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运自贴吧用户半醉云飘飘,在此表示感谢
即使没有玩过这个游戏的朋友们也可以当成故事看看,剑冢的故事虽然大部分取自古代神话传说,但他们的故事也是人情绪或个性最极端的体现,希望大家能够代入进去,在故事中看见那个曾经的自己。
文章非常非常非常长,也没有多少图,没有耐心看完的同学可以收藏起来慢慢看
前言:据某列文虎克大佬观察的结论,伏虞等十柄神兵均为染尘子所铸。根据这个线索我们可以更清晰地探究剑冢的来历和相关剧情的发展。本文不按染尘子十世的时间顺序展开,仅按个人喜好依次讲解,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解龙魄 卫起
此冢乃七座剑冢之一,冢间蛟蛇盘绕,隐有龙吟,冢上刻有“解龙魄”三字,似乎有什么东西将要破冢而出……
紫竹奇遇-召唤化身:
“师父,弟子愚钝,弟子把家中的财宝都赠给那孤儿,却算不得仁义吗?”
紫竹化身的少年自顾自的说着话,似乎并未察觉身旁的变化,
“师父……哎哟,师父您去哪里了?师父您不要扔下弟子啊……”
少年慌张的四处搜寻着口中的师父,似乎并未察觉你的存在,终于越找越远,不见了踪影……
紫竹奇遇-日常对话:
“师父……师父你在哪里啊……没有你徒儿不知道怎么办……”
卫起摸着咕咕直叫的肚子,脸上满是迷茫……
小卫起
背景故事:龙胎化命
太古之时,海外之界有个无启国,无启国的人没有子孙后嗣。 无启国外有座钟山,钟山之神名为烛阴,它长着人的面孔,蛇的身躯,长千里,遍体赤红,它睁开眼,就是白天,闭上眼,就是黑夜,它的呼吸就能化为风,他一吹气世上便为冬,他一呼气世上便为夏,它不饮、不食,居住在无启国的东边,那时钟山脚下有个怪人,名叫服常居合。 服常居合是盘古的腑脏所化,能食金石,尤其喜好吃蛇,他生来就有六臂三首,三年就长了三千丈高,他见到龙便以为是大蛇,而把龙吞进了腹中,如此总共吃了一百条九天内外的神龙。 烛阴看到服常居合,知道服常居合要吃他,于是转身要走,却被服常居合一口咬断了他的尾巴,烛阴痛的晕死了过去,服常居合就高兴的抓起烛阴尾部受伤的那一端往怀里拖拽,哪知烛阴的身子长达千里,又不止千里,服常居合过了十年还是没有找到烛阴的头首,便就饿死在了钟山下。
烛阴出自《山海经》原文 其曰: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息为风。不饮,不食,不息。身长千里,在无启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西北海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
烛龙
后来,无启国中有个名叫卫起的神人从服常居合的身旁经过,服常居合竟又站了起来,只对卫起说腹中饥饿。卫起便把身上的食物喂给服常居合吃了,服常居合吃完之后却又哭泣起来,卫起于是对他说:你若仍饿,便把我吃了罢。服常居合听后竟真将卫起放入了口中,吞下肚去,这才倒下再又死去了。 自此过去七十年后,闪电劈开了服常居合的肚子,卫起竟然未死,还在服常居合的腹中寻到了烛阴的断尾,不想那断尾已化为铁石,聚百龙之神,凝做不世之兵。
线索一:铸剑人,服常树
服常居合,这个名字我只能从姓氏入手,服常应该就是山海经里的服常树。
原文: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玕树。
一棵树,长了三个人头,注视着琅玕树,琅玕树结的果就是珠玉,所以也隐喻着美好之物。
而根据前言中的结论,十把神兵均为染尘子所铸,也就是说这个把蛇尾吞掉变成神兵服常居合就是染尘子这一世在世间的化形。而服常给他的寓意就是守护珍贵事物的守卫。
线索二:无启国,卫老板的家乡
同样出自《山海经》,如果有看过《镜花缘》的朋友们应该对他们也很熟
无启国位于长股国的东边,其国民的奇特之处在于他们都不生育子孙后代。传说他们居住在洞穴里,没有男女之别。仅靠呼吸空气为生,偶尔会捡拾泥土食用,或者有人说他们能修炼一种食气的内家功夫。他们死后就埋入土中但心脏却依然跳动,尸体也不会腐烂。
等到一百年(一说一百二十年)以后,又会复活,从泥土里爬出来重享人生之乐。如此周而复始,往返延续,以致这里的人虽然没有后代,家族却依然人丁兴旺,为任姓部族。
随着这篇文章往下看,你就会发现,剑冢的故事很多都来自《山海经》。卫老板是来自无启国的神人,其不死不灭的特性也得以解释,卫老板修习了青蛟生骨功与天蛇换骨功,很大程度上我们也可以认为,这两门绝技的来源于无启国人们的不死不灭有关,无启国大概率就是这两门绝技的源头。
线索三:佛法
卫起舍身成为服常居合口中之食 这个情节是极具象征意义的。
佛教故事中摩诃萨青舍身饲虎,佛祖割肉喂鹰,这些都是大慈大悲,无量功德。
再来回看一下我们与剑冢的对话
战前:
师父一直教导我:‘欲成大道,舍身取义’!
我连命都舍了,可大道何在!?舍命难道及不上‘舍身’吗?!这是何故?你道这是何故?”
卫起一边胡言乱语,一边目露凶光地向太吾步步逼近……
战后:
卫起仰天而倒,重重地摔在了污泥当中,“是了……师父说的舍身取义……我好像懂了……”
卫起边消融在污泥中边说道:“断命求义非真义,入得污泥方成道……”
卫起师父是谁我着实不知,但是已经很明显了,卫起一生都在求道,甚至可能是佛家子弟。
这时候再来看一下小卫起与师父的对话:
“师父,弟子愚钝,弟子把家中的财宝都赠给那孤儿,却算不得仁义吗?”
这里便是问题所在,一个卫起从小到大都没想明白的事:何谓舍身取义?取义为目的,舍身为途径。卫起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舍身”二字上,却全然忘了初心。这个问题他捐赠钱财的时候没想明白,舍身喂了服常居合的时候还没想明白,直到被太吾传人击败后他终于明白了。
正所谓:断命求义非真义,入得污泥方成道!
《论语》有云: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一杯,敬善良的卫老板,解龙魄篇,完。
莫女衣 莫女
此冢乃七座剑冢之一,冢间莺歌燕舞,四季如春,冢上刻有“莫女衣”三字,似乎有什么东西将要破冢而出……
奇遇终点
太吾手持“莫女衣”剑柄往那长于玄石之上的紫竹走去,忽然,一阵缥缈的乐声自紫竹中传来,乐声空灵悠远,恍如天籁,但这天籁之中,却又夹杂着几声轻轻的叹息……
化为人形
乐声骤然而停,叹息倏然而止……在“莫女衣”剑柄触碰到紫竹的一瞬间,紫竹之下的玄石瞬间碎裂,化作齑粉,紫竹被笼罩在一团白光之中,渐渐化作一个人形……
召唤化身
“你……你是何人?是父皇叫你来接我的吗?”紫竹化成的少女问道,眼中尽是惆怅……“那些宴会我去的倦了,不愿再去,我便在此地走走,散散心,你莫要跟着我……”少女边说,边小心地四处张望,虽然她的眉头始终紧锁,但眼中所见似乎处处都很新鲜,很快,她便迈开脚步探索了起来……
小莫女
背景故事-神女还剑:
莫女者,又名鸟灵医,是天帝之女。 那时长江之南有座大山,名叫不氏山,山中有鸟却不鸣叫,莫女便于此山中独住,山中鸟类见她便就飞落到她肩头哭泣,莫女知道这些鸟儿常饮山中一处潭水,饮的多了才失了歌鸣之能。于是,莫女就寻到那处潭水,发现有个容形清瘦的人长年于此潭水边上采集一种千年才长一寸的三色灵铁——蝉壳子——用以铸剑。
那人对莫女说:这潭水之下有个妖魔,常食蝉壳子以做修炼,又于潭水之中施了恶毒,以叫害它之人不可入到潭水深处,我在此处铸剑,便是要以此剑除它。 莫女听他之言,却不相信,于是将那人所铸之剑扔入了潭水之中,再将那人赶走,又用了些奇妙草药医治这山中的鸟儿,令使这山中雀鸟尽皆恢复了鸣叫之能。
但是后来,真如那铸剑之人所言,那潭水之下果真有个妖魔,铸剑之人离开不过一个月,它便出了深潭,为祸山中。 莫女追悔不已,便不顾妖魔之恶,舍身入到那潭水之下,受冰寒刺骨之苦,忍妖灵蚀体之痛,终于取回了那柄被她扔弃之剑,且用衣衫包裹,叫这山中鸟儿衔飞而去,还给那位铸剑之人,请他来此斩妖除魔。
然而不久,莫女便因受了潭水之毒所害而死。 后来,那位铸剑之人持此灵剑除了妖魔,因受莫女舍身还剑之义所感,便称那柄灵剑为莫女衣,据说,莫女衣的灵气可解百千毒。 此后,莫女的尸体躺在不氏山上永远不见腐败。
太吾的立绘要是能有这水平想不买爆也难啊
线索一:峨眉、巴蜀
莫女妹妹的功法有很强的门派特征,这在剑冢boss里也是少见的。除了毒术传自空桑,其他功法大部分传自峨眉。当然,如我之前所说,莫女会这些功法并不是峨眉所创,甚至有可能是她自己创立的。
有的朋友看到越女剑法会误以为莫女的原型是越女,大错特错。根据功法介绍:“身若惊鸿莺穿柳,剑似追魂不离人,输赢只须出半手,纵是越女也失魂”这分明是借越女的典故来衬托此剑法的精妙绝伦,除此之外与越女再无半点关系。
随着后面其他线索的分析,你就能渐渐明白莫女的原型是谁了,这里你只需记住巴蜀这个地名就好了,这也是莫女身世强有力的佐证。
线索二:百毒不侵
莫女百毒不侵,她的药瓶普通攻击也不附带毒素,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
从上文的背景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莫女为了挽回过失,只身入毒潭取剑,后以衣衫包裹唤百鸟衔给染尘子。
这里可以有三种猜测
第一:寒潭之毒特殊功效,中了之后不会再染其它的毒。这种猜测连我自己都不是很看好,但是姑且列出来,抛砖引玉。我不看好的原因是这么牛逼的毒仅仅导致鸟雀失声?而且还给治好了?显然是不太可信的。但还是那句话,抛砖引玉,万一能给大家一点启发也说不准。
第二种猜测就是染尘子用特殊的法门把莫女衣这柄剑炼出了剑魂,可保持剑之人百毒不侵。虽然不知道他这是什么原理,但是结合染尘子牛掰哄哄的事迹感觉也不是没有可能
第三种猜测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种,说来给大家听一听。
莫女的残魂附于剑上,她生前饱受寒潭奇毒之苦,却心性善良,不想让其它人也被病痛折磨。莫女衣中,残留着她的执念,可免却百毒之扰,却也不容许持剑之人用毒伤害别人。
莫女的毒瓶名为飞霜,含义是寒潭的刺骨冰冷。毒瓶内无毒,是因为她不想别人受毒素折磨。自己惨死于寒潭,第一时间想到的却是别人,这就是莫女啊。
线索三 不氏山
由于个人水平不够,此条有瞎猜之嫌,诸位见谅
不氏山在长江以南,于是我们参照南山经的原文:
《山海经·南山经》记载:
南山经之首曰䧿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花,其名曰祝馀,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榖而黑理,其花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丽麂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
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多棪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黄金。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多白玉,多蝮虫,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阳之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金。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其中多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
又东三百里柢山。多水,无草木。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复生。食之无肿疾。
南山经大部分的山都属于“䧿山”山系,接下来开始大胆推(xia)测(meng),这个柢山是不是就是不氏山的原型?柢字拆开稍作变化,成为了不氏山?也许吧。但就算我此猜不中,这个不氏山的原型也极有可能是“䧿山”山系中的某一座,或者干脆就是架空的。
线索四 天帝之女
重头戏他lei了,rua!
莫女是天帝之女,这个天帝来头大的很,且听我慢慢道来。
天帝基本上是父系氏族独有的叫法,可以看做是神职了,姜太公可能都没资格封这个神。
不同部族的天帝是不同的,中国人有把自己祖先奉为神明的习惯,这也导致华夏神谱尤其是早期神谱非常混乱而不像希腊神话那样统一。那么我们故事中这个天帝是谁呢?答案是帝俊(qun一声,通假自夋)。
帝俊有时候指黄帝,有时候指帝喾,有时候指舜帝,怎么样,有意思吧?就是这么乱。帝俊是神话人物(也许是诸多历史人物原型的集合),野史将其改头换面更名为帝喾(ku),但是夋的事迹太多,帝喾一人承载不下,于是将其分摊开来给了黄帝、舜帝等人。
帝俊
帝俊之妻羲和(日女神)与常羲(或作仪,月女神)分别生十日、十二月。这个后来嫁接给黄帝了。
十日就是天上挂着那个太阳和后羿射爆的那九个瘪犊子,后羿射日也是帝俊派遣的。帝俊凡间的妻子叫做娥皇,一说帝俊的闺女就是西王母,但是莫女的原型应该不是她,这个我们一会再说。还有一说娥皇女英为舜帝妻子,这大概也是嫁接或反向嫁接的产物。帝俊被巴蜀奉为创世之神,参照线索一,我们更加确信这就是莫女的父亲。
回到莫女的身世,我们刚刚提到夋的事迹被摊给了黄帝、帝喾和舜,那么莫女的父亲究竟取哪一个形象呢?应该是帝喾,也是夋的事迹最大的承担者。
帝喾非常喜爱音乐,他叫乐师咸黑制作了九招、六列、六英等歌曲,又命乐垂作鼙鼓、钟、磐等乐器,让64名舞女,穿着五彩衣裳,随歌跳舞。在音乐起鸣之后,凤凰、大翟等名贵仙鸟也都云集殿堂,翩跹起舞。古时认为只有德行高尚的人才能招来凤凰。这也正合了莫女唤百鸟之象。
莫女除了天帝之女、医治百鸟,真正的脱离父亲的特征很少,所以不太可能是西王母。而帝喾的后人也众说纷纭,一说嫦娥就是他的女儿,还一说喾有三个女儿,三公主嫁给了神犬盘瓠(这显然也不是莫女)。那么我们也只能草草给出结论,莫女可能是帝喾的女儿之一(长女或次女)。
线索五:哑泉
毒潭可令百鸟失声,原型可能是哑泉。
三国时,诸葛亮为了擒拿南王孟获,率军南征至云南西洱河,遇四口毒泉,其中一口为哑泉。时逢天气好生炎热,人马饮用了哑泉水后,全都中毒,将士们都说不出话来。后来幸得一智者指教,复饮安乐泉水,"随即吐出恶涎,便能言语"。
这就是哑泉的著名典故,据说失声甚至致死是因为大量的硫酸铜和石膏颗粒混在水中,中毒后应尽快饮碱水中和。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剑已送到,愿你来生幸福。特此穷尽毕生才华作诗一首,以表敬意
飞霜灵梭莲花剑,木履素衣紫金冠。
百鸟朝凤忽不语,却似林间失魂人。
只身入潭忘生死,义荡山河薄云天。
三色灵铁斩妖邪,不枉此世来人间。
这一杯敬莫女妹妹,莫女衣篇,完。
凤凰茧 金凰儿
此冢乃七座剑冢之一,冢间金光闪烁,灼人眼目,冢上刻有“凤凰茧”三字,似乎有什么东西将要破冢而出......
紫竹-奇遇终点
太吾手持“凤凰茧”剑柄往那长于玄石之上的紫竹走去,
忽然,七只赤目金蚕自紫竹上缓缓钻出,
七道金色的光芒也随之由紫竹上被钻破的孔洞里透射出来……
紫竹-化为人形
金蚕吐丝结茧,金光翩然起舞……
在“凤凰茧”剑柄触碰到紫竹的一瞬间,紫竹之下的玄石瞬间碎裂,化作齑粉,
紫竹被笼罩在一团白光之中,渐渐化作一个人形……
紫竹-召唤化身
““嘻嘻,你莫非便是圣人吗?”
紫竹化成的少女甫一现出真身,便蹦蹦跳跳地来到MN的身边打量起MN,
“不对不对,圣人所在,必有美酒,寻到了美酒,方能寻到圣人!
这里臭臭的,你必不是圣人!”
少女说完,又欢快的跑往了远处,似乎当真是寻找美酒与圣人去了……
紫竹-日常对话
“不好喝……不好喝……这里的酒都臭臭的……”
金凰儿蹦蹦跳跳地在太吾身边打转,时而醉醺醺的憨笑,时而上下打量太吾的样貌……
背景故事-七字五彩
凤凰分雄雌,雄者称为凤,雌者叫做凰。 黄帝当政之时,曾问天老:何为凤凰。 天老便答:凤凰是神鸟,其首似大雁,其身若麒麟,颈像蛇颈,尾似鱼尾,下颌像是燕的下颌,嘴如鸡嘴,身上有五彩斑斓的花纹,头上有“德”字,腹下有“信”字,背上有“礼”字,胸口有“仁”字,翅上有“义”字,脚踏着“正”字,尾上系着“武”字。它若鸣叫,小则似是磕金震玉,大则若是擂鼓惊天,当其昂首展翅之时,五彩缤纷,好不绚丽。 相传凤凰乃不死,但其每个生命周期却只有四千六百日。凤凰身上生着无数赤目金蚕,赤目金蚕每四千六百日便就吞丝结茧包绕凤凰,又过四千六百日方才茧破,凤凰得出,又获重生。
线索一:酒的意象
金凰儿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喝蒙了的暴躁老妹儿,习练逆千年醉,被打个半死还递你口酒喝,处处寻美酒、寻圣人,所以酒必是解读凤凰茧的重要元素。
传说凤凰非梧桐不栖,非澧泉不饮。金凰儿口中的酒可能就是澧泉水,醴可以看做是澧的通假
《礼记·礼运》:“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
韩愈的《驽骥赠欧阳詹》:“飢食玉山禾,渴饮醴泉流。”
郭沫若 《女神·凤凰涅槃》:“山右有枯槁了的梧桐,山左有消歇了的醴泉。”
还有甘露的意思:《尔雅》又言:”甘露时降,万物以嘉,谓之醴泉。’醴泉乃谓甘露也。”
而醴本身还有甜酒的意思,我们都知道一句话: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这里就是取甜酒的意思。
如此就说的通了,酒在这里的第一则意象就是凤凰喝的澧泉。
线索二:酒与圣人
《三国志·魏书·徐邈传》:“徐邈字景山,燕国蓟人也。……魏国初建,为尚书郎,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沈醉。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达白之太祖,太祖甚怒。度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竟坐得免刑。”
捡重点翻译一下,曹操执政时曾严令禁酒,于是大家把清酒叫圣人,把浊酒叫贤人,喝大了就叫中圣人了。
线索三:七字五彩,凤凰的形象
不同年代的凤凰形象不一样,我们只看和太吾大陆里比较接近的几种:
《山海经》:又东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山海经·图赞》载,凤凰身负五种像字纹:“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腹文曰信,膺文曰仁。”
《抱朴子》对此解释:“夫木行为仁,为青。凤头上青,故曰戴仁也。金行为义,为白。凤颈白,故曰缨义也。火行为礼,为赤。凤嘴赤,故曰负礼也。水行为智,为黑,凤胸黑,故曰尚也。土行为信,为黄。凤足下黄,故曰蹈也。”
以上古书大多提到了凤凰五彩大鸟的形象
但是不同书上凤凰的“纹身”不一样,我看到的虽说有出入,都是纹五个字,没有纹七个的。
至于另两个字咋来的,你们可以翻上去问茄子,兴许是他画上去的
下面看凤凰形象
《尔雅·释鸟》郭璞注,凤凰外形特征是:“鸡头、燕颔、蛇颈、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
《说文解字》载:“凤之象也,麟前鹿后,蛇头鱼尾,龙文龟背,燕颌鸡喙,五色备举。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暮宿风穴,见则天下大安宁。”
《论语谶》曰:“凤有六象九苞。”六象者,头象天,目象日,背象月,翼象风,足象地,尾象纬。九苞者,口包命,心合度,耳聪达,舌诎伸,色光彩,冠矩朱,距锐钩,音激扬,腹文户。行鸣曰归嬉,止鸣曰提扶,夜鸣曰善哉,晨鸣曰贺世,飞鸣曰郎都,食惟梧桐竹实。故子欲居九夷,从凤嬉。物飞而生子。
这就是凤凰的经典形象,不是火鸟,和朱雀也没啥关系,一开始的描述貌似也不会涅槃。从b站找了个视频,图片右边这个就是凤凰经典形象
线索四:黄帝
背景故事中黄帝问天老凤象这个情节出自《韩诗外传》
原文:黄帝问天老凤象如何,天老曰:“夫凤,鸿前,鳞后,蛇颈而鱼尾,龙纹而龟身。燕颌而鸡喙。戴德、负仁、抱忠、挟义,小音金,大音鼓。延颈、奋翼、五彩备举,鸣动八风,气应时雨。食有质,饮有仪。往即文始,来即嘉成。唯凤为能通天祉、应地灵、律五音、览九德。”
《韩诗外传》中的这个情节,为了方便,我再列一个白话文的完整版(度娘当的,参照原文,意思大致准确)
黄帝即位,自觉天下太平,想亲眼看看传说中的凤凰。为此,他请教天老。天老回答:凤凰显形,乃是祥瑞的预兆,只有在太平盛世才出现。见到它一掠而过已是很不容易,如果能看到它在百鸟群里飞舞那就是千载难逢的祥瑞了。黄帝听后很不高兴,他说:我即位以来,天下太平,为什么连凤凰的影子都没有看见?天老说:东有蚩尤、西有少昊、南有炎帝、北有颛顼,四方强敌虎视眈眈,何来太平?黄帝听罢便率兵讨伐,于是天下一统。他看见一只带有五彩翎毛的大鸟在天空翱翔,而数不清的奇珍异鸟围着它翩翩起舞。黄帝知道,这只大鸟就是凤凰,也是他想看到的瑞象—百鸟朝凤。
我们之前讲莫女衣的时候说过,帝喾的传说里也有百鸟朝凤的桥段。凤凰行踪难觅,见过凤凰的人都有平天下的君王之象,而有百鸟朝凤之象的也必然是明君。
从这个角度看,金凰儿找的圣人可能就是黄帝,或者和黄帝一样的大才,以荡平天下之浊。
关于圣人的意象我们还没讲完,后面还有一个重合度极高的版本。
小金凰儿超可爱
线索五、凤凰涅槃
鸭轴他lei了,这就是我刚刚说的重合度极高的版本,先上原文:
《涅磐无名论》中的记载如下:“
无名曰:夫至人空洞无象,而万物无非我造。会万物以成己者,其唯圣人乎!何则? 非理不圣,非圣不理,理而为圣者,圣人不异理也。故天帝曰:般若当于何求?善吉曰:般若不可于色中求,亦不离于色中求。又曰:见缘起为见法,见法为见佛,斯则物我不异之效也。所以至人戢玄机于未兆,藏冥运于即化,总六合以镜心,一去来以成体。古今通,始终通,穷本极末,莫之与二。浩然大均,乃曰涅磐。经曰:不离诸法而得涅磐。又曰:诸法无边,故菩提无边,以知涅磐之道,存乎妙契。妙契之致,本乎冥一,然则物不异我,我不异物,物我玄会,归乎无极,进之弗先,退之弗后,岂容终始于其间哉!天女曰:耆年解脱,亦如何久。”
再上翻译:无名者说,达到一定境界的人必有空寂灵昧的体验,体验到空境,就不会在意世界万象的事物,万物由我心流出,执万物与我合一,只有圣人能做到!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不掌握这个真理就不能成为圣人,反之,不是圣人也不能知道这个真理,正因为掌握了这个真理才成为圣人,所以圣人与真理契合无间,凡是圣人都不能离开这个真理!这正如般若观照所说的色心不二,相即相离,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不二之理。从缘起法的角度来看,万法为空,空为万法,见佛即见法,见法即见空,诸法性空,即成见佛,物我两忘,不一不异。
所以通达空境的圣人总是勘玄机于先兆,隐未来于变化,将东南西北上下六合统摄一心,过去未来同成一体。古来今往都是一样,穷本极末,没有二致。将浩浩然物我一心,就是涅磐。这就是佛经里说的“不离诸法而得涅磐”。又因为诸法无边,故求得解脱也无尽,由是推知,涅磐之道在于保持契会妙理之“妙契”,有了“妙契”,乃知万法冥然一体的真理。万物与我没有本质的差别,我与万物实质一样,物与我玄妙会通,无极是它们最后归宿。涅磐就是进而不前,退而不后,无始无终,终始不在其间!天女说:耆年(舍利弗——引者注)的解脱也无终始。
《涅盘无名论》是僧肇大师的代表作之一。僧肇是中国东晋著名的佛教学者、僧人,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的得意门生,罗什门下“四圣”或“十哲” 之一,被称为“法门龙象”、“解空第一”。
正如我们前文所说,凤凰本没有涅槃的能力,这个能力是从佛教中来的(以及后来郭沫若老师的翻译错误)
从这个重合度极高的版本来看,圣人可能就是这个得真理的人。
凰儿寻找圣人的目的或许就是助她涅槃,从上一次涅槃化为人形开始,一直寻到太吾氏出现。或者说她到最后都没寻到圣人,我们在剑冢里看见的只是她彼时的投影,那个苦寻着圣人的身影。这么看凰儿当真是个苦命人,看上去嬉皮笑脸,心里面却是视死如归。从剑冢boss人均悲剧的惯例来看,我个人倾向这种剧情。这让我想起了格列佛游记里的拉格那格岛,长生不死的人或许比我们凡人更加痛苦。
七字辉辉天地间,五彩熠熠青玉前。
一去四千六百日,金樽甘醴醉千年。
这一杯,敬金凰儿。
凤凰茧篇,完。
大玄凝 九寒
此冢乃七座剑冢之一,冢间冰雪遍地,奇冷无比,冢上刻有“大玄凝”三字,似乎有什么东西将要破冢而出……
紫竹-奇遇终点
太吾手持“大玄凝”剑柄往那长于玄石之上的紫竹走去,
忽然,一阵寒气自紫竹中发出,
玄石与紫竹之上,立即被一层厚厚的冰霜所覆盖……
紫竹-化为人形
寒气顿时消散,冰霜融作清泉……
在“大玄凝”剑柄触碰到紫竹的一瞬间,紫竹之下的玄石瞬间碎裂,化作齑粉,
紫竹被笼罩在一团白光之中,渐渐化作一个人形……
紫竹-召唤化身
“莫……莫过来……
我……我是……不祥之人……”
紫竹化成的少年低声道,一步步往后退去,
“我冻死了阿爸、阿妈,冻死了阿婆、阿叔……”
少年越说越惊慌,突然转过身去,拔腿便跑,很快消失了踪影……
紫竹-日常对话
““你……不怕我?不……你……还是快走……”
九寒欲言又止,似乎想要靠近太吾,但又始终保持距离……
背景故事-奇寒灵气
洪荒之始,炎帝与赤水的姑娘听妖结合,生炎居。炎居后来生节并,节并又生戏器,戏器生了祝融,祝融乃生共工。 共工是司水之神,蛇身人面,头发火红。他与黄帝相斗,意欲争夺帝位,却始终不能取胜。 共工心中积愤,便怒而撞不周之山。 不周山乃是天之支柱,共工怒而相撞,竟使其断,天空于是向西北倾斜,大地亦是朝东南塌陷下去,漫天的星辰便开始自东南向西北移动,神州之内江河之水无不由西北往东南大肆奔流。 那时,东南之地有座山谷,名叫后泽。后泽之处有角民。 角民与寻常人无多异处,数目多以万计,却从不出到后泽之外。
角民之中有个名叫九寒的男子,因他生来便能驱奇寒之气,却又不可自控,一出生便就冻死了双亲,因此,后泽之处的角民就将他一人赶到了后泽西边的一座雪山上,不叫他接触人畜,更不叫他入到后泽之地。 后来,九寒娶了雪山上的雪女,冬季一过,雪女寿短,便就化成了雪水,九寒心中伤悲,于是常取水凝结做冰。 共工撞不周山后,江河东南而流,后泽便逢莫大洪灾,九寒不忍见角民受难,竟以一已之力,将那千万顷汹涌而来的洪水尽数凝成冰雪,便是化成了一座高入云际的冰山,而他自己却也被深埋冰山之下。此后,角民为了记念九寒,便称那座冰山为九寒山,据说,九寒死后,那九寒山里便常有雪女呤唱哀伤的歌曲,而九寒山上的冰雪便是太阳真火也烤不化。
线索一:共工身世
“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袄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
这就是背景故事前半段的出处:《山海经-海内经》
线索二:共工的形象、能力
《归藏·启筮》:“共工人面蛇身朱发。”
这就是对共工形象的描述,古代的大佬很多都是人面蛇神,赤发或许因为他是祝融之子(祝融是火官)
《左传·昭公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
《淮南子·本经训》:“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这里的空桑指大地极东的地方)
这时共工变被赋予了水神的身份。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说:"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
可见,祝融氏也早早被奉为火神(并不是从这句话开始的)
线索三:共工与颛顼之争
《淮南子》: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翻译:共工与颛顼争夺为帝,失败了,于是发怒去撞不周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挂地的绳子断了。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太阳、月亮、星星都朝西北方移动;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湖流水都朝东南方向流去。
《列子》:“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颓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翻译:天地也是物体。物体自有不足之处,所以过去女娲氏烧炼五种颜色的石头去弥补天地的空缺,砍断鳖鱼的四只脚去撑起天地的四角。后来共工氏与颛顼争夺帝位,因愤怒而碰到了不周山,折断了顶着天的柱子,扯断了拉着地的绳子,天往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运动;地往东南方向下陷,所以江河湖水都向东南流淌汇集。
至于为什么打起来了呢?
《文子》曰:"共工为水害,故颛顼诛之。"
这解释简直不要太干脆,在别的传说里共工还因为乱发洪水被大禹讨伐过。
《列子·汤问》:"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
这个解释看上去说的通一点了,但其实两人争执的导火索在哪里呢?是治水。
共工提出一个治水方案即平高补低 这样既方便农业灌溉又方便泄洪疏导。颛顼认为这样不对,甚至有可能只是怕共工抢了风头收缴威望,之后开始忽悠模式,告诉百姓说共工这种方案会触怒鬼神。
矛盾因此而起,看上去是治水意见不合,其实很可能是纯粹的政治斗争。
于是共工同志一头撞断不周山。
不周山是什么?天柱啊!而后大地倾斜,洪水自西北涌向东南。( 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这才衍生出女娲补天等等传说。
而九寒待的地方正是华夏大陆的东南方,洪水将至。
线索四:不周山
《山海经·大荒西经》:“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郭璞注:"此山形有缺,不周市处,因名云。”
不周山这个名字是因为有缺口而得名,这个缺口也可能是指被共工撞塌了的断口。
不周山的位置地处中国西部,一说不周山就是帕米尔高原。
线索五:后泽
又轮到我瞎蒙的时候了
后泽是现在的一个地名,坐标在浙江省丽水市,但我觉得这可能不是背景故事里的后泽。
后泽也许本身是架空的,取名于共工之女-后土。后土也被后世拜为土地神,在农业方面有很多贡献,之前那个“平高补低”的治水方案本是她提出来的,后交于父亲。
后泽又或许是取“厚泽”意,土地肥沃故角民可居桃源与世无争。
九寒山没有原型(我国东南显然是没有冰山的)
雪女也没有志怪类书籍提到过,倒是日本有雪女的传说。
总结
玄凝古代有深思的意思。大玄凝的含义则是玄为众妙之门,凝为冰天雪地。
九寒生来身负诅咒,无意间杀死父母双亲和一众亲人。
他恨自己,却一点不恨把他驱逐的村民,因为离开众人也是他自己的选择。
他害怕孤独,紫竹奇遇里我们就能看出,他担心你的安危,试着和你保持距离,却又忍不住接近你,哪怕说几句话也好。
他念旧,角民虽然把他驱逐,但后泽毕竟生他养他,洪水来临之际挺身而出,虽九死其犹未悔。
乱云飞花九天寒,心若归墟看不穿。
大江崩陷日月斜,山外洪水已滔天。
坐念玉蝉魂归窍,护得苍生百世安。
沧海桑田人未归,只闻雪女声声叹。
这一杯,敬九寒。
大玄凝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