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pid=53291352;侵删
按游戏内图鉴顺序,对游戏中各位角色在正史上的原型进行介绍。
出于某些原因,本文不会介绍女主角波利娜·波拿巴(Pauline Bonaparte)在正史当中的对应形象。
绝大部分文字资料来源于网络。侵删。
由于笔者知识及水平有限,难免出现错漏之处,还望各位不吝赐教。
1、让·拉纳(Jean Lannes)
1769-1809
「我害怕战争,我对死亡十分恐惧,我害怕上战场,这些我都跟皇帝说过。但当我向炮火迈出第一步后,我的心中只有我的职责。」
——让·拉纳
让·拉纳,Jean Charles Nicaise Perrin绘制
法国大革命战争与拿破仑战争时期法国将领、法兰西帝国元帅、芒泰贝洛公爵,与内伊元帅、缪拉元帅并列为「军中三杰」,人称「意大利军团的罗兰*」(Le Roland de l'armée d'Italie)或是「大军团的罗兰」(Le Roland de la Grande Armée)。
(*注:罗兰为同名英雄史诗《罗兰之歌》中的主角,中世纪骑士精神的典范之一。)
让·拉纳元帅出生于一个平凡的农民家庭,其少年时代在贫寒中度过。自那时开始,拉纳便以其勇气与乐于助人的精神而在家乡闻名。最初,他遵从父亲的命令,跟随一位染布商人做学徒,但他对此缺乏兴趣。法国大革命开始后,拉纳以志愿者的身份加入了国民警卫队,并凭借其名誉被士兵们推选为军士长。在对西班牙的战争中,他曾短暂地担任过随军厨师的职位,但很快便凭借其非凡的勇气与不惧死亡的坚定信念而闻名遐迩。
1795年,热月政变后,军队编制发生了变动,拉纳因与热月党人政府新指派的长官争吵而被免除职位。然而,出于对军旅生活的热忱,拉纳很快便又作为一名普通士兵加入了意大利远征军。翌年,拿破仑·波拿巴就任意大利远征军司令官,听闻拉纳无畏的勇气之后与其单独会见,并对其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拉纳于1796年被升为准将,拿破仑远征埃及时任军需总监。雾月政变中拿破仑任命他为执政卫队督察总长。1800年5月10日被确认为正式少将(前为临时少将),随拿破仑远征意大利。1804年5月19日,拉纳被授予法国元帅头衔。
1809年,拉纳奉调参加第三次法奥战争。4月20日,他刚赶到前线,皇帝就把达武元帅的2个师临时编成第二军交给他指挥,当天,他就在巴伐利亚的阿本斯堡与奥军遭遇,并打败了敌人,歼敌13000多人。4月23 日,他率前卫强攻防守严密的雷根斯堡。战斗中,他从其畏缩的部下手中抓起一架云梯大声喊道:「很好,我会让你们看一看,我在当元帅之前,就是一个掷弹兵,而且如今仍然是!一个掷弹兵三十岁还没有战死,那他就是一个废物。」随后,他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向前冲去。羞愧的士兵匆忙地跑上前去,夺下元帅的云梯,开始登城。不久,该城便被攻克。
1809年5月21-22日,拉纳参加了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战役中右翼的埃斯林,由于拉纳军队的英勇顽强,虽然还没有失守,但已被奥军包围,而这些奥军就在法军的尸体之间倚枪打盹,准备一到拂晓就再次进攻。奥军名将卡尔大公利用多瑙河涨水,破坏了通往艾斯林战场的巨大浮桥,拉纳一下子陷入前无出路,后无援军的地步。5月22日,战役的第二天,拉纳有些沮丧地在壕沟边坐下,手捂着眼睛,双腿交叉着。当他坐在那里的时候,他望见自己亲密的战友普泽将军被一发炮弹炸断了头,这让他陷入了悲痛之中。不料一颗从恩策斯多夫发射的炮弹砸在地上反弹后砸中了他交叉着的腿。一条腿膝盖被击碎,另一条腿腿筋撕裂。他对前来的人说:「我受了伤,但这没什么,给我你的手,我要站起来。」他试着站立,然而没有成功,人们把他抬走了,那里的首席外科医生包扎他的伤口,右腿必须在两分钟内截肢(当时的截肢就是拿一把刀活生生锯断伤肢),拉纳在手术中表现出了一贯的勇气。手术快结束时拿破仑赶来了,跪在拉纳的担架一旁,流着泪拥抱了他,说:「拉纳,是我,你的朋友拿破仑」。拉纳挤出了一个苍白的笑容。5月23日,拉纳被船运到凯塞贝尔多夫最好的医院,8天后的5月31日,拉纳因伤去世。
拉纳是一位勇敢、无畏和顽强的军官,也是当时欧洲最杰出的进军掩护指挥官,以其毫不惧怕枪林弹雨的超人勇气而闻名。在意大利远征军中服役期间,甚至有三天内三度负重伤后继续上前线作战的事迹;即使担任师长、军团长之后,仍然身先士卒作战,因此极受部下将兵的敬爱。同时,拉纳也是拿破仑皇帝最紧密的朋友,当后者加冕称帝后,拉纳仍然坚持用「你」来称呼皇帝,而不是用「您」。拉纳在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中两腿被炮弹击中后,拿破仑甚至亲自抱着重伤的拉纳请求「拜托你活下来」,但拉纳元帅仍然在数日后死于伤口感染。
游戏中,拉纳元帅所持有的角色特性体现了他在正史上英勇无畏而不惧死亡的特点。当拉纳所率军队的组织度降低至50%以下时,军队的攻击值会得到提升、所受伤害将会削减,每次攻击都会回复固定数值的少量组织度。在前期的作战中,拉纳元帅抵御伤害的能力极强,然而,正如历史上那样,在战争的后期阶段,当敌人所能造成的伤害远远超过角色特性所带来的组织度回复时,以其一己之力抵御敌军进攻也会显得力不从心。
2、路易·夏尔·安东瓦尼·德赛·德·维古(Louis Charles Antoine Desaix de Veygoux)
1768-1800
「我们还有足够的时间打一场胜仗!」
——德赛,于马伦哥会战时
路易·德赛于埃及,Andrea Appiani绘制
路易·德赛于1768年8月17日出生于一个落魄的贵族家庭。他自幼便在埃菲阿特(Effiat)军校学习,并展现出了各方面的才华。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身为贵族的德赛拒绝出国避难,并毅然决然地加入了第三代布罗伊公爵维克托·德布罗伊所率领的雅各宾派革命军。在战斗中他展示了惊人的才华,1792年8月20日,他获得了副将的军衔,次年,他年仅25岁,却又在10月20日再升一级、成为了共和国最年轻的将军。
拿破仑·波拿巴远征埃及期间,德赛向拿破仑推荐了日后最著名的帝国元帅之一——路易斯·尼古拉斯·达武。在阿斯旺击溃了马穆鲁克残敌后,德赛被拿破仑任命为上埃及的总督。在那里,他显示出了他出类拔萃的政治才能,赢得了异族的民心,埃及佃农尊称其为「正义的苏丹」(Sultan juste)。同时,他还是一位学者,在埃及,他致力于各项考古工作,留下了许多研究的手稿。可以说,没有他,埃及考古学的进展还将会被长期延误。
由于巴黎督政府的无能,第二次反法同盟的联军几乎攻下了整个意大利,拿破仑·波拿巴从埃及赶回巴黎,并于1799年发动了著名的雾月政变、推翻了腐败的督政府,自封为法兰西第一执政官,掌握了国家政权。在匆匆组织了预备军团以后,1800年5月,他沿着汉尼拔的足迹,翻越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了重镇米兰,挡住了奥军的退路,两军在小镇马伦哥对垒。
当德赛赶到马伦哥战场时,奥地利军队已占上风、并即将取得战役的胜利。德赛高呼着「我们还有足够的时间打一场胜仗」,率领三个团的骑兵队冲入了敌阵的正中央。士气已经接近崩溃的法军顿时被振奋起来,纷纷呐喊着冲向前去,奥军没有料想到法军会发起反击,顷刻间溃不成军、自相践踏、纷纷逃窜,战役的局势得到了完全逆转。然而,德赛在混战中被敌军的子弹击中,子弹在他的心脏上方射入,从右肩穿出。战斗结束以后,当德赛的遗骸被找到时,他的便服已经被掳走,只穿着一件被鲜血染得通红的衬衣。
3、若阿尚·缪拉(Joachim Murat)
1767-1815
「我曾无数次蔑视过死亡,死亡早已不会令我感到畏惧。士兵们!履行职责吧!把你们的子弹径直地打进我的心脏,但是不要打伤我的脸。开火吧!」
——若阿尚·缪拉,面对奥地利行刑队时
若阿尚·缪拉,François Gérard绘制
法国将领、法兰西帝国元帅、贝尔格与克莱沃公爵、那不勒斯国王,与拉纳元帅、内伊元帅并列为「军中三杰」之一。作为杰出的骑兵指挥官与勇武绝伦的战士而著称。
若阿尚·缪拉是一个小旅店老板之子。他的父亲希望他成为一名教士,但在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他加入了第一共和国的骑兵部队,并在1792年成为军官。缪拉在镇压1795年王党暴动中表现突出,因此获得拿破仑的重视。他追随拿破仑在意大利和埃及作战,于1799年晋升为少将。雾月政变中,时任掷弹兵指挥官的缪拉坚决支持拿破仑夺权。1800年,他在意大利西北部马伦戈战役中指挥骑兵部队,是役拿破仑大败奥地利军队。同年,缪拉与拿破仑的妹妹卡罗琳·波拿巴结婚。1804年,拿破仑授予若阿尚·缪拉法国元帅军衔。在奥斯特利茨战役、耶拿战役和埃劳战役中缪拉都有杰出表现。
1812远征俄国时,缪拉指挥一个骑兵军进行前卫作战。拿破仑溃败之后,他负责指挥被拿破仑抛弃的法军残余部队。1813年他在德累斯顿大胜奥地利军队,然而不久之后又在莱比锡被奥军击败。为了保住那不勒斯王位,缪拉背叛了拿破仑,并于1814年与奥地利签订了和约。
1815年,若阿尚·缪拉在获得拿破仑逃离埃尔巴岛的消息后,又立即与奥地利开战。百日王朝时期,他是为拿破仑作战的老帅之一。然而他在费拉拉和托伦丁诺先后被击败。在拿破仑最终失败之后,缪拉逃亡到科西嘉岛,从那里集结了一支主要由其支持者组成的、规模不大的军队。他率领这支队伍在卡拉布里亚登陆,宣称自己是那不勒斯真正合法的国王。但是他很快被击败并俘获。在受到一个奥地利军事法庭的审判之后,缪拉于1815年10月13日在皮佐以叛国罪的罪名被枪决。
4、夏尔-热纳维耶芙-路易-奥古斯特-安德烈-蒂莫泰·德翁·德·博蒙(Charles-Geneviève-Louis-Auguste-André-Timothée d'Éon de Beaumont)
1728-1810
「不着寸缕自天穹降世(Nu du ciel je suis descendu)
今又身无一物长眠于此(Et nu je suis sous cette pierre)
于此世间、一言以蔽之(Donc pour avoir vécu sur cette terre)
我既无所得、亦无所失」(Je n'ai ni gagné, ni perdu)
——迪昂·德·鲍蒙的墓志铭
年轻时的夏尔·迪昂·德·鲍蒙(误)
年轻时的夏尔·迪昂·德·鲍蒙,J. B. Bradel绘制
法国外交官、间谍、士兵和共济会成员,以其传奇的间谍身份和富有争议的性别著名;在其生涯中,前49年是男性身份,而后33年则以女性身份生活。
迪昂出生于法国中东部的托内尔的一个破落贵族家庭。迪昂的父亲路易(Louis d'Eon de Beaumont)是一位律师,后来成为托内尔的镇长和巴黎财政区监督官的副代表。其母弗朗索瓦丝(Françoise de Charanton)则是法国对意对西战争部队的首席长官的女儿。关于迪昂的早期生活经历大都来自一部不完整且由他人代写的自传《骑士迪昂的爱好》。
迪昂在学校读书时成绩极优,1743年从托内尔来到巴黎,1749年,21岁的迪昂毕业于马萨林学院,成为巴黎财长贝尔捷·德·索维尼(Berthier de Sauvigny)的秘书,负责处理政府金融报告,1758年被任命为皇家审查员以审查马勒泽布记录的历史和文学。
1756年,迪昂加入了国王路易十五组建的、未被政府承认的间谍秘密网络——王室机密局(Secret du Roi)。根据迪昂的回忆录,国王派遣迪昂骑士和在法国服役的苏格兰的詹姆斯党人道格拉斯骑士(Alexandre-Pierre de Mackensie-Douglas, Baron de Kildin)一同赴俄国执行秘密任务,为密谋对抗哈布斯堡王朝而与伊丽莎白女皇与亲法派进行会谈。当时,英国人试图通过只允许妇女和儿童跨过边境进入俄国来拒绝法国人对女皇的接近,所以迪昂必须假扮成女人,否则会有被英国人发现而遭到处决的危险。在这个任务执行的过程中,迪昂伪装成了宫女丽娅·德·博蒙(Lea de Beaumont)。最终,道格拉斯骑士成为法国驻俄大使,迪昂成为使馆秘书,从1756年到1760年至,在圣彼得堡为道格拉斯和他的继任者马基·德·洛必达侯爵(Paul-François de Galluccio, marquis de L'Hôpital)服务。
迪昂在1760年10月返回法国,并获得了2000里弗的养老金作为在俄国工作的回报。 在1761年5月,迪昂成为德布罗意元帅麾下的一个龙骑士队长,在七年战争后期的战场上战斗。迪昂参与了1761年7月的菲林豪森战役(Battle of Villinghausen),并在乌尔斯特罗普(Ulstrop)负伤。在伊丽莎白女皇驾崩的1762年1月,迪昂考虑在俄国进一步发展,但被任命为讷韦尔公爵(Louis Jules Mancini Mazarini)的秘书,并派往伦敦起草和平条约以正式结束七年战争。1763年2月10日条约在巴黎被签署,1763年3月30日,迪昂获得了圣路易勋章,其本人被封为“骑士”(Chevalier)。
继路易十五在1774年驾崩后,王室机密局也被撤销,迪昂试图通过谈判结束流亡。作家博马舍作为法国政府的代表与迪昂进行谈判。由此产生的20页的条约允许迪昂返回法国,并保留部级退休金,但要求迪昂交出有关机密局的所有函件。迪昂骑士声称在出生时被指定为女性,并请求政府承认其为女性。虽然是个女儿但是被老迪昂当做儿子来养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继承自己岳父母的财产。国王路易斯十六和他的法院依从了这一请求,迪昂可以继续佩戴圣路易勋章,但需要迪昂相应地穿着得体的女性服装。当国王表示会为其准备一个新的女人衣柜的资金时,迪昂接受了。1777年,经过十四个月的谈判,迪昂回到法国。作为惩罚,迪昂被流放回了托内尔。
随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路易十五的养老金的发放也停止了,迪昂不得不卖掉个人财产。托内尔的房产也被革命政府充公了。1792年,迪昂致信法国国民议会以求领导一个师的女兵来抗击哈布斯堡王朝,但提议被拒绝了。1804年,迪昂被送进负债人监狱五个月并签订了一个由托马斯·威廉·普卢默代写传记的合同,但传记并未出版。迪昂由于某次的意外跌落而瘫痪,最后四年卧床不起,贫困交加,1810年5月21日死于伦敦,终年81岁。
5、珂赛特·阿让(Cosette Valjean)
1815-?
「马吕斯向小路那端走去。在他面前的是个修长、美丽、极具女性风韵、已届成年却仍保有女孩极尽天真情态的体形的最动人的人儿。这是倏忽和纯洁的时刻,要表达只能用这几个字:芳龄十五。那使人惊叹的夹着金丝纹的栗色卷发,光洁如玉的额头,艳若一瓣蔷薇的双颊,晶莹的红,含羞的白,一张巧嘴,出来的笑声俨若光明,语声犹如音乐……那鼻子虽长得不美,确是生得漂亮不直不弯,非意大利型也非希腊型,而是巴黎型的鼻子,那就是说某种俏皮、秀气、不正规、纯净,让画家失望、诗人迷惑的鼻子,栗色的长睫毛,掩映着幽娴贞静的神态。」
——《悲惨世界》
《悲惨世界:少女柯赛特》中的人物造型
我没有能力用简单的语言去概括雨果的《悲惨世界》。如果用寥寥几段话就可以概括某个角色的全部经历,那作家根本没有必要写一百多万字。
这是倏忽和纯洁的时刻,用现代的话表达只需要两个英文字母:JK。
远距离操作替身「云雀」(The Larks)的使用者。在攻击力与射程上凌驾于大部分替身之上。(别信)
6、欧斯卡·德罗森博(Oscara de Rochambeau)
原创角色;猜测为罗尚博伯爵让·巴普蒂斯·杜纳坦·德·维缪尔的女儿、多纳西安·德·罗尚博的姐妹(尽管正史上罗尚博伯爵只有这一个儿子)。
罗尚博伯爵,让·巴普蒂斯·杜纳坦·德·维缪尔(Jean Baptiste Donatien de Vimeur, comte de Rochambeau)
1725-1807
「我们为之浴血奋战七年后所得到的、来之不易的独立,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应当归功于他麾下士兵们的英勇。」
——乔治·华盛顿,对罗尚博伯爵的评价
罗尚博伯爵,Charles-Philippe Larivière绘制
法国军官、元帅。1781年率领法国志愿军与乔治·华盛顿将军率领的美军一同围攻困守约克镇的英军,并取得了约克顿大捷,标志着独立战争中北美战场上战争的结束。1783年率军回国。1791年升为元帅,大革命爆发,1792年指挥北方军团,抵抗外国干涉军。雅各宾红色恐怖时期被捕,因为名声在外,幸免被处死。
游戏中,欧斯卡一直提到的「被投入冤狱的父亲」指的便是这位罗尚博伯爵,与拉法耶特、德格拉塞并称的独立战争法国三名将之一。
7、凯瑟琳·珍妮·约瑟芬·波莱特·梅丽可(Catherine Jeanne Josèphe Barbe Polette Méric)
1774-1850
「她没有能力被人所爱,因此她只得去爱别人。」
——《圣热奈:演员与殉道者》
法兰西帝国元帅拉纳的第一任妻子,其父为佩皮尼昂本地银行家、药商。在拉纳追随拿破仑·波拿巴远征埃及期间,波莱特与一位名为西泽拉克(Cézerac)的年轻人(他是一个小职员的儿子)坠入爱河,并诞下了一个私生子,取名为让-克劳德·拉纳·德·蒙泰贝洛(Jean-Claude Lannes de Montebello)。
拉纳自埃及远征归来后,质问波莱特是否对其不忠。波莱特并未作出其他任何解释,并向拉纳提出了离婚。此后,波莱特又嫁给了约瑟夫·杜宾(Joseph Dupin),他是让·巴普蒂斯·杜宾(Jean-Baptiste Dupin)的兄弟,后者则是让·拉纳元帅的一位战友。
8、欧珍妮·卡隆(Eugénie Caron)
1777-?(不明,推测为1830年之后)
「这世上的一切都应以乐曲作结。」
——《费加罗的婚礼》
博马舍,Jean-Marc Nattier绘制
埃梅莉·欧珍妮·卡隆·德·博马舍(Amélie Eugénie Caron de Beaumarchais)是皮埃尔-奥古斯坦·卡隆·德·博马舍(Pierre-Augustin Caron de Beaumarchais)与其第二任妻子玛丽艾-特蕾莎·德·维勒-玛维拉兹(Marie-Thérèse de Willer-Mawlaz)的女儿。其父本名为皮埃尔-奥古斯坦·卡隆,他的第一任妻子是一位贵族富孀,婚后不到半年就去世了。他继承了其亡妻一块名叫博马舍(Bois Marchais)的领地,为了追求贵族的称号,他便把自己的姓氏改为博马舍。
博马舍1732年出生于法国巴黎一个钟表匠家庭,是父母最小的儿子,三个哥哥接连死去后,他更加受到父母的宠爱。他从小虽然没有受过系统的学校教育,但是从父亲手里学得了一手修理并制造钟表的好手艺。他十三岁时离开学校,专心学习钟表制造技术。二十岁时他发明一种新的钟表零件,获得法国科学院的好评,被授予王家钟表师的称号。他的手艺学得如此精巧,居然给国王路易十五的外劈彭巴都夫人制作了一只精美的戒指表,因而受到了路易十五的赏识。国王不仅向他订货,而且还使他可以享受随意出入宫廷的特殊待遇。文学家,艺术家一般来说对技艺往往一窍不通,而博马舍竟有这一手好技艺,这在世界戏剧史上是极为罕见的现象。博马舍还具有非凡的音乐天才,他弹得一手好竖琴,吹得一手好横笛,因此得到了几位公主的赏识。路易十五聘请他做她们的琴师,教她们弹奏竖琴,得到了公主们的特殊好感。
与其他剧作家不同,博马舍精明能干,很会做生意。巴黎金融界巨头巴利士·杜威奈十分赏识他的才干,在他的提携和照顾之下,博马舍参加投机活动,发了大财,后成为法国最富有的企业家之一。
博马舍是法国继莫里哀之后又一杰出的喜剧作家,他的优秀剧作起着从古典主义向近代戏剧过渡的桥梁作用。1772年完成了以费加罗为主人公的第一部戏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又名《防不胜防》);1778年完成了《费加罗的婚礼》(又名《狂欢的一日》),于1784年在法兰西剧院首次公演,取得惊人成功。
9、夏洛特·高乃依(Charlotte Corneille)
1768-1793
「我杀死一个人,为的是拯救数十万人的生命。」
——夏洛特·科黛,面对法庭审讯
夏洛特·科黛,Tony Robert-Fleury绘制
刺杀马拉后的科黛,Paul Jacques Aimé Baudry绘制
一七六八年,夏洛特·科黛出生在法国诺曼底一个名叫里约里的小村庄,是古老贵族之家的后裔、同时亦是著名剧作家皮埃尔·高乃依(Pierre Corneille)的母系后嗣。虽然姓氏继承自贵族,但有名无实,父亲只能靠着耕种一小块农地维生。不过,夏洛特的祖父倒是对身家颇为自傲,经常对她说:「我们家是比国王更高尚的贵族。」
十三岁那年,夏洛特·科黛的母亲去世,她和妹妹从此被送进修道院里生活。夏洛特幼年时就天资聪颖,喜欢坐在院子里的大树下沉思,也常常连续好几个钟头沈浸在书本的世界里,是个文静的少女。
当年的修道院,经常会收容贫穷贵族的子女,因为这些家庭负担不起结婚的聘金,干脆把小孩送给修道院去养育。不过,夏洛特这女孩打从一开始就对婚姻不抱持任何梦想,她曾说:「我不希望别人寄信给我时,在信封上注明某某夫人收这样的称谓。无论如何。我都不愿意舍弃我的自由之身。」
在修道院的这段期间,夏洛特经常和朋友通信联系,还看了许多卢梭、高乃依的著作、以及普鲁塔克的《英雄传(列传)》。这些思想在她年轻的心中萌芽,夏洛特暗自立誓,她的人生一定要奉献给英雄式的丰功伟业。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修道院因故关闭,夏洛特只好搬到康城的亲戚家去住。这段时期发生了一件令人玩味的轶事,足以看出她追求独立不羁的精神。有一天,亲戚一家邀朋友聚在一起吃饭,在席上有人提议要为国王干杯,只有夏洛特对此表示强烈的反对。 同桌的人因此非难夏洛特,但夏洛特不甘示弱,这样告诉他们:「我承认路易十六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国王,但是在此同时,他也是一位懦弱无能的国王,因为他没有能力让国民远离不幸。」
当时夏洛特最关切的就是摇撼全法国的革命运动,她后来说,她在这期间读遍了五百多本「赞成革命与反对革命的宣传手册」,藉此了解两方阵营的主张与目标。
那时在巴黎掌控大局的革命指导者马拉,放任百姓烧杀掳掠,毫无管制。马拉这个人个性残忍,他打算在监狱中庭设立观众席,男性坐在右侧、女性坐在左侧,让一般平民到监狱去欣赏绞死贵族的过程。
听到这样的传一百,夏洛特内心燃起了正义感,她无法认同这道德沦丧的革命。
夏洛特心想,要是让马拉这位凶残的革命指导者继续活下去,那么血流成河的情况必定会越来越严重。
到了一七九三年,吉伦持派的二十九名议员遭到国会驱逐,这就是所谓的「五月三十一日~六月二日事件」,这场国会斗争事件导致吉伦特派撤离政治权力中枢,实权从此被雅各宾党所掌握。夏洛特相信,这个事件的幕后主谋就是马拉。
夏洛特心意已决,迅速的展开行动,一七九三年七月九日,夏洛特写了一封信给父亲之后,就搭着共乘马车前往巴黎,找了一间旅社暂住,并且到刀具店里买了一把厨刀藏在身上。
想要接近独裁者马拉,必须想办法登上政治权力中枢才行,夏洛特没那么多时间建立自己的名声,只好走美色这条路,请发型师为她整理头发,换上高级的仕女服装,很用心的化妆打扮自己。
七月十三日,夏洛特把厨刀藏在胸前,前往马拉在柯德里耶街的宅邸。马拉的家人借口马拉有病不见客人,想把她给赶走,但争执的声音传到了马拉耳里,于是马拉下令放行,夏洛特顺利的进入了马拉的房间。
当时马拉正在浴缸里泡热水澡,夏洛特见机不可失,从胸前抽出小刀,用力刺入马拉的胸口。马拉大声惨叫之后倒卧不起,泊泊流出的鲜血把浴缸里的水染成了红色。 夏洛特当场被捕,被押送到巴黎古监狱囚禁。
因为犯的是杀人重罪,就算还没审判,也猜的到会被判处死刑,七月十七日,法庭开始审判夏洛特的案件,当夏洛特走进法庭时,坐在旁听席的人都倒抽了一口气。 原本大家以为行凶的刺客是个手染鲜血、拿着屠刀的暴民,没想到走进法庭的被告竟然是个身穿白衣、如同天使一般的文弱女子。
法官问夏洛特是谁下令她去暗杀马拉,夏洛特回答这都是她个人的行为,并且大声宣示:「我杀死一个人,为的是拯救数十万人的生命。」
接着,夏洛特向法官恳求,希望能找画家来画下她在法庭上的模样。 法官答应了这项请求,于是,检察官一面在庭上问案,画家则同时画下了夏洛特受审时的神情。画家笔下的夏洛特长发垂到肩膀,身上披着罩衫,模样清纯、五官秀丽。这幅画至今仍旧收藏在美术馆里。
为什么夏洛特会当庭要求请画家画下自己的画像呢?我们只能猜测,或许这一刻她已经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名字将会流传到后世吧。
法庭宣判结果,不出所料,所有法官一致判处死刑定谳。一七九三年七月十七日,夏洛特剪去那一头秀发,双手反绑在后,被押送到刑场,押送的过程很不顺利,因为民众都争着想看看她的容貌,所以造成押送的马车进退两难。
在前往刑场的这一路上,夏洛特的美丽脸庞上始终没有露出一丝对死亡的恐惧。她以超然的态度面对这一切,行为举止仍旧优雅,脸上还露出淡淡的微笑,就这样忍受着路人的诟骂。
快要抵达刑场的时候,死刑执行官山森拿出黑布,要把夏洛特的眼睛蒙上,可是夏洛特说:「我也是个有好奇心的人,难道我不能亲眼看看断头台的样子吗?」 说着她就把上身探出马车外,当夏洛特看到吉乐汀断头台时,她的脸上突然失去了血色,但是随即又恢复了平静。
马车到了刑场,夏洛特自行跳下马车,快步走上处刑台,死刑执行官为她穿上披肩,免得她俯卧下来时让围观群众看到她的胸部。然后夏洛特不靠他人协助,自行趴在断头台的平台上等候行刑。
当吉乐汀断头台的铡刀发出凄厉的响声、重重落下时,那一瞬间,整个革命广场都轰动了。
——《残酷的处刑史》,桐生操
在游戏中,她命运的分歧点则可以追溯到法国大革命当日。
为了避免剧透,在此不作赘述。请各位在游戏中进行探索。
10、阿德莱德·德布罗伊(Adélaïde de Broglie)
1763-1847
「世人甘愿被骗。」
——《愚人船》
吕弗克侯爵夏尔-弗朗索瓦·德布罗伊,Louis Carrogis Carmontelle绘制
马尔西厄侯爵夫人阿德莱德·夏洛特·德·布罗伊(Adélaïde Charlotte de Broglie)是吕弗克侯爵夏尔-弗朗索瓦·德布罗伊(Charles-François de Broglie, marquis de Ruffec)的女儿,同时也是第二代德布罗伊公爵维克多·弗朗索瓦·德布罗伊(Victor François de Broglie)的侄女、第三代德布罗伊公爵阿希耶·莱昂斯·维克多·夏尔·德布罗伊(Achille Léonce Victor Charles de Broglie)的表姑。
她的父亲——吕弗克侯爵夏尔-弗朗索瓦·德布罗伊——是第二代德布罗伊公爵维克多·弗朗索瓦·德布罗伊的弟弟,同时也是第一代德布罗伊公爵弗朗索瓦-玛丽·德布罗伊(François-Marie de Broglie)的第二个儿子。他曾在法国军队中服役,是为路易十五服务的最重要的外交官之一,同时也是王家机密局(Secret du Roi)的主要代理人之一,被誉为机密局最为重要的领导者。他最重要的贡献之一,便是与博马舍合作、在美国独立战争的早期阶段便与美国大陆军取得了秘密接触,并私下送去了来自法国王室的大量支援。
游戏中与欧内斯汀·维尔德并称黑白双煞。一边口口声声说着「正面作战不是我们的强项」、一边正面手撕四五个线列编队。往草丛里一躲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如果说乌迪诺和珂赛特在进攻方面是无双的存在,那么阿德莱德·德布罗伊和欧内斯汀则是防御方面近乎无敌的存在。
11、玛丽-特蕾兹-夏洛特(Marie-Thérèse-Charlotte)
1778-1851
「玛丽-特蕾兹是这世界上最痛苦的人。尽管她已无数次向看守苦苦哀求,但依然没有人告诉她关于母亲的任何消息。妈妈,求求你,一定要活下来啊!我是如此地爱你,但如今,我却失去了你的音讯。爸爸,求你从天堂护佑我们吧。天主啊!求你宽恕那些让我父母受苦的人吧。」
——玛丽-特蕾兹,被雅各宾派囚禁后(其时她并未被告知母亲的死讯)
1796年的特蕾兹公主,Heinrich Füger绘制
1817年的特蕾兹公主,Antoine-Jean Gros绘制
玛丽-特蕾兹公主是路易十六和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长女,也是他们唯一在法国大革命中生存下来的孩子。她的丈夫是堂兄路易十九,二人没有留下子嗣。
在路易十六一家出逃未遂被押进监狱后,年仅十五岁的玛丽-泰瑞丝被逼作伪证,指控她母亲与弟弟的乱伦关系。她在狱中生活非常孤独与沉闷,身上唯一的两本书都已读过无数遍而厌倦,对看守要求借阅新书也被全部否决;而她弟弟传来的痛哭声与被殴打的嚎叫声,都是她常常经历的心灵折磨。她的弟弟路易十七被命令每天只能吃一顿饭、且不能离开关押地进行大小便,最终被活活折磨致死、年仅十一岁。在狱中,她曾多次试图通过割腕、服毒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但都失败了。
传言(出自1795年西班牙王宫的一封信)称她在大革命监禁时曾被革命的暴徒强奸并怀孕,但她本人终生否认这些传闻,因此真相无法判明。
革命结束后,她侥幸逃过一死,并在1795年12月18日获得自由(那是她17岁生日前夕),隔年初到达维也纳。1815年,在她的叔叔路易十八重新登基后,她被邀请回到王宫,但非常蔑视贱民和革命者,并挑明了他们伪善而奴态的玩弄政治权术的嘴脸,声称他们只是利用革命和自由为借口,来满足他们自己的利益。她常常公开扬言表示对共和派和雅各宾派的憎恨,她的仇恨激起了许多正直的贵族的同情和义愤,他们写了很多东西来颂扬公主的高贵,并痛叱那些无耻的玩弄权术的暴民,其中包括维克多·雨果(雨果早年是保王派支持者)和他的夫人,《悲惨世界》和《雨果回忆录》就多次表达了他们的政治观点。茨威格也很爱她,曾专门写过《幕后政治家》和《玛丽女王》。
12、露易丝·爱梅·朱莉艾·勒克莱尔(Louise Aimée Julie Leclerc)
1782-1868
「达武背叛了我。他有他所爱的妻子儿女,他认为战争已经失败了,他只想竭力保留下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
——拿破仑·波拿巴,在圣赫勒拿流放地对达武的评价
爱梅·勒克莱尔,绘制者不明
路易·尼古拉·达武,Delpech绘制
埃克米尔亲王夫人露易丝·爱梅·朱莉艾·勒克莱尔是查尔斯·维克托·埃马纽埃尔·勒克莱尔(Charles Victor Emmanuel Leclerc)将军的妹妹,并因此也成为了波莉娜·波拿巴(Pauline Bonaparte)的小姑。
1782年6月16日,爱梅·勒克莱尔出生于蓬图瓦兹一个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是她父母的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孩子。她的父亲经营着一个大型粮仓,并享有王家授予的盐交易特权。法国大革命期间,无套裤汉(Sansculotte)烧毁了她所就读的教会学校、并抢劫了她父亲所经营的粮仓,以庆祝革命的胜利。在遭到革命群众劫掠与殴打后,其父很快便去世了,由她的哥哥查尔斯·勒克莱尔接任家族族长,并担任她的监护人。
远征埃及期间,勒克莱尔与路易·尼古拉·达武(Louis Nicolas d'Avout)建立起了亲密的友情,并在回国后介绍了31岁的达武与19岁的爱梅相识。二人一见面便坠入了爱河,并于1801年11月9日在巴黎正式结婚,拿破仑与约瑟芬均出席了婚礼。
她为达武养育了八个孩子,其中四子早夭。其中出名的子嗣包括路易·拿破仑·达武(Louis Napoleon Davout),他曾担任奥尔日河畔萨维尼市的市长;以及阿德莱德-露易丝·达武(Adélaïde-Louise Davout),作为作家,她整理了父亲的书信笔记并将其出版。
13、安朵涅特·德赛(Antonette Desaix)
1764-1816
「让生者去洗礼生者、让死人去埋葬死人吧。我们既然有生命,就应当活下去,而且要活得幸福。」
——《战争与和平》
第25龙骑兵团,Carle Vernet绘制
蒙斯伯爵夫人弗朗索瓦丝·安朵涅特·德赛(Francoise Antonette Desaix)出生于1764年,是家中的第三个孩子,同时也是第一个女儿。其长兄加斯帕·德赛(Gaspard Desaix)于婴儿期早夭,另一位兄长路易·阿玛贝尔·德赛(Louis Amable Desaix)出生于1759年,并曾在炮兵团中服役。
路易·德赛于马伦哥会战中去世后不久,她嫁给了蒙斯伯爵尼古拉斯·莱纳德·贝克尔(Nicolas Léonard Beker)将军,他是一位农民的儿子,在1807年的奥斯特罗文卡战役中,指挥三个龙骑兵团战斗。她只为他生了一个儿子,拿破仑·贝克尔(Napoléon Beker),这个孩子死于1829年。于是二人又收养了贝克尔将军妹妹的儿子,菲利克斯·维克多·玛莎·贝克尔(Felix Victor Martha Beker),以继承他们的遗产,后者最终于77岁高龄去世。
14、妮可莱特·乌迪诺(Nicolette Oudinot)
1767-1848
「再也没有比乌迪诺更缺乏头脑的人了。」
——拿破仑·波拿巴
里杰沃公爵尼古拉-夏尔·乌迪诺,Isidore Pils绘制
架空原创人物。其名或许取自乌迪诺于1795年出生的女儿妮可莱特·卡洛琳·乌迪诺·德·里杰沃(Nicolette Caroline Oudinot de Reggio),又或许只是对乌迪诺本名尼古拉的女性化转换。
出生于1767年的尼古拉-夏尔·乌迪诺是法国大革命战争与拿破仑战争时期法国将领、法兰西帝国元帅、里杰沃公爵,并作为那个时代受伤最多的士兵之一而闻名。据有关资料统计,乌迪诺在战场上总共负伤高达34次,包括头部中弹、大腿被子弹穿透、胸部被击中等。拿破仑曾经对乌迪诺评价,说他不是一名优秀的战略家或者战术家,但却是一名真正的勇士。诚然,乌迪诺没有发达的大脑,他也没有娴熟的策略决策,在德国战役和格鲁斯贝伦之战等单独作战中,乌迪诺更是败得一塌糊涂。但是,他的勇敢堪比拉纳和内伊,这一点深得拿破仑的赞许。
法国大革命后,乌迪诺作为默兹国民自卫军中校,在孚日作战时头部中枪受伤。1794年8月,在瓦瑟比利希的一座桥上,他的大腿又挨了一枪,随即从马上摔下。在1795年10月他在尼科诺战斗,在这里他被马刀砍了五刀,同时挨了一枪,最终被俘。接下来他被转移到乌尔姆,在1796年1月,他被交换并被释放。在当年9月他被任命为骑兵团团长。那个月他在莫戈尔施塔特作战,在那里他再次负伤,他的脖子挨了四刀,他的大腿再次中弹。尽管这样,他仍然继续服役,并在下个月依然在埃滕海姆作战。1799年3月在费尔德基希,他首次尝试带领一些囚犯强行突击敌人的防线,但当他第二次尝试时却以失败告终。同年8月,在施维茨的战斗中他再次负伤,肩胛骨中弹;接下来在9月,他在苏黎世战役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是这次他胸口再次中弹。数周后乌迪诺还是在安德尔芬根作战。
1805年乌迪诺获得了精英掷弹兵师的指挥权。同时他还获得荣誉军团大鹰级勋章。那年在布伦大营的阅兵式中,乌迪诺和他的部下自豪地通过了拿破仑皇帝的检阅。突然,乌迪诺的马停了下来,并拒绝再往前走。乌迪诺徒劳的尝试用马刺使他的马前进,但他的马拒绝让步,甚至他的马弓起后背试图把他摔下去。乌迪诺彻底被激怒了,他翻身下马,拔出佩剑,斩向马的颈部,他的马当场毙命。拿破仑后来问他:「你对你所有的马都这样吗?」「陛下,这是对待不服从我命令之人的方式。」乌迪诺回答道。
同年的晚些时候,乌迪诺在霍拉布伦大腿中弹负伤。他在维也纳休息养伤时,得知奥斯特里茨战役即将打响。尽管他的伤没有痊愈,他还是匆忙赶到拿破仑的面前,并主动请战,希望能够指挥他的师加入到战斗中。拿破仑被他的执著所打动,但是他也知道他的掷弹兵将军并没有痊愈。拿破仑指着他的伤口解释道:「你的勇气超越你的力量。但我已经把你的师交由迪罗克将军指挥。」乌迪诺还是希望指挥自己的师,他向迪罗克将军询问可以在他手下效力。迪罗克同意了。在战役中他们共同指挥部队作战。
1807年2月他指挥他的部队在奥斯特洛文卡进行作战,在那他差一点被俘。接下来乌迪诺和他的师被调走参加但泽包围战,在那里他们又一次取胜。在围城战的一天,乌迪诺和拉纳元帅一边骑马一边交谈,就在这时一颗跳弹击中了乌迪诺的战马,他的战马当场毙命,随后这颗跳弹又击中了拉纳,拉纳跌倒在地上。尽管他们都没有受伤,但这还是让他们非常紧张,并感叹他们刚才是多么幸运。
成功结束围城战,乌迪诺的掷弹兵师成为了拉纳元帅的预备军团的一部分。在海尔斯堡战役期间,乌迪诺发现皇帝距离敌人的火线太近,于是便警告他:「陛下,如果您还暴露在敌人的炮火下,我将命令的掷弹兵把您强制带走并锁在一个箱子里。」拿破仑十分生气,但还是无可奈何地去了安全区域,因为拿破仑确信乌迪诺会履行他说的话,把他强制带走。
尽管在弗里德兰战役中他出人意料地没有受伤,但是在避免受伤的的运气上他一直都很坏。当年12月他骑马时摔倒了,他的马把他的腿压骨折了。更糟糕的是,由于医生处置上的失误而使他的腿没有痊愈,因而医生不得不再次敲折他的腿重新处置,这一次他的腿才痊愈。
1809年5月在瓦格拉姆他再次受伤,这次是一发子弹打中了他的大腿。同时他与马尔蒙和麦克唐纳一同晋升为法兰西帝国元帅。这三位新元帅被人们借用一个月前阵亡的拉纳的名字称为「零散的拉纳」。军方认为三位新元帅合起来等于阵亡的拉纳元帅。
1810年乌迪诺被授予北方军团的指挥权对荷兰进行和平兼并,以使其并入法兰西帝国。路易·波拿巴宣布放弃荷兰王位后,法军在乌迪诺的指挥下对荷兰进行全面占领。阿姆斯特丹市长在把城市的钥匙交给乌迪诺后,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而大哭起来。乌迪诺很同情这位市长,他告诉市长:「拜托,不要再哭了,要不然我也陪你哭,让人们以为来了两个笨蛋!」
1812年远征俄国的战争中,乌迪诺和他的部队在别列津的另一岸击退了俄军,他却被一颗子弹击中,并随即倒地。害怕他阵亡的部下们惊喜地发现他还活着,他们用担架把他抬到医生那里进行急救。外科医生开始对他进行手术,由于这颗子弹造成深达6英寸的伤口,因此无法找到这颗子弹,所以这颗子弹一直留在乌迪诺的体内。
乌迪诺是要求拿破仑退位的元帅之一,拿破仑退位后,波旁王朝复辟后授予他圣路易指挥官称号和法国贵族。他随后被路易十八任命为皇家掷弹兵军长。当拿破仑逃离流放地,乌迪诺来到梅茨试图衡量人民对双方的支持度。当人民疯狂地支持拿破仑时,他意识到国王的统治结束了。他退役到巴勒迪克,但是拿破仑将他召到巴黎。拿破仑试图说服他重返现役为了即将到来的战事,但是乌迪诺拒绝了。他告诉拿破仑:「陛下,现在我不会为您效力,我不会为任何人效力。」
1842年乌迪诺任因瓦里德斯总督。1847年任上去世,葬于巴黎荣军院。
历史上的笨蛋在游戏里翻身当了战神。
拉纳「如果一个掷弹兵活到三十岁还没死,那他就是个——」
乌迪诺(80岁善终)「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