最早出自《荀子·解蔽》“冥冥而行者,見寢石以為伏虎也” 。“伏虎”表靜,形容老虎休養生息、蟄伏待發之態;而“咆哮”表動,指猛虎襲來、聲嘯山林之狀。這一武技的表現形式為“抓住棍棒蓄力,之後使出強力一擊”,前期會有一個蓄力過程,如同虎豹蟄伏、伺機而動,之後會猛地將機關棍前部發射出去,好像虎豹暴起撲殺一般,算是一個兼具氣勢與形象的武技命名。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武藏坊弁慶是武僧,但這個武技的命名與“十八羅漢”中的伏虎羅漢其實沒有關係。首先,“十八羅漢”雖然誕生於唐末、盛行於宋朝,但“降龍”、“伏虎”等諸多尊者的名號,實際上是在清代才由乾隆皇帝欽定;其次,“伏虎羅漢”之名,是其每日以飯食飼餓虎,老虎受其恩德,之後皈依尊者、與其友善,這與武藏坊弁慶力大無窮、剛猛善戰的特點是不一樣的。

技能評價:由於仁王系列有“第一個DLC的新武器都是親兒子”定律,機關棍的許多武技都有相當不錯的實戰價值。伏虎咆哮屬於突進型攻擊(可得到牛頭鬼魂核固有詞條加成),但並不會產生位移,而是以武器伸縮的形式攻擊到遠處敵人,具有相當長的攻擊範圍,且完全蓄力後傷害可觀;而由於機關棍在對付大型非人類敵人上的優勢,使得伏虎咆哮可以連帶機關棍一起,完美融入弁才天恩寵“多才多藝”的體系中,可以實現與鳳鳴斬類似的遠程疊加Buff效果,具有較高的實戰價值。

不過和手斧、斧等武器的蓄力武技類似,伏虎咆哮需要的蓄力時間較長(長於太刀居合和雙刀十字斬),所以在施放時需要考慮好釋放時機,或者以犧牲傷害的方式來縮短蓄力時長。

·恩寵

關於恩寵

玩過初代《仁王》的玩家可能會注意到,DLC1新增的恩寵和初代的恩寵有些不一樣——一個很顯著的特點在於【牛若戰紀】中的恩寵是綠色字體,而《仁王》中的恩寵為橙色字體,且只出現在四、五週目掉落的橙裝道具中;

《仁王2》DLC1秘傳武技、恩寵名稱解讀及實戰評價-第2張

《仁王》中的五週目神寶恩寵

這實際上是《仁王2》為了適應新機制做出的一種變動。在DLC1新增的“修羅的夢路”難度中,許多BOSS都附帶“一難”Buff,必須通過處決、妖反等方式短暫解除後才能打出正常傷害,否則基本上是刮痧;而綠字恩寵,是在三週目就出現的一種有效提升傷害的手段,通過與八尺瓊勾玉(核心內容)搭配來觸發多件恩寵詞條或套裝詞條,使得自身的傷害能夠超出“一難”Buff的限制,在處決或妖反較少的情形下提升自身的傷害量。

當然,和初代類似,恩寵無法與裝備自帶的套裝詞條並存,因此有恩寵的基本都是單件式裝備,使得原有的完整一套裝備的配裝思路受到了挑戰。當前的主要思路是將恩寵與套裝效果結合,以散件的形式進行穿搭,一般是隻衝著某一特殊強力詞條效果進行搭配;整套穿滿的配裝也有(比如高幸運日輪之子配裝),但套裝給出的增益還是相對低了一些。

《仁王2》DLC1秘傳武技、恩寵名稱解讀及實戰評價-第3張

《仁王2》DLC1秘傳武技、恩寵名稱解讀及實戰評價-第4張

注意看這兩張圖,“玄冥陰陽裝束”的套裝效果“晴明御靈”與“稻荷神的恩寵”同為綠字,二者無法並存

當前的綠字恩寵共10種,分別是稻荷神八幡神九頭龍和“七福神”(惠比壽、大黑天、毗沙門天、弁才天、福祿壽、壽老人、布袋尊)。用於命名這些恩寵的有日本本土神祇,但更多的是來自中國、印度的“舶來品”(主要集中於“七福神”);這些恩寵在搭配上也存在一些細節,下文將淺要談一談。

《仁王2》DLC1秘傳武技、恩寵名稱解讀及實戰評價-第5張

歌川國芳筆下的七福神

稻荷神

《仁王2》DLC1秘傳武技、恩寵名稱解讀及實戰評價-第6張

稻荷神”一般指“宇迦之御魂神”(ウカノミタマ),是一位主管食物、農作等方面的女神。在《古事記》中,宇迦之御魂神是須佐之男命和大山津見神之女·神大市比賣誕下的女兒;而在《日本書紀》中,被稱作“倉稻魂命”的宇迦之御魂神是伊邪那岐命和伊邪那美命生完大八洲國和風神志那都彥後,因為感到腹中飢餓而產下的神祇。無論是哪個版本,宇迦之御魂神都與“食物”有密切的聯繫(其外公大山津見神是掌管山野物產的山神,母親神大市比賣是商業市場的庇護神),這使得她被尊為農業、商業的守護神;這套恩寵中的“屬性附武增傷”和“使用陰陽術賦予精力恢復速度上升”效果,對應的就是稻荷神庇佑千萬種食物食材、以及食物能為人提供體力精力的效果。

《仁王2》DLC1秘傳武技、恩寵名稱解讀及實戰評價-第7張

位於京都的伏見稻荷大社。伏見稻荷大社是全日本稻荷神社的總本山,是稻荷神信仰的中心,以其規模浩大的“千本鳥居”而出名

同時,其別名“御饌津神”(ミケツノカミ)因為在古日語中可以寫作“三狐之神”(みけつのかみ),使得人們將狐狸視作是稻荷神的神使而加以保護。初代《仁王》中就有數個與稻荷神和狐狸有關的任務,在此不予贅述。

恩寵評價:

【牛若戰紀】中的綠字恩寵並非每個都實用,一般說最常用、門檻最低的只有四個(稻荷、八幡、毗沙門、弁才天);而在這四個泛用性最高的恩寵中,稻荷神一套無疑是最為實用的一種。搭配3件的“陰陽術術力+30”對於陰陽術玩家而言相當好用,但組合5件和7件的雙重“屬性附武傷害+10%”才是這一套恩寵的核心。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屬性附武”並不是武器自帶的屬性,而是通過各種護符、忍具(麻痺和毒)以及鬼火魂核技能給武器附帶的具有時效性的屬性。在搭配稻荷5件或7件詞條時,屬性附武帶來的傷害相當可觀——甚至毒/火帶來的持續傷害比玩家直接打出的傷害還要疼,在對付很多BOSS時能發揮相當強的功效。

有這一詞條加持,稻荷神恩寵適用的玩法就很多變了。玩家可以選擇攜帶鬼火魂核和上屬性的忍術、陰陽術道具,走多屬性混沌流持續性傷害打法;當然,對於很多玩家而言,7件全部搭配散件稻荷神的配裝顯得有些單調,也可以只搭配5件(佩戴八尺瓊勾玉則只需4件),配合惡七兵衛套裝4件詞條“近身刺擊傷害+24%”走空精處決流、或是陰陽武者/玄冥陰陽等套裝玩陰陽術打法——當然其他配裝也可以,強大的配裝兼容性正是稻荷神一套的優勢。

八幡神

《仁王2》DLC1秘傳武技、恩寵名稱解讀及實戰評價-第8張

八幡神(やはたのかみ/はちまんしん)是日本的武神和弓矢之神,是本土信仰在經歷“神佛習合”過程中誕生完善的神。在神道教中,八幡神被稱作“譽田別命”,是第15代應神天皇的神格化;而在佛教中,八幡神被視為是阿彌陀如來的化身,因而也有“南無八幡大菩薩”的稱呼。

《仁王2》DLC1秘傳武技、恩寵名稱解讀及實戰評價-第9張

僧形八幡神像

因為八幡神的祭祀通常會將應神天皇和征伐三韓的神功皇后進行夫妻同祀,使得八幡神還有一個“皇祖神”的別稱,出身皇室的清和源氏、桓武平氏因而將八幡神視為自己一族的守護神;平氏、源氏兩家先後建立武家政權後,八幡神也成為了武士和武藝的守護神,武士們信仰八幡神,將八幡神的神號寫在旗幟、盔甲上,意圖得到八幡神的加護、在戰場上所向披靡。著名的源賴政射鵺俵藤太討伐大百足那須與一射落船扇的傳說中,三人都是口誦八幡神名號後,射出的箭才得以正中目標;戰國時期後北條氏一門率領“北條五色備”之一的“黃備”的猛將·北條綱成,其黃色旗幟上印有“南無八幡大菩薩”的字樣,因而有“地黃八幡”之稱。

恩寵評價:

如同八幡神的庇護的武藝、弓矢、射術一般,這套恩寵適用於走弓箭輸出流的玩家。5件和7件的組合都是與弓箭傷害密切相關,配合帶有麻痺詞條或附加麻痺效果的弓箭能打出巨大傷害,即使是面對三週目難度下的源義經也有一定的優勢。

但由於本套恩寵對弓箭的要求較高,如國玩家在此前並非從頭開始打造弓箭流的配裝,放棄原有的成形裝備重練弓箭套可能需要較多的時間精力;此外,儘管可以洗出自瞄詞條,但弓箭流在FPS手抖玩家手中可能無法發揮最大的功效,因此八幡神恩寵在泛用性上略為受制了一些。

九頭龍

《仁王2》DLC1秘傳武技、恩寵名稱解讀及實戰評價-第10張

九頭龍(くずりゅう)並非某一特定神明,而是日本各地一系列類似傳說的綜合體,主要見於九頭龍川流域、戶隱、箱根、平城京(今奈良西郊一帶)等地。各個區域的九頭龍傳說內容存在一定的差異,但大部分傳說中,九頭龍都是以水神、土地守護神或神佛化身的面貌出現;這裡以部分地區的傳說為例,簡要提一下九頭龍傳說的內容。

《仁王2》DLC1秘傳武技、恩寵名稱解讀及實戰評價-第11張

九頭龍

在戶隱山一帶,九頭龍是以水神和善神形象出現的。鎌倉中期的《阿裟縛抄諸寺略記》(阿裟縛抄諸寺略記)記載,8世紀中期,一位名為“學門”的修行者唸誦法華經,感化了被封印在戶隱山下一個生有龍尾的九頭惡鬼,之後惡鬼成為當地的守護神,被尊為“九頭龍權現”,人們認為供奉九頭龍權現有風調雨順、實現美好姻緣和治療牙痛病的作用。此外,戶隱山的九頭龍傳說還有一個很有趣的內容,就是九頭龍權現喜歡吃梨,只要對九頭龍供奉梨子,就能夠實現自己的願望。箱根九頭龍神社的緣起故事也與戶隱山的版本差不多,不過箱根的九頭龍具有戶隱山九頭龍沒有的安產庇佑作用;

而在將“九頭龍”作為名字的九頭龍川一帶,九頭龍信仰要顯得更加複雜,但一般認為與“白山信仰”有密切的聯繫。白山(はくさん)是位於今天石川縣、福井縣、岐阜縣的一座火山,在山嶽信仰體系中被尊為“白山大權現”,在神佛習合過程中又被視為是十一面觀音菩薩的化身;據說十一面觀音曾化身為九首巨龍,出現在奈良時代的修驗僧——泰澄面前,之後泰澄便在九頭龍的點撥下勤加修煉。後來,第26代繼體天皇在越前國治理日野、足羽、黑龍三大河的河道(黑龍川就是日後的九頭龍川),為祈求河流平穩而在當地祭祀黑龍、白龍兩大神,隨後黑龍大神又升格為鎮護日本四方位的“四大明神”之一——東為常陸國的鹿島大明神,西為安藝國的嚴島大明神,南為紀伊國的熊野大權現,北則是越前國的黑龍大明神;又過了很久,據說在寬平元年(899)的六月,正處汛期的黑龍川從上游飄下了白山大權現的雕像。正當信徒們準備頂禮膜拜之時,突然驚訝地發現河中出現了一條九頭黑龍,彷彿頂著雕像向下遊游去,此後,這條河便改名為“九頭龍川”;

在奈良等地的九頭龍傳說則存在一些細微差異。這些地方的傳說中,九頭龍大多是主動出現並驅散傳播的疫病、吞食危害人間的病魔。奈良平城京的九頭龍傳說與唐代孫思邈所著《千金翼方》有關,此書中有“南山有地、地中有蟲、赤頭黃尾、不食五穀、只食瘧鬼、朝食三千、暮食八百、少一不足、下符請索、語你速去、即得無殃,汝若不去,縛送魁剛,急急如律令”的祛病咒文,這與平城京遺址二條大路木牌上記載的“南山之下有不流水 其中有一大蛇 九頭一尾不食餘物 但食唐鬼 朝食三千 暮食八百 急々如律令”的咒文大致相同。

結合上述的幾個例子可以看出,九頭龍被認為是一種具有懲惡揚善、庇護眾人能力的特殊存在,在馭水、驅邪、治病、庇佑姻緣生產等方面有強大的能力;雖然在很多方面與“神”無異,但其並不以人形現世,而是以神怪生物(龍)的形象呈現在眾人面前,因此在很多方面並沒有人的思維,而是以一種較為直截了當、甚至可以說是直白粗暴的方式解決問題。就這一點而言,結合日本傳統神道思想中“萬物有靈”的部分、以及將擁有特殊能力的事物都加以供奉來看,九頭龍應該是介於神和妖之間的一類地方性神祇——這也是九頭龍恩寵的詞條大多與妖怪技、妖力有關的原因。

恩寵評價:

如同屬於神妖一類的九頭龍大明神一般,九頭龍恩寵的主要詞條都與妖力回覆有關;搭配3件的“水屬性傷害增加妖力”更是對應了九頭龍水神的身份。這套恩寵相對而言不太看重裝備搭配,更注重玩家對於守護靈、魂核的選擇。在攜帶水屬性武器、或是攜帶了給武器上屬性的符咒時,2件組合的水傷回覆妖力能較為有效地讓玩家縮短妖怪技施放的間隙,6件組合的A級傷害妖力反映則可以使輸出逐漸呈現上升趨勢;

但這裡存在一個小小的衝突:隨著妖怪技的釋放,妖力不可避免地會減少,這時6件組合的效果就會減弱,需要重新等到妖力回滿才能實現最大傷害。因此九頭龍恩寵可以有兩種思路:第一種是穿戴7件九頭龍恩寵,詞條洗成妖力相關,守護靈選擇勇魚神(對水屬性異常狀況敵人增傷)/八百波姬(水傷害回覆體力&攻擊水屬性異常敵人回覆妖力)/六牙象(瞬間防禦回覆3妖力)/玄武(陰陽術回覆妖力)等守護靈,走妖力增傷屬性流;第二種思路則是與稻荷神恩寵結合,攜帶昂妖符及纏水護符,搭配5稻荷3九頭龍,在不斷給敵人施加水屬性異常狀態時,利用削精能力強的妖怪技增加處決的機會——實際上第二種思路類似於輔助稻荷神恩寵進行輸出,九頭龍起到的是回覆妖力的作用。

另外,在選擇九頭龍恩寵時,鬼火(水)魂核、纏水護符、水纏符都是非常重要的道具;但水屬性的效果在戰鬥中使用頻率並不如雷火毒麻淨這幾種屬性,從這個角度來說,九頭龍恩寵最核心的屬性加成反而成了限制其出場的因素。

惠比壽

《仁王2》DLC1秘傳武技、恩寵名稱解讀及實戰評價-第12張

惠比壽(えびす)是“七福神”之一,也有說法認為他是“七福神”之首;事實上,在不同場合,“惠比壽”是以完全不同職能的神明形象出現的。

作為“七福神”中唯一一個發源於日本本土信仰的神祇,惠比壽通常以身著日本古代公卿所著的狩衣(かりぎぬ)、左手懷抱巨大的鯛魚(著名的日本小吃“鯛魚燒”就是仿造這種魚的外形制作而成)、右手持魚簍釣竿、笑容可掬的老者形象出現;有些惠比壽神雕像會帶著烏帽子,有的則頭戴斗笠——現在日語中有“えびす顔”的說法,指的就是溫暖和藹的笑臉。

《仁王2》DLC1秘傳武技、恩寵名稱解讀及實戰評價-第13張

惠比壽神

從他的形象就可看出,這位神明與漁業、水產、乃至海洋,都有著較為密切的聯繫;他的起源故事雖然眾說紛紜,但大多都有著類似的情節,即“惠比壽神是‘漂流’而來的神祇”。室町時代的說法認為,“記紀”二書(《日本書紀》和《古事記》)中因伊邪納岐命、伊邪那美命不符禮儀誕下而早夭的畸形兒·蛭子(ヒルコ,也稱“蛭兒”),其遺體漂流到陸地,化作名為“夷三郎”的神被人們供奉——這個“夷三郎神”,就是惠比壽神的雛形、或是被視為與惠比壽同一體的存在。由於惠比壽是“漂流”的神明,他因此被視為是外來者、航海者和漂流物之神,或是被視為一種外來神(“客神”);

而在部分民間傳說中,惠比壽神是一種名為“勇魚”(いさな)的巨大魚類的神格化——是不是很熟悉?這個“勇魚”,其實就是鯨魚(一般是座頭鯨);千利休的守護靈“勇魚神”,指的就是這種大魚。勇魚體型巨大,其身邊經常跟著許多魚群,漁民遂將勇魚視為能帶來豐厚漁獲的海神,其後又將其人格化,形成被稱為“惠比壽”的神明形象。這種帶來豐厚勞動報酬的職能又擴展到商業領域和生活中,隨之衍生出“福神”的職能,使得惠比壽又作為招財納福的神受到眾人膜拜。

恩寵評價:

如同其在日本民間常以“福神”形象出現一樣,惠比壽恩寵的核心是“幸運加成”。3件組合即可得到15幸運加成,5件時擁有52%的擊倒敵人提升幸運幾率,6件和7件分別可以得到25幸運加成和15%道具掉率的效果,只要搭配5件就能獲得相當大幅度的幸運提升,對於刷稀有道具有很大的幫助;

但是,如此大幅度的提升幸運是建立在犧牲輸出的基礎上的。仔細觀察惠比壽恩寵的內容,很容易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它的詞條中沒有一個是對強化輸出有幫助的,這就註定了這套恩寵只適合用來刷合魂的裝備素材,而不適合用於挑戰高難度的關卡。

——當然,若是結合日輪之子之鎧組合6件的效果“傷害反映(幸運) A+”,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在這種組合下,高幸運能使得自身傷害獲得較大提升,從而以另一種形式實現輸出強化;但日輪之子是套重甲,而且必須組合6件、配合八尺瓊勾玉也要5件才能獲得幸運增傷詞條效果。這種情況下,剩下的裝備必須全部洗出惠比壽恩寵,才能觸發5件組合的52%擊倒敵人提升幸運詞條,總的來說得不償失,不適合多數玩家使用。

大黑天

《仁王2》DLC1秘傳武技、恩寵名稱解讀及實戰評價-第14張

大黑天(だいこくてん)源自印度教神話,在日本與惠比壽一同被視為財神組合。但是需要注意,“大黑天”和“黑天”是兩碼事:前者是溼婆的化身,是軍神、護法神、醫神和財富之神;而後者是毗溼奴的化身,其梵文名Krishna也被譯作“奎師那”,在印度教史詩《摩訶婆羅多》和詩歌《薄伽梵歌》中以阿周那(Arjuna)導師的形象出現。

在原本的佛教中,大黑天的形象與印度教中並無二致,都是以體色青黑、三頭六臂忿怒相的姿態呈現;佛教傳入日本後,由於“大黑”(だいこく)在發音上與“大國”一致,大黑天神遂與日本神話中的大國主神習合,融合了後者的部分特徵。神佛習合後,大黑天逐漸脫離了其在佛教中的形象,以頭戴烏帽子、身穿袴裙、左手持大口袋、右手持木槌、腳踩米俵(盛放大米的桶狀物)的溫和男性形象出現,作為“農產”的福神與“水產”的福神——惠比壽一同被人們祭祀。

《仁王2》DLC1秘傳武技、恩寵名稱解讀及實戰評價-第15張

大黑天

此外,在日本,“大黑天”也是對僧侶妻子的稱呼。江戶時代作家井原西鶴的作品《好色一代女》中,就有女主角成為一座寺廟住持的妻室、被人稱為“大黑天”的內容。

恩寵評價:

雖然也是“福神”,但大黑天的恩寵詞條主要是與忍術相關。5、6、7件的組合效果都是強化忍術及攻擊對忍術術力的反映,可以說是契合忍者流玩家的一套恩寵。但忍者流屬於跑酷道具系的打法,本身並不能算是主流配裝套路;再加上忍術飛鏢在三週目對很多敵人的傷害大不如一二週目、而幻術面對對應抗性的敵人又相當乏力,使得大黑天和忍者流在使用時可能存在一定的侷限——偏偏當前版本大黑天恩寵的出現幾率又是最高的,暗恥在這坑爹呢這是……

在配裝上,大黑天套可以與3件伊賀忍者頭領組合(忍術術力+45),強化忍術道具的輸出;也可與鳶加藤套裝混搭,在有八尺瓊勾玉的情況下結合自身需求進行任意件數的搭配。

毗沙門天

《仁王2》DLC1秘傳武技、恩寵名稱解讀及實戰評價-第16張

毗沙門天(びしゃもんてん,“毘”為異形字)即佛教“四大天王”中的多聞天王,在中國有“托塔天王”的俗稱(不過我國很多造像為了表現托塔天王保佑風調雨順的屬性,將其手中的寶塔和三叉戟換成了雨傘);“多聞天”是這位天王與其他三位天王一同塑像接受供奉時的名稱,“毗沙門天”則是單獨供奉時的稱呼。對日本戰國題材的文藝作品比較熟悉的讀者,應該對這位神明並不陌生——有“越後之龍”、“軍神”美稱的戰國大名·上杉謙信,就以毗沙門天化身自居;

《仁王2》DLC1秘傳武技、恩寵名稱解讀及實戰評價-第17張

《仁王2》DLC1秘傳武技、恩寵名稱解讀及實戰評價-第18張

《信長之野望:大志》中的上杉謙信

毗沙門天在日本的形象與佛教中形象並沒有太大的差異,都是身著鎧甲、手持寶塔和寶棍的武將造型;可能最大的區別在於,中國的毗沙門天像常有一銀色小鼠陪伴在其身邊,而日本的毗沙門天則是以老虎蜈蚣作為神使——上杉謙信的幼名“虎千代”和初代《仁王》中伊達成實的守護靈“毗沙百足”就與此相關;

在職權上,毗沙門天主要是以軍神、財神的形象出現,傳說日本曾有一間供奉毗沙門天的寺院,院裡的僧人得到毗沙門天護佑,只要將缽盂拋向空中,就能得到食之不盡的糧食;此外,由於平安時代的菅原道真曾供奉毗沙門天、祈求能得到文采和智慧,又使得毗沙門天被視為能給人帶來大智慧的守護神。

《仁王2》DLC1秘傳武技、恩寵名稱解讀及實戰評價-第19張

熊本縣玉名市蓮華院誕生寺內的多聞天像

恩寵評價:

和毗沙門天文武兼管、財藝並行的職能一樣,毗沙門天恩寵的特點是“全面”。3件套的金錢獲取提升看做添頭即可,5、6、7件組合的武技增傷、瞬間防禦加攻和攻擊力對武反映才是這套恩寵的核心。

在《仁王2》中,“武”是一項加成效果相對較為全面的屬性,能夠提升許多武器的攻擊力,而毗沙門天恩寵7件的對武反映增傷則能夠針對武屬性大幅增加攻擊力,對經常變動武器的玩家而言是十分泛用的套組;此外,即使不穿齊7件,也可以通過5稻荷5毗沙門天的組合走屬性武技流、或是與弁才天恩寵結合,利用多才多藝來提升武技的傷害。總的來說,這套恩寵的泛用性很高,在10套恩寵中具有較大的優越性。

弁才天

《仁王2》DLC1秘傳武技、恩寵名稱解讀及實戰評價-第20張

弁才天(べんざいてん)也稱“妙音天”、“辯才天”、“辯才天女”、“辯財天”,是“七福神”中唯一以女性面貌現身的存在,同樣也是一位來源於印度教和佛教神話的神明;日本的弁才天在形象上融合了吉祥天等佛教女神,以及市杵島姬命等神道教女神的元素,因此其面貌與原本印度的弁才天已經有了一定的區別。


在印度教原典神話中,弁才天是大神梵天的妻子,其梵文名“Sarasvati”指《梨俱吠陀》記載的吠陀時代一條位於印度西北部的河流——薩拉斯瓦蒂河(現已乾涸斷流,僅有中段留存),這表明弁才天最初是一位女性河神;其形象為手持頂飾向外勾的琵琶的端莊美女,這與其“妙音天”、“妙音天女”的別稱和音樂女神的神格緊密相連。而在佛教中,弁才天除了身份變為文殊菩薩的女身化身,造型上與印度教內的弁才天沒有太大差異,僅有其手扶的琵琶頂飾變成了向內勾;

《仁王2》DLC1秘傳武技、恩寵名稱解讀及實戰評價-第21張

佛教中的弁才天形象

《仁王2》DLC1秘傳武技、恩寵名稱解讀及實戰評價-第22張

鶴岡八幡宮所藏的雙臂弁才天木像,作於1266年

傳入日本以後,弁才天的法相變得複雜起來。雙手持琵琶的天女形象只是一種,還有一種見於中國唐代佛教典籍《金光明最勝王經》記載的弁才天,以類似吉祥天忿怒相八臂造型、手持弓、刀、斧、矛、索、箭、戟、杵、輪八種武器的端莊女神形象出現——這種法相側重於展現弁才天“戰神”的屬性,但實際上弁才天是智慧之神,八臂和戰神的屬性其來源於印度教和佛教中的吉祥天(印度教中為毗溼奴之妻,佛教中為毗沙門天之妹);

《仁王2》DLC1秘傳武技、恩寵名稱解讀及實戰評價-第23張

鎌倉時代“吉祥天像廚子”上的八臂弁才天畫像(也有說法認為其實是吉祥天),現存於京都木津川市淨瑠璃寺

這種形象再後來又進一步演化,形成被稱作“宇賀弁才天”的形象。其特徵為頭頂有纏繞的長蛇和老人的頭像,有些還會立有紅色鳥居,是弁才天在鎌倉時代與來歷不明的龍神或蛇神“宇賀神”結合的產物,在研究界被視為是日本獨有的造像,屬於獨立於中印兩國佛教體系之外的“偽經”內容——“七福神”中的弁才天,大多就是以“宇賀弁才天”造型出現的。

《仁王2》DLC1秘傳武技、恩寵名稱解讀及實戰評價-第24張

宇賀弁才天畫像,在其身側兩個身形較小的人物是“七福神”中的毗沙門天和大黑天

《仁王2》DLC1秘傳武技、恩寵名稱解讀及實戰評價-第25張

滋賀縣竹生島寶嚴寺的宇賀弁才天像,作於1565年,相傳為淺井長政之父淺井久政所供奉

恩寵評價:

弁才天恩寵是10套綠色恩寵中最特殊的一種,這套恩寵幾乎其他所有詞條都可以不要,只留核心詞條“多才多藝”即可。“多才多藝”是一個類似薙刀鐮奧義“轉變燎原”的詞條,效果為以武技命中敵人後,獲得一個持續性的攻擊加成BUFF——這個BUFF的時間比轉變燎原要長很多,大概能持續1分鐘左右;每當以不同的武技命中敵人後,這個BUFF會疊加一層,獲得的攻擊力加成也會提升,最高能達到9層。一旦疊滿9層,甚至可以實現接近一倍的傷害提升幅度,是具有相當強輸出能力的加成;在當前版本,若是組合出5稻荷6弁才天的配裝,甚至能達到傷害溢出的水平;

弁才天和稻荷神類似,在搭配上都有著極高的包容性,玩家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自由與任何套裝或恩寵進行組合。不過這套恩寵需要考驗玩家對武技的熟悉程度,只有在戰鬥中不斷使用武技,才能觸發“多才多藝”有效強化自己的輸出能力,對跑酷忍術流玩家可能不太友好;此外,作為弁才天恩寵核心詞條的“多才多藝”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內容:

1.觸發詞條必須是“命中”的武技,妖反、近身處決、倒地處決包含在內,但不包括切換武器的紫電、妖怪技、長槍猿躍/機關棍飛雲越嶺/太刀斬釘截鐵等位移武技、鎖鐮朱夏/白秋/玄冬和斧金剛/烈火/全神貫注等BUFF型武技;但猿躍二段的向下突刺可以觸發此詞條。

2.觸發詞條必須是“不同武技”,也就是說重複使用9次風神三/居合/十字斬是無法疊到9層的,只能算作一層;

3.當“多才多藝”疊滿9層後,再使用新的武技命中敵人並不會刷新第9層BUFF的持續時間。也就是說,疊到第9層BUFF後只能看著這個BUFF逐漸消失,消失後又從第一層開始重新疊加。

福祿壽、壽老人

《仁王2》DLC1秘傳武技、恩寵名稱解讀及實戰評價-第26張

《仁王2》DLC1秘傳武技、恩寵名稱解讀及實戰評價-第27張

和融合了多位女神元素的弁才天不同,福祿壽(ふくろくじゅ)和壽老人(じゅろうじん)是將一位神祇拆分後的結果;他們的共同原型,是在《封神演義》、《西遊記》等中國古典小說中登場的神祇·南極仙翁,也被稱作“壽星老人”、“南極老人星”或“南極星君”。

事實上名為“南極仙翁”的神在道教中是不存在的,他的原型可能是道教“六御”之一的南極長生大帝。南極仙翁最初見於《封神演義》(很多學者認為是融合了民間信仰的結果),其中提到他是闡教元始天尊的門人,地位僅次於闡教副掌門燃燈道人。其形象為頭大而前額凸起、留有白色長鬍須的老者,坐騎為徒弟“白鶴童子”,有時也騎著仙鹿活動;後來民間傳說又將其形象完善,使得南極仙翁又多了一根綁著壽桃的柺杖。

《仁王2》DLC1秘傳武技、恩寵名稱解讀及實戰評價-第28張

南極仙翁。民間常見的南極仙翁畫像一般是手持柺杖、身邊有神鹿相隨,仙鶴反而不見了,這主要是受到《西遊記》中南極仙翁形象的影響

而南極仙翁的形象傳入日本後,其造型逐漸被一分為二,到室町時代已形成“福祿壽”和“壽老人”兩個不同的形象。“福祿壽”是一位身著寬衣大袍、彎腰駝背、有著巨大頭部的禿頭老者,帶著書卷,身邊跟著一隻仙鶴;而“壽老人”則是為著道士衣履的嗜酒老者,手持綁著裝有不死靈藥的葫蘆的手杖,身邊跟著一頭仙鹿。由於都有保佑人長壽等職能,福祿壽和壽老人大多一同出現;有些版本的“七福神”中則會將二者中的一位刪掉,加上吉祥天組成“七福”。

《仁王2》DLC1秘傳武技、恩寵名稱解讀及實戰評價-第29張

《仁王2》DLC1秘傳武技、恩寵名稱解讀及實戰評價-第30張

江戶中期畫家橘守國筆下的福祿壽和壽老人

恩寵評價:

福祿壽恩寵並沒有太多值得稱道的地方,只有個組合3件的“藥品接觸負面效果”有點意思,其他的詞條甚至完全不像是套恩寵該有的樣子,完全就是將各種散件詞條拼湊在一起——倒也對應了福祿壽啥都管的職能;壽老人恩寵則要好很多,5、6、7件全部與陰陽術相關,適合陰陽術玩家或主攻薙刀鐮、機關棍的玩家。

此外,壽老人恩寵裡有一條組合3件的“不消耗太陰神之酒”值得注意一下。這條恩寵對應壽老人嗜酒的特點,而這個太陰神之酒主要是接觸自身的各種屬性重傷狀態;三週目的很多帶屬性的敵人,比如鬼火、長壁姬、酒吞童子、大嶽丸,只要被ta摸一下就會陷入屬性異常狀態。尤其是在一些百鬼夜行繪卷中,一旦被一群鬼火圍上,很有可能會被打進混沌狀態活活屈到死,這時太陰神之酒就有一定的作用——但其實還是沒太多人會喝這個酒就是了……


布袋尊

《仁王2》DLC1秘傳武技、恩寵名稱解讀及實戰評價-第31張

布袋尊(ほてい)也稱“布袋和尚”,是一位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契此/釋契此(?-917)。契此是唐末五代後梁的高僧,其體型豐滿肥胖、大腹便便,平素袒胸露乳、隨心所欲、笑口常開。據說契此乃是有大智慧之人,常用竹杖挑著一大布袋(頭陀袋)向人化緣,無論化得什麼都放進布袋,卻從沒有人見過他從布袋裡拿出過東西,因此得名“布袋和尚”;其曾在大雪天臥地休憩,身上卻連一片雪都沒有,一時傳為佳話;

後來契此圓寂時,留下“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的偈子,人們因此將心寬體胖、笑口常開的契此與彌勒佛聯繫起來,將其視為彌勒佛在凡間的化身;據說當契此過世數年後,還有人在市井山野間看見過挑著布袋優哉遊哉的契此——後世人們熟悉的笑容滿面、憨態可掬的富態彌勒佛形象,就是以契此為原型確立下來的。

而當布袋和尚的故事傳入日本後,其神奇的布袋被賦予了“納財”、“招財進寶”、“迎福”等特性,在江戶時代後期被納入“七福神”的行列。當時的許多畫家都畫過布袋和尚題材的作品,人們相信在家中張貼懸掛“布袋圖”,有助於招財迎福、帶來好的運勢。

《仁王2》DLC1秘傳武技、恩寵名稱解讀及實戰評價-第32張

《布袋圖》,歌川國芳作

《仁王2》DLC1秘傳武技、恩寵名稱解讀及實戰評價-第33張

《布袋圖》,葛飾北齋作

恩寵評價:

布袋尊恩寵的主要詞條與“”屬性和“無傷”有關。“無傷”這個門檻比較高,適合高手玩家;“心”屬性主要與太刀的攻擊力直接掛鉤,對主玩太刀的玩家有一定的幫助。此外,這套恩寵6件組合的效果“瞬間防禦可持續恢復體力”還算不錯,對於逆波練得好的玩家而言是一個十分實用的效果。

總的來說,布袋尊恩寵不是不能用,但想要發揮其所有詞條的功效需要較高的操作技術(無傷、瞬間防禦),因此如果使用這套恩惠,基本上是隻衝著7件的“攻擊力反映(心)”來提升太刀輸出能力——如果有稻荷神、弁才天、毗沙門天等更好的選擇,想來也不會有多少玩家選擇布袋尊吧。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