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观影清单# #电影推荐# #电影分享# #电影影评# #电影解说#
作者:广州仔吴小昕
昨晚在IMAX影院二刷完《奥本海默》之后,影片结尾的那首Destroyer ofWorlds一直萦绕在我脑海中,久久不散。如无意外的话,假如要我票选本年最佳电影的话,毫无疑问,绝对非《奥本海默》莫属——放眼今年的电影,我本人认为,这是一部在思想深度、故事叙述、人物表现以及画面配乐等方面都堪称“卓越”的杰作。
当然,对于这部电影,也有很多人反映说,故事内容看不懂、时间太长,容易看困看累等等问题。关于这一点,结合我两次的观影体验感受,以及我对这部电影的表现手法、叙事节奏的理解,我下面将会给大家提供一点小小的建议,让大家如何更好地在三小时的旅程中,比较舒服、完整地看完这部电影之余,看懂并理解这部电影的故事内容与意涵。
重要的事情先说三遍:
下面内容会带有一定程度的剧透,请谨慎阅读!
下面内容会带有一定程度的剧透,请谨慎阅读!
下面内容会带有一定程度的剧透,请谨慎阅读!
正如我下午所发的动态一样,其实想看完看懂这部电影,我们并不用像初高中背记知识点一样,去无微不至、鞭辟入里、事无巨细地了解这个科学家是谁、他又做了什么等等这些。关于这个部分,大家可以自行去B站搜索“木鱼水心”这位Up主关于《奥本海默》这部电影的背景知识、人物简介来了解。
不过我略嫌他讲得太细,因为正如诺兰本身所言,他的出发点就是“让那些对奥本海默没有一点了解的人去看”,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看这类人物传记片,我们可以把它当爆米花大片看。我认为,从我自身的经验出发,要看完看懂这部电影,我们只需要从三方面下功夫即可:
一、 对奥本海默的生平事迹、功过是非有一定了解
奥本海默作为本片最重要的刻画中心,在我们观看这类“传记片”(虽然诺兰一再强调“《奥本海默》并非传记片,而是像一部法庭片”)的时候,需要我们先对传主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比如他的生平事迹、一生的是非功过等等这些。因为这些了解实际上帮我们解答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这部电影之所以出现的原因,或者说,为什么导演一定要挑这个人的故事来拍的原因。因为这样的原因,能够为我们观看整部电影确立最初的动机,而同时,这样的原因也为我们尝试理解电影深层内容,奠定了一定的基调。
正如诺兰自己所说的一样,他之所以决定拍摄《奥本海默》这部电影,是因为他认为,奥本海默这个人在我们现代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意义。而他拍摄这部电影的最初原因,正是因为看了名为《奥本海默传》(原名:AmericanPrometheus: The Triumph and Tragedy of J. Robert Oppenheimer,直译为:“美国普罗米修斯:奥本海默的胜利与悲剧)一书后受启发,决定拍摄本片。而根据我本人的观影体验,除去“原子弹之父”这个称号之外,实际上,根据诺兰的表现与叙述,奥本海默更是为我们亲手开启了“核武时代”的人,而他本人也是对此深感不安与自责——这一点可以从他引用过的《薄伽梵歌》一句中可以看出:
Now I am becomeDeath, (我已是死神的化身)
Destroyer ofworlds. (诸界的毁灭者)
关于这一部分的内容,为避免剧透过多,导致大家失去兴趣,我就先在这里打住了。
然而,从这部分中我们其实不难看出,关于奥本海默这个人物的矛盾性、复杂性,已经就此浮出水面,而这个矛盾也正是我们需要在看懂这个故事的时候需要时刻紧紧抓住的重心,这就引出了下面的第二点:
二、理解核心——奥本海默本人的心路历程与道德立场的变迁
正如上面所提到的一样,虽然奥本海默被尊为“原子弹之父”,在原子弹成功研制出的一刻,他也为此感到骄傲自豪,但同时在日后,他也为自己作为原子弹的研发者而感到深深的自责——最明显的一点是,除去上述他在晚年接受采访的时候所引用的这一梵文诗句之外,他在被杜鲁门接见的时候所说的“总统先生,我觉得我手上沾满了鲜血”这句话,也明显看出他深陷极度的自责、愧疚与不安。
同时,也正是因为他对自己这样的道德拷问、良心问责,使得他反对美国政府继续研制氢弹,这就为他日后被美国政府审查、监控,埋下了直接的导火索——当然,结合历史背景来看,他之所以被美国政府审查监控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他与许多美共组织成员有密切往来,导致其身上的“通共”嫌疑一直无法被完全洗脱,这也就使得他在晚年因而饱受政客攻击、陷害。
而要理解他身上存在的这种矛盾——特别是其对于以原子弹、氢弹为代表的核武的前后不一的态度,我个人认为,可以从:
1). 奥本海默本人的性格与经历:关于这一点,我的建议是,主要从他的求学经历以及他的谈吐入手。特别是谈吐方面,尤其是他和琼·塔特洛克之间的对话,只要我们对他的谈吐多加观察的话,我们不难看到,奥本海默其实是一个相当自负的人,他对自己的头脑与能力有着极高的自信;
2)奥本海默与身边人的相处:关于这一点,我个人会比较建议大家将目光聚焦在他和施特劳斯、伊西多·拉比、劳伦斯以及爱德华·泰勒的对话互动中进行观察了解,因为通过他和这几个角色的互动中,我们可以看到,奥本海默对于政治、对于核武的态度并非一直一成不变,而是随着他和身边人的接触互动在悄然发生变化。(P.S:无独有偶,据说基里安·墨菲、诺兰还有传主奥本海默的MBTI性格,都是INTJ)
而我们要如何从这两点去体会奥本海默的态度与立场的转变呢?那么接下来,就要谈谈电影表现技法方面的东西了
三、 调度你的大脑与感官:大脑聚焦人物对白,感官充分沉浸在配乐与画面
先来谈谈配乐与画面。
有一说一,《奥本海默》这部电影之所以有极高质量,我个人认为和Ludwig Goransson为本片所作的配乐是分不开的——Ludwig在本片的配乐中的定位把握非常好,他对所要表现的内容有着充分且深刻的认识:比如在刻画奥本海默这个人物形象的时候,观众最先想起的几首配乐,便是Oppenheimer、Destroyer of Worlds, Canyou hear the music, Quantum Mechanics以及Fission。尤其是当那段令人倍感苍凉、孤寂的合成器与提琴交错的旋律响起的时候,很容易就让人联想到那张电影海报——那是由基里安·墨菲扮演的奥本海默在原子弹起爆装置前、蘑菇云下、爆炸云团里孑然一身、茕然独立的画面:
当然,除去上述提到的关于奥本海默本身形象刻画的几首配乐之余,观众如果细心品味的话,也能体会到Ludwig在配乐上的雕琢,比如在展现奥本海默对于量子力学的痴迷、受玻尔的启发前去哥廷根大学求学时,观众明显可以感受到一种犹如殿堂般优雅而庄重的音乐享受,比如QuantumMechanics和Can you hearthe music这两首,当背景的管乐响起的时候,此时观众便感觉自己仿若身处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被璀璨耀眼的群星所包围一样:
当然,又如在原子弹试验、奥本海默接受审查的环节,Ludwig也很巧妙地抓住了“紧张”这一关键词,用音乐成功地将我们置身于奥本海默其时所体会到的紧张与不安,如Trinity、Ground Zero、Kitty Comes to Testify这三首配乐所表现的。关于这一点,我推荐大家去看B站up主“HOPICO”更加深入的探讨——他曾专门出了一期视频,从音乐技法、表现技巧的角度去探讨本片的配乐。
另外,在画面表现方面,我也是建议,如果各位有能力的话,尽量还是选择去IMAX电影院观看,因为IMAX的巨型画幅确实很能给予观众沉浸感——关于这一点,诺兰曾经在和B站Up主“影视飓风”的对谈中解释,之所以选择IMAX摄影机来拍摄本片,是希望在视觉效果上让观众能够更好地沉浸在整个故事中,同时,诺兰自己也提及到,本片有很多越肩视角,也是希望观众能够从奥本海默的角度,体会他的心路历程。
最后来说说人物对白方面
很多人抱怨说,这部电影的对白太多、理解起来太费劲。实际上,作为一部95%以上的内容都是文戏的电影,《奥本海默》的对白量多是客观存在的因素,但对白量多,并不意味着它理解起来很费劲、费力气——因为实际上,如果你找对窍门,你会发现,整部电影的对白实际上是非常精炼、紧凑,完全没有一句废话。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找对理解这部电影对白的窍门呢?我个人认为主要还是下面的几个方面:
一是叙事视角:我们都知道,《奥本海默》的叙事视角,按照画面彩度来区分有两个视角,分别是彩色表现的奥本海默视角与黑白表现的施特劳斯视角。有人说在这两个视角中,彩色的奥本海默视角是主观视角,黑白的施特劳斯视角是客观视角——如果是没看过电影的话,大家可能会很容易就被带跑偏了。
实际上看过电影之后,尤其是如果我们留意到两个视角初次出现时的标题分别是
奥本海默视角被命名为“Fission裂变”,暗示了这一视角之下,他的故事会如同链式反应一样,以一种连续因果的形式展开对他本人的形象刻画、故事阐述;
施特劳斯视角被命名为“Fusion(聚变)”,则是暗示这一视角之下,犹如核聚变中原子聚合一样,人物刻画、故事描写、情节推动会主要以施特劳斯与他的助手互动进行;
至于你问我为什么施特劳斯的视角是黑白的?我建议大家先去看原片中奥本海默在课堂上对于黑洞的解释,同时结合施特劳斯在里面的台词进行理解——“权力只存在于阴影中”。
二是人物对白对故事情节的推动:正如上述我提到的两个视角对于叙事方式的影响一样,奥本海默视角中的叙事方式,是一种类似于“链式反应”的连续因果的线性叙事方式,因而在该视角中,奥本海默的故事会由许多不同的故事片段串连起来,形成一种不甚明显的线性的推进结构——往往上一段故事中的某句对白,就触发了下一段故事中的开场;
又或者是上一段故事中人物提到的某个名字,就是下一段故事所要着力聚焦的中心,这就提醒了观众需要关注的目标;类似地,在施特劳斯视角中,每次施特劳斯与助手对话完结之后,总会给观众一段总结性的提示与对白,以此来减轻观众的理解负担之余,也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导向下一情节的发展焦点中,令观众不至于迷失在繁复的对话中。
结 语
碍于篇幅和我个人体会有限的关系,所以这篇观影心得就先写到这里。故事内容细节方面,我更加希望大家能够去影院真切体验一番——相信我,只要你沉下心去看去体验,那绝对是一场震撼你心灵的旅程。
我个人其实最佩服的还是诺兰借《奥本海默》而展开的对于核武器的深入思考,除去核武器使用的道德问题,更深层次的是,他超越了战争双方中的武器使用道德问题,而是进而启发我们深入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在当下乃至未来对核能进行合适的、有益的利用,这一方面既是为了避免如奥本海默本人一样的“普罗米修斯”的悲剧的再现,另一方面,这更是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和日后福祉而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