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身处生化危机时,你需要什么战术装备才能生存下来(头部配置篇)


3楼猫 发布时间:2021-12-01 17:59:55 作者:Darkrai747 Language

猎狼小队Hound Wolf Squad
)是首次出现在《生化危机:村庄》中的精英特种部队。因过于使命召唤的登场方式、超强的火力、专业的行动以及顽强的生存能力(指没被克死,误)给玩家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装备细节上对于臭尼龙佬们来说更是原地高潮。
为了分享尼龙佬的喜悦,在此手把手、从头到脚的教大家:当你身处生化危机时,你需要什么装备生存下来
克里斯的精英小队首次在“Resident Evil”世界登场。创建这个小队的目的是猎杀狼人,正因如此才被称为“猎狼小队”。

克里斯的精英小队首次在“Resident Evil”世界登场。创建这个小队的目的是猎杀狼人,正因如此才被称为“猎狼小队”。

Bravo six, going dark.

Bravo six, going dark.

“首”当其冲:头盔系统

·Ops-Core Fast XP Super High Cut Helmet

在非对称作战情况下贴的满身都是,生怕不知道是友军。

夜嚎与银鬓的头盔

Ops-Core Fast XP Super High Cut Helmet(图片来源于网络)

Multicam迷彩色的Ops-Core 头盔罩(图片来源于网络)

IR识别章

IR识别章

普通衣物(上),IR识别章(中)与战术裤(下)在夜视仪下的表现。

普通衣物(上),IR识别章(中)与战术裤(下)在红外光照下的表现。

在非对称作战情况下贴的满身都是,生怕不知道是友军。

夜嚎与银鬓的头盔

Ops-Core Fast XP Super High Cut Helmet(图片来源于网络)

Multicam迷彩色的Ops-Core 头盔罩(图片来源于网络)

IR识别章

IR识别章

普通衣物(上),IR识别章(中)与战术裤(下)在夜视仪下的表现。

普通衣物(上),IR识别章(中)与战术裤(下)在红外光照下的表现。

在非对称作战情况下贴的满身都是,生怕不知道是友军。

1 / 8
夜嚎与银鬓的头部配置完全一致,使用的头盔为Ops-CoreFast XP头盔。Fast 头盔大家基本都熟悉了,现代战争题材的游戏不人手一顶都不好意思打招呼了。
Fast系列头盔最大的特点就是为了减重以及配合耳机切掉的护耳、灭绝网上大部分断脖党的优秀悬挂、以及给日益增多头盔附件提供接口的导轨系统。而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其减重效果。
传统的复合材料头盔如PASGT,和老式的金属头盔相比,降低重量的同时还提升了防护性能,重量保持在1.5kg到2kg。而FAST系列从诞生之初,就以将近1kg的超轻重量力压群雄,其后继者甚至可以将重量干进1kg以内。
笔者有幸体验过战队dalao的OPS CORE新型号"SF"。我发现自己的开洞国产碳纤仿品,在与原品防弹盔的对比之下,重量上并无多少优势。更不要说那些,模仿FAST盔型的国产防弹头盔们了。只能说OPS CORE公司并不只是锯掉头盔一部分而已,在材料以及细节设计上也下足功夫,是市面上当之无愧的头盔之王。

·Ops-Core Fast MT Super High Cut Helmet

Ops-Core Fast MT Super High Cut Helmet,等等我是瞎了吗?(图片来源于网络)

琥珀眼

尖齿

Ops-Core Fast MT Super High Cut Helmet,等等我是瞎了吗?(图片来源于网络)

琥珀眼

尖齿

Ops-Core Fast MT Super High Cut Helmet,等等我是瞎了吗?(图片来源于网络)

1 / 3
等等我是瞎了吗?不,你没有。MT Super High Cut 本身就是个小改款,是针对海事(Maritime)行动而改进的,DEVGRU(海豹六队)是这批头盔最开始的主要用户,后来各种部队单位都有使用。主要改动是进一步削切盔体,从而增加耳机兼容性以及进一步减重。外观上的区别就是XP版导轨上三个孔,而maritime上面是四个孔。

顺便一提,现在头盔上的迷彩并不是喷漆上去的,而是一种叫“水转印”的神奇技术(图片来源于网络)

普通人:就这就这就这?(图片来源于网络)

尼龙佬:哇,卡普空居然连导轨上的区别都做出来了耶!(XP)

尼龙佬:哇,卡普空居然连导轨上的区别都做出来了耶!(MT)

顺便一提,现在头盔上的迷彩并不是喷漆上去的,而是一种叫“水转印”的神奇技术(图片来源于网络)

普通人:就这就这就这?(图片来源于网络)

尼龙佬:哇,卡普空居然连导轨上的区别都做出来了耶!(XP)

尼龙佬:哇,卡普空居然连导轨上的区别都做出来了耶!(MT)

顺便一提,现在头盔上的迷彩并不是喷漆上去的,而是一种叫“水转印”的神奇技术(图片来源于网络)

1 / 4

·Ops-Core Skull Mounting System

Ops-Core Skull Mounting System(图片来源于网络)

冰爪小姐姐,好耶!

Ops-Core Skull Mounting System(图片来源于网络)

冰爪小姐姐,好耶!

Ops-Core Skull Mounting System(图片来源于网络)

1 / 2
又是Ops-Core公司的产品,说明他们在头部装备界的确是霸主地位……Ops-Core Skull Mounting System最早在shotshow亮相是名字为Skull Crusher——碎颅者!(翻译过来中二的一批)。
碎颅者的设计初衷是为了需要使用夜视系统,但又没有防弹防撞需求的用户准备,同时兼容各种头盔配件。本身兼容市面上大多数夜视仪基座以及导轨附件。但本身高昂的价格以及没有太多优势的重量,使其无论在军警还是民间都没多大市场。
建议先戴个帽子再戴碎颅者,不然……(图片来源于网络)

建议先戴个帽子再戴碎颅者,不然……(图片来源于网络)

现代战争:光电系统

·F-Pano (Fused Ground Panoramic Night Vision Goggle) 全景夜视仪

Fused Ground Panoramic Night Vision Goggle(图片来源于网络)

全 员 五 眼

Fused Ground Panoramic Night Vision Goggle(图片来源于网络)

全 员 五 眼

Fused Ground Panoramic Night Vision Goggle(图片来源于网络)

1 / 2
相信猎狼小队身上最抓人眼球的装备,莫过于脸上硕大的“四眼”夜视仪。事实上猎狼小队所配发的最新型的“五眼”夜视仪:热融合全景夜视仪 (Fused Ground Panoramic Night Vision Goggle,简称 F-Pano) 。
要聊“五眼”,我么们要从“四眼”开始讲起。“四眼”夜视仪GPNVG-18也是对于很多军迷玩家来说已经不陌生的。自从猎杀本拉登的“海王星”行动以来,使用HK416、佩戴四眼夜视仪的海豹六队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在《使命召唤》,《逃离塔克夫》,以及《叛乱:沙漠风暴》等作品中成为精英特种作战的代名词。由于过于深入人心,导致“四眼”的模型大卖,基本人手一个了(我们没有文化的人就是喜欢四眼.jpeg)。

我们没有文化的人就是喜欢四眼.jpeg(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1年,GPNVG-18已经对美国居民开售了,请自备四W美刀,以及---美国绿卡。有能力的宝友让我们开开眼。(图片来源于网络)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图片来源于网络)

四眼+FAST+AOR1迷彩,典中典(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眼不够装逼了,鱼叔。现在是四眼的时代啦!(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没有文化的人就是喜欢四眼.jpeg(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1年,GPNVG-18已经对美国居民开售了,请自备四W美刀,以及---美国绿卡。有能力的宝友让我们开开眼。(图片来源于网络)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图片来源于网络)

四眼+FAST+AOR1迷彩,典中典(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眼不够装逼了,鱼叔。现在是四眼的时代啦!(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没有文化的人就是喜欢四眼.jpeg(图片来源于网络)

1 / 5
相较于传统单筒 / 双筒夜视仪40°左右的狭窄视野,“四眼”最直观的优势就是97°的全景大视野(非网传的120°)。类比一下就是从4 : 3显示器换到了21 : 9的宽屏显示器一样。
最早的“四眼”夜视仪是为飞机驾驶员所设计的AN/AVS-10夜视仪,其宽广的视野增强了夜间低空飞行的驾驶员对地面障碍物的感知能力(比如输电塔,有过撞塔的真实案例)。后来CAG(三角洲)等特战单位发现这种新型的“四眼”夜视仪在室内尤其好用,于是便有了地面人员专用的版本: GPNVG-18。
看似如此完美的“四眼“夜视仪,近些年在特战队员身上的出镜率却降低了。其最致命的缺点就是重量。目前美军装备量最大的双目夜视仪PVS-31的重量是450g,而四目夜视仪GPNVG-18达到了近770g……跟笔者手中用两个PVS-14组成的双目夜视仪差不多重了,是名副其实的颈椎毁灭者(虽然GPNVG-18的重心布局更舒服一些)。尴尬的重量,加上大视野所提供的效益并不高,即使预算充裕的特战单位有时也不会“全员四眼”。

97°看似很大,笔者实际感受下,因为隧道效应,实际上40°左右的视野收益已经很大了,(图片来源于网络)

AN/AVS-10(图片来源于网络)

97°看似很大,笔者实际感受下,因为隧道效应,实际上40°左右的视野收益已经很大了,(图片来源于网络)

AN/AVS-10(图片来源于网络)

97°看似很大,笔者实际感受下,因为隧道效应,实际上40°左右的视野收益已经很大了,(图片来源于网络)

1 / 2
在一大段铺垫之后,终于要聊使“五眼”革命性进化的技术:热融合。红外热成像是另一项极大增强人类观测能力的科技。但由于热成像本身只能侦测热量,与微光夜视技术并无法替代。既然打不过就加入,于是热融合技术便出现了。
最早的热融合技术是在现有的夜视设备上外挂热像设备,并将热像投射到夜视仪的目镜上。虽然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但外挂导致投影震动不稳固,以及独立电池与外壳大大增加了重量。
后来像PSQ20、PSQ36以及最新的ENVG-B都选择将热像仪整合进了夜视仪内,当然四目夜视仪也要赶上这股“热浪”。于是“四眼”长出了第五只眼:F-Pano。这第五只眼便是热成像镜头。虽然游戏中并未展现,但热像描边大大增加了干员们的感知能力。至此,夜战开始向“热”战方向进化……

F-pano出现前,有人想出了颈椎毁灭器v2的解决方案……(图片来源于网络)

全 体 起 立(图片来源于网络)

热像开启,蹲逼克星(图片来源于网络)

F-pano出现前,有人想出了颈椎毁灭器v2的解决方案……(图片来源于网络)

全 体 起 立(图片来源于网络)

热像开启,蹲逼克星(图片来源于网络)

F-pano出现前,有人想出了颈椎毁灭器v2的解决方案……(图片来源于网络)

1 / 3

·识别灯:CORE SURVIVAL HEL-STAR 6 频闪灯; S&S Precision Manta 频闪灯;与 S&S Precision V-Lite 识别灯

夜视仪的原理是放大环境中的微光,以及拾取人眼不可见光。但是,人眼是有极限的!于是以不可见红外光为光源的各类频闪灯出现,在非对称的夜战中起到敌我识别作用,为微光夜视以及各类电子观察设备提升观察效率。
刻在基因里的AC130关卡,一闪一闪的频闪灯避免玩家因“误伤友军是无法忍受的行为”而阵亡(

刻在基因里的AC130关卡,一闪一闪的频闪灯避免玩家因“误伤友军是无法忍受的行为”而阵亡(

游戏中分别出现了三种识别灯,CORE SURVIVAL公司的HEL-STAR 6S&S Precision公司的Manta频闪灯,以及S&S PrecisionV-Lite识别灯。频闪灯日常中很常见:路卡,工地,大楼楼顶等。因为人类对于闪烁的光源敏感,所以频闪灯有很强的警示、提醒作用。军用频闪灯在做到小型化、内置ir红外光源的同时,要有能达到4.8公里能见度的要求。
室内开频闪属实是闪瞎队友的好方法

室内开频闪属实是闪瞎队友的好方法

有别于老式的MS2000和山寨频闪灯,HEL-STAR 6Manta都是可编程多模频闪灯,可编程闪烁频率以进行敌我识别。但即使可以分辨敌我,频闪灯也不能一直开启,毕竟谁也保不齐对面也有个电子眼夜视仪之类的:最重要的是,这玩意能把你戴夜视仪的队友闪瞎……

夜空中最亮的星~(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左到右:Helstar 4,Helstar 6旧版,带频闪的PVS31夜视仪电池盒,MS2000, S&S Manta(图片来源于网络)

夜空中最亮的星~(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左到右:Helstar 4,Helstar 6旧版,带频闪的PVS31夜视仪电池盒,MS2000, S&S Manta(图片来源于网络)

夜空中最亮的星~(图片来源于网络)

1 / 2
比起高功率的“大型“频闪灯,S&S Precision的另一款产品V-Lite更亲“步兵”一些,毕竟功率小了很多,续航高了,不费眼睛了。缺点就是,这玩意是“一次性的”:电池与核心被一次性的封装。虽然可以切开换电池,但也丧失了防水和售后,公家发给我才舍得用(45刀一个,穷)。

哪个平民会花45刀买个一次性led灯。。。(图片来源于网络)

亮起来像打尻

亮起来像打Call(图片来源于网络)

哪个平民会花45刀买个一次性led灯。。。(图片来源于网络)

亮起来像打尻

亮起来像打Call(图片来源于网络)

哪个平民会花45刀买个一次性led灯。。。(图片来源于网络)

1 / 3

·Princeton Tec MPLS Charge 头盔灯

市面上大多数游戏对夜视仪表现都很差,大都就是加个滤镜拉个伽马就完事儿了。夜视仪的一个重要特点:手动对焦要是真做进游戏,估计硬核玩家们也要吐血。一般来说夜视仪的焦距不会太近,所以黑夜里读地图之类的还是需要头灯之类的。
Princeton Tec MPLS 系列是专门为兼容现代头盔系统而设计的头灯产品线。其中最为强大也是最受欢迎的是Charge头灯。除了头灯的基本功能以外,Charge还提供光斑远近大小调节功能。最有意思的是,除了白光,不可见光以及黑夜中低可视度的红光以外,居然还有UV紫外线光,估计是给警察用来侦察犯罪现场用的吧。
2011的刺杀本拉登到现在依然流行,也算是各种造型必备了(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1的刺杀本拉登到现在依然流行,也算是各种造型必备了(图片来源于网络)

五感发达[中等:成功]:记录与通讯系统

·Blast Gauge 爆炸冲击波记录系统

Blast Gauge (图片来源于网络)

Blast Gauge

Blast Gauge (图片来源于网络)

Blast Gauge

Blast Gauge (图片来源于网络)

1 / 2
从一战的弹震症开始,再到越来越为大众所知及的PTSD(创伤后压力综合征)。相比与肉体上的伤痛,战士们看不见的“伤口”更难被发现以及治愈。防弹头盔可以从呼啸的炮火中保护你,但如何去防护这“些看不见的子弹”?
2015年由威尔·史密斯主演的《震荡效应》,讲述了尼日利亚裔美国医生班纳特·奥马卢研究发现,缺乏保护的橄榄球运动员普遍遭受CTE(慢性创伤性脑病)的伤害,不乏有人因此失忆,性情大变甚至自杀。之后,现实中的奥马卢还在退伍军人的大脑中发现了CTE造成损害的痕迹,并将其与PTSD关联起来。

班纳特·奥马卢医生(左)与威尔史密斯(右)合影(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5年《震荡效应》。(后面一排白色的头盔看着跟星战似的..)(图片来源于网络)

班纳特·奥马卢医生(左)与威尔史密斯(右)合影(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5年《震荡效应》。(后面一排白色的头盔看着跟星战似的..)(图片来源于网络)

班纳特·奥马卢医生(左)与威尔史密斯(右)合影(图片来源于网络)

1 / 2
近两年大火的CBS电视剧《海豹突击队》,由大量拥有军事背景班底拍摄,其真实性在军事影视中可算得上首屈一指。而由这些前军人所撰写的剧本深度贴近生活,在军人社群中有着极高的热度。在第二季 第19集中,退伍老兵Swann遭受大脑创伤折磨的故事如此打动人心的原因,除了演员充满感情的演出外,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由发生在海豹突击队员Ryan Larkin身上的真实故事。
和剧中一样, Ryan在退役后依然受到PTSD的折磨,在寻求退伍老兵中心以及医院的帮助无果后,绝望的Ryan于2017年4月23日选择了自杀。在他的遗嘱中,Ryan表达了对医疗系统的失望,以及捐赠自己大脑用于医学研究的愿望——为此,他特地选择了向自己的心脏开枪。

剧中Swann倒在朋友怀里死去。Ryan则没那么幸运了。(图片来源于网络)

杀死Swann与Ryan的不只是病痛的折磨,还有臃肿官僚体制的不作为。(图片来源于网络)

剧中Swann倒在朋友怀里死去。Ryan则没那么幸运了。(图片来源于网络)

杀死Swann与Ryan的不只是病痛的折磨,还有臃肿官僚体制的不作为。(图片来源于网络)

剧中Swann倒在朋友怀里死去。Ryan则没那么幸运了。(图片来源于网络)

1 / 2
越来越多Ryan Larkin这样的案例迫使军方不得不开始重视士兵受冲击导致创伤的现象。早在2012年,DARPA(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就开始了相关的研究,其成果就是 Blast Gauge :爆炸冲击波记录系统。士兵将Blast Gauge分别放置在易受冲击影响的部位,通过声纳检测士兵所受冲击的剂量,将数据存储在本体内进行长时间的追踪,并以led灯显示士兵是否立即需要医疗救助。
但以猎狼小队平时被怪物摔来摔去、往自己脚下放爆炸物的作战风格来看,这记录仪怕不是早就爆表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功能构造

一套三个,分别放置于头肩和胸部(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功能构造

一套三个,分别放置于头肩和胸部(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1 / 3

·Contour运动相机 & MOHOC头盔相机

MOHOC(图片来源于网络)

Contour HD

Contour HD(图片来源于网络)

Contour ROAM 3,2014年(图片来源于网络)

MOHOC

MOHOC(图片来源于网络)

Contour HD

Contour HD(图片来源于网络)

Contour ROAM 3,2014年(图片来源于网络)

MOHOC

MOHOC(图片来源于网络)

1 / 5
人类记录战争的习惯不知从何时开始:也许是岩洞壁画上与猛犸和敌对部落的争斗,亦或是某种失传语言在蜡板上刻下史诗;从1854年记者威廉·霍华德·拉塞尔随英军远征马耳他,并成为世界上第一名职业战地记者。亦又是越战期间记录下各种人间惨剧的摄影大师们。

申亮亮(1987年8月4日-2016年6月1日)。2016年6月1日下午在非洲马里执行维和任务时遇到恐怖袭击而殉职。2019年9月16日被追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2018年美国陆军特种部队(绿色贝雷帽)在尼日尔遭遇伏击的视频。视频展示了相机主人从反击,中弹到被处决牺牲的画面。铺面而来的绝望感。策划袭击的恐怖组织此前也袭击了中国驻马里维和部队,战士申亮亮在袭击中牺牲。(图片来源于网络)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2018年美国陆军特种部队(绿色贝雷帽)在尼日尔遭遇伏击的视频。视频展示了相机主人从反击,中弹到被处决牺牲的画面。铺面而来的绝望感。策划袭击的恐怖组织此前也袭击了中国驻马里维和部队,战士申亮亮在袭击中牺牲。(图片来源于网络)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2018年美国陆军特种部队(绿色贝雷帽)在尼日尔遭遇伏击的视频。视频展示了相机主人从反击,中弹到被处决牺牲的画面。铺面而来的绝望感。策划袭击的恐怖组织此前也袭击了中国驻马里维和部队,战士申亮亮在袭击中牺牲。(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7年10月4日在尼日尔遇袭牺牲的美国士兵(从左上顺时针起). Bryan C. Black, La David Johnson, Jeremiah W. Johnson和Dustin M. Wright.

申亮亮(1987年8月4日-2016年6月1日)。2016年6月1日下午在非洲马里执行维和任务时遇到恐怖袭击而殉职。2019年9月16日被追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2018年美国陆军特种部队(绿色贝雷帽)在尼日尔遭遇伏击的视频。视频展示了相机主人从反击,中弹到被处决牺牲的画面。铺面而来的绝望感。策划袭击的恐怖组织此前也袭击了中国驻马里维和部队,战士申亮亮在袭击中牺牲。(图片来源于网络)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2018年美国陆军特种部队(绿色贝雷帽)在尼日尔遭遇伏击的视频。视频展示了相机主人从反击,中弹到被处决牺牲的画面。铺面而来的绝望感。策划袭击的恐怖组织此前也袭击了中国驻马里维和部队,战士申亮亮在袭击中牺牲。(图片来源于网络)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2018年美国陆军特种部队(绿色贝雷帽)在尼日尔遭遇伏击的视频。视频展示了相机主人从反击,中弹到被处决牺牲的画面。铺面而来的绝望感。策划袭击的恐怖组织此前也袭击了中国驻马里维和部队,战士申亮亮在袭击中牺牲。(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7年10月4日在尼日尔遇袭牺牲的美国士兵(从左上顺时针起). Bryan C. Black, La David Johnson, Jeremiah W. Johnson和Dustin M. Wright.

申亮亮(1987年8月4日-2016年6月1日)。2016年6月1日下午在非洲马里执行维和任务时遇到恐怖袭击而殉职。2019年9月16日被追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1 / 5
进入数码时代,记录的主视角从创作者慢慢变为了士兵们。上世纪末的海湾战争期间就有通过手持DV,用第一人称记录沙漠风暴行动的视频。运动相机、手机摄像以及互联网的兴起,更是让人们躲在屏幕虚假和平的后面,体会最前线战场带来的“刺激”与“残酷”。
1 9 9 1 年 代 海 湾 战 争 沙 漠 风 暴

1 9 9 1 年 代 海 湾 战 争 沙 漠 风 暴

说到运动相机,比起大家更熟悉的Gopro系列,另一款名不见经传的Contour运动相机则是各个部队的爆款。当时,Gopro还需要通过加装附件达到防水防尘,而Contour无需潜水壳,自带ip67防尘防水,金属外壳大大增加了可靠性,可旋转镜头以及修长的机身又天生适合安装在头盔上,瞬间挤占了Gopro在军中的市场。在著名的猎杀本拉登“海王之矛”行动,海豹队员们则通过头盔上的Contour相机实时向后方直播行动全程。

著名的“白宫战情室”照片。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国务卿希拉里,以及一众来自华盛顿与五角大楼的高管将军们,正在通过海豹六队战士们的Contour观看“海王之矛”:猎杀本拉登的现场直播(图片来源于网络)

事实证明,Gopro在民用市场过于“支愣”,导致其不太符合军事定位。(图片来源于网络)

FAST头盔,Comtac耳机和Contour相机:2010年cool kids们都喜欢这样玩(图片来源于网络)

著名的“白宫战情室”照片。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国务卿希拉里,以及一众来自华盛顿与五角大楼的高管将军们,正在通过海豹六队战士们的Contour观看“海王之矛”:猎杀本拉登的现场直播(图片来源于网络)

事实证明,Gopro在民用市场过于“支愣”,导致其不太符合军事定位。(图片来源于网络)

FAST头盔,Comtac耳机和Contour相机:2010年cool kids们都喜欢这样玩(图片来源于网络)

著名的“白宫战情室”照片。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国务卿希拉里,以及一众来自华盛顿与五角大楼的高管将军们,正在通过海豹六队战士们的Contour观看“海王之矛”:猎杀本拉登的现场直播(图片来源于网络)

1 / 3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军方市场实在无法满足Contour继续经营研发;而Gopro则在民间市场找回了场子,一举击溃了Contour。2014年,Contour Roam 3 作为最后一款产品发表,之后便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当中。
虽然Gopro在性能上全面吊打Contour,但军用市场还是需要一款更符合自己而不是民用运动市场的相机。MOHOC此时瞅准时机一举出世,成为近几年战术界的网红相机。但光从性能上来讲,MOHOC不能算得上是引领潮流,但也算是落后于时代了:1080p+60fps这种搭配如今你在座机上都很难瞅见了,更别提市面上一众跟Gopro打的有来有回的新兴品牌了,得亏军用市场要求你耐糙就行,硬饭软吃了属于是。
除去从Contour继承的长条形布局以及可旋转镜头,MOHOC也还是有着自己的特点:首先就是底部弧形设计以及自带魔术贴,开箱即可安装到头盔上,不需要任何接口以及转接;其次震动提醒这种功能实在是很贴心,不用摘下头盔确认了;可更换锂电池并不少见,但同时兼容战术装备常见的CR123a一次性电池,终于不用追着充电器跑了可算是;另外还有IR夜视版本,其实就是去除了红外滤镜,可录制红外光,夜视效果聊胜于无。

MOHOC: 做了点微小的改进工作,谢谢大家(图片来源于网络)

雀实帅(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机收到了,孩子很喜欢(图片来源于网络)

MOHOC: 做了点微小的改进工作,谢谢大家(图片来源于网络)

MOHOC: 做了点微小的改进工作,谢谢大家(图片来源于网络)

雀实帅(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机收到了,孩子很喜欢(图片来源于网络)

MOHOC: 做了点微小的改进工作,谢谢大家(图片来源于网络)

MOHOC: 做了点微小的改进工作,谢谢大家(图片来源于网络)

1 / 4
炫酷外观,贴心设计使得MOHOC似乎成为了当前版本的唯一选择,但499美元的高昂售价对于一般人实在劝退。海鲜市场上收个Gopro Hero,更小的Gopro Seesion甚至老旧的Contour依然是不错的选择。

几百块,画质足够发朋友圈装逼使了,挺香

差不多得了,也不是不能用(图片来源于网络)

差不多得了,也不是不能用(图片来源于网络)

几百块,画质足够发朋友圈装逼使了,挺香

几百块,画质足够发朋友圈装逼使了,挺香

差不多得了,也不是不能用(图片来源于网络)

差不多得了,也不是不能用(图片来源于网络)

几百块,画质足够发朋友圈装逼使了,挺香

几百块,画质足够发朋友圈装逼使了,挺香

1 / 4

·Ops-Core Rail Attached Communications 耳麦

Ops-Core RAC 耳麦 独立(图片来源于网络)

Ops-Core Rail Attached Communications 耳麦

Ops-Core RAC 耳麦 安装在头盔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Ops-Core RAC 耳麦 独立(图片来源于网络)

Ops-Core Rail Attached Communications 耳麦

Ops-Core RAC 耳麦 安装在头盔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Ops-Core RAC 耳麦 独立(图片来源于网络)

1 / 3
随着《逃离塔克夫》的大火,战术耳机这一概念慢慢为人所知。与EFT中的脚步(恐惧)放大器不同,现实生活中的战术耳机主要服务于班组通讯(俗称开黑)。慢慢随着科技发展,也加入了听力保护功能,以及电子拾音——使得使用者在隔绝外部噪音的同时,仍可以通过麦克风拾取周围声音,保持对于外界的感知。
其实战术耳机与双/四目夜视仪一样,是从飞行员装备演化而来的。(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战术耳机与双/四目夜视仪一样,是从飞行员装备演化而来的。(图片来源于网络)

现代战术耳机的标杆之作是3M旗下子公司:Peltor于2008推出的COMTAC III。医用硅胶耳垫在长时间佩戴中保持舒爽;纤细的机身与头梁更容易在头盔内佩戴;可换边麦克风不会影响左撇子射手瞄准;升级内部电路以及芯片,让耳机可以仅削减会伤害听力的声音,而不是关闭整个拾音功能;头盔导轨配件可将耳机直接安装到头盔上,等等。一瞬间COMTAC III成功占领全世界各个部队的太阳穴。其后继者,全面革新的COMTAC IV都难以超越,跟别说其他友商了。

老美在用,约翰牛用,毛子在用,说不定你隔壁老大爷也在用。(图片来源于网络)

战术耳机界的标杆-Peltor COMTAC III(图片来源于网络)

C3耳机通过配件可以直接安装在又导轨的头盔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C3耳机通过配件可以直接安装在又导轨的头盔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COMTAC IV属于系列大刀阔斧的革新,希望通过入耳解决佩戴舒适度的问题。可惜设计上实在是不完善,于是之后的系列他又改了回来……(图片来源于网络)

老美在用,约翰牛用,毛子在用,说不定你隔壁老大爷也在用。(图片来源于网络)

老美在用,约翰牛用,毛子在用,说不定你隔壁老大爷也在用。(图片来源于网络)

老美在用,约翰牛用,毛子在用,说不定你隔壁老大爷也在用。(图片来源于网络)

老美在用,约翰牛用,毛子在用,说不定你隔壁老大爷也在用。(图片来源于网络)

老美在用,约翰牛用,毛子在用,说不定你隔壁老大爷也在用。(图片来源于网络)

战术耳机界的标杆-Peltor COMTAC III(图片来源于网络)

C3耳机通过配件可以直接安装在又导轨的头盔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C3耳机通过配件可以直接安装在又导轨的头盔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COMTAC IV属于系列大刀阔斧的革新,希望通过入耳解决佩戴舒适度的问题。可惜设计上实在是不完善,于是之后的系列他又改了回来……(图片来源于网络)

老美在用,约翰牛用,毛子在用,说不定你隔壁老大爷也在用。(图片来源于网络)

老美在用,约翰牛用,毛子在用,说不定你隔壁老大爷也在用。(图片来源于网络)

老美在用,约翰牛用,毛子在用,说不定你隔壁老大爷也在用。(图片来源于网络)

老美在用,约翰牛用,毛子在用,说不定你隔壁老大爷也在用。(图片来源于网络)

老美在用,约翰牛用,毛子在用,说不定你隔壁老大爷也在用。(图片来源于网络)

1 / 9

人 类 高 质 量Operator

笔者收藏的COMTAC III 双通道版。这个双通道不是色色的那种,而是指可以同时链接两个对讲机。是专为了一个对讲机联系班组内,另一个对讲机联系指挥部的队长/通讯兵所设计的。

孩子很喜欢.jpe

孩子很喜欢(3m logo).jpe

人 类 高 质 量Operator

笔者收藏的COMTAC III 双通道版。这个双通道不是色色的那种,而是指可以同时链接两个对讲机。是专为了一个对讲机联系班组内,另一个对讲机联系指挥部的队长/通讯兵所设计的。

孩子很喜欢.jpe

孩子很喜欢(3m logo).jpe

人 类 高 质 量Operator

1 / 4
说了半天C3,那么,在十多年后的今天,有没有什么天降猛男可以带来一些革命性的设计吗?有的!就在头盔之王OPS CORE!(然而并恰不到OPS CORE的饭)
面对COMTAC的统治地位,OPS CORE拿出了名为RAC(Rail Attached Communications 导轨连接通讯系统)的全新设计。从科幻的外表开始,RAC注定是一款未来而设计的耳机,简直像是新技术的试验场。首先是全新设计的耳机连接臂,也是RAC放进名字中的卖点。相较于以前耳机“简陋”的头盔支架,RAC的设计可谓是不在一个世纪一样。无级调节的耳机臂能调节到任意角度,并保持耳部的密封——这可是简陋的两根铁丝可做不到的。
其他新功能和升级就更是重量级:电子降噪麦克风大大增强了复杂环境通讯清晰度;更强悍的音频芯片达到了真360拾音效果;45度导轨支架大大节省空间;全新线材布局让你不必作茧自缚;可更换线材使得RAC兼容市面上通讯系统而不必更换耳机;更具科幻感的Near Field Magnetic Induction(近场磁感应通信)耳机,NFMI耳机可以像普通入耳耳塞可与RAC同时佩戴以增强隔音效果。但NFMI技术的植入使得NFMI耳机在不用电池的情况下,可以接收RAC耳机本体的声音,但代价就是再花费199美元。
之后OPS CORE又推出了AMP耳机迅速迭代,最大特点就是可以不依附头盔独立使用。从整个RAC与AMP的诞生来看,是互联网思维吊打军工企业属于是了(笑。

早知还是AMP.jpe(图片来源于网络)

随手翻到脑后方便整理,收纳。(图片来源于网络)

无级调节可以让你调到任意角度,从正面看很像某个最强法务部的吉祥物……(图片来源于网络)

Near Field Magnetic Induction(近场磁感应通信)耳机。199刀可以买很多Hifi耳机了吧。(图片来源于网络)

RAC推出后,最大的不满就是无法作为独立耳机使用。OPSCORE迅速迭代推出了AMP耳机,迭代速度对于众多军工企业算是光速了。(图片来源于网络)

RAC推出后,最大的不满就是无法作为独立耳机使用。OPSCORE迅速迭代推出了AMP耳机,迭代速度对于众多军工企业算是光速了。(图片来源于网络)

早知还是AMP.jpe(图片来源于网络)

随手翻到脑后方便整理,收纳。(图片来源于网络)

无级调节可以让你调到任意角度,从正面看很像某个最强法务部的吉祥物……(图片来源于网络)

Near Field Magnetic Induction(近场磁感应通信)耳机。199刀可以买很多Hifi耳机了吧。(图片来源于网络)

RAC推出后,最大的不满就是无法作为独立耳机使用。OPSCORE迅速迭代推出了AMP耳机,迭代速度对于众多军工企业算是光速了。(图片来源于网络)

RAC推出后,最大的不满就是无法作为独立耳机使用。OPSCORE迅速迭代推出了AMP耳机,迭代速度对于众多军工企业算是光速了。(图片来源于网络)

早知还是AMP.jpe(图片来源于网络)

1 / 6

·Atlantic Signal Gladiator V 骨传导耳麦

Atlantic Signal Gladiator V(图片来源于网络)

Atlantic Signal Gladiator V

Atlantic Signal Gladiator V

Atlantic Signal Gladiator V

Atlantic Signal Gladiator V(图片来源于网络)

Atlantic Signal Gladiator V

Atlantic Signal Gladiator V

Atlantic Signal Gladiator V

Atlantic Signal Gladiator V(图片来源于网络)

1 / 4
虽然市面上主流的大多是耳罩式耳机,但使用再高科技的材料,长时间佩戴还是会有舒适度上的问题。于是一家叫Atlantic Signal(大西洋信号)公司独辟蹊径,采用了当时还不多见的骨传导技术,推出了Atlantic Signal MH180骨传导耳机
MH180的布局和如今市面上常见的运动骨传导耳机并无太大区别: 发箍式的造型加上防水麦克风就是它的全部。得益于紧凑的造型,MH180无论何种情况下都十分舒适。无论是帽子还是头盔都可以和好的兼容。而骨传导式发声方式,使得佩戴者可以在接受通讯的同时,能无障碍聆听周围环境,缺点就是真男人/女人就要直面战场噪音。

早在描写DEVGRU的《荣誉勋章:战士》中就有出现MH180。

MH180H(图片来源于网络)

MH180H(图片来源于网络)

MH180H在DEVGRU的AOR1迷彩时期(2010年左右)可以说是标志性的通讯搭配了。(图片来源于网络)

MH180H在DEVGRU的AOR1迷彩时期(2010年左右)可以说是标志性的通讯搭配了。(图片来源于网络)

MH180H在DEVGRU的AOR1迷彩时期(2010年左右)可以说是标志性的通讯搭配了。(图片来源于网络)

早在描写DEVGRU的《荣誉勋章:战士》中就有出现MH180。

MH180H(图片来源于网络)

MH180H(图片来源于网络)

MH180H在DEVGRU的AOR1迷彩时期(2010年左右)可以说是标志性的通讯搭配了。(图片来源于网络)

MH180H在DEVGRU的AOR1迷彩时期(2010年左右)可以说是标志性的通讯搭配了。(图片来源于网络)

MH180H在DEVGRU的AOR1迷彩时期(2010年左右)可以说是标志性的通讯搭配了。(图片来源于网络)

早在描写DEVGRU的《荣誉勋章:战士》中就有出现MH180。

1 / 6
著名的海豹六队DEVGRU对于MH180可谓是爱得深沉,不夸张地说Atlantic Signal这家公司都是靠海豹们养起来的(笑)。由于轻便舒适,加上防水骨传导,MH180一度成为经常和水打交道的海豹们的心头宝,甚至于十多年后的今天依然能时不时的见到它和DG们一起上镜。

3M Gen 4 Combat Arms 4与它神奇的物理降噪功能。可以通过按钮选择开启,关闭,以及过滤80分贝以上声音。缺点就是对所有声音一视同仁。(图片来源于网络)

Atlantic Signal Gladiator V,最大的改进就是这副3M耳塞的。(图片来源于网络)

Atlantic Signal Gladiator V,最大的改进就是这副3M耳塞的。(图片来源于网络)

Atlantic Signal Gladiator V,最大的改进就是这副3M耳塞的。(图片来源于网络)

3M Gen 4 Combat Arms 4与它神奇的物理降噪功能。可以通过按钮选择开启,关闭,以及过滤80分贝以上声音。缺点就是对所有声音一视同仁。(图片来源于网络)

Atlantic Signal Gladiator V,最大的改进就是这副3M耳塞的。(图片来源于网络)

Atlantic Signal Gladiator V,最大的改进就是这副3M耳塞的。(图片来源于网络)

Atlantic Signal Gladiator V,最大的改进就是这副3M耳塞的。(图片来源于网络)

3M Gen 4 Combat Arms 4与它神奇的物理降噪功能。可以通过按钮选择开启,关闭,以及过滤80分贝以上声音。缺点就是对所有声音一视同仁。(图片来源于网络)

1 / 4
克里斯与冰爪所佩戴的Atlantic Signal Gladiator V 是MH180的继任型号。本质上就是添加了一副可以物理降噪的3M Gen 4 Combat Arms 4耳塞而已。有趣的是这副耳塞可以通过物理调节降噪的力度,但自然是比不过电子芯片针对性的降噪。于是面对工业巨头们来势汹汹的电子耳机阵营,黔驴技穷的小作坊Atlantic Signal也很难拿出与之抗衡的产品了。当然,历史总是螺旋上升的,在电子耳机越做越小的今天,骨传导技术路线在未来也有可能焕发第二春。
未完待续……

参考资料

Hound Wolf Squad
黑鹰坠落吧 - 百度贴吧 (推荐)
OPS-CORE
战术夜视公司TNVC
Ground Panoramic Night Vision Goggle - L3Harris
微光夜视纪录片 第三集:新世代 (推荐)
CORE Survival
S&S Precision
PrincetonTec
The Blast Gauge® System
Blast Gauge System 爆炸冲击波记录系统介绍——作者:雷神的大锤(发布于:战甲网) (推荐)
Ryan Larkin是谁? (推荐)
我们不得不谈论本周的“海豹突击队”之死
Contour
MOHOC® Camera
3M PELTOR Protective Communications
Atlantic Signal

© 2022 3楼猫 下载APP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