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身處生化危機時,你需要什麼戰術裝備才能生存下來(頭部配置篇)


3樓貓 發佈時間:2021-12-01 17:59:55 作者:Darkrai747 Language

獵狼小隊Hound Wolf Squad
)是首次出現在《生化危機:村莊》中的精英特種部隊。因過於決勝時刻的登場方式、超強的火力、專業的行動以及頑強的生存能力(指沒被剋死,誤)給玩家們留下深刻的印象。裝備細節上對於臭尼龍佬們來說更是原地高潮。
為了分享尼龍佬的喜悅,在此手把手、從頭到腳的教大家:當你身處生化危機時,你需要什麼裝備生存下來
克里斯的精英小隊首次在“Resident Evil”世界登場。創建這個小隊的目的是獵殺狼人,正因如此才被稱為“獵狼小隊”。

克里斯的精英小隊首次在“Resident Evil”世界登場。創建這個小隊的目的是獵殺狼人,正因如此才被稱為“獵狼小隊”。

Bravo six, going dark.

Bravo six, going dark.

“首”當其衝:頭盔系統

·Ops-Core Fast XP Super High Cut Helmet

在非對稱作戰情況下貼的滿身都是,生怕不知道是友軍。

夜嚎與銀鬢的頭盔

Ops-Core Fast XP Super High Cut Helmet(圖片來源於網絡)

Multicam迷彩色的Ops-Core 頭盔罩(圖片來源於網絡)

IR識別章

IR識別章

普通衣物(上),IR識別章(中)與戰術褲(下)在夜視儀下的表現。

普通衣物(上),IR識別章(中)與戰術褲(下)在紅外光照下的表現。

在非對稱作戰情況下貼的滿身都是,生怕不知道是友軍。

夜嚎與銀鬢的頭盔

Ops-Core Fast XP Super High Cut Helmet(圖片來源於網絡)

Multicam迷彩色的Ops-Core 頭盔罩(圖片來源於網絡)

IR識別章

IR識別章

普通衣物(上),IR識別章(中)與戰術褲(下)在夜視儀下的表現。

普通衣物(上),IR識別章(中)與戰術褲(下)在紅外光照下的表現。

在非對稱作戰情況下貼的滿身都是,生怕不知道是友軍。

1 / 8
夜嚎與銀鬢的頭部配置完全一致,使用的頭盔為Ops-CoreFast XP頭盔。Fast 頭盔大家基本都熟悉了,現代戰爭題材的遊戲不人手一頂都不好意思打招呼了。
Fast系列頭盔最大的特點就是為了減重以及配合耳機切掉的護耳、滅絕網上大部分斷脖黨的優秀懸掛、以及給日益增多頭盔附件提供接口的導軌系統。而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其減重效果。
傳統的複合材料頭盔如PASGT,和老式的金屬頭盔相比,降低重量的同時還提升了防護性能,重量保持在1.5kg到2kg。而FAST系列從誕生之初,就以將近1kg的超輕重量力壓群雄,其後繼者甚至可以將重量幹進1kg以內。
筆者有幸體驗過戰隊dalao的OPS CORE新型號"SF"。我發現自己的開洞國產碳纖仿品,在與原品防彈盔的對比之下,重量上並無多少優勢。更不要說那些,模仿FAST盔型的國產防彈頭盔們了。只能說OPS CORE公司並不只是鋸掉頭盔一部分而已,在材料以及細節設計上也下足功夫,是市面上當之無愧的頭盔之王。

·Ops-Core Fast MT Super High Cut Helmet

Ops-Core Fast MT Super High Cut Helmet,等等我是瞎了嗎?(圖片來源於網絡)

琥珀眼

尖齒

Ops-Core Fast MT Super High Cut Helmet,等等我是瞎了嗎?(圖片來源於網絡)

琥珀眼

尖齒

Ops-Core Fast MT Super High Cut Helmet,等等我是瞎了嗎?(圖片來源於網絡)

1 / 3
等等我是瞎了嗎?不,你沒有。MT Super High Cut 本身就是個小改款,是針對海事(Maritime)行動而改進的,DEVGRU(海豹六隊)是這批頭盔最開始的主要用戶,後來各種部隊單位都有使用。主要改動是進一步削切盔體,從而增加耳機兼容性以及進一步減重。外觀上的區別就是XP版導軌上三個孔,而maritime上面是四個孔。

順便一提,現在頭盔上的迷彩並不是噴漆上去的,而是一種叫“水轉印”的神奇技術(圖片來源於網絡)

普通人:就這就這就這?(圖片來源於網絡)

尼龍佬:哇,卡普空居然連導軌上的區別都做出來了耶!(XP)

尼龍佬:哇,卡普空居然連導軌上的區別都做出來了耶!(MT)

順便一提,現在頭盔上的迷彩並不是噴漆上去的,而是一種叫“水轉印”的神奇技術(圖片來源於網絡)

普通人:就這就這就這?(圖片來源於網絡)

尼龍佬:哇,卡普空居然連導軌上的區別都做出來了耶!(XP)

尼龍佬:哇,卡普空居然連導軌上的區別都做出來了耶!(MT)

順便一提,現在頭盔上的迷彩並不是噴漆上去的,而是一種叫“水轉印”的神奇技術(圖片來源於網絡)

1 / 4

·Ops-Core Skull Mounting System

Ops-Core Skull Mounting System(圖片來源於網絡)

冰爪小姐姐,好耶!

Ops-Core Skull Mounting System(圖片來源於網絡)

冰爪小姐姐,好耶!

Ops-Core Skull Mounting System(圖片來源於網絡)

1 / 2
又是Ops-Core公司的產品,說明他們在頭部裝備界的確是霸主地位……Ops-Core Skull Mounting System最早在shotshow亮相是名字為Skull Crusher——碎顱者!(翻譯過來中二的一批)。
碎顱者的設計初衷是為了需要使用夜視系統,但又沒有防彈防撞需求的用戶準備,同時兼容各種頭盔配件。本身兼容市面上大多數夜視儀基座以及導軌附件。但本身高昂的價格以及沒有太多優勢的重量,使其無論在軍警還是民間都沒多大市場。
建議先戴個帽子再戴碎顱者,不然……(圖片來源於網絡)

建議先戴個帽子再戴碎顱者,不然……(圖片來源於網絡)

現代戰爭:光電系統

·F-Pano (Fused Ground Panoramic Night Vision Goggle) 全景夜視儀

Fused Ground Panoramic Night Vision Goggle(圖片來源於網絡)

全 員 五 眼

Fused Ground Panoramic Night Vision Goggle(圖片來源於網絡)

全 員 五 眼

Fused Ground Panoramic Night Vision Goggle(圖片來源於網絡)

1 / 2
相信獵狼小隊身上最抓人眼球的裝備,莫過於臉上碩大的“四眼”夜視儀。事實上獵狼小隊所配發的最新型的“五眼”夜視儀:熱融合全景夜視儀 (Fused Ground Panoramic Night Vision Goggle,簡稱 F-Pano) 。
要聊“五眼”,我麼們要從“四眼”開始講起。“四眼”夜視儀GPNVG-18也是對於很多軍迷玩家來說已經不陌生的。自從獵殺本拉登的“海王星”行動以來,使用HK416、佩戴四眼夜視儀的海豹六隊形象已經深入人心,在《決勝時刻》,《逃離塔克夫》,以及《叛亂:沙漠風暴》等作品中成為精英特種作戰的代名詞。由於過於深入人心,導致“四眼”的模型大賣,基本人手一個了(我們沒有文化的人就是喜歡四眼.jpeg)。

我們沒有文化的人就是喜歡四眼.jpeg(圖片來源於網絡)

2021年,GPNVG-18已經對美國居民開售了,請自備四W美刀,以及---美國綠卡。有能力的寶友讓我們開開眼。(圖片來源於網絡)

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圖片來源於網絡)

四眼+FAST+AOR1迷彩,典中典(圖片來源於網絡)

三眼不夠裝逼了,魚叔。現在是四眼的時代啦!(圖片來源於網絡)

我們沒有文化的人就是喜歡四眼.jpeg(圖片來源於網絡)

2021年,GPNVG-18已經對美國居民開售了,請自備四W美刀,以及---美國綠卡。有能力的寶友讓我們開開眼。(圖片來源於網絡)

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圖片來源於網絡)

四眼+FAST+AOR1迷彩,典中典(圖片來源於網絡)

三眼不夠裝逼了,魚叔。現在是四眼的時代啦!(圖片來源於網絡)

我們沒有文化的人就是喜歡四眼.jpeg(圖片來源於網絡)

1 / 5
相較於傳統單筒 / 雙筒夜視儀40°左右的狹窄視野,“四眼”最直觀的優勢就是97°的全景大視野(非網傳的120°)。類比一下就是從4 : 3顯示器換到了21 : 9的寬屏顯示器一樣。
最早的“四眼”夜視儀是為飛機駕駛員所設計的AN/AVS-10夜視儀,其寬廣的視野增強了夜間低空飛行的駕駛員對地面障礙物的感知能力(比如輸電塔,有過撞塔的真實案例)。後來CAG(三角洲)等特戰單位發現這種新型的“四眼”夜視儀在室內尤其好用,於是便有了地面人員專用的版本: GPNVG-18。
看似如此完美的“四眼“夜視儀,近些年在特戰隊員身上的出鏡率卻降低了。其最致命的缺點就是重量。目前美軍裝備量最大的雙目夜視儀PVS-31的重量是450g,而四目夜視儀GPNVG-18達到了近770g……跟筆者手中用兩個PVS-14組成的雙目夜視儀差不多重了,是名副其實的頸椎毀滅者(雖然GPNVG-18的重心佈局更舒服一些)。尷尬的重量,加上大視野所提供的效益並不高,即使預算充裕的特戰單位有時也不會“全員四眼”。

97°看似很大,筆者實際感受下,因為隧道效應,實際上40°左右的視野收益已經很大了,(圖片來源於網絡)

AN/AVS-10(圖片來源於網絡)

97°看似很大,筆者實際感受下,因為隧道效應,實際上40°左右的視野收益已經很大了,(圖片來源於網絡)

AN/AVS-10(圖片來源於網絡)

97°看似很大,筆者實際感受下,因為隧道效應,實際上40°左右的視野收益已經很大了,(圖片來源於網絡)

1 / 2
在一大段鋪墊之後,終於要聊使“五眼”革命性進化的技術:熱融合。紅外熱成像是另一項極大增強人類觀測能力的科技。但由於熱成像本身只能偵測熱量,與微光夜視技術並無法替代。既然打不過就加入,於是熱融合技術便出現了。
最早的熱融合技術是在現有的夜視設備上外掛熱像設備,並將熱像投射到夜視儀的目鏡上。雖然解決從無到有的問題,但外掛導致投影震動不穩固,以及獨立電池與外殼大大增加了重量。
後來像PSQ20、PSQ36以及最新的ENVG-B都選擇將熱像儀整合進了夜視儀內,當然四目夜視儀也要趕上這股“熱浪”。於是“四眼”長出了第五隻眼:F-Pano。這第五隻眼便是熱成像鏡頭。雖然遊戲中並未展現,但熱像描邊大大增加了幹員們的感知能力。至此,夜戰開始向“熱”戰方向進化……

F-pano出現前,有人想出了頸椎毀滅器v2的解決方案……(圖片來源於網絡)

全 體 起 立(圖片來源於網絡)

熱像開啟,蹲逼剋星(圖片來源於網絡)

F-pano出現前,有人想出了頸椎毀滅器v2的解決方案……(圖片來源於網絡)

全 體 起 立(圖片來源於網絡)

熱像開啟,蹲逼剋星(圖片來源於網絡)

F-pano出現前,有人想出了頸椎毀滅器v2的解決方案……(圖片來源於網絡)

1 / 3

·識別燈:CORE SURVIVAL HEL-STAR 6 頻閃燈; S&S Precision Manta 頻閃燈;與 S&S Precision V-Lite 識別燈

夜視儀的原理是放大環境中的微光,以及拾取人眼不可見光。但是,人眼是有極限的!於是以不可見紅外光為光源的各類頻閃燈出現,在非對稱的夜戰中起到敵我識別作用,為微光夜視以及各類電子觀察設備提升觀察效率。
刻在基因裡的AC130關卡,一閃一閃的頻閃燈避免玩家因“誤傷友軍是無法忍受的行為”而陣亡(

刻在基因裡的AC130關卡,一閃一閃的頻閃燈避免玩家因“誤傷友軍是無法忍受的行為”而陣亡(

遊戲中分別出現了三種識別燈,CORE SURVIVAL公司的HEL-STAR 6S&S Precision公司的Manta頻閃燈,以及S&S PrecisionV-Lite識別燈。頻閃燈日常中很常見:路卡,工地,大樓樓頂等。因為人類對於閃爍的光源敏感,所以頻閃燈有很強的警示、提醒作用。軍用頻閃燈在做到小型化、內置ir紅外光源的同時,要有能達到4.8公里能見度的要求。
室內開頻閃屬實是閃瞎隊友的好方法

室內開頻閃屬實是閃瞎隊友的好方法

有別於老式的MS2000和山寨頻閃燈,HEL-STAR 6Manta都是可編程多模頻閃燈,可編程閃爍頻率以進行敵我識別。但即使可以分辨敵我,頻閃燈也不能一直開啟,畢竟誰也保不齊對面也有個電子眼夜視儀之類的:最重要的是,這玩意能把你戴夜視儀的隊友閃瞎……

夜空中最亮的星~(圖片來源於網絡)

從左到右:Helstar 4,Helstar 6舊版,帶頻閃的PVS31夜視儀電池盒,MS2000, S&S Manta(圖片來源於網絡)

夜空中最亮的星~(圖片來源於網絡)

從左到右:Helstar 4,Helstar 6舊版,帶頻閃的PVS31夜視儀電池盒,MS2000, S&S Manta(圖片來源於網絡)

夜空中最亮的星~(圖片來源於網絡)

1 / 2
比起高功率的“大型“頻閃燈,S&S Precision的另一款產品V-Lite更親“步兵”一些,畢竟功率小了很多,續航高了,不費眼睛了。缺點就是,這玩意是“一次性的”:電池與核心被一次性的封裝。雖然可以切開換電池,但也喪失了防水和售後,公家發給我才捨得用(45刀一個,窮)。

哪個平民會花45刀買個一次性led燈。。。(圖片來源於網絡)

亮起來像打尻

亮起來像打Call(圖片來源於網絡)

哪個平民會花45刀買個一次性led燈。。。(圖片來源於網絡)

亮起來像打尻

亮起來像打Call(圖片來源於網絡)

哪個平民會花45刀買個一次性led燈。。。(圖片來源於網絡)

1 / 3

·Princeton Tec MPLS Charge 頭盔燈

市面上大多數遊戲對夜視儀表現都很差,大都就是加個濾鏡拉個伽馬就完事兒了。夜視儀的一個重要特點:手動對焦要是真做進遊戲,估計硬核玩家們也要吐血。一般來說夜視儀的焦距不會太近,所以黑夜裡讀地圖之類的還是需要頭燈之類的。
Princeton Tec MPLS 系列是專門為兼容現代頭盔系統而設計的頭燈產品線。其中最為強大也是最受歡迎的是Charge頭燈。除了頭燈的基本功能以外,Charge還提供光斑遠近大小調節功能。最有意思的是,除了白光,不可見光以及黑夜中低可視度的紅光以外,居然還有UV紫外線光,估計是給警察用來偵察犯罪現場用的吧。
2011的刺殺本拉登到現在依然流行,也算是各種造型必備了(圖片來源於網絡)

2011的刺殺本拉登到現在依然流行,也算是各種造型必備了(圖片來源於網絡)

五感發達[中等:成功]:記錄與通訊系統

·Blast Gauge 爆炸衝擊波記錄系統

Blast Gauge (圖片來源於網絡)

Blast Gauge

Blast Gauge (圖片來源於網絡)

Blast Gauge

Blast Gauge (圖片來源於網絡)

1 / 2
從一戰的彈震症開始,再到越來越為大眾所知及的PTSD(創傷後壓力綜合徵)。相比與肉體上的傷痛,戰士們看不見的“傷口”更難被發現以及治癒。防彈頭盔可以從呼嘯的炮火中保護你,但如何去防護這“些看不見的子彈”?
2015年由威爾·史密斯主演的《震盪效應》,講述了尼日利亞裔美國醫生班納特·奧馬盧研究發現,缺乏保護的橄欖球運動員普遍遭受CTE(慢性創傷性腦病)的傷害,不乏有人因此失憶,性情大變甚至自殺。之後,現實中的奧馬盧還在退伍軍人的大腦中發現了CTE造成損害的痕跡,並將其與PTSD關聯起來。

班納特·奧馬盧醫生(左)與威爾史密斯(右)合影(圖片來源於網絡)

2015年《震盪效應》。(後面一排白色的頭盔看著跟星戰似的..)(圖片來源於網絡)

班納特·奧馬盧醫生(左)與威爾史密斯(右)合影(圖片來源於網絡)

2015年《震盪效應》。(後面一排白色的頭盔看著跟星戰似的..)(圖片來源於網絡)

班納特·奧馬盧醫生(左)與威爾史密斯(右)合影(圖片來源於網絡)

1 / 2
近兩年大火的CBS電視劇《海豹突擊隊》,由大量擁有軍事背景班底拍攝,其真實性在軍事影視中可算得上首屈一指。而由這些前軍人所撰寫的劇本深度貼近生活,在軍人社群中有著極高的熱度。在第二季 第19集中,退伍老兵Swann遭受大腦創傷折磨的故事如此打動人心的原因,除了演員充滿感情的演出外,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由發生在海豹突擊隊員Ryan Larkin身上的真實故事。
和劇中一樣, Ryan在退役後依然受到PTSD的折磨,在尋求退伍老兵中心以及醫院的幫助無果後,絕望的Ryan於2017年4月23日選擇了自殺。在他的遺囑中,Ryan表達了對醫療系統的失望,以及捐贈自己大腦用於醫學研究的願望——為此,他特地選擇了向自己的心臟開槍。

劇中Swann倒在朋友懷裡死去。Ryan則沒那麼幸運了。(圖片來源於網絡)

殺死Swann與Ryan的不只是病痛的折磨,還有臃腫官僚體制的不作為。(圖片來源於網絡)

劇中Swann倒在朋友懷裡死去。Ryan則沒那麼幸運了。(圖片來源於網絡)

殺死Swann與Ryan的不只是病痛的折磨,還有臃腫官僚體制的不作為。(圖片來源於網絡)

劇中Swann倒在朋友懷裡死去。Ryan則沒那麼幸運了。(圖片來源於網絡)

1 / 2
越來越多Ryan Larkin這樣的案例迫使軍方不得不開始重視士兵受衝擊導致創傷的現象。早在2012年,DARPA(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就開始了相關的研究,其成果就是 Blast Gauge :爆炸衝擊波記錄系統。士兵將Blast Gauge分別放置在易受衝擊影響的部位,通過聲納檢測士兵所受衝擊的劑量,將數據存儲在本體內進行長時間的追蹤,並以led燈顯示士兵是否立即需要醫療救助。
但以獵狼小隊平時被怪物摔來摔去、往自己腳下放爆炸物的作戰風格來看,這記錄儀怕不是早就爆表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功能構造

一套三個,分別放置於頭肩和胸部(圖片來源於網絡)

(圖片來源於網絡)

功能構造

一套三個,分別放置於頭肩和胸部(圖片來源於網絡)

(圖片來源於網絡)

1 / 3

·Contour運動相機 & MOHOC頭盔相機

MOHOC(圖片來源於網絡)

Contour HD

Contour HD(圖片來源於網絡)

Contour ROAM 3,2014年(圖片來源於網絡)

MOHOC

MOHOC(圖片來源於網絡)

Contour HD

Contour HD(圖片來源於網絡)

Contour ROAM 3,2014年(圖片來源於網絡)

MOHOC

MOHOC(圖片來源於網絡)

1 / 5
人類記錄戰爭的習慣不知從何時開始:也許是巖洞壁畫上與猛獁和敵對部落的爭鬥,亦或是某種失傳語言在蠟板上刻下史詩;從1854年記者威廉·霍華德·拉塞爾隨英軍遠征馬耳他,併成為世界上第一名職業戰地記者。亦又是越戰期間記錄下各種人間慘劇的攝影大師們。

申亮亮(1987年8月4日-2016年6月1日)。2016年6月1日下午在非洲馬裡執行維和任務時遇到恐怖襲擊而殉職。2019年9月16日被追授“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2018年美國陸軍特種部隊(綠色貝雷帽)在尼日爾遭遇伏擊的視頻。視頻展示了相機主人從反擊,中彈到被處決犧牲的畫面。鋪面而來的絕望感。策劃襲擊的恐怖組織此前也襲擊了中國駐馬裡維和部隊,戰士申亮亮在襲擊中犧牲。(圖片來源於網絡)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2018年美國陸軍特種部隊(綠色貝雷帽)在尼日爾遭遇伏擊的視頻。視頻展示了相機主人從反擊,中彈到被處決犧牲的畫面。鋪面而來的絕望感。策劃襲擊的恐怖組織此前也襲擊了中國駐馬裡維和部隊,戰士申亮亮在襲擊中犧牲。(圖片來源於網絡)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2018年美國陸軍特種部隊(綠色貝雷帽)在尼日爾遭遇伏擊的視頻。視頻展示了相機主人從反擊,中彈到被處決犧牲的畫面。鋪面而來的絕望感。策劃襲擊的恐怖組織此前也襲擊了中國駐馬裡維和部隊,戰士申亮亮在襲擊中犧牲。(圖片來源於網絡)

2017年10月4日在尼日爾遇襲犧牲的美國士兵(從左上順時針起). Bryan C. Black, La David Johnson, Jeremiah W. Johnson和Dustin M. Wright.

申亮亮(1987年8月4日-2016年6月1日)。2016年6月1日下午在非洲馬裡執行維和任務時遇到恐怖襲擊而殉職。2019年9月16日被追授“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2018年美國陸軍特種部隊(綠色貝雷帽)在尼日爾遭遇伏擊的視頻。視頻展示了相機主人從反擊,中彈到被處決犧牲的畫面。鋪面而來的絕望感。策劃襲擊的恐怖組織此前也襲擊了中國駐馬裡維和部隊,戰士申亮亮在襲擊中犧牲。(圖片來源於網絡)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2018年美國陸軍特種部隊(綠色貝雷帽)在尼日爾遭遇伏擊的視頻。視頻展示了相機主人從反擊,中彈到被處決犧牲的畫面。鋪面而來的絕望感。策劃襲擊的恐怖組織此前也襲擊了中國駐馬裡維和部隊,戰士申亮亮在襲擊中犧牲。(圖片來源於網絡)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2018年美國陸軍特種部隊(綠色貝雷帽)在尼日爾遭遇伏擊的視頻。視頻展示了相機主人從反擊,中彈到被處決犧牲的畫面。鋪面而來的絕望感。策劃襲擊的恐怖組織此前也襲擊了中國駐馬裡維和部隊,戰士申亮亮在襲擊中犧牲。(圖片來源於網絡)

2017年10月4日在尼日爾遇襲犧牲的美國士兵(從左上順時針起). Bryan C. Black, La David Johnson, Jeremiah W. Johnson和Dustin M. Wright.

申亮亮(1987年8月4日-2016年6月1日)。2016年6月1日下午在非洲馬裡執行維和任務時遇到恐怖襲擊而殉職。2019年9月16日被追授“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

1 / 5
進入數碼時代,記錄的主視角從創作者慢慢變為了士兵們。上世紀末的海灣戰爭期間就有通過手持DV,用第一人稱記錄沙漠風暴行動的視頻。運動相機、手機攝像以及互聯網的興起,更是讓人們躲在屏幕虛假和平的後面,體會最前線戰場帶來的“刺激”與“殘酷”。
1 9 9 1 年 代 海 灣 戰 爭 沙 漠 風 暴

1 9 9 1 年 代 海 灣 戰 爭 沙 漠 風 暴

說到運動相機,比起大家更熟悉的Gopro系列,另一款名不見經傳的Contour運動相機則是各個部隊的爆款。當時,Gopro還需要通過加裝附件達到防水防塵,而Contour無需潛水殼,自帶ip67防塵防水,金屬外殼大大增加了可靠性,可旋轉鏡頭以及修長的機身又天生適合安裝在頭盔上,瞬間擠佔了Gopro在軍中的市場。在著名的獵殺本拉登“海王之矛”行動,海豹隊員們則通過頭盔上的Contour相機實時向後方直播行動全程。

著名的“白宮戰情室”照片。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國務卿希拉里,以及一眾來自華盛頓與五角大樓的高管將軍們,正在通過海豹六隊戰士們的Contour觀看“海王之矛”:獵殺本拉登的現場直播(圖片來源於網絡)

事實證明,Gopro在民用市場過於“支愣”,導致其不太符合軍事定位。(圖片來源於網絡)

FAST頭盔,Comtac耳機和Contour相機:2010年cool kids們都喜歡這樣玩(圖片來源於網絡)

著名的“白宮戰情室”照片。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國務卿希拉里,以及一眾來自華盛頓與五角大樓的高管將軍們,正在通過海豹六隊戰士們的Contour觀看“海王之矛”:獵殺本拉登的現場直播(圖片來源於網絡)

事實證明,Gopro在民用市場過於“支愣”,導致其不太符合軍事定位。(圖片來源於網絡)

FAST頭盔,Comtac耳機和Contour相機:2010年cool kids們都喜歡這樣玩(圖片來源於網絡)

著名的“白宮戰情室”照片。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國務卿希拉里,以及一眾來自華盛頓與五角大樓的高管將軍們,正在通過海豹六隊戰士們的Contour觀看“海王之矛”:獵殺本拉登的現場直播(圖片來源於網絡)

1 / 3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軍方市場實在無法滿足Contour繼續經營研發;而Gopro則在民間市場找回了場子,一舉擊潰了Contour。2014年,Contour Roam 3 作為最後一款產品發表,之後便漸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當中。
雖然Gopro在性能上全面吊打Contour,但軍用市場還是需要一款更符合自己而不是民用運動市場的相機。MOHOC此時瞅準時機一舉出世,成為近幾年戰術界的網紅相機。但光從性能上來講,MOHOC不能算得上是引領潮流,但也算是落後於時代了:1080p+60fps這種搭配如今你在座機上都很難瞅見了,更別提市面上一眾跟Gopro打的有來有回的新興品牌了,得虧軍用市場要求你耐糙就行,硬飯軟吃了屬於是。
除去從Contour繼承的長條形佈局以及可旋轉鏡頭,MOHOC也還是有著自己的特點:首先就是底部弧形設計以及自帶魔術貼,開箱即可安裝到頭盔上,不需要任何接口以及轉接;其次震動提醒這種功能實在是很貼心,不用摘下頭盔確認了;可更換鋰電池並不少見,但同時兼容戰術裝備常見的CR123a一次性電池,終於不用追著充電器跑了可算是;另外還有IR夜視版本,其實就是去除了紅外濾鏡,可錄製紅外光,夜視效果聊勝於無。

MOHOC: 做了點微小的改進工作,謝謝大家(圖片來源於網絡)

雀實帥(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機收到了,孩子很喜歡(圖片來源於網絡)

MOHOC: 做了點微小的改進工作,謝謝大家(圖片來源於網絡)

MOHOC: 做了點微小的改進工作,謝謝大家(圖片來源於網絡)

雀實帥(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機收到了,孩子很喜歡(圖片來源於網絡)

MOHOC: 做了點微小的改進工作,謝謝大家(圖片來源於網絡)

MOHOC: 做了點微小的改進工作,謝謝大家(圖片來源於網絡)

1 / 4
炫酷外觀,貼心設計使得MOHOC似乎成為了當前版本的唯一選擇,但499美元的高昂售價對於一般人實在勸退。海鮮市場上收個Gopro Hero,更小的Gopro Seesion甚至老舊的Contour依然是不錯的選擇。

幾百塊,畫質足夠發朋友圈裝逼使了,挺香

差不多得了,也不是不能用(圖片來源於網絡)

差不多得了,也不是不能用(圖片來源於網絡)

幾百塊,畫質足夠發朋友圈裝逼使了,挺香

幾百塊,畫質足夠發朋友圈裝逼使了,挺香

差不多得了,也不是不能用(圖片來源於網絡)

差不多得了,也不是不能用(圖片來源於網絡)

幾百塊,畫質足夠發朋友圈裝逼使了,挺香

幾百塊,畫質足夠發朋友圈裝逼使了,挺香

1 / 4

·Ops-Core Rail Attached Communications 耳麥

Ops-Core RAC 耳麥 獨立(圖片來源於網絡)

Ops-Core Rail Attached Communications 耳麥

Ops-Core RAC 耳麥 安裝在頭盔上(圖片來源於網絡)

Ops-Core RAC 耳麥 獨立(圖片來源於網絡)

Ops-Core Rail Attached Communications 耳麥

Ops-Core RAC 耳麥 安裝在頭盔上(圖片來源於網絡)

Ops-Core RAC 耳麥 獨立(圖片來源於網絡)

1 / 3
隨著《逃離塔克夫》的大火,戰術耳機這一概念慢慢為人所知。與EFT中的腳步(恐懼)放大器不同,現實生活中的戰術耳機主要服務於班組通訊(俗稱開黑)。慢慢隨著科技發展,也加入了聽力保護功能,以及電子拾音——使得使用者在隔絕外部噪音的同時,仍可以通過麥克風拾取周圍聲音,保持對於外界的感知。
其實戰術耳機與雙/四目夜視儀一樣,是從飛行員裝備演化而來的。(圖片來源於網絡)

其實戰術耳機與雙/四目夜視儀一樣,是從飛行員裝備演化而來的。(圖片來源於網絡)

現代戰術耳機的標杆之作是3M旗下子公司:Peltor於2008推出的COMTAC III。醫用硅膠耳墊在長時間佩戴中保持舒爽;纖細的機身與頭梁更容易在頭盔內佩戴;可換邊麥克風不會影響左撇子射手瞄準;升級內部電路以及芯片,讓耳機可以僅削減會傷害聽力的聲音,而不是關閉整個拾音功能;頭盔導軌配件可將耳機直接安裝到頭盔上,等等。一瞬間COMTAC III成功佔領全世界各個部隊的太陽穴。其後繼者,全面革新的COMTAC IV都難以超越,跟別說其他友商了。

老美在用,約翰牛用,毛子在用,說不定你隔壁老大爺也在用。(圖片來源於網絡)

戰術耳機界的標杆-Peltor COMTAC III(圖片來源於網絡)

C3耳機通過配件可以直接安裝在又導軌的頭盔上(圖片來源於網絡)

C3耳機通過配件可以直接安裝在又導軌的頭盔上(圖片來源於網絡)

COMTAC IV屬於系列大刀闊斧的革新,希望通過入耳解決佩戴舒適度的問題。可惜設計上實在是不完善,於是之後的系列他又改了回來……(圖片來源於網絡)

老美在用,約翰牛用,毛子在用,說不定你隔壁老大爺也在用。(圖片來源於網絡)

老美在用,約翰牛用,毛子在用,說不定你隔壁老大爺也在用。(圖片來源於網絡)

老美在用,約翰牛用,毛子在用,說不定你隔壁老大爺也在用。(圖片來源於網絡)

老美在用,約翰牛用,毛子在用,說不定你隔壁老大爺也在用。(圖片來源於網絡)

老美在用,約翰牛用,毛子在用,說不定你隔壁老大爺也在用。(圖片來源於網絡)

戰術耳機界的標杆-Peltor COMTAC III(圖片來源於網絡)

C3耳機通過配件可以直接安裝在又導軌的頭盔上(圖片來源於網絡)

C3耳機通過配件可以直接安裝在又導軌的頭盔上(圖片來源於網絡)

COMTAC IV屬於系列大刀闊斧的革新,希望通過入耳解決佩戴舒適度的問題。可惜設計上實在是不完善,於是之後的系列他又改了回來……(圖片來源於網絡)

老美在用,約翰牛用,毛子在用,說不定你隔壁老大爺也在用。(圖片來源於網絡)

老美在用,約翰牛用,毛子在用,說不定你隔壁老大爺也在用。(圖片來源於網絡)

老美在用,約翰牛用,毛子在用,說不定你隔壁老大爺也在用。(圖片來源於網絡)

老美在用,約翰牛用,毛子在用,說不定你隔壁老大爺也在用。(圖片來源於網絡)

老美在用,約翰牛用,毛子在用,說不定你隔壁老大爺也在用。(圖片來源於網絡)

1 / 9

人 類 高 質 量Operator

筆者收藏的COMTAC III 雙通道版。這個雙通道不是色色的那種,而是指可以同時鏈接兩個對講機。是專為了一個對講機聯繫班組內,另一個對講機聯繫指揮部的隊長/通訊兵所設計的。

孩子很喜歡.jpe

孩子很喜歡(3m logo).jpe

人 類 高 質 量Operator

筆者收藏的COMTAC III 雙通道版。這個雙通道不是色色的那種,而是指可以同時鏈接兩個對講機。是專為了一個對講機聯繫班組內,另一個對講機聯繫指揮部的隊長/通訊兵所設計的。

孩子很喜歡.jpe

孩子很喜歡(3m logo).jpe

人 類 高 質 量Operator

1 / 4
說了半天C3,那麼,在十多年後的今天,有沒有什麼天降猛男可以帶來一些革命性的設計嗎?有的!就在頭盔之王OPS CORE!(然而並恰不到OPS CORE的飯)
面對COMTAC的統治地位,OPS CORE拿出了名為RAC(Rail Attached Communications 導軌連接通訊系統)的全新設計。從科幻的外表開始,RAC註定是一款未來而設計的耳機,簡直像是新技術的試驗場。首先是全新設計的耳機連接臂,也是RAC放進名字中的賣點。相較於以前耳機“簡陋”的頭盔支架,RAC的設計可謂是不在一個世紀一樣。無級調節的耳機臂能調節到任意角度,並保持耳部的密封——這可是簡陋的兩根鐵絲可做不到的。
其他新功能和升級就更是重量級:電子降噪麥克風大大增強了複雜環境通訊清晰度;更強悍的音頻芯片達到了真360拾音效果;45度導軌支架大大節省空間;全新線材佈局讓你不必作繭自縛;可更換線材使得RAC兼容市面上通訊系統而不必更換耳機;更具科幻感的Near Field Magnetic Induction(近場磁感應通信)耳機,NFMI耳機可以像普通入耳耳塞可與RAC同時佩戴以增強隔音效果。但NFMI技術的植入使得NFMI耳機在不用電池的情況下,可以接收RAC耳機本體的聲音,但代價就是再花費199美元。
之後OPS CORE又推出了AMP耳機迅速迭代,最大特點就是可以不依附頭盔獨立使用。從整個RAC與AMP的誕生來看,是互聯網思維吊打軍工企業屬於是了(笑。

早知還是AMP.jpe(圖片來源於網絡)

隨手翻到腦後方便整理,收納。(圖片來源於網絡)

無級調節可以讓你調到任意角度,從正面看很像某個最強法務部的吉祥物……(圖片來源於網絡)

Near Field Magnetic Induction(近場磁感應通信)耳機。199刀可以買很多Hifi耳機了吧。(圖片來源於網絡)

RAC推出後,最大的不滿就是無法作為獨立耳機使用。OPSCORE迅速迭代推出了AMP耳機,迭代速度對於眾多軍工企業算是光速了。(圖片來源於網絡)

RAC推出後,最大的不滿就是無法作為獨立耳機使用。OPSCORE迅速迭代推出了AMP耳機,迭代速度對於眾多軍工企業算是光速了。(圖片來源於網絡)

早知還是AMP.jpe(圖片來源於網絡)

隨手翻到腦後方便整理,收納。(圖片來源於網絡)

無級調節可以讓你調到任意角度,從正面看很像某個最強法務部的吉祥物……(圖片來源於網絡)

Near Field Magnetic Induction(近場磁感應通信)耳機。199刀可以買很多Hifi耳機了吧。(圖片來源於網絡)

RAC推出後,最大的不滿就是無法作為獨立耳機使用。OPSCORE迅速迭代推出了AMP耳機,迭代速度對於眾多軍工企業算是光速了。(圖片來源於網絡)

RAC推出後,最大的不滿就是無法作為獨立耳機使用。OPSCORE迅速迭代推出了AMP耳機,迭代速度對於眾多軍工企業算是光速了。(圖片來源於網絡)

早知還是AMP.jpe(圖片來源於網絡)

1 / 6

·Atlantic Signal Gladiator V 骨傳導耳麥

Atlantic Signal Gladiator V(圖片來源於網絡)

Atlantic Signal Gladiator V

Atlantic Signal Gladiator V

Atlantic Signal Gladiator V

Atlantic Signal Gladiator V(圖片來源於網絡)

Atlantic Signal Gladiator V

Atlantic Signal Gladiator V

Atlantic Signal Gladiator V

Atlantic Signal Gladiator V(圖片來源於網絡)

1 / 4
雖然市面上主流的大多是耳罩式耳機,但使用再高科技的材料,長時間佩戴還是會有舒適度上的問題。於是一家叫Atlantic Signal(大西洋信號)公司獨闢蹊徑,採用了當時還不多見的骨傳導技術,推出了Atlantic Signal MH180骨傳導耳機
MH180的佈局和如今市面上常見的運動骨傳導耳機並無太大區別: 髮箍式的造型加上防水麥克風就是它的全部。得益於緊湊的造型,MH180無論何種情況下都十分舒適。無論是帽子還是頭盔都可以和好的兼容。而骨傳導式發聲方式,使得佩戴者可以在接受通訊的同時,能無障礙聆聽周圍環境,缺點就是真男人/女人就要直面戰場噪音。

早在描寫DEVGRU的《榮譽勳章:戰士》中就有出現MH180。

MH180H(圖片來源於網絡)

MH180H(圖片來源於網絡)

MH180H在DEVGRU的AOR1迷彩時期(2010年左右)可以說是標誌性的通訊搭配了。(圖片來源於網絡)

MH180H在DEVGRU的AOR1迷彩時期(2010年左右)可以說是標誌性的通訊搭配了。(圖片來源於網絡)

MH180H在DEVGRU的AOR1迷彩時期(2010年左右)可以說是標誌性的通訊搭配了。(圖片來源於網絡)

早在描寫DEVGRU的《榮譽勳章:戰士》中就有出現MH180。

MH180H(圖片來源於網絡)

MH180H(圖片來源於網絡)

MH180H在DEVGRU的AOR1迷彩時期(2010年左右)可以說是標誌性的通訊搭配了。(圖片來源於網絡)

MH180H在DEVGRU的AOR1迷彩時期(2010年左右)可以說是標誌性的通訊搭配了。(圖片來源於網絡)

MH180H在DEVGRU的AOR1迷彩時期(2010年左右)可以說是標誌性的通訊搭配了。(圖片來源於網絡)

早在描寫DEVGRU的《榮譽勳章:戰士》中就有出現MH180。

1 / 6
著名的海豹六隊DEVGRU對於MH180可謂是愛得深沉,不誇張地說Atlantic Signal這家公司都是靠海豹們養起來的(笑)。由於輕便舒適,加上防水骨傳導,MH180一度成為經常和水打交道的海豹們的心頭寶,甚至於十多年後的今天依然能時不時的見到它和DG們一起上鏡。

3M Gen 4 Combat Arms 4與它神奇的物理降噪功能。可以通過按鈕選擇開啟,關閉,以及過濾80分貝以上聲音。缺點就是對所有聲音一視同仁。(圖片來源於網絡)

Atlantic Signal Gladiator V,最大的改進就是這副3M耳塞的。(圖片來源於網絡)

Atlantic Signal Gladiator V,最大的改進就是這副3M耳塞的。(圖片來源於網絡)

Atlantic Signal Gladiator V,最大的改進就是這副3M耳塞的。(圖片來源於網絡)

3M Gen 4 Combat Arms 4與它神奇的物理降噪功能。可以通過按鈕選擇開啟,關閉,以及過濾80分貝以上聲音。缺點就是對所有聲音一視同仁。(圖片來源於網絡)

Atlantic Signal Gladiator V,最大的改進就是這副3M耳塞的。(圖片來源於網絡)

Atlantic Signal Gladiator V,最大的改進就是這副3M耳塞的。(圖片來源於網絡)

Atlantic Signal Gladiator V,最大的改進就是這副3M耳塞的。(圖片來源於網絡)

3M Gen 4 Combat Arms 4與它神奇的物理降噪功能。可以通過按鈕選擇開啟,關閉,以及過濾80分貝以上聲音。缺點就是對所有聲音一視同仁。(圖片來源於網絡)

1 / 4
克里斯與冰爪所佩戴的Atlantic Signal Gladiator V 是MH180的繼任型號。本質上就是添加了一副可以物理降噪的3M Gen 4 Combat Arms 4耳塞而已。有趣的是這副耳塞可以通過物理調節降噪的力度,但自然是比不過電子芯片針對性的降噪。於是面對工業巨頭們來勢洶洶的電子耳機陣營,黔驢技窮的小作坊Atlantic Signal也很難拿出與之抗衡的產品了。當然,歷史總是螺旋上升的,在電子耳機越做越小的今天,骨傳導技術路線在未來也有可能煥發第二春。
未完待續……

參考資料

Hound Wolf Squad
黑鷹墜落吧 - 百度貼吧 (推薦)
OPS-CORE
戰術夜視公司TNVC
Ground Panoramic Night Vision Goggle - L3Harris
微光夜視紀錄片 第三集:新世代 (推薦)
CORE Survival
S&S Precision
PrincetonTec
The Blast Gauge® System
Blast Gauge System 爆炸衝擊波記錄系統介紹——作者:雷神的大錘(發佈於:戰甲網) (推薦)
Ryan Larkin是誰? (推薦)
我們不得不談論本週的“海豹突擊隊”之死
Contour
MOHOC® Camera
3M PELTOR Protective Communications
Atlantic Signal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