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系列】钢铁的履带滚滚向前——废土坦克装甲车辆简介


3楼猫 发布时间:2021-12-07 20:47:18 作者:输入中 Language

M4A4中型坦克:

【辐射系列】钢铁的履带滚滚向前——废土坦克装甲车辆简介-第1张

这辆坦克由中西部钢铁兄弟会的一支小队在掠夺者总部,即纽顿附近发现并修复,现在已经加入钢铁兄弟会的作战序列,其上搭载的M3 75mm火炮拥有着强大的火力,可以在远距离上轻易地撕碎任何有生目标,不过由于其防护设计即使在战前也相当老旧的缘故,在面对单兵反装甲火力的时候还是相当容易被击毁的。有意思的是,该型坦克原本在M4系列中型坦克中是作为外援型号而被生产出来,并没有在美军中列装。

在早先的中型坦克设计中,美军偏爱采用可靠的莱特九缸星形航空发动机作为动力的来源,问题是,在1940年代美军大规模增兵的时候,这种发动机在优先保证海军和空军需求的前提下并不足以满足陆军的需求,为此美国军方开始把注意力转向汽车工业,试图从中寻找一种替代的发动机。在1941年7月,克莱斯特将五个直六缸发动机以星形拼凑在了一起,强行生产出了一种三十缸的巨大发动机,而美军则在研究后于12月份签订了一份生产100台用于M3中型坦克的“实验型多引擎动力源”的合同。该型坦克随后于月内被赋予M3A4的编号。不久之后,这种发动机也被应用到同样在这家工厂生产的M4A4中型坦克身上。

【辐射系列】钢铁的履带滚滚向前——废土坦克装甲车辆简介-第2张

克莱斯勒5连直6汽缸汽油发动机/星型发动机

尽管这种新型发动机的制造工作在初期遭遇了不少麻烦,美国政府还是下定决心将其投入批量生产。在1942年1月初克莱斯勒公司就开始装备第三台T6(即随后的谢尔曼中型坦克)样车,该样车使用焊接车体,并且为搭载新型发动机进行了加长,并被赋予M4A4的编号。该公司亦在同一时期终止了M3中型坦克的生产,并于1942年8月份完成了将生产线转用于生产M4A4型坦克的工作。三号样车(编号USA3058315)于1942年5月9号组装完毕,并在当月就送至阿伯丁武器试验场接受测试。在通过测试之后,克莱斯勒公司随即展开了M4A4的量产工作,自1942年7月投产至1943年9月停产期间共生产7499辆该型坦克。这些坦克全部用于外援,没有一辆进入美国军队的战斗序列。

【辐射系列】钢铁的履带滚滚向前——废土坦克装甲车辆简介-第3张

【辐射系列】钢铁的履带滚滚向前——废土坦克装甲车辆简介-第4张

通过观察可以看到,其炮塔与车身均在外部加焊了附加装甲板,这是1943年开始出现的为增强其防护能力而做的改进,炮塔右前方位置的附加装甲主要是为了保护原始设计中的薄弱区域(该区域因为要为回转马达腾出内部空间而从内侧削去了一层装甲),而车身位置的附加装甲则主要是为了增强对驾驶员和弹药架的防护。可以看到该炮塔配备的是M34A1型炮座,而且护盾为整体式,这样就不用担心像早期火炮护盾上众多的开口那样影响其整体结构强度。

炮塔左侧后方仍然保留有手枪射孔,但根据其型号判断此时该射孔应当已经焊死。在不计算附加装甲的情况下,谢尔曼M4A4坦克的铸造炮塔正面装甲厚度为64-76mm;炮塔侧面装甲厚度为50mm/5°;令人略感意外的是,炮塔后方的装甲厚度反倒超出侧面,为64mm,大概是出于配平重量的考虑;炮塔顶部装甲厚度为25mm。炮塔最大回转速度为24°/s,火炮高低射角为+25°~-12°。

在不计附加装甲的情况下,M4A4型中型坦克的车体首上装甲厚度为51mm/56°,不过其车体首上部分装甲的形状和结构都较为零散,因此防护效果可能弱于整块倾斜装甲板;车体首下装甲厚度为51mm/0~45°;车体侧面装甲厚度为38mm;车体后部装甲厚度为38mm/0~20°;车体顶部装甲厚度为19mm/83°~90°;车底前部装甲厚度为25mm,后部装甲厚度为13mm。

【辐射系列】钢铁的履带滚滚向前——废土坦克装甲车辆简介-第5张

该坦克装备的主炮为M3 75mmL/40型火炮,其身管长度为40倍径(3米),在发射M72型穿甲弹(弹重6.32千克)时其炮口初速为619米/秒,可在距离100米,倾角30度的情况下击穿72mm的表面硬化装甲或是88mm均质钢装甲;在发射M61型被帽穿甲弹(弹重6.63千克)时其炮口初速为617米/秒,可在距离100米,倾角30度的情况下击穿77mm表面硬化装甲或是76mm均质钢装甲。

不过,鉴于废土上极度缺乏需要打击的敌对装甲目标的缘故,在绝大多数时候,这辆坦克使用的是高爆弹进行战斗。M3 75mmL/40型火炮原配的M48型高爆弹在使用标准装药时的炮口初速为450米/秒,在使用强装药时的炮口初速(强装药)为575米/秒,弹头装药量:0.68千克(TNT)。

在修复回收这辆坦克的同时,钢铁兄弟会显然还对其进行了不小的改进,除去炮塔侧面附加的探照灯之外,最为明显的当属车体侧面及发动机甲板处硕大的管线,推测其改进主要针对坦克的动力系统,因为燃料极度缺乏的缘故,要像旧世界那样坚持使用汽油来驱动这辆战车应当是相当奢侈的行为。

装甲人员输送车(中西部钢铁兄弟会):

【辐射系列】钢铁的履带滚滚向前——废土坦克装甲车辆简介-第6张

该型车辆是兄弟会在战前车辆的基础上修改设计而成,它沉重而缓慢,但是其地形通过能力却相当优秀,传向半径也很小(算是速度低带来的一点点补偿),而且在面对轻武器火力时,其提供的保护也相当完善。但是话说回来,要是被重型火力抓个正着的话,它和它的乘员除了自求多福之外也是无计可施。

关于这种车辆的起源,咸认定为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设计制造的“Raupenschlepper Ost(即东线履带牵引车)”

【辐射系列】钢铁的履带滚滚向前——废土坦克装甲车辆简介-第7张

在德国防军于1941至1942年间的冬季遭受了东线的首次失利之后,他们不得不痛苦地承认,东线那季节性变得泥泞无比堪称原始的道路几乎不可能让他们使用传统的轮式车辆完成补给和兵员的运输。为适应这样的地形,斯太尔公司很快就推出了一款基于1.5吨卡车(斯太尔1500A轻型卡车)设计的小型全履带车辆,并且在1942年就以东线履带牵引车的名义投入了生产。

这种车辆最初仅仅只是预备用于弹药输送与火炮牵引,但随后就因其优异的性能开始在各个方面都投入了使用。在东线部署的部队几乎是立刻将它当作多功能运输载具编入了部队。它有着极强的可靠性,可维护性以及广泛的适用性——而且几乎能够适应所有的恶劣地形——所有这些其它车辆所缺乏或是未能同时具备的特征在它身上似乎集中到了一起。每侧四个负重轮配合着松弛履带,即无托带轮的设计组成了一个简单可靠的悬挂系统,从而得以在俄罗斯冬季和泥泞的地形中保持足够的通过能力和可靠性(若是换做其它许多使用交错负重轮设计的半履带车辆,其负重轮之间的间隙将迅速被污物填塞从而极易发生卡滞),其底盘的大离地高度(22英寸)更是确保了这一点。总而言之,这种车辆的性能是令人满意的,唯一的问题是国防军想要的数量太多,而斯太尔公司本身的产能却有限,因而许多其它的厂家也随后加入到生产这种车辆的行列中来。

最初型号的RSO(即东线履带式牵引车)使用钢板冲压而成的驾驶室,其形制与轮式卡车的样式十分接近。随后的型号则使用结构更加简单的软顶驾驶室,仅用金属板围出侧边。所有型号的RSO均在车辆后方使用木质可翻下的侧板以方便装卸货物。最初的型号使用斯太尔8缸V字型3.5升排量汽油机(功率85马力,即63kw),而随后的型号则换用了性能更加优良的道依茨风冷柴油机(功率较之前者反而为低,为66马力)。

为了适应废土上的战斗需求,兄弟会对该型车辆的设计进行了一些自己的改动,比如换装了装甲驾驶室以及在车体后部设置装甲载员仓。除此之外对车辆的动力系统也进行了改动,可以确定的是对动力系统的改造应当和对钢铁兄弟会其它战前车辆的动力系统改造有着某种相同之处,因其硕大的外部管线为其共同特征,不过,这样的改动会使管线暴露在直射火力之下而易受损伤,车头的动力源也未能用装甲进行遮盖,成为防护上的一个弱点。

【辐射系列】钢铁的履带滚滚向前——废土坦克装甲车辆简介-第8张

【辐射系列】钢铁的履带滚滚向前——废土坦克装甲车辆简介-第9张

作为一种原设计用于载重牵引的拖拉机底盘,兄弟会决定用其承担货物运输的任务实在是顺理成章,在去除了装甲载员仓之后,空余出来的空间与负重可以允许该型车辆搬运相当重量的货物,比如,一整颗整装待发的核弹头。

悍马M1025:

【辐射系列】钢铁的履带滚滚向前——废土坦克装甲车辆简介-第10张

该型车辆的绝大多数设计与部件和战前20世纪21世纪生产的车辆没有什么区别,其在钢铁兄弟会中的地位也与大战前相仿,即作为通用载具执行各种机动任务,不过兄弟会到底是从什么地方搞到的这么多悍马车仍然是个迷。与基础性M998相比,M1025型装备了可以抵挡单兵轻武器火力的轻型护甲,但面对大口径轻武器和反装甲火力时仍然相当脆弱。原本作为轻型装甲运兵车型号,M1025是可以在车顶的环向武器架上架设一挺有360射角的自动武器的,但是兄弟会手中的绝大多数这种车辆却并未搭载这样的武装(为了布置探照灯支架而占用车顶架设自卫武器的空间并不像是一个明智的举动)。

在战前状态下的M1025型悍马车可在满载状态下攀爬31度斜坡,并可在侧倾22度的情况下保持稳定。在无附加设备情况下涉水深度为76cm,有附加设备状态下涉水深度为152cm。公路满载最大时速为89km/h,公路最大时速为113km/h。不过由于兄弟会一视同仁地对到手的所有战前车辆都进行了类似的动力系统改装的缘故(改造去除了车体后方的龟背状舱盖),当前的机动性能是否依然能以战前数据为标准尚属未知。除去动力系统的改造之外,钢铁兄弟会还在车顶增设了大灯,为增强防护能力,又为车头车窗安装了格栅装甲,以尽可能不影响视野的方式增强对驾驶员及前排乘员的防护能力。

轻型侦察车:

【辐射系列】钢铁的履带滚滚向前——废土坦克装甲车辆简介-第11张

这辆轻型侦察车是钢铁兄弟会利用部分战前的VW(即Volkswagen,大众)汽车零件组装而成的,这种车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德国军队广泛地使用,在当时它被称为Schwimmwagen即通常所称的“两栖车辆”(具备浮渡能力),它共有两种型号:128型与166型,后者在批量生产中占了绝对多数。

大众两栖车辆的引擎与传动机构源自VW86型四轮驱动的Kübelwagen(即著名的“桶车”)与同样是四轮驱动的甲壳虫指挥官型汽车(源自民用型甲壳虫)。厄尔文·科曼达——保时捷的首席车体设计师,被强令为这种车辆开发一个新型的外壳,以使其在水中能够较为顺畅地运动,作为结果他向德国专利局提交了这种“游泳式车辆”的设计。

最早的128型原型车使用的是全长度桶车的240cm轴距底盘与传统的焊接车壳,但很快就在测试中发现这样的结构在重载荷与越野情况下过于脆弱,抗扭刚度严重不足,车体在前横梁与轮舱处容易发生破损,对两栖车辆而言这就等同于浮渡能力的丧失,因此大规模生产型(即166型)更改了底盘的轴距,将其缩短为200cm。随后这种车辆开始在沃尔夫斯堡的大众汽车厂与斯图加特的保时捷汽车厂投入批量生产,自1941年-1944年间在两家工厂分别有14276辆与1308辆该型车辆在两家工厂中被生产出来。这个产量使得它成为有史以来生产数量最多的两栖车辆。不过二次大战结束后它们消失的速度几乎和被生产出来的速度一样快。

所有的这些两栖车辆都只有一个前进档位(部分型号还有一个倒档)并且在前后轴上都设置有ZF自锁差速器。和桶车一样,它使用的门式车架设计令其底盘离地高度较高,使其能够具备优异的通过性能,而且可以降低传动系中齿轮承受的扭转应力。在进入浮渡状态后,车后部的螺旋桨降下,通过一个简单的耦合装置从汽车发动机中传导动力使其转动,不过这也同时意味着螺旋桨只能提供向前的推力,转向则和陆地上一样,使用前轮充当方向舵。若是在水中需要倒退的话,乘员还是不得不使用传统的木桨或是把车轮挂上倒档让车慢慢后退。

和兄弟会入手的所有车辆一样,快速侦察车在动力系统上作了某些改进,同时使用了全封闭式驾驶舱,不过考虑到其车体本身设计所限,这个驾驶舱应当没有强调什么防护效果,因为这种车辆的原始设计,从本质上来讲,是完全没有装甲防护的。这种轻型车辆能够搭载的乘员仅为两人,不过其运输货物的能力对于它的车体尺寸而言还是相当的可观。

【辐射系列】钢铁的履带滚滚向前——废土坦克装甲车辆简介-第12张

废土卡丁车:

【辐射系列】钢铁的履带滚滚向前——废土坦克装甲车辆简介-第13张

这台七拼八凑的玩意使用的材料之简陋之繁杂,大概在看到的第一眼就足以把钢铁兄弟会那群自命正统的工程师给气背过气儿去,一堆简陋的钢管,几块锈迹斑斑的铁皮,数个大小都不一定一样的轮胎,以及……兽皮和装饰用头骨,再配上一台怎么也说不上可靠的发动机,这玩意能跑起来简直就是个奇迹。

好吧,奇迹发生的时候它确实比走路快多了……

装甲巴士:

【辐射系列】钢铁的履带滚滚向前——废土坦克装甲车辆简介-第14张

【辐射系列】钢铁的履带滚滚向前——废土坦克装甲车辆简介-第15张

据废土上消息灵通的人士所说,曾经有人目睹过漆着兄弟会标识的“大铁箱”在废土上轰隆隆地跑过,根据它们的描述,这种车头向前凸出,车体像是一个大箱子的车辆似乎来源于大战前的校园巴士,不过显然应该也在兄弟会的改造下变得面目一新了。这些人还声称,在车头的位置长着“巨大的角”,看起来似乎是在车头处设置了一个用于排除路面障碍物的犁。考虑到巴士本身的设计所限以及其车体的体积,这种车辆如果果真存在的话,那么它的装甲防护恐怕无法面面俱到,因全面覆盖装甲所要求的防护面积实在太大,超出了普通校园巴士能够承受的重量。

奇美拉战车:

【辐射系列】钢铁的履带滚滚向前——废土坦克装甲车辆简介-第16张

关于战前美国的事情,绝大多数废土游民可以说都是一无所知,即使是那些号称继承了美国遗产的人,能够在字里行间找到的也只有关于旧日文明的只言片语,而那时候美国最大的敌人,则更是变成了一个只在传说中才会出现的飘渺幻影。他们究竟是以什么样的装备和战术在和世界上最大的霸主国家进行着抗争?现在恐怕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勉强为你解答部分疑惑,奇美拉战车正是其中之一(这个名字显然是美军给它起的绰号,但其真实代号现已不明)。

初次见到这种车辆的人可能甚至都一时间意识不到这台机械实际上是为在陆上恶劣地形上通行而设计的,毕竟它完全没有传统概念上的轮胎或是履带,取而代之的是车体下方的两个带螺旋纹的巨大滚筒,比起前两种运动机构,滚筒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大接地面积,从而保证车辆在泥沼或雪地这样的恶劣地形中不至于被陷住,而螺旋纹则像船尾的螺旋桨一样推动车辆在半流体状态下的地表上稳步前行——事实上,由于中空的滚筒本身拥有相当的储备浮力,理论上这种车辆在自重允许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在较为平静的水面上通行。当然,这种设计并不是没有坏处,专门为恶劣条件进行优化的结果就是这种车辆在正常的地形上反而会有运动不便之虞,要么是好端端的路面被锋利的螺纹切割的支离破碎,要么是纤薄的螺纹在坚硬的路面上迅速地磨损殆尽——或者两者都有。

当然,在冰天雪地的安克雷奇,这样的行走方式是不用担心没有用武之地的。正是由于看中了这一点,红色共和国的军队才会将这种专门的军用型特种车辆投入战场,在模拟训练仪中存储的记录显示,这种车辆仍然使用化石燃料作为动力来源(就算在资源极度贫瘠的当时,对于占领了安克雷奇的红色共和国军队而言油料的供应也还是可以保证的),配备了一门激光炮作为主要武装,车身则覆盖了可以抵御普通单兵轻武器攻击的装甲。值得留意的是,这种车辆是完全无人化的,即它在本质上其实是一台大型的作战机器人,再联想到安克雷奇前线报告中提及的遭遇大量蜘蛛雷的情报,或许红色共和国军队对于无人技术的掌握并没有与美国拉开特别大的差距。

在实际战斗中,奇美拉战车对于步兵而言是个很可怕的对手,在正面交战中只有携带重武器(导弹发射器,高斯步枪等)的单位才能有效地快速摧毁它。不过,若是能够绕到它的身后或是侧后方,那么它那有限的主武器射界将会为绕后的单位赢得不少优势。另外需要留意的是,不论出于何种理由,在它还能动的时候贸然靠近它都会是个愚蠢的举动,任何看到以下照片的人都应当会同意这个结论。

【辐射系列】钢铁的履带滚滚向前——废土坦克装甲车辆简介-第17张

M46中型坦克:

【辐射系列】钢铁的履带滚滚向前——废土坦克装甲车辆简介-第18张

【辐射系列】钢铁的履带滚滚向前——废土坦克装甲车辆简介-第19张

M46中型坦克是美军在冷战初期装备的主要坦克型号之一,它是二战末期出现的M26巴顿坦克的改进型号,被预期用于替换老旧的M26和M4。在二战结束的时候,后两种坦克的混编还是绝大多数美国陆军装甲部队的标准配置,那时候M26潘兴还被划分为重型坦克,不过很快随着世界性的坦克增重,它那区区40吨级的重量使得它很快就被降到了中型坦克的行列之中。在火力与防护方面,M26坦克显然远远胜过M4,但鉴于其使用的发动机马力依旧处在500马力等级(和M4A3型坦克同一个发动机),其机动性与后者相比就有些惨不忍睹了,超负荷的传动系统也明显更加容易出故障。

针对这些问题而做的改进工作始于1948年1月,研究团队使用大陆机械的AV1790-3引擎与艾利生公司的CD-850-1变速系统替换了原来的动力与传动系统,并且将这种改进型号命名为M26E2,不过随着对M26设计的不断改进,它最终还是被赋予了全新的编号:M46。在1949年坦克翻新工作正式开展的时候,除去改进的动力系统之外,新型的M46中型坦克与原型号相比还有着包括换装了有排烟器的新型主炮在内的一系列变动。共有1160辆M26坦克被升级成M46,其中800辆为M46基础性,而剩下的360辆则为M46A1型。

M46仅有的作战记录是在抗美援朝时期,在1950年8月,隶属于第六装甲营的M46坦克首次在韩国登陆。它的性能超越了朝鲜人民军装备的T-34-85,不过它们互相之间并没有得到大规模交手的机会。在1950年末有200辆M46坦克被部署到朝鲜战场,占到了美军驻韩部队装甲力量的15%,其余的坦克装甲车辆则由679辆M4A3谢尔曼中型坦克(包括M4A3E8),309辆M26潘兴中型坦克和138辆M24霞飞轻型坦克组成。而后续抵达的M46和M46A1型坦克则使得全部的M26潘兴中型坦克得以在1951年全数被从前线上替换下来,许多装备谢尔曼坦克的单位也使用M46进行了换装。

已知的曾经装备该型坦克的单位有:

海军陆战队第1师第1坦克营及团属反坦克排(1952年);

第2步兵师第72坦克营(1952年1月);

第3步兵师第64坦克营(1951年1月);

第7步兵师第73坦克营(1951年1月);

第24步兵师第6坦克营(1951年10月);

第40步兵师(加利福尼亚国民警卫队)第140坦克营(接收了第6坦克营的装备)及团属坦克坦克连(1951年10月);

第45步兵师(俄克拉荷马国民警卫队)第245坦克营(1952年);

除此之外,还有包括第7步兵团和第65步兵团在内的数个团属坦克连在战争尾声装备了M46/M46A1型坦克。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有少数M46型坦克被赠送给欧洲国家以供训练之用,为接下来接收新型的M47坦克做准备。

卡车:

【辐射系列】钢铁的履带滚滚向前——废土坦克装甲车辆简介-第20张

【辐射系列】钢铁的履带滚滚向前——废土坦克装甲车辆简介-第21张

这种三轴平头卡车的设计与雪弗莱5000系列卡车颇有相似之处,在美国战前的军民用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使用燃料电池供能,并且可以依照使用者的需要对后半部拖挂的车体部分改装成半拖车或是平板卡车的样式(平板卡车样式比原有的雪弗莱5000系列卡车多了一组后轮)。美国军方大量使用这种车辆来进行人员和物资的长途运输,在军中服役的该型卡车均采用了标准的军用色涂装,包括常见的橄榄绿和雪地涂装,并且在车头喷涂了车辆的编号。值得注意的是,军用型卡车基本都是平板卡车型号,而民用型则多为半拖车。

【辐射系列】钢铁的履带滚滚向前——废土坦克装甲车辆简介-第22张

雪弗莱 COE 5100系列卡车

【辐射系列】钢铁的履带滚滚向前——废土坦克装甲车辆简介-第23张

安克雷奇战役中使用的该型卡车,使用了标准的雪地涂装

在战后这种坚实的车辆依旧在被能够意识到它们重要性并且拥有足够技术知识的势力手中服役,不过由于备件的稀缺导致它们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NCR手中就拥有相当数量的该型车辆,并且在莫哈维的麦卡伦营地专门设立了一处汽车修理站。除此之外,已知拥有这种车辆的的还有大炮族,在内利斯基地中存放着的数辆卡车的保存状态相当完好。

越野车:

【辐射系列】钢铁的履带滚滚向前——废土坦克装甲车辆简介-第24张

越野车是一种较大型的四四方方的四座越野车辆,其标准载员为四人,即左前方的驾驶员,右前方的乘客和后方两名乘客。越野车在车体的右后方可以携带一枚备用的轮胎。这种车辆没有装甲保护,在受到攻击的时候很容易起火爆炸。

这种车辆很显然与美军在上世纪中叶大量使用的威利斯吉普车极为相像,不过它更加像的是前期的实验型号而不是后来更常见的量产型,以下图中英国接收的这辆吉普车为例,它和上述越野车之间只在车头进气格栅和车灯样式等细节方面略有不同。在1941年至1945年间,这种被称为美国陆军4x4四分之一吨卡车的车辆被大量生产出来供应给美军和美国的盟国军队。

【辐射系列】钢铁的履带滚滚向前——废土坦克装甲车辆简介-第25张

很快这种车辆就因为其优异的性能而备受赞誉,作家查尔斯·K·海德(Charles K. Hyde)就曾经如此写道:“从许多方面来看,吉普车已经成为了二战的标志性车辆,它有着近乎传奇般的韧性,耐用性和多功能性。” 后来就任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威尔更是称赞它“是美国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三种武器之一”。在二战期间共有约65万辆吉普车被生产出来,占到了美国生产的非战斗车辆的四分之一,这之中,有约50,000吉普作为军援被送给前苏联*。

*如果再算上同样以军援的名义送给苏联的2,5000辆3/4吨卡车,光是这两样的军援数量加一起就超过了二战时期第三帝国大众、82桶车和VW166两栖车的产量总和

一经问世,这种车辆就完全取代了美军军中的驮马和其它牲畜,成为了通用的交通运输工具,一线的士兵也乐于依照自己的需要而对这种车辆进行临时的改装,这进一步拓展了这种车辆的用途。

【辐射系列】钢铁的履带滚滚向前——废土坦克装甲车辆简介-第26张

架机枪只能算入门操作.jpg

在二战结束后,这种车辆仍然长期在美军中服役,并在1949年和1952年时分别以M38威利斯MC和M38A1威利斯MD的名义推出了改进型号,时至今日,仍有大量维护良好,随时可以开动的威利斯吉普存世。

主战坦克:

【辐射系列】钢铁的履带滚滚向前——废土坦克装甲车辆简介-第27张

(此前由于专栏内容编辑次数限定之故,新增的主战坦克部分介绍未能在本文中进行更新,而是以独立的单篇形式发布,在此先行致歉)

这台战场巨兽是战前美军的主战坦克之一,也是现今废土上最为强大的地面载具之一。这台全重超过60吨的战车由核动力驱动,在车体后部布置有可开合的散热装置,在车辆静止时散热装置可以完全开启以尽快排出废热。有鉴于它巨大的自重,这种坦克并不适合在泥地等地面承载能力不足的环境中使用,但在能够正常通行的地段它毋庸置疑地是战场的统治者。

这种主战坦克的炮塔外形于潘兴重型坦克颇为神似,但其主炮则要强大许多:双联装140毫米主炮的一次齐射完全可以摧毁废土上的几乎任何敌对目标。在现存的这种坦克残骸上没有发现有辅助武器(譬如机枪)的痕迹,不知是否设计时就是如此,也有可能曾经有过,但业已遗失或被拆卸带走了。

从坦克的外表可以看出它仍然使用了一定数量的铆接结构,这是一个不太寻常的选择,因为众所周知,比起轧制的均质钢装甲来,铆接装甲有一个极其著名的缺陷:在受到高爆弹轰击的时候车体内侧的铆钉有可能脱落飞溅对车内设备和成员造成损伤。

(以下内容均为个人脑补,仅供娱乐)

在过去的各种军备竞赛中,“对方有的我也要有”这个乍听起来十分孩子气的观念,其实自有其道理:对付战列舰的最佳武器当然是战列舰,对付战斗机的最佳武器当然是战斗机,如果“邪恶的敌人”有了双炮管坦克——那我们也需要这样的武器来捍卫民主自由!①


——一个小问题,你永远不可能真的知道你的对手手头上都有什么离谱的玩意儿,所以多数时候,你得靠猜,当然情报部门尽忠职守的职员们更加偏好“基于现有情报基础②做出的合理推测③”这个说法。

【辐射系列】钢铁的履带滚滚向前——废土坦克装甲车辆简介-第28张

注①:在最近一次清查档案的时候无意中发现“敌人的‘双联主炮主战坦克’研发计划”实际来源于【内容删除】

注②:现有的情报基础往往是“有限”的,并且我们保留对“有限”这个词的最终解释权。

注③:并不总是。

不管这个点子看起来有多么地奇怪,看起来美国军方都已经接受了这个设计,并且将其投入了批量生产,并且一直使用到了大战爆发的时刻。看起来动力盔甲的诞生并没能完全地淘汰这种传统而强大的陆战装备,而它本身似乎也没有受到化石燃料短缺导致大量旧型号装甲部队停止运作的困扰,如果从这个角度推测的话,或许这种坦克的动力源是源自核动力也说不定。这大概也能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什么这种坦克的车体外壳完全缺乏良好的防弹外形设计(在杆式穿甲弹出现之前装甲车辆的防弹外形设计对防护能力影响极大),大概是为了兼容新型动力系统而不得不做出的妥协(事实上如果留意的话,该型坦克的车体前半部分形状和核动力轿车颇有神似之处)。

【辐射系列】钢铁的履带滚滚向前——废土坦克装甲车辆简介-第29张

和步兵协同行动的主战坦克

虽然车体是全然新奇的设计,这种坦克的炮塔却似乎和旧时代有着一定的渊源,熟悉坦克的人能够很容易地从它身上找到M46中型坦克炮塔的影子。为了增强火力,它采用了双联主炮的设计,不过在同时装备了两门主炮的情况下,炮塔内留给乘员和弹药的空间恐怕并不余裕,再加上本身就显得紧凑的车体,在这种坦克内部作战大约不会十分舒适。在行走装置的设计上,显然是为了照顾穿越复杂野外地形的需求而采用了四履带的设计。

【辐射系列】钢铁的履带滚滚向前——废土坦克装甲车辆简介-第30张

当然,再怎么优化也没办法挽救酒驾飙车造成的事故就是了……

在现今的波士顿地区,穿行于废土的人依旧可以在联邦的各处发现这种武器的残骸,其中绝大多数已经旧迹斑斑,除去拆解回炉之外已经没有多少价值,然而有传言说在某些防护良好的地下基地里还储藏着状态较为完好的坦克装甲车辆,若能得到修复则整个特区都将为钢铁的咆哮而战栗……不过,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装甲输送车:

【辐射系列】钢铁的履带滚滚向前——废土坦克装甲车辆简介-第31张

在战后的美国这种车辆的残骸十分常见,在战争期间美国国内大量部署了这种车辆。在军营和火车站这样的重要地点附近这种车辆的残骸最为集中,勇敢的冒险者们有时可以从这些残骸中找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但这种车辆坚固的外壳往往已经成为其它废土生物所钟爱的巢穴,因此风险和机遇总是并存的。装甲运输车配备有厚重的装甲和强大的火力,因此非要说的话它被称为“步兵战车”才更合适一些。在标准载员情况下,一辆装甲运输车可以搭载六名步兵或是两名身穿动力盔甲的士兵。

(以下内容均为个人脑补,仅供娱乐)

对于陆战兵器而言,高大威猛是很难和优点挂上边的,虽然车内空间的增大带来的舒适性提升的确是个不可忽视的好处,可太过高大的话在战场上根本就是一个显眼的靶子——舒适性和安全性的矛盾有时候就是这样让人纠结。不管怎么说,这种在波士顿及周边地区普遍发现的战前装甲输送车对于普通人的身材而言都太过宽大了,它的载员舱几乎可以让一名平均身高的成年男子在车内站直身子。对于战斗车辆而言,这是一种难以接受的奢侈,但考虑到该型车辆载员的特殊性,这样的设计就完全可以理解:这种装甲输送车是专门为了运载身穿动力盔甲的士兵而设计,其目的就是将动力盔甲步兵单位快速地投放到战线前沿,并利用自身的护甲和火力支援动力盔甲步兵单位战斗。①

注①:话虽如此,但实际上这种车辆在战前记载中执行的最多的其实是维稳类型的任务,在控制人群和设卡检查过往车辆的各种行动中均有它们的身影。

由于战前资料完全遗失的缘故,这种车辆的性能参数已经几乎不可考证,只能通过其外观来做一些简单的推测:

可以确定的是这种车辆的重心明显偏高,又高又窄的车体本身就是个问题,而在车顶部搭载的重型武装很明显地进一步扩大了这个问题。再算上较短的底盘,恐怕无论是从横向还是纵向来看,这种车辆的稳定性都称不上优秀。在野外机动亦或是高速机动的时候,这个缺点很容易就能导致翻车事故的发生。(也许在装载着全副武装的动力盔甲步兵小队的时候这个问题可以略有缓和)抛开这一点不讲,这种车辆的外壳形状似乎是为了应对车头方向袭来的冲击波做了优化,车体具备流线型的外形,表面除去武器之外也没有多余的凸出设备,仅在必要的部分开了数道观察缝。但是否具备NBC三防功能这一点存疑。

作为武装,该型车辆配备了两挺各自照顾左右扇区的车头机枪,以及一门装备在车顶的对装甲车体格而言算是大的出奇的巨炮,这门主炮应当是遥控操纵,而且备弹应当不会太多(如果它确实是实弹武器的话),因为车顶部分到车舱顶部之间的空间并不算很大,没有容纳手动操纵和太多弹药的余地。

另,该型装甲车的外形和布局设计很有可能与现实中美国冷战时期的TV-1核动力坦克计划有着不小的渊源,包括车头左右分别布置的机枪,车身后部顶置的主炮炮塔,以及高大的面包型车身:

【辐射系列】钢铁的履带滚滚向前——废土坦克装甲车辆简介-第32张

【辐射系列】钢铁的履带滚滚向前——废土坦克装甲车辆简介-第33张

又,该型装甲车的炮塔样式与现实中美国的M60A2主战坦克十分接近:

【辐射系列】钢铁的履带滚滚向前——废土坦克装甲车辆简介-第34张

【辐射系列】钢铁的履带滚滚向前——废土坦克装甲车辆简介-第35张


© 2022 3楼猫 下载APP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