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luo辞→8万/集的剧本→独游制作人——我的人生三级跳


3楼猫 发布时间:2025-03-29 21:28:19 作者:山下热狗 Language

银行luo辞→8万/集的剧本→独游制作人——我的人生三级跳-第0张

我卖出去的第一个剧本 10集 16万字 80万RMB

今天328,是我的3x岁生日。心血来潮想在小黑盒发第一个帖子。看似标题党,但都是亲身经历,可能会写得比较长,希望能帮助到同样有写作热情的小伙伴,还请大家多多支持,在评论区多多交流。

太长不看版:

①什么样的人可以转行做编剧、搞创作?

答:热爱写作,有学习能力,能忍得住创作枯燥。(除非家里有矿,不然任何事情想赚钱都需要忍受枯燥的起步阶段)

②什么叫学习能力?

答:其实可以理解成逻辑能力。具体点说,你可以分析出一部经历过市场检验的影视剧或小说的优缺点,然后针对性改善自己的创作。

③文字怎么变现?写完剧本往哪儿卖?

答:最重要的就是——先写!写出一个完整的剧本!不要相信有些人说的“先写个大纲”。因为越完整,就越有说服力,不会让对方觉得你是一拍脑门有了个“点子”而已。

至于怎么卖:写完之后,去接触任何你认为和影视圈沾边的人,无论是在导航地图上搜你所在城市的影视公司、还是网上一些影评自媒体大V。

———————这是分割线———————

先说一个可能大家最感兴趣的点吧:标题里的“8万一集”。这是我三年前卖出的人生第一个商业影视剧本的价格,是一部10集的悬疑科幻剧,所以总价是80万。

【在小黑盒我看到很多热爱写作、想写小说写剧本来养活自己的小伙伴。我用我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这条路完全OK!希望我接下来的文字能够多少给大家一点提示,能少走一些弯路】

银行luo辞→8万/集的剧本→独游制作人——我的人生三级跳-第1张

第一次在制片方做剧情讲演时的板书

收购方是国内一线影视制片方。不直接说名字,说他们最有名的作品《白夜追凶》大家可能也知道是哪个公司。但这几年影视行业比较紧缩,这也是造成我的剧本目前仍未开机的因素之一。不过好在当初在谈合同的时候,我坚决要求律师保留“有期限”这一条,所以再过几年,版权就可以完整拿回来。

这里多提一句,国内影视行业的惯例就是无限期一揽子买断版权(余华 双雪涛 紫金陈这些有议价权的大咖们除外,这个世界本质上就是店大欺客客大欺店……)。当时我问律师,是不是未来我有了孩子,我死以后这剧本都和他没关系?律师说,是。听到这话,我就坚决要争取到一个期限。合同的谈判有些拉锯,但最终我争取到了期限。

对于一个211理工院校经管专业出身、非影视科班的人来说,人生第一个商业剧本能卖到近百万,虽然远不能和行业前辈们相提并论,我自己已经很满意了。但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经历过很多铺垫。

银行luo辞→8万/集的剧本→独游制作人——我的人生三级跳-第2张

Pumpkin陪我写过上百个故事版

简单说吧,大四我和宿舍几个哥们商量拍个微电影,纪念大学生活。这一下就把我的瘾勾起来了。我是大三下半学期就和银行签了合同,但我上班不到两个月就光速辞职,要去做影视。所有人都觉得我抽风。支行长和分行长分别找我面谈。我感谢他们。但还是毅然辞职。一瞬间,在家里我就由一个“好孩子”变成“家族罪人”。

大家都不理解我当时怎么想的。其实也很简单。第一,我觉得人生应该尽可能花在自己热爱且擅长的事情上,我从小就喜欢写小说编故事,我觉得互联网影视的崛起对我这种半路出家的人来说,是一次机会。第二,我家在本地,没有大量的房租和生活成本,暂时“口肯老”能支撑一段时间。

是的,我确实是有意去“肯老”。可能会有人觉得我这个想法不一定正确。但我认为,我只要“追梦”成功,也会和上班族一样给父母给家庭带来好处。——那么如果失败呢?哈哈,我没考虑失败。我就是认为我一定可以成功。成功不一定是大富大贵。有朝一日能用自己想要的方式满足温饱,对我来说就是成功。

在这里我要澄清一点的是,我绝不是要忽悠大家“果辞”“肯老”!必须明确,这些都只是我们追梦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我的目的不是躺平,而是【尽可能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奋斗、去生存】。

所以在果辞以后我开足马力,自学导演、编剧相关知识,也学习摄影器材的使用,以及剪辑。当时自媒体刚开始火,好像还没普及像“剪映”这种很便利的App,我就把premiere、edius、达芬奇都学了(所以也顺便学习了调色)。一年后我进入一家互联网公司上了半年班,做了一段时间节目编导。

可能大家会问:为什么我又去上班了?原因是多方面的。说实话,“肯老”虽然是我计划里明确的一环,但天天一个大小伙子和老妈待一起,谁看谁都不顺眼,所以我也时不时会在“上班/追梦”之间徘徊。但另一方面,有意识的去往影视媒体方面跨界转行,精进各方面的手艺,也是我更为根本的目的。

在这家公司上班期间,我写了一个关于地铁的短片剧本。辞职以后,我迅速找了几个朋友,把它拍了出来,并且很幸运在北影节短片单元拿了优秀奖。听起来像鼓励奖,但它的的确确鼓励了我,让我更坚定远方的目标。

银行luo辞→8万/集的剧本→独游制作人——我的人生三级跳-第3张

拍摄中的我&奖牌

然而除了奖项,拍短片没带来什么实际利益,我蹉跎了一阵子,期间也给一些企业拍过小广告宣传片,挣点钱糊口。但都微不足道。又过了两年,我一咬牙,拿出我仅有的五万块钱(其余大部分靠刷脸请朋友帮忙),自编自导做了一部长电影出来。最后也是找朋友的朋友帮忙,在爱奇艺上当网大给播了,勉强算是收支平衡。但是我对自己很不满意。不满意的原因在于,我对影片制作的筹备不足,以及我终于发现,影视制作还是太吃资源、太烧钱了。对土法炼钢的素人来说,想把纸面上天马行空的剧本呈现为一个个镜头,真的很难。

这个时候,我往回退了一步:我决定,只做编剧,因为【写字是最便宜的事】!

接下来两年我一边接小活(主要还是肯老),一边写了一部剧,就是我开头的说的那个悬疑科幻剧。同时我也不得不开始去扩展人脉,去各种影视活动认识人。(这个过程有些痛苦,但没办法,非科班出身最大的坑就在这儿)。最终,我不知道是不是天道酬勤,我的剧本真的通过一个知名的影评人牵线,顺利卖给了那个制片方。

这下我的想法彻底实现了。所有外边人也好家里人也好,质疑我的声音都消失了。我在这里告诉大家,这种感觉太他喵的爽了。这种爽,足以让之前的所有孤独、忍耐、磨炼都显得那么值!

银行luo辞→8万/集的剧本→独游制作人——我的人生三级跳-第4张

卖完第一个剧本算是真正跨进了影视行业

但是,我也要负责任的告诉大家:爽只是一个节点,而不是终点。

剧本卖出去之后,我陷入了漫长的等待。当然同时我也在写新剧本、卖新剧本。价格也一路渐渐上涨。但是,几年过去了,这几个剧本都还没有开机。

这让我又开始反思了。因为你作为一个编剧,你的作品哪怕卖出去了,其实也只是个“半成品”。只有拍出来,才是真正的成品,只有得到了市场的反馈、观众的认可,才能证明你的剧本是好剧本。不然的话,你还是在这个行业里没什么痕迹,每次出去和陌生人谈事情都得铺垫一大堆“我是谁,我写过什么,卖给了哪家公司”——就像我现在写这个帖子一样。

所以,我必须要继续求变。怎么变?

很巧,就在我最新一个卖出去的剧本里,我找到了出路。这个剧本是和游戏行业、游戏开发者相关的。在两年左右的剧本采风过程中,我认识了国内一线的动捕演员、配音演员、游戏媒体人,以及一些大厂制作人和独立游戏团队。当我编织剧情的时候,我忽然发现,我干嘛不去以剧本为基础、直接做成游戏呢?

银行luo辞→8万/集的剧本→独游制作人——我的人生三级跳-第5张

采风中有幸认识的动捕演员玻蒂泥

这里可以点→【与动捕UP主玻蒂泥拍摄的访谈纪录片】

相比影视,游戏的好处是什么?我暂时总结了三点:

一,游戏行业在国内国外都相对是一个新行业,它还没有形成影视行业那样的壁垒,更没有明星流量经济的干扰,没有“真人影视”这一层复杂至极的束缚。

二,游戏总体上可以分为“重叙事”和“重玩法”两种,而在“重叙事”这边,有所谓的“视觉小说”或“galgame”类型,完全契合我的编剧身份。而且,采用这个类型,制作成本和执行难度都要比真人影视低太多了。它完全可以通过一个超小团队来实现出理想的效果。

于是,今年年初,我再次跨界转行了……

银行luo辞→8万/集的剧本→独游制作人——我的人生三级跳-第6张

到X核采风时某大佬给我的板书和周边

我请了两顿饭,从身边朋友挖掘组建了一个小小的团队(暂时是7人),有像我一样的游戏制作小白,但关键的是我请到了大厂TA和技术(当然他俩是兼职的。好辛苦啊,白天上班晚上在我这个项目上加班*_*)。现在开发了一个月左右,已有了一个章节的雏形。我们计划半年左右把剧情主体做完,然后再花几个月打磨。

说到剧情,这个剧本仍然是悬疑科幻。当然它和我最初卖出去的剧本完全不一样,否则我就会侵权了>_<。

可能这算是我的一个执念吧。影视行业这几年越来越不敢烧钱,剧本久久不能开机,这次我就试试用游戏形式来呈现我笔下的世界,也让广大玩家们的反馈来验证一下我的剧本到底是什么成色。

希望我的这些经验能帮到一些热爱创作的朋友们。有什么问题也可以留言交流。大家一起加油吧!

噢对了,最后希望大家能点点关注。接下来若干时间里,我会陆续放出有关我们游戏的信息,期待大家随时都能多多交流。谢谢。


© 2022 3楼猫 下载APP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