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神畫鬼……就是在常見的人體上,增加了眼睛一隻,增長了頸子二三尺而已。”
魯迅先生的這句話,道出了神鬼文化背後的趣談,看似凶神惡煞的鬼,其實也不過是人在自己模樣的基礎上憑空臆想罷了。在這一點上,東西方都逃不脫此邏輯。發散思維無疑是創造藝術最有效的途徑;正如梵高的作品,總能給人以中毒般的夢幻,似懂非懂的內涵。但無論如何創作,思維永遠都要尋著物質世界的規律來作為基礎,用唯物辯證法的話來講:“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於物質。”
人永遠描繪不出來自己從未見過的東西。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話題,也許會有朋友質疑,“我隨便就能說出一種尚未見過的怪物:他長著鐮刀般的手臂、觸手狀的下身,頸部帶著骷髏頭項鍊,帽子為白穗生死符。”從他的描述來看,是很恐怖的妖魔無疑了。但仔細閱讀後你會發現,這位的身體組成部分,分別借鑑了西方的稻草人和巨型黑章魚,以及中國文化中沙僧和白無常的元素。
無論怎樣發散思維,都跑不開現實世界中的原型。由此,我們來談談遊戲中的神鬼文化趣談。
一、東西方遊戲作品中鬼神文化借鑑基礎及衍生部分。
以部分作品為例:
1.《哈迪斯》:自由度較高的一款動作類角色扮演遊戲,遊戲中從主角一家子到各方守關大將,無不是赫赫有名的西方神話神祗。冥王哈迪斯、戰爭女神和智慧女神雅典娜、酒神狄俄尼索斯等。這些人物形象的勾畫皆來源於希臘神話,到了宙斯哈迪斯這一代,已經是第三代神祗,發展相對成熟。
希臘神話來源於原始氏族社會的精神產物,最早產於人們口口相傳的傳說之中,後經過年代的發酵和後人整理,逐漸形成系統的典籍。
遊戲中的酒神受神話故事的影響,變得隨性自然,雅典娜自然嚴謹智慧,狩獵女神的目光永遠皎潔透亮,設計人員在製作時,也在想這個問題,要符合文化和神祗的設定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索性,我們來發散思維吧!於是,狩獵女神的饋贈都是增加攻擊的暴擊程度和特殊效果,酒神的饋贈永遠和酒糾纏在一起,或是瀕死減傷,或是充滿藝術性的大爆炸,總之,充滿著不羈放蕩的人物性格設定。
要說建立在物質世界基礎上的描摹,最有代表性的非地獄三頭犬莫屬。我想當年構建它的希臘人恐怕也花了不少腦筋吧。作為冥界冥王大人的坐騎和戰寵,就僅僅是一隻身體巨大的紅色大狗未免過於掉價。古代賢人們思索了數個夜晚,終於想到了解決的途徑:加腦袋!!於是,刻耳柏洛斯誕生了,凶神惡煞,高傲威嚴,一個頭噴火,一個頭吐冰,最後一個毒氣瀰漫,只有這樣才配得上冥王。
2.《仙劍奇俠傳系列》:當年的國產佳作代表,以回合制和豐富的劇情而聞名。這部仙俠作品可謂將我國神鬼文化體現的淋漓盡致。從世界構建上看,神鬼故事中將世界分為六道,即:人、妖、鬼、魔、仙、神。
原始社會及古代封建社會對自然的認知稱得上是極少的,甚至連自然天氣的變化都以為是老天爺在降罪,打雷劈斷了樹是降罪,發洪水淹沒村莊亦是如此。這樣,逐漸誕生了雷公電母和涇河龍王,老君的三位真火,地獄的黑白無常。隨著古代封建社會君王制的發展,神話中的神仙世界也有自己完整的體系,神仙也有了品級和等級。
仙劍系列的主角種族不盡相同,有人有神,甚至還有能白狼妖化的傢伙。在這裡你能親自去酆都鬼城走一遭,也能到天界神樹上兜兜風,但見到神樹上前來追殺的神將時,你會發現,二神無非也是壯碩魁梧,張嘴獠牙,和人間的大漢無異。只不過多了些凶氣和拒人千里之外的表情;酆都的場景,似乎和人間不盡相同,但若仔細考究,便可發現端倪,人世間的河水變成了血河,機關上佈滿了獸首獠牙裝飾,小妖小鬼不是長了舌頭,便是沒了脖子,或者生得像個細長掃帚。
用衍生出的思維去思索,這些小鬼們的攻擊自然也要按照人間的規則來,不過要顯得誇張些,比如鬼轎子的浮空術,白無常的紙傘攻擊,遇見能伸舌頭的也不要驚慌,物種的特長決定了它的進攻方式。
二、東西方遊戲作品中鬼神形象的差異化。
龍,作為中國文化獨立創造出的物種,在我國的文化中一直有著重要的地位,是由多種動物的身體部位拼湊而成加以進化後的高級生物,代表著尊貴、王者的氣質。
西方文化中的龍,通常描述為有類似美洲獅的身體、兩隻巨大的蝙蝠翅膀或者羽翼、四條腿、和一個有些像馬的頭,並且有角以及鱗片。相信在遊戲中,玩家們也能感受到《黑暗靈魂》、《上古卷軸》系列中,龍形象的不同。
那麼,神鬼形象的文化差異,是否也會造成藝術的碰撞呢?答案是肯定的。
1.《紙人2》:中國文化中的鬼,一部分沒有實際形體,這種鬼最為恐怖,因為受害者不知何時被上身加害,只能不斷依求符咒生存;另一部分是有實際形體的鬼,殭屍被算在其中。顧名思義,殭屍就是會走動的屍首,舊時人們對殭屍的描寫:半身長尺許,黃毛毧毧,狀類獼猴。紙人中身穿的清朝官府的鬼,便是殭屍的典型代表,也不知為何,電影遊戲中的殭屍都是從清朝來的。
中國文化中的鬼一般面部扭曲,長爪長手,在跳躍和追趕的功夫上從不遜色於任何人,常見的情況多為受人控制或自發行動,後者往往心中有很深怨念,很不好惹。(美麗紙人夫人的話,當我沒說。)
2.《巫師三》:首先想到的是水鬼,東方文化中的水鬼通常皮膚白皙(被水浸泡過的緣故)、而巫師三中的水鬼則皮膚藍紫相間,長相極為醜陋,手腳皆有魚類動物的鰭蹼,可以猜想,這是西方的水鬼為了方便捕食和適應路水兩棲的環境而做的進化。可以看到,東方文化注重故事系統代入,西方注重環境和擬態代入,兩者可謂各有千秋。
西方文化獨自構建的吸血鬼、鬼騎士等元素,在《巫師三》中都有所體現,須知,東方鬼神是喜歡居住在固定空間裡的,這裡以天庭和地府為例,除個例遊蕩於六界中的孤魂野鬼之外,總體上大家還是“遵規守矩”的;而西方文化中的鬼神則喜歡四處遊蕩,這一點看巫師三中的“血與酒”便能知曉,吸血鬼愛上了人類,另一個喜歡當紳士,偶爾還會去小鞋匠那裡去擦擦鞋。就連“石之心”中的鏡子大師,堂堂魔界惡魔,也喜歡四處亂跑,享受遊戲人間的樂趣。
東方文化中的鬼神(邪魔歪道除外)喜歡享受人們的貢品;西方文化中的鬼神則喜歡把人們當做貢品,這一點不是空穴來風,在許多古代藝術大師的作品中皆有體現:“希羅尼穆斯 · 博斯 約 1504 年 作品,收藏於慕尼黑老繪畫陳列館.畫作上一個人正在被吞噬,他的雙腿還露在外面,著實驚心。
三、用包容的態度去接觸正常的文化交流。
不必爭論哪一方的神鬼文化優秀,一方土地養一方人,文化碰撞下體現出的,是區域間的風土人情,它代表了地區的歷史發展過程,寄託了前人對精神方面的追求和慰藉。用辯證的思維去品鑑文化是最好的辦法,取其精華、革故鼎新、推陳出新,一家獨放不是春,百家爭鳴才精彩!
我是WELIKE2PARTY,也是疑星棕熊,一個熱愛生活的遊戲玩家,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