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人乐队》被网友称作《我和我的香港》,要论形式的话,我还想到了另一个系列,是《xx,我爱你》。
这个系列每一部都只拍一座城市,已经出过的有巴黎、纽约、里约、柏林,但跟《七人乐队》不一样的是,这个系列找导演并不全是当地人。
比如姜文就参与了《纽约,我爱你》,这样一来视角就完全相反了。《七人乐队》是自我凝视,难免会比较私人化。
但又因为片子是短片集,所以等于有七个私人视角拼接在一起,视觉范围一下子被扩大了,这使得影片中的香港既有局部,也有一个相对开阔的全景。
我个人无意在所有短片中分出个高低,主要是因为七位导演各自走的跑道并不相同,有时很难去比较。
所以以下将按原片的顺序依次分享观后感,内容包含剧透,建议先去影院看完原片。
《练功》- 洪金宝 - 50年代
《练功》在时间上最符合片头曲所唱的long long ago,它的故事非常简单,就是一群孩子练功偷懒,被师父重罚,从此不敢懈怠,从头到尾都发生在顶楼。
不简单的是他们的名字,都是元字辈的师兄弟。对我来说,《练功》最大的魅力在于它没有拍出来的那部分。
这些小孩子刻苦练功,只是因为师父的严厉管教,但练功到底为了什么,可能他们自己都不是很清楚。
而处于全知视角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些人出师之后,等待他们的是一个港片的黄金时代,而他们的起点就在这一个小小的天台上。
我想起香港作家西西的小说《飞毡》,她把香港比作一块地毯,粤语中一般称为地毡,现在这群小孩还在地毡上蹭着鞋底的泥土,之后即将乘着地毡起飞。
这种联想让片中表现出来的朝气融入到时代脉搏当中,非常适合放在全片的开头。
《校长》- 许鞍华 - 60年代
《练功》讲的是师徒,《校长》讲的是师生,一字之差,双方的相处方式已经有本质区别。
《练功》强调了师父的威权,而这部短片中的校长对学生充满尊重,老师教育学生也充分考虑他们的感受,学生也因为老师以身作则,学会了互助的品质。
主观上,《校长》的部分情节设计会让我感觉到有些过度修饰,淡黄色调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可能被美化过的回忆。
不过影片以“昙花一现”作为题眼,表面上写校长,实则写王老师。这是它和《练功》又一个相反之处。
《练功》的主角是洪金宝,或者说是元家班,他们就如校长一样,是松柏、菊花或红梅,而许鞍华关注的是独自生长的野草,这是一种被冲淡或被隐没的风骨。
学生在街边请老师吃糖水,还贴心地给她上了“屏风”那段,借用钱穆的话,仿佛能感受到那种“温情与敬意”。
《别夜》 - 谭家明 - 80年代
《别夜》的个性相对独特,它没有情怀,也没有怀念,通篇传达出来的是恐慌与撕扯。空荡的客厅,与假装没事发生的房间,对应了离开与留下这两种状态。
男女主角在他们的年龄段里,本应该具有《练功》里的朝气,不断去尝试各种第一次,挖掘各种可能性。
但忽逢大变,正片才刚开始马上就要结局了,第一次也就成了最后一次,正可谓“昙花一现”。
从技法上看《别夜》可能显得更加“新浪潮”,不过有一说一,两位演员的表演我个人不是很能接受,甚至改变了整部片子的气质。
这部影片的风格可能未必要用体验派的方式来演,但目前这种处理是否就是最佳方案呢?我对此仍有所保留。
《别夜》的结尾,我们跟着镜头渐行渐远,故事仿佛留在了原地。
在这之前的两个短片,包括之后的《回归》和《遍地黄金》,几位导演都拍了时间推移,进行今昔对比,但《别夜》一直到结尾都没有越过那个年代,它在那里毁灭了。
《回归》-袁和平- 90年代
《回归》和《练功》可以说是一个拍了开头,一个拍了结尾,都跳过了中间的黄金年代。
主演元华正好就是《练功》的导演洪金宝的同门,如果不太精确计算年份的话,有种看完童年直接看老年的感觉。
《回归》放在形式感极强的《别夜》之后,会显得有点电视剧了。不过两部短片都拍了飞机从居民楼顶不远的地方飞过。
这类镜头在以往的港片中很常见,因为当时机场离居民区很近,动画片《继园台七号》也专门画了这个画面。98年启德机场关闭,这种画面就不再出现了。
影片结尾是2000年,孙女扶着老人在街上走着,他们的头顶已无飞机飞过,而孙女也不再飞走,算是比较扣题,但稍微常规了点。
《遍地黄金》 - 杜琪峰 - 00年代
《遍地黄金》大概是最不私人化的,它像社会学家一样观察着社会人。
整个故事都发生在茶餐厅里,主角一边派名片、派传单,一边炒股,吃饭时间也被赚钱占用了,粤语有个词叫“揾食”,直译是找吃的,其实也是赚钱的意思。
在一个谈感情伤钱的社会中,没有人忙着生、忙着死,都忙着赚钱。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不是在忙自己的本职工作。
这与因为贫穷而努力糊口稍微有点区别,陷入狂欢的主要原因,片名已经说了,他们的追求不止是活下去而已。买错股票都能赚,怎能不疯狂。
这部分台词和剪辑节奏都偏快,直到非典时期,三个主角在茶餐厅对面回望,才第一次把人当成人来看,而不是派传单的对象,这时电影的节奏也缓了下来。
前面的短片探讨了师徒关系、师生关系、男女关系、家庭关系,到了《遍地黄金》探讨的是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
杜琪峰当然也谈感情,《遍地黄金》中的感情是含蓄的,其他短片要播金曲的时候都是直接上原曲,本片的《倩女幽魂》《似是故人来》那几首歌则藏在吉他声中。
《迷路》-林岭东-10年代
林岭东没能全程参与《迷路》的制作,因为2018年他就去世了。
而这个短片正好讲了一个魂归故里的故事,尤其是饰演儿子的演员正是导演林岭东的儿子,于是看到最后撒骨灰的段落,会令人恍惚。
抛开场外因素,单看影片的话,能看到一种心态的变化。一开始回乡各种不习惯,感觉所有东西都不对,这种情况下,要么选择适应它,要么转身离去。
前半部分主角充满了排斥心理,结果因为无法适应而丧命。后半部分讲述他在祖宅的生活,怡然自得。
但通过反思自己与上一代的关系,对新世代渐渐没有那么厌恶,当然也不会去尝试适应,各自待在自己的区域就好了。
这个“我和我的家乡”的故事,相比林岭东早期的作品,比如《学校风云》,少了很多锐气,多了一些煽情,跟洪金宝一样让自己的儿子参与演出,也表明要将私人情感宣泄到底。
《深度对话》-徐克-未来
最后一个上场,也可能是最吸引眼球的一个套娃故事。前面几位导演都在用心准备自己的菜肴,并端到桌上,到了徐克这里直接把桌子给掀了。
它不停地间离,不停地解构,戏谑部分非常有港片的娱乐风味。另一方面,《深度对话》让我想起了《狂人日记》。
当大家沉浸在一些事情里面时,有个人忽然跳出来说大家都病了,就像《遍地黄金》那样,大家肯定认为这个人才是有病的那个。
久而久之这个人也觉得是自己病了,然后接受大家的治疗,最后变成了自己一开始所认为的那种病人。
不一样的是徐克没有把自己设定成狂人,他可能是独异也可能是庸众,思考了半天,依然弄不清楚自己的身份。
那干脆不想了,不如我们来娱乐吧,今天我看你治病,明天我治病给你看,一乐解千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