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入坑Steam竟已超8年。
2023年,我找到了我的真愛,在遊戲中認識(不是CPDD),現實中奔現,然後領證、結婚。
2023年,我與遊戲的愛情長跑,庫存也終於迎來了1K!當然,若要加上育碧、R星、EA、戰網、GOG的庫存,或許早就超越1K了。(注:國區Steam賬號,無Epic賬戶)
不是說庫存1K是一個很難達到的數字,只是我對入庫的產品比較嚴格。
如果真要為了數量而去堆疊,那麼一個慈善包10塊錢都能入手10來個遊戲,每逢打折,那一個幾塊錢好幾個遊戲的大包,或者從價格最低3塊錢開始往上買,那1K豈不也是手到擒來的成就。
(4年前,庫存其實已過500,後來有段時間把喜加一都移除了,結果只剩200多些)
當然,我這也並非是要整一個優質庫存,只買非常昂貴的,只買口碑好的,只買熱門的,卻不想想自己喜不喜歡的。
或許,只是我的精神潔癖罷。
如今我的庫存約有1066款遊戲,其中我真正喜歡的,或許只有600款左右。
我亦非聖人,曾也有過跟風、有過虛榮,一些遊戲即使是預購了也可能壓根沒有玩過。
比如說世嘉的《人類》,如今口碑暴跌,打到骨折,可我在發售之期就已購入,卻至今未曾下載。
再比如說拉瑞安的《博德之門3》,早在EA測試階段便已298購入庫中,直至今年正式發售了,才第一次遊玩,且依舊沒有空打完我的影心第一週目。
作為預購了《戰地2042》、《電馭叛客2077》、《決勝時刻19、20》、《光環:無限》等等一系列臥龍鳳雛的人,看到最終發行後的質量,只覺得氣,卻不會覺得冤。
而買的最冤的,可能要數老賊的《艾爾登法環》了。
因為大家都在津津樂道、其樂無窮的時候,我打了4個小時,仍然沒有過序幕,還不能退款了。
也正因有這樣的心思,我庫中竟有許多人想要的《黑暗靈魂:受苦版》!
哦!想都不用想,根本沒打開過!
曾經的虛榮心讓我不滿足於花了幾年的遊玩時間,只把《求生之路2》、《無主之地2》、《決勝時刻6》、《上古卷軸5》、《CSGO》幾個遊戲打滿成就。(真正的白金遊戲,確實兩隻手能點的出來)
於是我把庫裡那幾百個遊戲全刷滿了成就。(現在早就不這麼幹了)
如今這個絕版遊戲在TB竟能賣出天價!
這些都是比較貴的。
再說一些獨立遊戲,如《紙嫁衣》、《港詭實錄》、《紙人》等等屬於是喜歡的風格、優質的內容,但因為害怕,購買過,掛過時間,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佳慧是誰?為什麼要救?遊戲憑什麼不允許我害怕!
當然,除了這些跟風的、因為虛榮買來卻從來不玩的以外,還有一些純粹為了情懷入庫。
就比如THQ的《三角洲特種部隊》和GSC的《潛行者》,另外還有B社的輻射系列全套與博德之門1和2。
這些遊戲是曾經的經典,礙於畫質、手感頗有年代感。
甚至說,有些已經不適用於Win10以後的系統了。
於是,他們就成了我收藏品一般的存在。
這裡要提一句,要買老遊戲,還得是波蘭蠢驢的GOG好,他們甚至無償的為暴雪高清重製了一遍《暗黑破壞神1:地獄火》。在GOG裡我不僅有巫師系列和賽博龐克,還有《暗黑1》、《魔獸2》與《魔法門之英雄無敵3》。對,就是3DO的那個《英雄無敵》,不是育碧的。
不愧是Good Old Games!
除此以外,我還領不領限時贈送的喜加一呢?
領!當然還是要看值不值我去點嘛。
比如肥鯊發行了《戰錘40K:暗潮》以後就安排了一次《戰錘:鼠疫2》的限時免費贈送。
誒?我還沒有買《戰錘:鼠疫2》?
當然是買了呀,只是開了幾個小號領罷了。
那還有什麼值得領麼?
那麼來到了下一個話題,8年前,我的第一款遊戲是何?
——以原價直接購買的《求生之路2》!
很有意思,2015年9月21日我買下了《求生之路2》。
到10月底的時候,Steam就更新了電子賬單的樣式。
再到11月,便出臺了CNY計價模式。
於是,僅僅購買了2個月,這張賬單就成了一張絕版樣式!
無獨有偶,在購入了求生之路的一週後,我又購入了CS系列大包。
如今僅需60便可買下一整套V社系列遊戲,當年的兩份遊戲竟花了我快250元!
若要因為背刺而哭泣,那我不早成乾屍了?
引入黑盒聖經:買就多玩,怕背刺就別買!Steam是Steam,Epic是Epic,要老拿Epic當Steam,咋不去玩WeGame?
我入坑的第一款作品:《求生之路2》
原名為《Left 4 Dead 2》,大陸翻譯為《求生之路2》,港臺譯名為《惡靈勢力2》或《生存之旅2》。
當然也可以直譯為《左四死二》或者《留下了四個人死了倆》。
若從未接觸Steam的國內玩家,還能叫做《CF挑戰模式》或者《CSOL大災變》!
一部集美術、音樂、畫面與故事於一體的存在,震撼著那個思想被禁錮於小小的中學課堂間的我!
真實的體會到何為“第九藝術”!
《求生之路》是一款很特別的喪屍題材射擊遊戲,不同於傳統喪屍遊戲的敘事,它是通過一個個小章節作為節點,以在自救的路上所看、所感、所想來推動其要表述的劇情。
成功逃離只是暫時安全了,可“紀念”也並非就是輸了呀!
得益於Valve的起源引擎和強大的動態演出演算,讓遊戲節奏完全跟隨著玩家的操作變化;
而貼近生活的地圖設計和接地氣的人物與劇情都將增添遊戲代入感,二者相互結合,一個催生內啡肽,一個催生多巴胺,因此產生出對自救故事的共情,“犧牲”便是我感觸最深的故事。
它的魅力深深打動著我,使我成為一個忠實且沉醉於各個章節故事的戰役模式玩家,反觀對抗和生存挑戰就並非我的所愛所長了。
作品發行15年之久卻久經不衰,全得益於玩家們創造的龐大第三方內容。
G胖或許深知,一款遊戲只需保證它的質量和穩定性,若玩家真心愛它,自然而然會為愛發電去自己維護、運營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