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億萬殭屍》(They Are Billions)是一款由Numantian Games
2019年6月19日,該作正式於steam平臺發佈了正式版。這款遊戲硬核複雜的操作、需要縝密設計的建築佈局、數量繁多的關卡、各具特色的地圖機制、令人耳目一新的科技樹等。
本文的重點,並非這款遊戲本身。作為一個科幻迷,“蒸汽朋克”這個概念對我來說也很有吸引力。今天,我就和大家簡單聊聊,這個文娛作品中時常出現的題材。
如果說賽博龐克的內核是矛盾的對立,那麼蒸汽朋克的特徵就是矛盾的共存。這類作品中,經常會出現兩個時代的產物相結合的場景:先進與落後同時出現,科學與魔法同臺競技。
不過整體上看,這種設定並沒有多少違和感—某些情況下,甚至還能有進行一些出其不意的奇妙展開。
蒸汽朋克的第一部作品是1992年發表的《差分機》,它的作者是美國作家威廉.吉布森和布羅斯.斯特林。前者是賽博龐克的當家人物,後者是賽博龐克的定義者與代言人。
也就是說,僅從文學角度來看,蒸汽朋克其實脫胎於賽博龐克。不過後來蒸汽朋克等類型逐漸自成一派,並非是“賽博龐克分支”這一簡單的描述所能定義的。
因為現實中的蒸汽技術大約在維多利亞時期(1837-1901年)達到頂峰,所以這個時間段是多數蒸汽朋克作品的共同背景。此時的世界處在一個承上啟下的時期,即舊時代的產物正在落幕,新時代的科技剛剛起步。這種類型的蒸汽朋克往往既具有貴氣紳士的英倫範,同時也有著科技時代的開明和先進。
順帶一提,蒸汽朋克另一個重要的社會背景是日本的大正時代(1912年—1926年)。此階段的日本和英國的維多利亞時期有著許多相似之處,英國也的確是日本改革期間效仿的對象之一。故而日本的許多蒸汽朋克動漫都有著大正時期的視覺元素,其中最典型的當屬《甲鐵城的卡巴內瑞》。
小蘿莉(劃掉)和爆炸,多麼交相輝映的畫面!
蒸汽朋克的核心,是對於蒸汽這一動力源的大規模使用。準確來說,是利用蒸汽產生的動力來做功的機械裝置。
除此之外,由於當時並沒有專門從事機械外形設計的相關人員,因此蒸汽朋克中登場的機械大都有著很強的拼湊感。極端情況下,甚至讓我覺得它們能夠正常運行靠的是想象力。
蒸汽朋克具有暴力美學的特徵,尤其是涉及到軍事題材的作品。誠實地講,鐵甲艦和大炮的組合真是讓人欲罷不能。
蒸汽朋克的建築通常有著鮮明的哥特或者巴洛克(包括洛可可)風格,這也是維多利亞時期較為流行的一種復古藝術形式。簡略來講,就是相關產物看上去都比較繁複精緻—偶爾可能會讓人覺得華而不實。
蒸汽朋克有著一個分支,也就是發條朋克(Clockpunk)。
發條朋克的標誌性元素主要是鐘錶、齒輪和複雜的肉眼可見的機械傳動細節,整體世界觀依然沿用蒸汽朋克。如果按照動力源進行分類的話,還有諸如特斯拉朋克(電氣朋克)等。
“賽博龐克”儘管充滿了未來感,卻帶有顯著的消極色彩。而“蒸汽朋克”雖然復古又懷舊,卻包含著對未來的積極暢想。
如果蒸汽時代真的是人類文明的頂峰,那麼我們現在的生活應該會是那時作家筆下的科幻吧。
總而言之,蒸汽朋克更像是人類對於過去的一種美好幻想。通俗來說,就是某個科技樹點歪了的平行世界。維多利亞、蒸汽機、貴族、魔法、天空、冒險、邪惡科學家,種種元素組合在一起確實讓人浮想聯翩。
目前為止,熒幕上比較經典的蒸汽朋克作品有《黃金羅盤》、《雨果》、《蒸汽男孩》等。2007年上映的電影《黃金羅盤》在演員陣容上應該是最強大的,畢竟有丹尼爾·克雷格和妮可·基德曼坐鎮。
不過這部電影的票房和口碑都比較一般,既沒討好原著黨也沒讓新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2018年,《黃金羅盤》的原著小說《黑暗物質》被改編成了電視劇,由年輕的X教授詹姆斯·麥卡沃伊和小狼女達芙妮·基恩領銜主演。話說回來,我還挺期待演到一半突然冒出個輪椅和狼爪的。
《英雄聯盟》裡的半神沃利貝爾,便是根據《黃金羅盤》的角色“批甲熊”設計的。
動漫方面則有《哈爾的移動城堡》、《蒸汽男孩》,以及前文提及的《甲鐵城的卡巴內利》等作品。
至於遊戲方面,最具蒸汽朋克風的包括大名鼎鼎的《生化奇兵:無限》、《冰汽時代》等。
坦白說,我認為“蒸汽朋克”在大多數遊戲中的作用都比較有限。除了起到了“讓一切設定合理化”的作用外,往往也能在相當程度上縮減開發商的工作量。很明顯,玩家對改變世界現狀無能為力,所以掙扎求生才是上述作品的重中之重。
當然,《億萬殭屍》在背景設計的層面上還是相當完善的。末日的起因、徵兆、過程,以及人類的反制措施都有所展現。或許談不上盡善盡美,但是也基本上不存在什麼違反邏輯的BUG。
總而言之,蒸汽朋克這個題材的誕生,有著特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如果能夠了解它的前因後果,那麼大家的遊玩體驗就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