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女戰旗中各登場角色原型整理與介紹(上)


3樓貓 發佈時間:2021-12-07 20:21:56 作者:UtsuhoHujimoto Language

題圖pid=53291352;侵刪

按遊戲內圖鑑順序,對遊戲中各位角色在正史上的原型進行介紹。

出於某些原因,本文不會介紹女主角波利娜·波拿巴(Pauline Bonaparte)在正史當中的對應形象。

絕大部分文字資料來源於網絡。侵刪。

由於筆者知識及水平有限,難免出現錯漏之處,還望各位不吝賜教。

1、讓·拉納(Jean Lannes)

1769-1809

「我害怕戰爭,我對死亡十分恐懼,我害怕上戰場,這些我都跟皇帝說過。但當我向炮火邁出第一步後,我的心中只有我的職責。」
——讓·拉納

聖女戰旗中各登場角色原型整理與介紹(上)-第1張

聖女戰旗中各登場角色原型整理與介紹(上)-第2張

讓·拉納,Jean Charles Nicaise Perrin繪製

法國大革命戰爭與拿破崙戰爭時期法國將領、法蘭西帝國元帥、芒泰貝洛公爵,與內伊元帥、繆拉元帥並列為「軍中三傑」,人稱「意大利軍團的羅蘭*」(Le Roland de l'armée d'Italie)或是「大軍團的羅蘭」(Le Roland de la Grande Armée)。

(*注:羅蘭為同名英雄史詩《羅蘭之歌》中的主角,中世紀騎士精神的典範之一。)

讓·拉納元帥出生於一個平凡的農民家庭,其少年時代在貧寒中度過。自那時開始,拉納便以其勇氣與樂於助人的精神而在家鄉聞名。最初,他遵從父親的命令,跟隨一位染布商人做學徒,但他對此缺乏興趣。法國大革命開始後,拉納以志願者的身份加入了國民警衛隊,並憑藉其名譽被士兵們推選為軍士長。在對西班牙的戰爭中,他曾短暫地擔任過隨軍廚師的職位,但很快便憑藉其非凡的勇氣與不懼死亡的堅定信念而聞名遐邇。

1795年,熱月政變後,軍隊編制發生了變動,拉納因與熱月黨人政府新指派的長官爭吵而被免除職位。然而,出於對軍旅生活的熱忱,拉納很快便又作為一名普通士兵加入了意大利遠征軍。翌年,拿破崙·波拿巴就任意大利遠征軍司令官,聽聞拉納無畏的勇氣之後與其單獨會見,並對其作出了極高的評價。

拉納於1796年被升為准將,拿破崙遠征埃及時任軍需總監。霧月政變中拿破崙任命他為執政衛隊督察總長。1800年5月10日被確認為正式少將(前為臨時少將),隨拿破崙遠征意大利。1804年5月19日,拉納被授予法國元帥頭銜。

1809年,拉納奉調參加第三次法奧戰爭。4月20日,他剛趕到前線,皇帝就把達武元帥的2個師臨時編成第二軍交給他指揮,當天,他就在巴伐利亞的阿本斯堡與奧軍遭遇,並打敗了敵人,殲敵13000多人。4月23 日,他率前衛強攻防守嚴密的雷根斯堡。戰鬥中,他從其畏縮的部下手中抓起一架雲梯大聲喊道:「很好,我會讓你們看一看,我在當元帥之前,就是一個擲彈兵,而且如今仍然是!一個擲彈兵三十歲還沒有戰死,那他就是一個廢物。」隨後,他冒著敵人密集的炮火向前衝去。羞愧的士兵匆忙地跑上前去,奪下元帥的雲梯,開始登城。不久,該城便被攻克。

1809年5月21-22日,拉納參加了阿斯佩恩-艾斯林戰役,戰役中右翼的埃斯林,由於拉納軍隊的英勇頑強,雖然還沒有失守,但已被奧軍包圍,而這些奧軍就在法軍的屍體之間倚槍打盹,準備一到拂曉就再次進攻。奧軍名將卡爾大公利用多瑙河漲水,破壞了通往艾斯林戰場的巨大浮橋,拉納一下子陷入前無出路,後無援軍的地步。5月22日,戰役的第二天,拉納有些沮喪地在壕溝邊坐下,手捂著眼睛,雙腿交叉著。當他坐在那裡的時候,他望見自己親密的戰友普澤將軍被一發炮彈炸斷了頭,這讓他陷入了悲痛之中。不料一顆從恩策斯多夫發射的炮彈砸在地上反彈後砸中了他交叉著的腿。一條腿膝蓋被擊碎,另一條腿腿筋撕裂。他對前來的人說:「我受了傷,但這沒什麼,給我你的手,我要站起來。」他試著站立,然而沒有成功,人們把他抬走了,那裡的首席外科醫生包紮他的傷口,右腿必須在兩分鐘內截肢(當時的截肢就是拿一把刀活生生鋸斷傷肢),拉納在手術中表現出了一貫的勇氣。手術快結束時拿破崙趕來了,跪在拉納的擔架一旁,流著淚擁抱了他,說:「拉納,是我,你的朋友拿破崙」。拉納擠出了一個蒼白的笑容。5月23日,拉納被船運到凱塞貝爾多夫最好的醫院,8天后的5月31日,拉納因傷去世。

拉納是一位勇敢、無畏和頑強的軍官,也是當時歐洲最傑出的進軍掩護指揮官,以其毫不懼怕槍林彈雨的超人勇氣而聞名。在意大利遠征軍中服役期間,甚至有三天內三度負重傷後繼續上前線作戰的事蹟;即使擔任師長、軍團長之後,仍然身先士卒作戰,因此極受部下將兵的敬愛。同時,拉納也是拿破崙皇帝最緊密的朋友,當後者加冕稱帝后,拉納仍然堅持用「你」來稱呼皇帝,而不是用「您」。拉納在阿斯佩恩-艾斯林戰役中兩腿被炮彈擊中後,拿破崙甚至親自抱著重傷的拉納請求「拜託你活下來」,但拉納元帥仍然在數日後死於傷口感染。

遊戲中,拉納元帥所持有的角色特性體現了他在正史上英勇無畏而不懼死亡的特點。當拉納所率軍隊的組織度降低至50%以下時,軍隊的攻擊值會得到提升、所受傷害將會削減,每次攻擊都會回覆固定數值的少量組織度。在前期的作戰中,拉納元帥抵禦傷害的能力極強,然而,正如歷史上那樣,在戰爭的後期階段,當敵人所能造成的傷害遠遠超過角色特性所帶來的組織度回覆時,以其一己之力抵禦敵軍進攻也會顯得力不從心。

2、路易·夏爾·安東瓦尼·德賽·德·維古(Louis Charles Antoine Desaix de Veygoux)

1768-1800

「我們還有足夠的時間打一場勝仗!」
——德賽,於馬倫哥會戰時

聖女戰旗中各登場角色原型整理與介紹(上)-第3張

聖女戰旗中各登場角色原型整理與介紹(上)-第4張

路易·德賽於埃及,Andrea Appiani繪製

路易·德賽於1768年8月17日出生於一個落魄的貴族家庭。他自幼便在埃菲阿特(Effiat)軍校學習,並展現出了各方面的才華。1789年,法國大革命後,身為貴族的德賽拒絕出國避難,並毅然決然地加入了第三代布羅伊公爵維克托·德布羅伊所率領的雅各賓派革命軍。在戰鬥中他展示了驚人的才華,1792年8月20日,他獲得了副將的軍銜,次年,他年僅25歲,卻又在10月20日再升一級、成為了共和國最年輕的將軍。

拿破崙·波拿巴遠征埃及期間,德賽向拿破崙推薦了日後最著名的帝國元帥之一——路易斯·尼古拉斯·達武。在阿斯旺擊潰了馬穆魯克殘敵後,德賽被拿破崙任命為上埃及的總督。在那裡,他顯示出了他出類拔萃的政治才能,贏得了異族的民心,埃及佃農尊稱其為「正義的蘇丹」(Sultan juste)。同時,他還是一位學者,在埃及,他致力於各項考古工作,留下了許多研究的手稿。可以說,沒有他,埃及考古學的進展還將會被長期延誤。

由於巴黎督政府的無能,第二次反法同盟的聯軍幾乎攻下了整個意大利,拿破崙·波拿巴從埃及趕回巴黎,並於1799年發動了著名的霧月政變、推翻了腐敗的督政府,自封為法蘭西第一執政官,掌握了國家政權。在匆匆組織了預備軍團以後,1800年5月,他沿著漢尼拔的足跡,翻越白雪皚皚的阿爾卑斯山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取了重鎮米蘭,擋住了奧軍的退路,兩軍在小鎮馬倫哥對壘。

當德賽趕到馬倫哥戰場時,奧地利軍隊已佔上風、並即將取得戰役的勝利。德賽高呼著「我們還有足夠的時間打一場勝仗」,率領三個團的騎兵隊衝入了敵陣的正中央。士氣已經接近崩潰的法軍頓時被振奮起來,紛紛吶喊著衝向前去,奧軍沒有料想到法軍會發起反擊,頃刻間潰不成軍、自相踐踏、紛紛逃竄,戰役的局勢得到了完全逆轉。然而,德賽在混戰中被敵軍的子彈擊中,子彈在他的心臟上方射入,從右肩穿出。戰鬥結束以後,當德賽的遺骸被找到時,他的便服已經被擄走,只穿著一件被鮮血染得通紅的襯衣。

3、若阿尚·繆拉(Joachim Murat)

1767-1815

「我曾無數次蔑視過死亡,死亡早已不會令我感到畏懼。士兵們!履行職責吧!把你們的子彈徑直地打進我的心臟,但是不要打傷我的臉。開火吧!」
——若阿尚·繆拉,面對奧地利行刑隊時

聖女戰旗中各登場角色原型整理與介紹(上)-第5張

聖女戰旗中各登場角色原型整理與介紹(上)-第6張

若阿尚·繆拉,François Gérard繪製

法國將領、法蘭西帝國元帥、貝爾格與克萊沃公爵、那不勒斯國王,與拉納元帥、內伊元帥並列為「軍中三傑」之一。作為傑出的騎兵指揮官與勇武絕倫的戰士而著稱。

若阿尚·繆拉是一個小旅店老闆之子。他的父親希望他成為一名教士,但在法國大革命爆發後,他加入了第一共和國的騎兵部隊,並在1792年成為軍官。繆拉在鎮壓1795年王黨暴動中表現突出,因此獲得拿破崙的重視。他追隨拿破崙在意大利和埃及作戰,於1799年晉升為少將。霧月政變中,時任擲彈兵指揮官的繆拉堅決支持拿破崙奪權。1800年,他在意大利西北部馬倫戈戰役中指揮騎兵部隊,是役拿破崙大敗奧地利軍隊。同年,繆拉與拿破崙的妹妹卡羅琳·波拿巴結婚。1804年,拿破崙授予若阿尚·繆拉法國元帥軍銜。在奧斯特利茨戰役、耶拿戰役和埃勞戰役中繆拉都有傑出表現。

1812遠征俄國時,繆拉指揮一個騎兵軍進行前衛作戰。拿破崙潰敗之後,他負責指揮被拿破崙拋棄的法軍殘餘部隊。1813年他在德累斯頓大勝奧地利軍隊,然而不久之後又在萊比錫被奧軍擊敗。為了保住那不勒斯王位,繆拉背叛了拿破崙,並於1814年與奧地利簽訂了和約。

1815年,若阿尚·繆拉在獲得拿破崙逃離埃爾巴島的消息後,又立即與奧地利開戰。百日王朝時期,他是為拿破崙作戰的老帥之一。然而他在費拉拉和託倫丁諾先後被擊敗。在拿破崙最終失敗之後,繆拉逃亡到科西嘉島,從那裡集結了一支主要由其支持者組成的、規模不大的軍隊。他率領這支隊伍在卡拉布里亞登陸,宣稱自己是那不勒斯真正合法的國王。但是他很快被擊敗並俘獲。在受到一個奧地利軍事法庭的審判之後,繆拉於1815年10月13日在皮佐以叛國罪的罪名被槍決。

4、夏爾-熱納維耶芙-路易-奧古斯特-安德烈-蒂莫泰·德翁·德·博蒙(Charles-Geneviève-Louis-Auguste-André-Timothée d'Éon de Beaumont)

1728-1810

「不著寸縷自天穹降世(Nu du ciel je suis descendu)
今又身無一物長眠於此(Et nu je suis sous cette pierre)
於此世間、一言以蔽之(Donc pour avoir vécu sur cette terre)
我既無所得、亦無所失」(Je n'ai ni gagné, ni perdu)
——迪昂·德·鮑蒙的墓誌銘

聖女戰旗中各登場角色原型整理與介紹(上)-第7張

聖女戰旗中各登場角色原型整理與介紹(上)-第8張

年輕時的夏爾·迪昂·德·鮑蒙(誤)

聖女戰旗中各登場角色原型整理與介紹(上)-第9張

年輕時的夏爾·迪昂·德·鮑蒙,J. B. Bradel繪製

法國外交官、間諜、士兵和共濟會成員,以其傳奇的間諜身份和富有爭議的性別著名;在其生涯中,前49年是男性身份,而後33年則以女性身份生活。

迪昂出生於法國中東部的託內爾的一個破落貴族家庭。迪昂的父親路易(Louis d'Eon de Beaumont)是一位律師,後來成為託內爾的鎮長和巴黎財政區監督官的副代表。其母弗朗索瓦絲(Françoise de Charanton)則是法國對意對西戰爭部隊的首席長官的女兒。關於迪昂的早期生活經歷大都來自一部不完整且由他人代寫的自傳《騎士迪昂的愛好》。

迪昂在學校讀書時成績極優,1743年從託內爾來到巴黎,1749年,21歲的迪昂畢業於馬薩林學院,成為巴黎財長貝爾捷·德·索維尼(Berthier de Sauvigny)的秘書,負責處理政府金融報告,1758年被任命為皇家審查員以審查馬勒澤布記錄的歷史和文學。

1756年,迪昂加入了國王路易十五組建的、未被政府承認的間諜秘密網絡——王室機密局(Secret du Roi)。根據迪昂的回憶錄,國王派遣迪昂騎士和在法國服役的蘇格蘭的詹姆斯黨人道格拉斯騎士(Alexandre-Pierre de Mackensie-Douglas, Baron de Kildin)一同赴俄國執行秘密任務,為密謀對抗哈布斯堡王朝而與伊麗莎白女皇與親法派進行會談。當時,英國人試圖通過只允許婦女和兒童跨過邊境進入俄國來拒絕法國人對女皇的接近,所以迪昂必須假扮成女人,否則會有被英國人發現而遭到處決的危險。在這個任務執行的過程中,迪昂偽裝成了宮女麗婭·德·博蒙(Lea de Beaumont)。最終,道格拉斯騎士成為法國駐俄大使,迪昂成為使館秘書,從1756年到1760年至,在聖彼得堡為道格拉斯和他的繼任者馬基·德·洛必達侯爵(Paul-François de Galluccio, marquis de L'Hôpital)服務。

迪昂在1760年10月返回法國,並獲得了2000裡弗的養老金作為在俄國工作的回報。 在1761年5月,迪昂成為德布羅意元帥麾下的一個龍騎士隊長,在七年戰爭後期的戰場上戰鬥。迪昂參與了1761年7月的菲林豪森戰役(Battle of Villinghausen),並在烏爾斯特羅普(Ulstrop)負傷。在伊麗莎白女皇駕崩的1762年1月,迪昂考慮在俄國進一步發展,但被任命為訥韋爾公爵(Louis Jules Mancini Mazarini)的秘書,並派往倫敦起草和平條約以正式結束七年戰爭。1763年2月10日條約在巴黎被簽署,1763年3月30日,迪昂獲得了聖路易勳章,其本人被封為“騎士”(Chevalier)。

繼路易十五在1774年駕崩後,王室機密局也被撤銷,迪昂試圖通過談判結束流亡。作家博馬舍作為法國政府的代表與迪昂進行談判。由此產生的20頁的條約允許迪昂返回法國,並保留部級退休金,但要求迪昂交出有關機密局的所有函件。迪昂騎士聲稱在出生時被指定為女性,並請求政府承認其為女性。雖然是個女兒但是被老迪昂當做兒子來養是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繼承自己岳父母的財產。國王路易斯十六和他的法院依從了這一請求,迪昂可以繼續佩戴聖路易勳章,但需要迪昂相應地穿著得體的女性服裝。當國王表示會為其準備一個新的女人衣櫃的資金時,迪昂接受了。1777年,經過十四個月的談判,迪昂回到法國。作為懲罰,迪昂被流放回了託內爾。

隨著法國大革命的開始,路易十五的養老金的發放也停止了,迪昂不得不賣掉個人財產。託內爾的房產也被革命政府充公了。1792年,迪昂致信法國國民議會以求領導一個師的女兵來抗擊哈布斯堡王朝,但提議被拒絕了。1804年,迪昂被送進負債人監獄五個月並簽訂了一個由托馬斯·威廉·普盧默代寫傳記的合同,但傳記並未出版。迪昂由於某次的意外跌落而癱瘓,最後四年臥床不起,貧困交加,1810年5月21日死於倫敦,終年81歲。

5、珂賽特·阿讓(Cosette Valjean)

1815-?

「馬呂斯向小路那端走去。在他面前的是個修長、美麗、極具女性風韻、已屆成年卻仍保有女孩極盡天真情態的體形的最動人的人兒。這是倏忽和純潔的時刻,要表達只能用這幾個字:芳齡十五。那使人驚歎的夾著金絲紋的栗色捲髮,光潔如玉的額頭,豔若一瓣薔薇的雙頰,晶瑩的紅,含羞的白,一張巧嘴,出來的笑聲儼若光明,語聲猶如音樂……那鼻子雖長得不美,確是生得漂亮不直不彎,非意大利型也非希臘型,而是巴黎型的鼻子,那就是說某種俏皮、秀氣、不正規、純淨,讓畫家失望、詩人迷惑的鼻子,栗色的長睫毛,掩映著幽嫻貞靜的神態。」
——《悲慘世界》

聖女戰旗中各登場角色原型整理與介紹(上)-第10張

聖女戰旗中各登場角色原型整理與介紹(上)-第11張

《悲慘世界:少女柯賽特》中的人物造型

我沒有能力用簡單的語言去概括雨果的《悲慘世界》。如果用寥寥幾段話就可以概括某個角色的全部經歷,那作家根本沒有必要寫一百多萬字。

這是倏忽和純潔的時刻,用現代的話表達只需要兩個英文字母:JK。

遠距離操作替身「雲雀」(The Larks)的使用者。在攻擊力與射程上凌駕於大部分替身之上。(別信)

6、歐斯卡·德羅森博(Oscara de Rochambeau)

原創角色;猜測為羅尚博伯爵讓·巴普蒂斯·杜納坦·德·維繆爾的女兒、多納西安·德·羅尚博的姐妹(儘管正史上羅尚博伯爵只有這一個兒子)。

聖女戰旗中各登場角色原型整理與介紹(上)-第12張

羅尚博伯爵,讓·巴普蒂斯·杜納坦·德·維繆爾(Jean Baptiste Donatien de Vimeur, comte de Rochambeau)

1725-1807

「我們為之浴血奮戰七年後所得到的、來之不易的獨立,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應當歸功於他麾下士兵們的英勇。」
——喬治·華盛頓,對羅尚博伯爵的評價

聖女戰旗中各登場角色原型整理與介紹(上)-第13張羅尚博伯爵,Charles-Philippe Larivière繪製

法國軍官、元帥。1781年率領法國志願軍與喬治·華盛頓將軍率領的美軍一同圍攻困守約克鎮的英軍,並取得了約克頓大捷,標誌著獨立戰爭中北美戰場上戰爭的結束。1783年率軍回國。1791年升為元帥,大革命爆發,1792年指揮北方軍團,抵抗外國干涉軍。雅各賓紅色恐怖時期被捕,因為名聲在外,倖免被處死。

遊戲中,歐斯卡一直提到的「被投入冤獄的父親」指的便是這位羅尚博伯爵,與拉法耶特、德格拉塞並稱的獨立戰爭法國三名將之一。

7、凱瑟琳·珍妮·約瑟芬·波萊特·梅麗可(Catherine Jeanne Josèphe Barbe Polette Méric)

1774-1850

「她沒有能力被人所愛,因此她只得去愛別人。」
——《聖熱奈:演員與殉道者》

聖女戰旗中各登場角色原型整理與介紹(上)-第14張

法蘭西帝國元帥拉納的第一任妻子,其父為佩皮尼昂本地銀行家、藥商。在拉納追隨拿破崙·波拿巴遠征埃及期間,波萊特與一位名為西澤拉克(Cézerac)的年輕人(他是一個小職員的兒子)墜入愛河,並誕下了一個私生子,取名為讓-克勞德·拉納·德·蒙泰貝洛(Jean-Claude Lannes de Montebello)。

拉納自埃及遠征歸來後,質問波萊特是否對其不忠。波萊特並未作出其他任何解釋,並向拉納提出了離婚。此後,波萊特又嫁給了約瑟夫·杜賓(Joseph Dupin),他是讓·巴普蒂斯·杜賓(Jean-Baptiste Dupin)的兄弟,後者則是讓·拉納元帥的一位戰友。

8、歐珍妮·卡隆(Eugénie Caron)

1777-?(不明,推測為1830年之後)

「這世上的一切都應以樂曲作結。」
——《費加羅的婚禮》

聖女戰旗中各登場角色原型整理與介紹(上)-第15張

聖女戰旗中各登場角色原型整理與介紹(上)-第16張

博馬舍,Jean-Marc Nattier繪製

埃梅莉·歐珍妮·卡隆·德·博馬舍(Amélie Eugénie Caron de Beaumarchais)是皮埃爾-奧古斯坦·卡隆·德·博馬舍(Pierre-Augustin Caron de Beaumarchais)與其第二任妻子瑪麗艾-特蕾莎·德·維勒-瑪維拉茲(Marie-Thérèse de Willer-Mawlaz)的女兒。其父本名為皮埃爾-奧古斯坦·卡隆,他的第一任妻子是一位貴族富孀,婚後不到半年就去世了。他繼承了其亡妻一塊名叫博馬舍(Bois Marchais)的領地,為了追求貴族的稱號,他便把自己的姓氏改為博馬舍。

博馬舍1732年出生於法國巴黎一個鐘錶匠家庭,是父母最小的兒子,三個哥哥接連死去後,他更加受到父母的寵愛。他從小雖然沒有受過系統的學校教育,但是從父親手裡學得了一手修理並制造鐘錶的好手藝。他十三歲時離開學校,專心學習鐘錶製造技術。二十歲時他發明一種新的鐘表零件,獲得法國科學院的好評,被授予王家鐘錶師的稱號。他的手藝學得如此精巧,居然給國王路易十五的外劈彭巴都夫人制作了一隻精美的戒指表,因而受到了路易十五的賞識。國王不僅向他訂貨,而且還使他可以享受隨意出入宮廷的特殊待遇。文學家,藝術家一般來說對技藝往往一竅不通,而博馬舍竟有這一手好技藝,這在世界戲劇史上是極為罕見的現象。博馬舍還具有非凡的音樂天才,他彈得一手好豎琴,吹得一手好橫笛,因此得到了幾位公主的賞識。路易十五聘請他做她們的琴師,教她們彈奏豎琴,得到了公主們的特殊好感。

與其他劇作家不同,博馬舍精明能幹,很會做生意。巴黎金融界巨頭巴利士·杜威奈十分賞識他的才幹,在他的提攜和照顧之下,博馬舍參加投機活動,發了大財,後成為法國最富有的企業家之一。

博馬舍是法國繼莫里哀之後又一傑出的喜劇作家,他的優秀劇作起著從古典主義向近代戲劇過渡的橋樑作用。1772年完成了以費加羅為主人公的第一部戲劇《塞維利亞的理髮師》(又名《防不勝防》);1778年完成了《費加羅的婚禮》(又名《狂歡的一日》),於1784年在法蘭西劇院首次公演,取得驚人成功。

9、夏洛特·高乃依(Charlotte Corneille)

1768-1793

「我殺死一個人,為的是拯救數十萬人的生命。」
——夏洛特·科黛,面對法庭審訊

聖女戰旗中各登場角色原型整理與介紹(上)-第17張

聖女戰旗中各登場角色原型整理與介紹(上)-第18張

夏洛特·科黛,Tony Robert-Fleury繪製

聖女戰旗中各登場角色原型整理與介紹(上)-第19張

刺殺馬拉後的科黛,Paul Jacques Aimé Baudry繪製

一七六八年,夏洛特·科黛出生在法國諾曼底一個名叫里約裡的小村莊,是古老貴族之家的後裔、同時亦是著名劇作家皮埃爾·高乃依(Pierre Corneille)的母系後嗣。雖然姓氏繼承自貴族,但有名無實,父親只能靠著耕種一小塊農地維生。不過,夏洛特的祖父倒是對身家頗為自傲,經常對她說:「我們家是比國王更高尚的貴族。」
十三歲那年,夏洛特·科黛的母親去世,她和妹妹從此被送進修道院裡生活。夏洛特幼年時就天資聰穎,喜歡坐在院子裡的大樹下沉思,也常常連續好幾個鐘頭沈浸在書本的世界裡,是個文靜的少女。
當年的修道院,經常會收容貧窮貴族的子女,因為這些家庭負擔不起結婚的聘金,乾脆把小孩送給修道院去養育。不過,夏洛特這女孩打從一開始就對婚姻不抱持任何夢想,她曾說:「我不希望別人寄信給我時,在信封上註明某某夫人收這樣的稱謂。無論如何。我都不願意捨棄我的自由之身。」
在修道院的這段期間,夏洛特經常和朋友通信聯繫,還看了許多盧梭、高乃依的著作、以及普魯塔克的《英雄傳(列傳)》。這些思想在她年輕的心中萌芽,夏洛特暗自立誓,她的人生一定要奉獻給英雄式的豐功偉業。
法國大革命爆發後,修道院因故關閉,夏洛特只好搬到康城的親戚家去住。這段時期發生了一件令人玩味的軼事,足以看出她追求獨立不羈的精神。有一天,親戚一家邀朋友聚在一起吃飯,在席上有人提議要為國王乾杯,只有夏洛特對此表示強烈的反對。 同桌的人因此非難夏洛特,但夏洛特不甘示弱,這樣告訴他們:「我承認路易十六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國王,但是在此同時,他也是一位懦弱無能的國王,因為他沒有能力讓國民遠離不幸。」
當時夏洛特最關切的就是搖撼全法國的革命運動,她後來說,她在這期間讀遍了五百多本「贊成革命與反對革命的宣傳手冊」,藉此瞭解兩方陣營的主張與目標。
那時在巴黎掌控大局的革命指導者馬拉,放任百姓燒殺擄掠,毫無管制。馬拉這個人個性殘忍,他打算在監獄中庭設立觀眾席,男性坐在右側、女性坐在左側,讓一般平民到監獄去欣賞絞死貴族的過程。
聽到這樣的傳一百,夏洛特內心燃起了正義感,她無法認同這道德淪喪的革命。
夏洛特心想,要是讓馬拉這位兇殘的革命指導者繼續活下去,那麼血流成河的情況必定會越來越嚴重。
到了一七九三年,吉倫持派的二十九名議員遭到國會驅逐,這就是所謂的「五月三十一日~六月二日事件」,這場國會鬥爭事件導致吉倫特派撤離政治權力中樞,實權從此被雅各賓黨所掌握。夏洛特相信,這個事件的幕後主謀就是馬拉。
夏洛特心意已決,迅速的展開行動,一七九三年七月九日,夏洛特寫了一封信給父親之後,就搭著共乘馬車前往巴黎,找了一間旅社暫住,並且到刀具店裡買了一把廚刀藏在身上。
想要接近獨裁者馬拉,必須想辦法登上政治權力中樞才行,夏洛特沒那麼多時間建立自己的名聲,只好走美色這條路,請髮型師為她整理頭髮,換上高級的仕女服裝,很用心的化妝打扮自己。
七月十三日,夏洛特把廚刀藏在胸前,前往馬拉在柯德里耶街的宅邸。馬拉的家人藉口馬拉有病不見客人,想把她給趕走,但爭執的聲音傳到了馬拉耳裡,於是馬拉下令放行,夏洛特順利的進入了馬拉的房間。
當時馬拉正在浴缸裡泡熱水澡,夏洛特見機不可失,從胸前抽出小刀,用力刺入馬拉的胸口。馬拉大聲慘叫之後倒臥不起,泊泊流出的鮮血把浴缸裡的水染成了紅色。 夏洛特當場被捕,被押送到巴黎古監獄囚禁。
因為犯的是殺人重罪,就算還沒審判,也猜的到會被判處死刑,七月十七日,法庭開始審判夏洛特的案件,當夏洛特走進法庭時,坐在旁聽席的人都倒抽了一口氣。 原本大家以為行兇的刺客是個手染鮮血、拿著屠刀的暴民,沒想到走進法庭的被告竟然是個身穿白衣、如同天使一般的文弱女子。
法官問夏洛特是誰下令她去暗殺馬拉,夏洛特回答這都是她個人的行為,並且大聲宣示:「我殺死一個人,為的是拯救數十萬人的生命。」
接著,夏洛特向法官懇求,希望能找畫家來畫下她在法庭上的模樣。 法官答應了這項請求,於是,檢察官一面在庭上問案,畫家則同時畫下了夏洛特受審時的神情。畫家筆下的夏洛特長髮垂到肩膀,身上披著罩衫,模樣清純、五官秀麗。這幅畫至今仍舊收藏在美術館裡。
為什麼夏洛特會當庭要求請畫家畫下自己的畫像呢?我們只能猜測,或許這一刻她已經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名字將會流傳到後世吧。
法庭宣判結果,不出所料,所有法官一致判處死刑定讞。一七九三年七月十七日,夏洛特剪去那一頭秀髮,雙手反綁在後,被押送到刑場,押送的過程很不順利,因為民眾都爭著想看看她的容貌,所以造成押送的馬車進退兩難。
在前往刑場的這一路上,夏洛特的美麗臉龐上始終沒有露出一絲對死亡的恐懼。她以超然的態度面對這一切,行為舉止仍舊優雅,臉上還露出淡淡的微笑,就這樣忍受著路人的詬罵。
快要抵達刑場的時候,死刑執行官山森拿出黑布,要把夏洛特的眼睛蒙上,可是夏洛特說:「我也是個有好奇心的人,難道我不能親眼看看斷頭臺的樣子嗎?」 說著她就把上身探出馬車外,當夏洛特看到吉樂汀斷頭臺時,她的臉上突然失去了血色,但是隨即又恢復了平靜。
馬車到了刑場,夏洛特自行跳下馬車,快步走上處刑臺,死刑執行官為她穿上披肩,免得她俯臥下來時讓圍觀群眾看到她的胸部。然後夏洛特不靠他人協助,自行趴在斷頭臺的平臺上等候行刑。
當吉樂汀斷頭臺的鍘刀發出淒厲的響聲、重重落下時,那一瞬間,整個革命廣場都轟動了。
——《殘酷的處刑史》,桐生操

在遊戲中,她命運的分歧點則可以追溯到法國大革命當日。

為了避免劇透,在此不作贅述。請各位在遊戲中進行探索。

10、阿德萊德·德布羅伊(Adélaïde de Broglie)

1763-1847

「世人甘願被騙。」
——《愚人船》

聖女戰旗中各登場角色原型整理與介紹(上)-第20張

聖女戰旗中各登場角色原型整理與介紹(上)-第21張

呂弗克侯爵夏爾-弗朗索瓦·德布羅伊,Louis Carrogis Carmontelle繪製

馬爾西厄侯爵夫人阿德萊德·夏洛特·德·布羅伊(Adélaïde Charlotte de Broglie)是呂弗克侯爵夏爾-弗朗索瓦·德布羅伊(Charles-François de Broglie, marquis de Ruffec)的女兒,同時也是第二代德布羅伊公爵維克多·弗朗索瓦·德布羅伊(Victor François de Broglie)的侄女、第三代德布羅伊公爵阿希耶·萊昂斯·維克多·夏爾·德布羅伊(Achille Léonce Victor Charles de Broglie)的表姑。

她的父親——呂弗克侯爵夏爾-弗朗索瓦·德布羅伊——是第二代德布羅伊公爵維克多·弗朗索瓦·德布羅伊的弟弟,同時也是第一代德布羅伊公爵弗朗索瓦-瑪麗·德布羅伊(François-Marie de Broglie)的第二個兒子。他曾在法國軍隊中服役,是為路易十五服務的最重要的外交官之一,同時也是王家機密局(Secret du Roi)的主要代理人之一,被譽為機密局最為重要的領導者。他最重要的貢獻之一,便是與博馬舍合作、在美國獨立戰爭的早期階段便與美國大陸軍取得了秘密接觸,並私下送去了來自法國王室的大量支援。

遊戲中與歐內斯汀·維爾德並稱黑白雙煞。一邊口口聲聲說著「正面作戰不是我們的強項」、一邊正面手撕四五個線列編隊。往草叢裡一躲神擋殺神佛擋殺佛。如果說烏迪諾和珂賽特在進攻方面是無雙的存在,那麼阿德萊德·德布羅伊和歐內斯汀則是防禦方面近乎無敵的存在。

11、瑪麗-特蕾茲-夏洛特(Marie-Thérèse-Charlotte)

1778-1851

「瑪麗-特蕾茲是這世界上最痛苦的人。儘管她已無數次向看守苦苦哀求,但依然沒有人告訴她關於母親的任何消息。媽媽,求求你,一定要活下來啊!我是如此地愛你,但如今,我卻失去了你的音訊。爸爸,求你從天堂護佑我們吧。天主啊!求你寬恕那些讓我父母受苦的人吧。」
——瑪麗-特蕾茲,被雅各賓派囚禁後(其時她並未被告知母親的死訊)

聖女戰旗中各登場角色原型整理與介紹(上)-第22張

聖女戰旗中各登場角色原型整理與介紹(上)-第23張

1796年的特蕾茲公主,Heinrich Füger繪製

聖女戰旗中各登場角色原型整理與介紹(上)-第24張

1817年的特蕾茲公主,Antoine-Jean Gros繪製

瑪麗-特蕾茲公主是路易十六和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的長女,也是他們唯一在法國大革命中生存下來的孩子。她的丈夫是堂兄路易十九,二人沒有留下子嗣。

在路易十六一家出逃未遂被押進監獄後,年僅十五歲的瑪麗-泰瑞絲被逼作偽證,指控她母親與弟弟的亂倫關係。她在獄中生活非常孤獨與沉悶,身上唯一的兩本書都已讀過無數遍而厭倦,對看守要求借閱新書也被全部否決;而她弟弟傳來的痛哭聲與被毆打的嚎叫聲,都是她常常經歷的心靈折磨。她的弟弟路易十七被命令每天只能吃一頓飯、且不能離開關押地進行大小便,最終被活活折磨致死、年僅十一歲。在獄中,她曾多次試圖通過割腕、服毒的方式來結束自己的生命,但都失敗了。

傳言(出自1795年西班牙王宮的一封信)稱她在大革命監禁時曾被革命的暴徒強姦並懷孕,但她本人終生否認這些傳聞,因此真相無法判明。

革命結束後,她僥倖逃過一死,並在1795年12月18日獲得自由(那是她17歲生日前夕),隔年初到達維也納。1815年,在她的叔叔路易十八重新登基後,她被邀請回到王宮,但非常蔑視賤民和革命者,並挑明瞭他們偽善而奴態的玩弄政治權術的嘴臉,聲稱他們只是利用革命和自由為藉口,來滿足他們自己的利益。她常常公開揚言表示對共和派和雅各賓派的憎恨,她的仇恨激起了許多正直的貴族的同情和義憤,他們寫了很多東西來頌揚公主的高貴,並痛叱那些無恥的玩弄權術的暴民,其中包括維克多·雨果(雨果早年是保王派支持者)和他的夫人,《悲慘世界》和《雨果回憶錄》就多次表達了他們的政治觀點。茨威格也很愛她,曾專門寫過《幕後政治家》和《瑪麗女王》。

12、露易絲·愛梅·朱莉艾·勒克萊爾(Louise Aimée Julie Leclerc)

1782-1868

「達武背叛了我。他有他所愛的妻子兒女,他認為戰爭已經失敗了,他只想竭力保留下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
——拿破崙·波拿巴,在聖赫勒拿流放地對達武的評價

聖女戰旗中各登場角色原型整理與介紹(上)-第25張

聖女戰旗中各登場角色原型整理與介紹(上)-第26張

愛梅·勒克萊爾,繪製者不明

聖女戰旗中各登場角色原型整理與介紹(上)-第27張

路易·尼古拉·達武,Delpech繪製

埃克米爾親王夫人露易絲·愛梅·朱莉艾·勒克萊爾是查爾斯·維克托·埃馬紐埃爾·勒克萊爾(Charles Victor Emmanuel Leclerc)將軍的妹妹,並因此也成為了波莉娜·波拿巴(Pauline Bonaparte)的小姑。

1782年6月16日,愛梅·勒克萊爾出生於蓬圖瓦茲一個富裕的資產階級家庭,是她父母的第四個(也是最後一個)孩子。她的父親經營著一個大型糧倉,並享有王家授予的鹽交易特權。法國大革命期間,無套褲漢(Sansculotte)燒燬了她所就讀的教會學校、並搶劫了她父親所經營的糧倉,以慶祝革命的勝利。在遭到革命群眾劫掠與毆打後,其父很快便去世了,由她的哥哥查爾斯·勒克萊爾接任家族族長,並擔任她的監護人。

遠征埃及期間,勒克萊爾與路易·尼古拉·達武(Louis Nicolas d'Avout)建立起了親密的友情,並在回國後介紹了31歲的達武與19歲的愛梅相識。二人一見面便墜入了愛河,並於1801年11月9日在巴黎正式結婚,拿破崙與約瑟芬均出席了婚禮。

她為達武養育了八個孩子,其中四子早夭。其中出名的子嗣包括路易·拿破崙·達武(Louis Napoleon Davout),他曾擔任奧爾日河畔薩維尼市的市長;以及阿德萊德-露易絲·達武(Adélaïde-Louise Davout),作為作家,她整理了父親的書信筆記並將其出版。

13、安朵涅特·德賽(Antonette Desaix)

1764-1816

「讓生者去洗禮生者、讓死人去埋葬死人吧。我們既然有生命,就應當活下去,而且要活得幸福。」
——《戰爭與和平》

聖女戰旗中各登場角色原型整理與介紹(上)-第28張

聖女戰旗中各登場角色原型整理與介紹(上)-第29張

第25龍騎兵團,Carle Vernet繪製

蒙斯伯爵夫人弗朗索瓦絲·安朵涅特·德賽(Francoise Antonette Desaix)出生於1764年,是家中的第三個孩子,同時也是第一個女兒。其長兄加斯帕·德賽(Gaspard Desaix)於嬰兒期早夭,另一位兄長路易·阿瑪貝爾·德賽(Louis Amable Desaix)出生於1759年,並曾在炮兵團中服役。

路易·德賽於馬倫哥會戰中去世後不久,她嫁給了蒙斯伯爵尼古拉斯·萊納德·貝克爾(Nicolas Léonard Beker)將軍,他是一位農民的兒子,在1807年的奧斯特羅文卡戰役中,指揮三個龍騎兵團戰鬥。她只為他生了一個兒子,拿破崙·貝克爾(Napoléon Beker),這個孩子死於1829年。於是二人又收養了貝克爾將軍妹妹的兒子,菲利克斯·維克多·瑪莎·貝克爾(Felix Victor Martha Beker),以繼承他們的遺產,後者最終於77歲高齡去世。

14、妮可萊特·烏迪諾(Nicolette Oudinot)

1767-1848

「再也沒有比烏迪諾更缺乏頭腦的人了。」
——拿破崙·波拿巴

聖女戰旗中各登場角色原型整理與介紹(上)-第30張

聖女戰旗中各登場角色原型整理與介紹(上)-第31張

裡傑沃公爵尼古拉-夏爾·烏迪諾,Isidore Pils繪製

架空原創人物。其名或許取自烏迪諾於1795年出生的女兒妮可萊特·卡洛琳·烏迪諾·德·裡傑沃(Nicolette Caroline Oudinot de Reggio),又或許只是對烏迪諾本名尼古拉的女性化轉換。

出生於1767年的尼古拉-夏爾·烏迪諾是法國大革命戰爭與拿破崙戰爭時期法國將領、法蘭西帝國元帥、裡傑沃公爵,並作為那個時代受傷最多的士兵之一而聞名。據有關資料統計,烏迪諾在戰場上總共負傷高達34次,包括頭部中彈、大腿被子彈穿透、胸部被擊中等。拿破崙曾經對烏迪諾評價,說他不是一名優秀的戰略家或者戰術家,但卻是一名真正的勇士。誠然,烏迪諾沒有發達的大腦,他也沒有嫻熟的策略決策,在德國戰役和格魯斯貝倫之戰等單獨作戰中,烏迪諾更是敗得一塌糊塗。但是,他的勇敢堪比拉納和內伊,這一點深得拿破崙的讚許。

法國大革命後,烏迪諾作為默茲國民自衛軍中校,在孚日作戰時頭部中槍受傷。1794年8月,在瓦瑟比利希的一座橋上,他的大腿又捱了一槍,隨即從馬上摔下。在1795年10月他在尼科諾戰鬥,在這裡他被馬刀砍了五刀,同時捱了一槍,最終被俘。接下來他被轉移到烏爾姆,在1796年1月,他被交換並被釋放。在當年9月他被任命為騎兵團團長。那個月他在莫戈爾施塔特作戰,在那裡他再次負傷,他的脖子捱了四刀,他的大腿再次中彈。儘管這樣,他仍然繼續服役,並在下個月依然在埃滕海姆作戰。1799年3月在費爾德基希,他首次嘗試帶領一些囚犯強行突擊敵人的防線,但當他第二次嘗試時卻以失敗告終。同年8月,在施維茨的戰鬥中他再次負傷,肩胛骨中彈;接下來在9月,他在蘇黎世戰役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是這次他胸口再次中彈。數週後烏迪諾還是在安德爾芬根作戰。

1805年烏迪諾獲得了精英擲彈兵師的指揮權。同時他還獲得榮譽軍團大鷹級勳章。那年在布倫大營的閱兵式中,烏迪諾和他的部下自豪地通過了拿破崙皇帝的檢閱。突然,烏迪諾的馬停了下來,並拒絕再往前走。烏迪諾徒勞的嘗試用馬刺使他的馬前進,但他的馬拒絕讓步,甚至他的馬弓起後背試圖把他摔下去。烏迪諾徹底被激怒了,他翻身下馬,拔出佩劍,斬向馬的頸部,他的馬當場斃命。拿破崙後來問他:「你對你所有的馬都這樣嗎?」「陛下,這是對待不服從我命令之人的方式。」烏迪諾回答道。

同年的晚些時候,烏迪諾在霍拉布倫大腿中彈負傷。他在維也納休息養傷時,得知奧斯特里茨戰役即將打響。儘管他的傷沒有痊癒,他還是匆忙趕到拿破崙的面前,並主動請戰,希望能夠指揮他的師加入到戰鬥中。拿破崙被他的執著所打動,但是他也知道他的擲彈兵將軍並沒有痊癒。拿破崙指著他的傷口解釋道:「你的勇氣超越你的力量。但我已經把你的師交由迪羅克將軍指揮。」烏迪諾還是希望指揮自己的師,他向迪羅克將軍詢問可以在他手下效力。迪羅克同意了。在戰役中他們共同指揮部隊作戰。

1807年2月他指揮他的部隊在奧斯特洛文卡進行作戰,在那他差一點被俘。接下來烏迪諾和他的師被調走參加但澤包圍戰,在那裡他們又一次取勝。在圍城戰的一天,烏迪諾和拉納元帥一邊騎馬一邊交談,就在這時一顆跳彈擊中了烏迪諾的戰馬,他的戰馬當場斃命,隨後這顆跳彈又擊中了拉納,拉納跌倒在地上。儘管他們都沒有受傷,但這還是讓他們非常緊張,並感嘆他們剛才是多麼幸運。

成功結束圍城戰,烏迪諾的擲彈兵師成為了拉納元帥的預備軍團的一部分。在海爾斯堡戰役期間,烏迪諾發現皇帝距離敵人的火線太近,於是便警告他:「陛下,如果您還暴露在敵人的炮火下,我將命令的擲彈兵把您強制帶走並鎖在一個箱子裡。」拿破崙十分生氣,但還是無可奈何地去了安全區域,因為拿破崙確信烏迪諾會履行他說的話,把他強制帶走。

儘管在弗裡德蘭戰役中他出人意料地沒有受傷,但是在避免受傷的的運氣上他一直都很壞。當年12月他騎馬時摔倒了,他的馬把他的腿壓骨折了。更糟糕的是,由於醫生處置上的失誤而使他的腿沒有痊癒,因而醫生不得不再次敲折他的腿重新處置,這一次他的腿才痊癒。

1809年5月在瓦格拉姆他再次受傷,這次是一發子彈打中了他的大腿。同時他與馬爾蒙和麥克唐納一同晉升為法蘭西帝國元帥。這三位新元帥被人們借用一個月前陣亡的拉納的名字稱為「零散的拉納」。軍方認為三位新元帥合起來等於陣亡的拉納元帥。

1810年烏迪諾被授予北方軍團的指揮權對荷蘭進行和平兼併,以使其併入法蘭西帝國。路易·波拿巴宣佈放棄荷蘭王位後,法軍在烏迪諾的指揮下對荷蘭進行全面佔領。阿姆斯特丹市長在把城市的鑰匙交給烏迪諾後,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而大哭起來。烏迪諾很同情這位市長,他告訴市長:「拜託,不要再哭了,要不然我也陪你哭,讓人們以為來了兩個笨蛋!」

1812年遠征俄國的戰爭中,烏迪諾和他的部隊在別列津的另一岸擊退了俄軍,他卻被一顆子彈擊中,並隨即倒地。害怕他陣亡的部下們驚喜地發現他還活著,他們用擔架把他抬到醫生那裡進行急救。外科醫生開始對他進行手術,由於這顆子彈造成深達6英寸的傷口,因此無法找到這顆子彈,所以這顆子彈一直留在烏迪諾的體內。

烏迪諾是要求拿破崙退位的元帥之一,拿破崙退位後,波旁王朝復辟後授予他聖路易指揮官稱號和法國貴族。他隨後被路易十八任命為皇家擲彈兵軍長。當拿破崙逃離流放地,烏迪諾來到梅茨試圖衡量人民對雙方的支持度。當人民瘋狂地支持拿破崙時,他意識到國王的統治結束了。他退役到巴勒迪克,但是拿破崙將他召到巴黎。拿破崙試圖說服他重返現役為了即將到來的戰事,但是烏迪諾拒絕了。他告訴拿破崙:「陛下,現在我不會為您效力,我不會為任何人效力。」

1842年烏迪諾任因瓦里德斯總督。1847年任上去世,葬於巴黎榮軍院。

歷史上的笨蛋在遊戲裡翻身當了戰神。

拉納「如果一個擲彈兵活到三十歲還沒死,那他就是個——」

烏迪諾(80歲善終)「嗯?」


© 2022 3樓貓 下載APP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