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我是KK,今天久违地来一期只狼杂谈。我们在玩只狼的时候,“有死之荣,无生之辱”是我们经常见到的词句。在游戏的结尾,一心被我们打败后的那一句:“动手”和“做得好,狼”更是体现了一心作为一名武士坦荡赴死的精神,那么真正的武士道究竟是什么样呢?看完本篇文章,或许能让大家明白一些。
何为武士之道
很多人可能对武士道的印象其实并没有什么好感,因为那场来自九十多年前的沉重灾难是我们民族永远的沉痛,而那份苦难里面正有这个所谓的“武士道”的影子,那么真正的古武士道究竟是什么样子呢?(真正了解后其实也没有多牛)
日本武士道精神,是日本封建社会中武士阶层的道德规范与哲学。最早的起源来自于封建贵族庄园中的护从人员,随后该阶层不断壮大,逐渐分化出将军、大名、家臣、足轻、乡士等20多个等级,并且活跃参与了各项政治军事活动中,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阶级。日本教育家新渡户稻造写过一书名为《武士道》,已成为解读日本民族精神的入门书,是新渡户稻造于1899年在美国用英语写作而成。我们看可以当作参考,但当不得真,还是带些洗白元素的,个人认为带有粉饰。
武士道一词最早规范出现是在日本江户时代,其精神是日本封建社会中武士阶层的道德规范以及哲学。武士道是基于一些美德如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克己的精神信仰。只有通过履行这些美德,一个武士才能够保持其荣誉,丧失了荣誉的武士不得不进行切腹自杀。武士道重视君臣戒律,强调对主君的效忠,武士有着极强的宗族观念,坚决实行首领的命令,实行主从关系。武士在战场上武勇和对主人的献身精神,是武士个人和武士团的基本要求,作为一名武士,对主君的忠诚是要遵守的基本原则。
半兵卫与田村
在《只狼》中,为主君尽忠这一点也被很好地体现了出来,比如不死半兵卫曾经追随的是田村善文大将,当田村被一心斩落之后,半兵卫想随主攻而去,但因为体内的不死虫无法实现。最后在游戏里面依靠狼的不死斩的帮助才完成了对他来说可以说是奢望的愿望,那就是追随主君而死。包括《只狼》中“断绝不死”的结局,虽然狼不是武士而是忍者,但依然贯彻了对主君,也就是神子的忠诚,即使献出生命也毫不在意,可见不管是忍者还是武士,“忠”都是极其重要的信条。
复归常人
但话又说回来,我上文提及的那些都过于理想化了,愿意真正为主君心甘情愿赴死的武士有多少呢?在1591年,丰臣秀吉颁布了《身份统制令》,规定武士,农民,町人之间的身份不能互相转换,从而严格锁死了阶级制度。武士不能种地,要随着主君移居,住在城下町。在江户德川幕府时代,武士阶级更像是类似公务员的身份,可以过着领禄米的生活。由于此时战国结束,阶级升迁已经被锁死,为防止武士阶层老想着阶级跃迁下克上,因此幕府必须有一套制度和思想规范来约束武士,于是“武士道”作为一个系统的理论开始出现,初具雏形。
武士道的要求最主要有几个方面:要求遵守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克己等精神。(我都绷不住了)相应的,武士阶层作为国家的“公务员”也自然而然有着不同于平民的特权,例如带刀,自由变换发型,可以直接斩鲨无礼平民等,武士家族的成员自儿时开始就要被灌输这一套理论。
江户时代的武士道被大致分为两派,一是士道派,代表人物山鹿素行,在一定程度是继承了部分我国的儒学理论,强调武士必须文、武兼修,而且必须高度重视“文”的修养,必须做到重义轻利,因为通过自己的楷模式的行为,让天下秩序归于井然,是武士天然的职分。另一派则是叶隐派,代表人物是山本常朝,提倡各种意义上的死,极力宣扬生死观,殉死观以及复仇观,强调死亡本身,而并不强调行动的成功与否,反正死就对了,是不是挺逆天?其理念各方面与士道派都有冲突,但这两派其实本质上都是视生命辱草芥,阶级社会的古代日本,武士对平民的欺辱随处可见,恃强凌弱变成这群武士的特性。
江户时代的武士道,并没有一些人理想中的那么有浪漫气息,说到底就是幕府防着这群武士下克上所创建的一套理论体系,和儒家也扯不上多少关系。我们中国有一成语名为“止戈为武”,即通过正义的战争平息战祸,求得和平;也指不用武力而使对方屈服,才是真正的武功。江户幕府实行的武士道理论,其本质还是维护幕府统治,但没有实质改变武士作为特权阶级恃强凌弱的本性,好听的话终究停留在纸面上。
有死之荣,无生之辱
知道了武士道的基本含义与准则,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只狼》中的那句“有死之荣,无生之辱”了,这句话的原型是出自《吴子兵法·论将第四》,意思是军队开赴战场之后,将士们要准备光荣献身,不能屈辱地保住生命。强调了将士们在战场上的勇气和忠诚,以及他们愿意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牺牲的决心。
在游戏中,不管是一心追随主君的半兵卫,还是为了苇名即使是死亡也不畏惧的弦一郎,还是面对失败也能坦荡赴死的一心,毫无疑问都遵守了这一原则,在我看来,他们是真正的武士。在历史上或许这样的人并不多,但得益于游戏,我们可以体验到这独有的浪漫气息,或许武士文化的魅力也只能存在于影视与游戏里了,涉及现实历史的话大家就得辩证观看了。
武士道在近代历史的疯狂
步入明治维新后,日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明治政府在向幕府夺权时,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纷争选择了招安各方蕃阀势力,其中就有大量的武士阶层,明治新政府提供保障每年都给钱养着他们。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明治政府一看卧槽,怎么每年的国家预算有百分之三十都跑到旧蕃阀和武士那里去了,于是重拳出击采取了一系列方法把这些特权阶级,重点是武士阶层,把他们都给削了。于是,武士作为一个阶级在近代历史开始消亡。
尽管武士作为一个阶级已经消亡,但其往上的特权阶级例如华族等都得到了保留。统治阶级统治民众则又开始新瓶装旧酒,开始宣扬他们自己改造出来的“武士道”。明治政府在成立之初就有提倡所谓的“四民平等”,在古代日本,民众甚至都不能有自己的名字,比如大名鼎鼎的丰臣秀吉曾经就叫藤吉郎,在我们中国的意思差不多就是狗蛋或者二狗之类的小名,名字是特权阶级独有的,而明治政府改变了这一现状,他们开始给民众洗脑,大家都是武士,都是武士的后代,要效忠天蝗,效忠国家,这对于当时日本人民来说自然是新鲜的,于是开始迈上了狂热的“第一步”。
明治维新后,政府为加强中央集权,武士道一词开始依托神道教,武士道和神道教的那群糟粕可以说被鬼子玩转了。政府开始了围绕天蝗为中心展开的一系列造神运动,通过给民众宣传来给天蝗进行神化,让民众对其效忠,认为成为天蝗的子民是一种荣幸。《明治宪法》的开头更是让人绷不住,宪法确认一个国家国体的开头就是“天蝗”一词给你拍脸上,可见其抽象程度。而《军人训诫》和《军人敕谕》更是将这种抽象洗脑捧上高峰,这种武士道如果只是普通的爱国理论那还好,但其抽象程度真的难以想象,真正达到了视人命如草芥。
出自电影,最后的武士
曾经的武士道强调效忠主君,但各蕃阀的主君都不同,明治时期效忠的对象开始集中到了天蝗一人,其小到士兵本身大到底层民众不仅视他国人民生命如草芥,对本国人民一样重拳出击,强烈忽视他人甚至是自己的生命,日军的对他国各种暴行就不用多说了,其本身的疯狂则体现在各个战役中几近疯魔般的冲锋,日俄战争有个203高地,而在几十年后的太平洋战场上几乎每一个岛屿都上演着这一疯狂的行为。
出自坂上之云
村上春树的《奇鸟行状录》一书就有讽刺:“如果天蝗要求士兵挖地道到巴西,那么想必他们也会毫不犹豫立刻开挖”。日本全国对于天蝗,对于这残暴的武士道已经疯魔了,而这个所带来的结果,则是把整个国家推向深渊。
结尾
武士道,在现实生活中或许还真有少数人崇尚,不过我觉得可能就是因为游戏或者一些影视作品的原因对其产生了美好的幻想,真实历史的武士道并没有那样美好,不管是近代还是古代,虽然理论正确,但发生的事基本都逃不开恃强凌弱一词。影视游戏里面,我们看到仁义,看到忠勇,但真实历史上能真正贯彻武士信条的人并不多,像狼,弦一郎,一心,半兵卫这种真男人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我们玩游戏也要对历史本身辩证地看待,学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哪里都适用。
本文都是作者浅显的看法,欢迎大家提出补充。
创作不易,大家喜欢的话还请点赞,电电,能有关注就最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