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两年 我悟了什么


3楼猫 发布时间:2025-02-16 20:31:44 作者:AA岭南荔枝批发 Language

2023的今天 我们的关系走到了尽头 没有狂风暴雨般的相互指责 而是一句心平气和的“分手吧,我们不太适合,你能找到更好的。”

分手两年 我悟了什么-第0张

没有翻找旧帐 斤斤计较谁的付出 但也没有过多的挽留 只是一句相互珍重 然后删了联系方式 各奔东西

分手虽然出自他口 但他也说出来我的想法 我们的确不合适 

可是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我们的关系走上了陌路 我们很少争吵 甚至相互体谅 我们相互体贴 礼尚往来

现在回想起来原来是这样:

很少争吵意味着我们都不是善于表达自己的人 发现对方的一举一动不符合自己的预期 开始质疑自己是否真的有那么喜欢对方


分手两年 我悟了什么-第1张

相互体贴但是浅尝辄止 给予对方应有的尊重 但从来不知道对方真正想要什么

礼尚往来看起来十分美好 但是在对方眼里总是拒人千里之外 因为对陌生人也可以礼尚往来 恭敬有礼

或许 如果我们其中一人任性一点 会撒娇一点 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 我们的关系反而会更长久 

我发现我们的恋爱谈的很累(或者说我们这类人根本不适合谈恋爱):

因为我们在情感方面都是一类人

1、不主动、怕给对方添麻烦,自己不主动开口但是内心极度渴望得到对方的帮助、陪伴和安慰,一旦对方没这样做就会否定自己是不是不够好不够重要。

2、内心敏感脆弱,不相信有人会懂自己、爱自己。缺乏安全感,非常在意细节却总是憋在心里。

3、无法回应,很难进入一段关系(本质上是很难相信别人)。在没有确定关系之前,可以接受别人对自己好,也可以对别人好,可是一旦和对方确立关系,相处起来总感觉很尴尬 找不回当时怦然心动的感觉了 

分手两年 我悟了什么-第2张

发现这些问题

让我一度觉得 我有病 而且病的不轻

可能是情感障碍 也可能是人格障碍

但是不谈恋爱 我又无比的正常:

我阳光乐观 积极向上 有三五好友一起玩闹 有棱有角 该发脾气绝不惯着 该认错绝不狡辩 

本来以为只有我一人是这样 谁知道我发现大部分年轻人在谈恋爱方面都有这类问题(两年的冷静期 我一直在观察周围人)

我发现这类人具有一下明显的特征:

1.社交回避

会社交 但是厌烦社交 如果有机会 他们宁愿自己呆着 哪怕对方是自己的伴侣!他们可能会觉得与人交往是一件令人不安的事情,不是害怕与人交往 而是感觉带上人人喜欢的面具🎭 用惯用伎俩交友或者处世 会感觉特别累,他们通常看起来周围不缺朋友 但是不愿意主动与他人交流。

2.情感抑制

对于自己的情感,他们常常选择抑制而不是表达。即使面对亲近的人,也可能难以分享内心的感受和需求。

3.害怕批评与否定

他们非常在意他人的评价,特别是害怕批评和否定。这种担忧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变得非常敏感,时常担心自己说错话或做错事。别看他们平时大大咧咧 不拘小节 实际上会因为别人一两句无心的的话 就开始不断的审视自己

4.独立性强,但内心渴望亲密

尽管他们在行为上表现出很强的独立性,似乎不需要别人的帮助,但内心深处,他们其实渴望与他人建立真挚的亲密关系。只是出于种种担忧,他们选择了回避。

但是 为什么呢?难道我们生下来就不配感受爱情吗?!

通过两年的反思(我时常会在夜里想起我们相处的点滴 没有遗憾和后悔 更多的是一种对内心的审视 和自己的真实想法对话)


我发现了一些原因:


1、先从大的方面说 因为社会的语境不同了

70/80年代的人 社会上主流的爱情观是 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 先过日子 再培养感情

老一辈的爱情其实更偏向于亲情 是面对天灾人祸时能相互扶持的一双手 而不是一衣带水的灵魂伴侣

这也就导致父母其实也很缺乏关于爱情的经验 他们帮不到我们 更不理解我们


分手两年 我悟了什么-第3张

而00后的语境则更加多元化

不论男女,普遍崇尚追求的主题都与自由有关。

自爱、财务自由、精神自由、物质自由、关系自由。

同时,独立自主、理性、个人能力强大、解决问题厉害、不过度在乎他人看法等等品质变成了当前语境下的主流优点。

两种语境的碰撞注定会导致对立和叛逆

最为明显的就是爱情的觉醒 这是一种进步 从原来只想吃饱 到现在追求精神上的灵魂伴侣

然而飞速发展的社会 并没有提供如何寻找心目中的爱情的可靠案例 根据已知的案例 爱情就是找个生活搭子 但是追求自由的我们 更希望人生有更多的体验 更希望能有人能够一起分享自己的快乐 年轻一代追求的爱情更加具像化了 也更加稀缺和可贵


分手两年 我悟了什么-第4张

 这就是美好的日益增长的需求与不平衡 不充分之间发展的矛盾


2、从心理学角度来说

不会爱 或者不善表达爱 这很大程度上与他们的童年有关,甚至是一种代际创伤。

他们从小的家庭环境大多有些缺乏温情,在表达情绪的时候往往得不到回应,甚至被告知这样做是脆弱的,是娇气的。(父母表现的也仅是在一起过日子 应付生活罢了)

所以长大后他们也不习惯于情绪表达,并且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自己的生活以及伴侣之间的相处。他们在浪漫的场合里会表现出反常,正因为这类情景勾起了他们潜意识中的羞耻心。

羞耻心作为一种高功能的情绪,他的底色是愤怒,是一种自我攻击。他们认为自己会身处这样的场合,是脆弱的,是矫情的,于是便通过嘴上和身体上的不配合,来把羞耻感这种对自己的攻击转移到外部。而这类行为上的不配合,其实也变相替代了他们的情感表达。

但是 对方不理解 也不太可能理解 在对方眼中 这是一个不友好的信号 会让伴侣觉得是不是自己哪里做错了 久而久之 再有耐心的人也会心累


3、缺乏对爱情的认知

我们的大部分都时间都在学校度过 在爱情观塑造的黄金时间里 我们被告知 谈恋爱会影响学习 甚至在有些学校不被允许 一旦被发现 轻则通知家长 重则通报批评

而轻的处理方式 又回到第一条 在家长的认知里 我们

缺乏这方面经验的我们 只能一步步摸爬滚打 所有关于爱情的最初信息都是来源于网络或者小说 看着网络和书中美丽的爱情 我们心驰神往 但是紧接着就是感情不忠等负面消息让我们有了自我保护的应激机制 这也是一些网友口中的:不再相信爱情(哪怕他们其实并没有谈过一次真正的恋爱)

分手两年 我悟了什么-第5张

最后关于爱情是不是奢侈品的论调 我的想法如下: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

男生工作完 疲惫的回家 想吃一口热饭 却看到女生躺在沙发上刷着短视频(角色反转同理)

于是催促女生做饭 吃完饭准备躺下时 发现好累 明明什么都没有干 想聊天却又不知道从何聊起 

他们像两只关在笼子里的仓鼠一样,快节奏的生活和飞涨的物价,让笼子的空间越来越小,还逼着他们不断地在笼子里奔跑。

跑着跑着,她埋怨他踩了她的脚,他说明明是她先挤着他的,她说跟他在一起好累,他说和你一起我也不轻松。于是他们开始互相抱怨互相争吵,认为对方的存在才是自己生活不幸的原因,如果对方体谅自己,他/她肯定会为我留出足够的空间。

但他们没有发现,其实是因为笼子越来越小,才让他们挤得如此憋屈。

憋屈和痛苦的来源 不是吃不饱 而是我本应该有更多的自由

爱情成为奢侈品的原因 不是懂爱的人太少 而是没有多余的精力去爱

希望我对自己失败爱情经历的剖析 能够帮到大家更好的理解爱情 如果有不同的观点 欢迎讨论


© 2022 3楼猫 下载APP 站点地图 广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